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1069U -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1069U
CN217301069U CN202220782964.6U CN202220782964U CN217301069U CN 217301069 U CN217301069 U CN 217301069U CN 202220782964 U CN202220782964 U CN 202220782964U CN 217301069 U CN217301069 U CN 217301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oil
radiator
power station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29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廉宇深
马雄
柯榕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otek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otek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otek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otek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29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1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1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1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回油机构包括液压阀块、液压油箱及散热器,液压工具使用后的液压油能经由散热器的进油口从液压阀块流至散热器,再经由散热器的出油口流至液压油箱,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会传递至散热器上以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散热器一侧的散热风扇加速散热器处的空气流动速度以加速散热器的散热,进一步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液压油箱会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会上升至液压油箱顶部,由于散热器是装设于液压油箱顶部的,所以散热风扇在加速散热器处的空气流动时,还可以将液压油箱顶部的热空气带走,从而加速液压油箱的散热,以进一步降低液压油的温度,由此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回油机构能有效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动力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背景技术
液压动力站是一种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的液压设备,使用过程中高温油会从液压工具流回液压动力站,高温油在液压动力站内降温后会再次供至液压工具中,但现有的液压动力站对高温油的降温能力不足,以至于液压动力站无法长期稳定地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动力站对高温油的降温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油机构,包括:1.一种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阀块,其用于与外界液压工具连接;散热组件,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液压阀块连接,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液压油箱,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且所述液压油箱与所述出油口连接,使所述液压工具使用后的液压油能依次经由所述液压阀块与所述散热器,并最终流回所述液压油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输油管,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输油管的两端;至少两片散热片,其设置于所述输油管外侧,并与所述输油管紧密贴合,两片所述散热片分层且间隔设置,以在两片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散热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机构还包括反馈控制组件,所述反馈控制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其装设于所述液压油箱内,或者装设于所述散热器上;控制芯片,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芯片能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调节所述散热风扇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为铝制散热片;或者所述散热片为铜制散热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动力站,所述液压动力站装设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回油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动力站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回油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孔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动力站还包括出风罩和排烟管,所述出风罩装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出风罩内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排烟管的容置空间,所述出风罩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风口,以导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出风罩罩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以导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罩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且所述散热风扇背向所述散热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散热风扇顶部,且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风扇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孔相对地开设于所述罩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内侧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均安装有吸音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油机构设置有散热组件,具体是在液压阀块与液压油箱之间装设了散热器,并于散热器的一侧设有散热风扇,散热器设有连接液压阀块的进油口以及连接液压油箱的出油口,外界液压工具使用后的液压油能经由进油口从液压阀块流至散热器,再经由出油口从散热器流至液压油箱中,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会传递至散热器上,从而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散热风扇会加速散热器处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速散热器的散热,以进一步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此外,液压油箱会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会上升至液压油箱顶部,由于本实施例散热器是装设于液压油箱顶部的,所以散热风扇在加速散热器处的空气流动时,还可以将液压油箱顶部的热空气带走,从而加速液压油箱的散热,以进一步降低液压油的温度,由此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油机构能有效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使得搭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油机构的液压动力站能长期稳定地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动力站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动力站省略部分罩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动力站部分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液压动力站;
