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666U -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2666U
CN217022666U CN202221044322.2U CN202221044322U CN217022666U CN 217022666 U CN217022666 U CN 217022666U CN 202221044322 U CN202221044322 U CN 202221044322U CN 217022666 U CN217022666 U CN 217022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longitudinal beam
mounting
main body
str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43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殿轮
黄毅钢
刘浩
杨世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43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2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2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2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纵梁包括纵梁主体、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安装件;第一安装板设置于纵梁主体内;第二安装板设置于纵梁主体内,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并连接,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之间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以及安装件固定在安装空间内。这样,通过在纵梁主体内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使得纵梁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避免纵梁上焊点失效,以使纵梁的结构更为可靠,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适于限定出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件的设置组装,提升组装效果,且能够在纵梁上形成稳定可靠结构,以提升纵梁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适于构建有纵梁以承载车辆内的其余结构。在车辆使用股哟成中,车辆由于颠簸所产生的振动适于传递到车身上,不仅会降低车辆的舒适性,而且会影响纵梁的结构强度,造成纵梁的变形开裂,以降低纵梁的使用性能。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在纵梁外侧设有加强件的方式提升纵梁的结构强度,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增加纵梁的结构强度,但是其本身结构较为复杂,影响生产效率,且会提升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纵梁,所述纵梁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较高、舒适性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包括:纵梁主体、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主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主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以及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通过在纵梁主体内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使得纵梁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避免纵梁上焊点失效,以使纵梁的结构更为可靠,以提升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适于限定出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件的设置组装,提升组装效果,且能够在纵梁上形成稳定可靠结构,以提升纵梁的使用性能。此外,还能够让纵梁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到的撞击力适于被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吸收缓冲,以提升纵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均对应设置有用于焊接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从所述纵梁主体的底壁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纵梁主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还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还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和/或所述第二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主体内,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还连接于所述加强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壁和底壁上,两个所述加强板还分别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副车架和纵梁;所述纵梁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前副车架通过所述安装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内设有纵梁与前副车架连接,通过在纵梁主体内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使得纵梁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以使纵梁的使用更为可靠。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适于限定出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件的设置组装,提升组装效果,且能够让纵梁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到的撞击力适于被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吸收缓冲,以提升纵梁的使用可靠性,以提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纵梁10,
纵梁主体100,
第一安装板200,第一凹槽201,第一翻边210,
第二安装板300,第二凹槽301,第二翻边310,
安装件400,
安装空间500,
加强板600,
第三翻边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10,包括:纵梁主体100、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和安装件400。
具体来说,第一安装板200设置于纵梁主体100内;第二安装板300设置于纵梁主体100内,第二安装板300与第一安装板200相对设置并连接,第二安装板300和第一安装板200之间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500;以及安装件400固定在安装空间50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构建本申请所提及的纵梁10的时候,适于将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构建在纵梁主体100内,由于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支撑在纵梁主体100内,能够提升纵梁10的刚度,以使纵梁10的使用更为可靠。而将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相对设置时,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之间的连接会让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在纵梁主体100内的构建更为可靠,以使纵梁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而在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之间限制出安装空间500,安装空间500适于为安装件400的组装避让出空间,以使安装件400的连接构建更为简单,且让安装件400的连接设置更为可靠,以便于纵梁10的连接组装。
