CN212154993U -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4993U
CN212154993U CN202020973520.1U CN202020973520U CN212154993U CN 212154993 U CN212154993 U CN 212154993U CN 202020973520 U CN202020973520 U CN 202020973520U CN 212154993 U CN212154993 U CN 212154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intake system
engin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35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进
肖波
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35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4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4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4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用于车辆,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道;所述进气道安装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所述进气道的表面不凸出于所述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本申请通过将进气道安装于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进气道的表面不凸出于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以使载货车的进气道与牵引车的进气道能够通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载货车和牵引车的车型外观及布置有较大区别,载货车的发动机马力小于牵引车的发动机马力,因此载货车的进气道也比牵引车的小。
载货车的进气道一般布置在驾驶室后围,且货箱与驾驶室之间间距较小,造成现有载货车的进气道与牵引车的进气道不能通用、进气系统的生产制造无法做到通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能够安装于载货车和牵引车等车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用于车辆,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道;
所述进气道安装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所述进气道的表面不凸出于所述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气底座和空气滤清器;
所述进气底座用于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安装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所述空气滤清器为直流式空气滤清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进气道和所述进气底座之间,以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进气底座;
所述第一连接管为伸缩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和连接部;
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
所述连接部向所述驾驶室底部的凹陷处凸出,所述连接部形成椭圆形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除水结构;
所述除水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第一预设高度,所述除水结构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管;
所述除水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凝水板,所述凝水板的长度方向与气流的流通方向一致,所述凝水板之间形成冷凝空间以使水汽凝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横向加强结构和竖向加强结构;
所述竖向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进气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横向加强结构与所述竖向加强结构垂直;
所述横向加强结构呈弧形,所述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进气底座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底座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通;
所述进气底座的底壁形成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有排水袋;
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最低点高于所述进气底座的底壁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预设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进气底座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以连接所述进气底座和所述空气滤清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将所述进气道、所述进气底座及所述空气滤清器固定于所述驾驶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通过将进气道安装于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进气道的表面不凸出于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以使载货车的进气道与牵引车的进气道能够通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了车辆,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车辆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进气道与第一连接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C方向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D方向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1-进气道;102-进气底座;103-空气滤清器;104-第一连接管;105-主体部;106-连接部;107-第一进气口;108-除水结构;109-凝水板;110-冷凝空间;111-横向加强结构;112-竖向加强结构;113-第二出气口;114-排水孔;115-排水袋;116-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用于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道101;进气道101安装于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进气道101的表面不凸出于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
具体来说,在载货车和牵引车的驾驶室里一般设置有床铺,以供长途司机休息。为了在驾驶室里安放床铺,驾驶室的后侧侧壁形成有凸起,从而为驾驶室内部让出安放空间。对于载货车来说,为了使载货车的货箱空间尽可能做大,货箱与驾驶室之间的空间较小,将进气道101安装于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进气道101的表面不凸出于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从而不会占用货箱与驾驶室之间的空间,对于载货车和牵引车来说,可以实现进气道101的通用。
为了实现进气道101的表面不凸出于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进气道101可在不影响气体流通的情况下尽量设置成扁平状,并贴合安装在驾驶室的后侧侧壁。具体地,设置进气道101进气口宽65-85mm,长800-1000mm。扁平状的进气道101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气体流速,气流速度降低以使气体中所带的水汽更容易凝结,增加分水效率。
本申请通过将进气道101安装于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进气道101的表面不凸出于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以使载货车的进气道101与牵引车的进气道101能够通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进气底座102和空气滤清器103;进气底座102用于连接进气道101和空气滤清器103,空气滤清器103安装于驾驶室的底部,空气滤清器103为直流式空气滤清器。
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底座102用于连接位于驾驶室侧壁的进气道101与位于驾驶室底部的空气滤清器103,空气滤清器103能够对进入发动机的气体过滤,除去其中水汽。空气滤清器103为直流式空气滤清器,在同等流量下直流式空气滤清器体积比普通空气滤清器小1/3,相较于普通圆筒式空气滤清器其阻力小0.3-0.5kPa。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04;第一连接管104位于进气道101和进气底座102之间,以连接进气道101和进气底座102;第一连接管104为伸缩管,伸缩管的设置便于对进气道101和进气底座102进行装配。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进气道101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105和连接部106;主体部105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07;连接部106向驾驶室底部的凹陷处凸出,连接部106形成椭圆形的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连接管10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进气道101设置成扁平状,为了与第一连接管104更好地连接以及保证气体流通效果,设置进气道101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105和连接部106,主体部105主要呈扁平状,连接部106向驾驶室底部的凹陷处凸出以形成椭圆形的第一出气口,不占用多余空间且增大了第一出气口的流通面积。具体地,椭圆形的第一出气口的长轴与短轴之间的比值为2-2.5。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连接部106与第一连接管104的连接处设置有除水结构108;气流从进气道101的进气口进入,撞击进气道101的腔体和除水结构108以使水汽凝结;除水结构108的一端伸入连接部106第一预设高度,以增加除水效率;具体地,第一预设高度可设置为35-60mm。参见图2所示,图中的E即为第一预设高度。除水结构108的另一端伸入第一连接管104,以连接第一连接管104。