10、回油机构;20、壳体;30、出风罩;40、排烟管;50、发动机;
11、液压阀块;12、散热组件;121、散热器;1211、散热片;1212、散热风道;122、散热风扇;13、液压油箱;21、底座;22、罩体;221、进风孔;222、出风口;31、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实施例供了一种回油机构10,如图1-图2所示,回油机构10包括液压阀块11、散热组件12以及液压油箱13。其中,液压阀块11用于与外界液压工具(图中未示出)连接,以接收外界液压工具使用后的高温液压油,散热组件12包括散热器121,散热器121不仅具有用于连接液压阀块11的进油口(图中未示出),还具有用于连接液压油箱13的出油口(图中未示出),因此液压工具使用后的高温液压油能依次经由液压阀块11与散热器121并最终流回液压油箱13中。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液压油箱13是设置在散热器121的底部的,且本实施例还在散热器121的一侧装设有散热风扇122。
第一方面,液压工具使用后的高温液压油能经由进油口从液压阀块11流至散热器121,再经由出油口从散热器121流至液压油箱13中,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会传递至散热器121上,从而降低液压油的温度。
第二方面,散热风扇122会加速散热器121处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速散热器121的散热,以进一步降低液压油的温度。
第三方面,液压油箱13会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会上升至液压油箱13顶部,由于本实施例散热器121是装设于液压油箱13顶部的,所以散热风扇122在加速散热器121处的空气流动时,还可以将液压油箱13顶部的热空气带走,从而加速液压油箱13的散热,以进一步降低液压油的温度。
由此可见,使用本实施例的回油机构10能有效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因此搭载本实施例的回油机构10的液压动力站100能长期稳定地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散热器121包括输油管(图中未示出)以及至少两片散热片1211。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位于输油管的两端,两片散热片1211设置于输油管外侧,并与输油管紧密贴合,两片散热片1211分层且间隔设置,以在两片散热片1211之间形成有朝向散热风扇122的散热风道1212。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工具使用后的高温液压油能经由进油口从液压阀块11流至输油管,再经由出油口从输油管流至液压油箱13中,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的热量会传递至输油管上,从而降低液压油的温度。由于输油管外侧设有与输油管紧密贴合的至少两片散热片1211,所以输油管的热量会传递至散热片1211上,从而加速输油管的散热,以进一步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此外,由于两片散热片1211是分层且间隔设置的,所以两片散热片1211之间形成有朝向散热风扇122的散热风道1212。散热风道1212内的空气会与散热片1211接触从而完成换热,以降低散热片1211的温度,散热风扇122能加速散热风道1212内的空气流动,以引入低温空气,并排出高温空气,加速了散热片1211的散热,由此加速了输油管的散热,从而进一步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由此可见,使用本实施例的回油机构10能进一步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搭载本实施例的回油机构10的液压动力站100能更长期、更稳定地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
其中,本实施例的散热片1211包括但不限于两片,可以是三片、七片、十片等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改进。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散热片1211由金属制成,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所以散热片1211由金属制成能提高散热片1211的吸热与散热能力。
具体地,散热片1211可以是铝制散热片1211,铝的导热性良好、重量轻、且耐腐蚀、被认为是制作散热片1211的最佳材料。
可选地,散热片1211为铜制散热片1211,铜的导热性比铝更好,但单位体积下的铜质量更高,价格更贵且加工成型性差。
在一实施例中,回油机构10包括反馈控制组件(图中未示出),反馈控制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与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其中,温度传感器装设于液压油箱13内,或者装设于散热器121上。控制芯片与温度传感器以及散热风扇122电性连接,以使控制芯片能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调节散热风扇122的转速。
具体地,控制芯片中存储有预设高温数值,由于温度传感器装设在液压油箱13或者散热器121上,所以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数值会与液压油的温度正相关,当温度传感器反馈至控制芯片中的温度数值超过预设高温数值时,可以认定为液压油的温度较高,此时控制芯片可以发出控制信息提高散热风扇122的转速,从而加速液压油的降温。控制芯片中也可以存储有预设低温数值,当温度传感器反馈至控制芯片中的温度数值低于预设高温数值时,可以认定为液压油的温度较低,此时控制芯片可以发出控制信息降低散热风扇122的转速,或者关闭散热风扇122。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散热风扇122的转速,在液压油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节省电能,减少噪音,在液压油温度较高的时候,又能加速液压油的散热,用户体验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动力站100,如图1-图3所示,该液压动力站100装设有上述实施例所展示的回油机构10,因此该液压动力站100的回油机构10能有效地降低液压油的温度,进而使得该液压动力站100能长期稳定地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液压动力站100还包括壳体20,壳体20包括底座21和罩体22,罩体22罩设于底座21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回油机构10的安装空间(图中未示出),罩体22上开设有连通安装空间的进风孔221和出风口222。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罩设于底座21上的罩体22,使得底座21与罩体2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散热风扇122装设于安装空间中。相较于裸露散热风扇122的液压动力站100而言,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22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能被罩体22所抵消一部分,使得本实施例的液压动力站100噪音比现有技术的小,用户体验较好。同时,为了保证散热风扇122的风量,本实施例还在罩体22上开设有连通安装空间的进风孔221和出风口222。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液压动力站100还包括出风罩30和排烟管40,出风罩30装设于安装空间,出风罩30内部具有用于容置排烟管40的容置空间(图中未示出),出风罩30表面开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进风口31,以导通容置空间与安装空间,出风罩30罩设于出风口222处,以导通进风口31与出风口222。
