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218U -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96218U CN217396218U CN202221419954.2U CN202221419954U CN217396218U CN 217396218 U CN217396218 U CN 217396218U CN 202221419954 U CN202221419954 U CN 202221419954U CN 217396218 U CN217396218 U CN 2173962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ype spare
- passive end
- bottom plate
- support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包括U型件、底板、加强筋以及连接杆,所述U型件与底板通过加强筋相连且两者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U型件,所述U型件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长条螺栓孔,所述U型件还连接有安装框架。本实用新型使用厚度为8mm的U型件和加强筋,提高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使用U型件取代平板件连接车身大梁,提高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使用加强筋底部为支撑的方式,相比原来拉托的方式,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支架领域,主要涉及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型设计悬置支架,悬置软垫无针对性匹配,常用同一种软垫刚度状态匹配不同的动力总成状态,导致悬置隔振水平不佳。支架结构较为简单,只有6mm厚度的折弯件和两块加强筋。前悬被动端支架原结构较为简单,对支架结构设计通常只考虑去结构强度和安装空间的要求,忽视对自身模态频率和软垫安装点的动刚度规划,以及结合软垫刚度、安装架角度和位置的匹配综合优化,常局限于考虑其中的单方面因素,导致悬置软垫隔振率不佳。同时支架动刚度不足,动刚度是通过仿真软件计算得到,前期支架设计未进行仿真对比优化,使悬置软垫安装点动刚度和软垫的刚度比不够,不利于隔振。不仅如此支架自身固有频率较低,没按照悬置支架的约束模态一阶频率高于发动机额定转速对应的四阶次点火激励频率的1.2倍进行设计,不利于隔振。折弯件底板与加强筋连接地方容易开裂和变形。现有的支架角度为15度,角度较小,不利于控制软垫的水平方向的位移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包括U型件、底板、加强筋以及连接杆,所述U型件与底板通过加强筋相连且两者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U型件,所述U型件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长条螺栓孔,所述U型件还连接有安装框架。
优选地,所述U型件与底板的夹角为55度。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U型件,所述U型件的开口相背且两者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U型件的厚度为8mm。
优选地,通过两个加强筋连接所述U型件与底板,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8mm。
优选地,所述底板具有一接触面,通过该接触面连接悬置软垫,所述接触面的厚度为6mm。
优选地,所述长条螺栓孔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厚度为8mm的U型件和加强筋,提高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使用U型件取代平板件连接车身大梁,提高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使用加强筋底部为支撑的方式,相比原来拉托的方式,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更好。原结构支架角度为15度,新结构支架角度55度,能有效限值软垫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保护软垫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新结构,具有更高动刚度和固有频率,能有效提与之相连的软垫隔振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1-第一U型件;12-第二U型件;2-底板;21-接触面;3-加强筋;4-连接杆;5-安装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1-4,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包括第一U型件11、第二U型件12、底板2、加强筋3以及连接杆4,所述第一U型件11和第二U型件12均与底板2通过加强筋相连。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接触面21,所述接触面21与U型件背部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U型件11和第二U型件12通过连接杆4相连接,所述底板上的接触面21设置有长条螺栓孔,通过该接触面连接悬置软垫,所述接触面的厚度为6mm。所述第一U型件11和第二U型件12还连接有安装框架5,所述安装框架均连接至第一U型件11和第二U型件12的底部,所述安装框架5上设置有螺纹孔,方便与支架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U型件11和第二U型件12厚度为8mm,起到支架固定作用。所述加强筋3具体为平行设置的两个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所述U型件与底板,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8mm。
参考说明书附图2-4,所述第一U型件11与所述连接杆4错位设置,即第一U型件11的中心并不在连接杆所在的直线上,这样第一U型件11和第二U型件的开口相背且两者错位设置,这样能有效防止车身在同一直线范围内产生共振。
本实用新型使用厚度为8mm的U型件和加强筋,提高强度和刚度。使用U型件取代平板件连接车身大梁,提高连接强度。使用加强筋底部为支撑的方式,相比原来拉托的方式,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更好。相对与现有技术中原结构支架角度为15度,新结构支架角度55度,能有效限值软垫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保护软垫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动刚度和固有频率,能有效提与之相连的软垫隔振性能。
Claims (7)
1.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件、底板、加强筋以及连接杆,所述U型件与底板通过加强筋相连且两者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U型件,所述U型件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长条螺栓孔,所述U型件还连接有安装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件与底板的夹角为5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个U型件,所述U型件的开口相背且两者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件的厚度为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通过两个加强筋连接所述U型件与底板,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一接触面,通过该接触面连接悬置软垫,所述接触面的厚度为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悬置被动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螺栓孔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19954.2U CN217396218U (zh) | 2022-06-08 | 2022-06-08 |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19954.2U CN217396218U (zh) | 2022-06-08 | 2022-06-08 |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96218U true CN217396218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4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19954.2U Active CN217396218U (zh) | 2022-06-08 | 2022-06-08 |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96218U (zh) |
-
2022
- 2022-06-08 CN CN202221419954.2U patent/CN2173962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396218U (zh) |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 |
CN212889829U (zh) |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托架 | |
CN215436611U (zh) |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 |
CN212401351U (zh) | 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01769672U (zh) |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支架 | |
CN213682496U (zh)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连接装置 | |
CN213501708U (zh) | 悬架缓冲块总成、悬架系统和车辆 | |
CN210310598U (zh) | 驾驶室安装支架及汽车 | |
CN215921870U (zh) | 重型卡车及其前悬置支架 | |
CN213948115U (zh) |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 |
CN214564577U (zh) | 车辆悬置支撑装置及车辆 | |
CN215213644U (zh) | 消音器支架和工程机械 | |
CN111332086A (zh) | 减震器座、减震器总成及车辆 | |
CN216733881U (zh) | 电池安装架及电动轻卡 | |
CN210363786U (zh) | 真空泵安装支架及真空泵 | |
CN105216600B (zh) | 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 | |
CN214564625U (zh) | 变速器悬置 | |
CN215096988U (zh) | 悬置支架结构及悬置总成 | |
CN215436728U (zh) | 一种电动车 | |
CN204506503U (zh) | 汽车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 |
CN218929587U (zh) | 车身悬置总成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218257746U (zh) | 安装支架和车辆 | |
CN218877131U (zh) |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 |
CN215323108U (zh) | 车架减震组件和电动代步车 | |
CN216915767U (zh) | 蓄电池安装支架、安装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