除水结构108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凝水板109,凝水板109的长度方向与气流的流通方向一致,不影响气体流通,凝水板109之间形成冷凝空间110以使水汽凝结,凝水板109增加了冷凝面积,进一步增加除水效率。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进气道101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横向加强结构111和竖向加强结构112,在不占用多余空间的情况下,增加了进气道101的强度。
竖向加强结构112的长度方向与进气道101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加强结构111与竖向加强结构112垂直,横向加强结构111和竖向加强结构112在两个受力方向上增加了进气道101的强度。横向加强结构111呈弧形,弧形的圆心位于进气底座102方向,从而形成了受力三角区,进一步增加进气道101的强度。
横向加强结构111和竖向加强结构112设置于进气道101宽度方向上的侧壁。可选地,在一侧壁上设置6个竖向加强结构112,在该侧壁的对侧面设置3个横向加强结构111。横竖结合的结构大大的减少了外表面加强筋的数量,使进气道101内部气流流动更加顺畅,且向内凹陷的横向加强结构111和竖向加强结构112能降低气体流速,降低进气阻力,其分水效率同样得到提升。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中的发动机进气系统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也属于该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5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进气底座102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出气口113,第二出气口113用于与空气滤清器103连通;进气底座102的底壁形成有排水孔114,排水孔114设置有排水袋115;第二出气口113的最低点高于进气底座102的底壁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预设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气流经过进气底座102撞击进气底座102的底部,同样使得水汽凝结,进气底座102的底壁即为冷凝水聚集区域。在进气底座102的底壁设置有排水孔114,且排水孔114处还设置有排水袋115以迅速将冷凝水排出,实现水气分离。气流继续前行,为了避免气流将水汽带走后进入空气滤清器103及发动机。进气底座102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出气口113用于与空气滤清器103连通,且第二出气口113的最低点高于进气底座102的底壁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预设高度,进一步防止流动的气体带动冷凝水进入空气滤清器103及发动机。具体地,第二预设高度可设置为65-100mm。参见图5所示,图中的F即为第二预设高度。
通过上述方案,在狭小空间下使得整个进气系统流量达2000m3/h,且除水效率达90%,进气系统总阻力≤3.8kPa。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第二连接管116;第二连接管116位于进气底座102和空气滤清器103之间,以连接进气底座102和空气滤清器103。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支架,支架用于将进气道101、进气底座102及空气滤清器103固定于驾驶室。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道;
所述进气道安装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后侧侧壁,且所述进气道的表面不凸出于所述后侧侧壁形成的凸起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底座和空气滤清器;
所述进气底座用于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安装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所述空气滤清器为直流式空气滤清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进气道和所述进气底座之间,以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进气底座;
所述第一连接管为伸缩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和连接部;
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
所述连接部向所述驾驶室底部的凹陷处凸出,所述连接部形成椭圆形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除水结构;
所述除水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第一预设高度,所述除水结构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管;
所述除水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凝水板,所述凝水板的长度方向与气流的流通方向一致,所述凝水板之间形成冷凝空间以使水汽凝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横向加强结构和竖向加强结构;
所述竖向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进气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横向加强结构与所述竖向加强结构垂直;
所述横向加强结构呈弧形,所述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进气底座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底座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通;
所述进气底座的底壁形成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有排水袋;
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最低点高于所述进气底座的底壁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预设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进气底座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以连接所述进气底座和所述空气滤清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将所述进气道、所述进气底座及所述空气滤清器固定于所述驾驶室。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02020973520.1U 2020-05-31 2020-05-31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2154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3520.1U CN212154993U (zh) 2020-05-31 2020-05-31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3520.1U CN212154993U (zh) 2020-05-31 2020-05-31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4993U true CN212154993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3520.1U Active CN212154993U (zh) 2020-05-31 2020-05-31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4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3790B1 (en) Fuel tank for motorcycle
JP4819408B2 (ja) 吸気システム
EP2639443B1 (en) Intake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412152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7757725B (zh) 汽车的整流构造
JP4023506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12154993U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US6688274B2 (en) Motorcycle intake structure
JPH09118252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KR100504623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에어 클리너 구조
JPH0752834A (ja)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4059273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3804310B2 (ja) エアー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CN214403817U (zh) 发动机进气结构
CN210257925U (zh) 一种加强型车载空调进气口挡水板
CN210122136U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218235308U (zh) 进气导管、进气系统和车辆
CN219295146U (zh) 车辆
CN201301766Y (zh) 面包车空滤器
CN217069190U (zh) 一种共振破碎机动力组件及共振破碎机
CN205663537U (zh) 一种牵引车用后置式大流量进气系统总成
CN219707137U (zh) 一种轮罩传力通道结构及车辆
CN212373530U (zh) 车辆
CN217496271U (zh) 汽车通风盖板及汽车
CN218702594U (zh)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