具体地,因为液压动力站100是一种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的液压设备,所以液压动力站100是设有发动机20的,由于发动机20会产生废气,所以液压动力站100都会配备排烟管40,由于废气温度很高,所以排烟管40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这也容易导致液压动力站100过热。通过实施本实施例,散热风扇122吹出的风会先经过出风罩30表面的进风口31进入容置空间内,并穿过容置空间最终经由出风口222排出,由于排烟管40是装设在容置空间内的,所以散热风扇122吹出的风会在容置空间内与排烟管40换热,从而降低排烟管40的温度,有效地防止液压动力站100过热,使液压动力站100能长期稳定地为液压工具提供动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散热风扇122装设于罩体22与散热器121之间,且散热风扇122背向散热器121,出风口222位于散热风扇122顶部,且出风口222朝向散热风扇122远离散热器121的一侧,进风孔221位于散热器121远离散热风扇122的一侧。
具体地,由于散热风扇122是背向散热器121的,而进风孔221又位于散热器121远离散热风扇122的一侧,所以液压动力站100外界的冷空气经由进风孔221进入安装空间后,会先流经散热器121进行换热,在通过散热风扇122加速排出。由于出风口222位于散热风扇122顶部,且出风口222朝向散热风扇122远离散热器121的一侧,所以散热风扇122吹出的风在撞击罩体22后,会朝着出风口222的位置流动,并最终穿过容置空间从出风口222处排出液压动力站100。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孔221相对地开设于罩体22两侧。由于罩体22的两侧都开设了进风孔221,所以进风能力会有所提高,从而更好地保证散热风扇122的风量。
在一实施例中,述罩体22内侧与底座21的顶部均安装有吸音棉(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吸音棉的吸音率高,隔音性好。通过实施本实施例,能进一步地削弱液压动力站100工作时的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阀块,其用于与外界液压工具连接;
散热组件,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液压阀块连接,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液压油箱,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且所述液压油箱与所述出油口连接,使所述液压工具使用后的液压油能依次经由所述液压阀块与所述散热器,并最终流回所述液压油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输油管,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输油管的两端;
至少两片散热片,其设置于所述输油管外侧,并与所述输油管紧密贴合,两片所述散热片分层且间隔设置,以在两片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散热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机构还包括反馈控制组件,所述反馈控制组件包括:
温度传感器,其装设于所述液压油箱内,或者装设于所述散热器上;
控制芯片,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芯片能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调节所述散热风扇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铝制散热片;或者所述散热片为铜制散热片。
5.一种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站装设有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回油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站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回油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孔和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站还包括出风罩和排烟管,所述出风罩装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出风罩内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排烟管的容置空间,所述出风罩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风口,以导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出风罩罩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以导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罩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且所述散热风扇背向所述散热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散热风扇顶部,且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风扇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相对地开设于所述罩体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内侧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均安装有吸音棉。
CN202220782964.6U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Active CN217301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2964.6U CN217301069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2964.6U CN217301069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1069U true CN217301069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2964.6U Active CN217301069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1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39613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JP3159901U (ja) 車用バッテリー放熱モジュール
JP5343530B2 (ja) 発熱体収納装置
JP5640938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室外機
CN217301069U (zh) 一种回油机构及液压动力站
CN104020826B (zh) 水冷装置
JP2009103400A (ja) 熱源ユニット
JP2015072090A (ja) コ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21658897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快速散热装置
CN104066298B (zh) 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
JP3700881B2 (ja) 冷却構造
CN112018941B (zh) 一种汽车电机的散热装置
CN113141749B (zh) 一种机柜散热器及机柜
CN112716275A (zh) 一种降压散热组件及压力锅
CN220524322U (zh) 电控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7139291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215774039U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散热结构
CN217685176U (zh) 电磁灶
CN214857395U (zh) 一种应用散热结构的脱毛手具
CN217423562U (zh) 风管机
CN215765762U (zh) 空气源热泵一体机
CN220817931U (zh) 空调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8772815U (zh) 一种电器盒、压缩机及空调
CN210702061U (zh)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抗震支架配件模具
CN212086784U (zh) 散热效率高的电器盒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