同时,由于在纵梁主体100内设有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其结构较为简单,能够便于纵梁10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而在纵梁10的使用过程中,纵梁10适于通过设置在安装件400内的紧固件与前副车架连接,这样,由于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构建在安装件400的外侧,使得安装件400及其附近的结构强度更高,以使车辆在收到撞击的时候,前副车架所传递的撞击力适于作用到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上以得到吸收缓冲,从而让纵梁10的使用更为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10,通过在纵梁主体100内连接有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使得纵梁10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避免纵梁10上焊点失效,以使纵梁10的结构更为可靠,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提升用户驾驶车辆的舒适性。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限定出安装空间500,以便于安装件400的设置组装,提升组装效果,且能够在纵梁10上形成稳定可靠结构,以提升纵梁10的使用性能。此外,还能够让纵梁10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到的撞击力适于被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所吸收缓冲,以提升纵梁1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安装板20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01,第二安装板30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01,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相对设置,以共同形成安装空间500。这样,由于使用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构建出安装空间500,不仅能够减低形成安装空间500时对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的构建要求,便于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的设计生产,而且可以让安装件400所承载的作用力均匀传递到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上,以使纵梁10的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处均对应设置有用于焊接的通孔。由此,由于在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上适于构建有焊孔,焊孔能够便于安装件400与安装空间500之间的连接设置,在提升组装效率的同时,还能让安装件400在安装空间500内的设置更为可靠,以提升纵梁1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安装件400从纵梁主体100的底壁向上延伸,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的布置方向与纵梁主体100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由于安装件400的延伸方向适于垂直底壁的延伸方向设置,能够便于紧固件在安装件400内的连接组装,使得紧固件在安装件400内的设置在组装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使纵梁10的连接设置更为稳定可靠。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垂直设置在纵梁主体100内,以使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支撑在纵梁主体100内,以提升纵梁主体100的结构强度,且能够让作用到纵梁主体100上的作用力适于平均分给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进行吸收缓冲,从而让纵梁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安装板200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第一安装板200还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和/或第二安装板300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第二安装板300还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连接支撑在纵梁主体100的顶部和底壁之间,以使作用到纵梁主体100的顶壁和底壁上的作用力适于通过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进行吸收缓冲,同时,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还适于支撑连接在纵梁主体100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以使作用到纵梁主体100上内侧壁和外侧壁上的作用力亦可以被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进行缓冲吸收,从而让纵梁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安装板200上设置有第一翻边210,第一翻边210连接于纵梁主体100上;和/或第二安装板300上设置有第二翻边310,第二翻边310连接于纵梁主体100上。这样,通过在第一安装板200上设有第一翻边210,第一翻边210适于提升第一安装板200与纵梁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抵触面积,以使第一安装板200对纵梁主体100的支撑效果得到提升,第一安装板200能够更好的吸收作用到纵梁主体100上的作用力,以提升纵梁10的使用性能。同样的,第二安装板300上所设有第二翻边310,第二翻边310适于提升第二安装板300与纵梁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抵触面积,以使第二安装板300对纵梁主体100的支撑效果得到提升,第二安装板300能够更好的吸收作用到纵梁主体100上的作用力,以提升纵梁1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翻边210为多个,多个第一翻边210分别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和/或第二翻边310为多个,多个第二翻边310分别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由此,由于在第一安装板200设有构建有多个第一翻边210,多个第一翻边210可以让第一支撑板适于与纵梁主体100顶壁、底壁和侧壁之间的抵触更为可靠,从而让第一安装板200能够更为可靠的支撑在纵梁主体100内,以对纵梁主体100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够较好的吸收与平摊作用力以提升纵梁主体100的使用性能;同理,由于在第二安装板300设有构建有多个第二翻边310,多个第二翻边310可以让第二支撑板适于与纵梁主体100顶壁、底壁和侧壁之间的抵触更为可靠,从而让第二安装板300能够更为可靠的支撑在纵梁主体100内,以对纵梁主体100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够较好的吸收与平摊作用力以提升纵梁主体1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纵梁10还包括:加强板600,加强板600设置于纵梁主体100内,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310还连接于加强板600上。这样,由于在纵梁主体100内连接有加强板600,加强板600适于提供纵梁主体100的结构强度,以使纵梁主体100的使用更为可靠。同时,第一翻边210和第二翻边310均可以与加强板600进行连接,以使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的连接组装过程更为简单,以提升组装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加强板600为两个,两个加强板600分别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顶壁和底壁上,两个加强板600还分别设置有第三翻边700,第三翻边700连接于纵梁主体100的侧壁上。这样,通过将两个加强板600连接与纵梁主体100的顶壁与底壁上,以使纵梁10的刚度得到提升。而在加强板600上还设有与纵梁主体100的侧壁连接的第三翻边700,使得第三翻边700适于提升加强板600与纵梁主体100之间的抵触面积,不仅能够便于加强板600与纵梁主体100之间的连接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而且能够让加强板600与纵梁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以提升纵梁1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副车架和纵梁10;纵梁10为如上任一项的纵梁10,纵梁10与前副车架通过安装件400连接。
这样,由于车辆内设有纵梁10与前副车架连接,通过在纵梁主体100内连接有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使得纵梁10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以使纵梁10的使用更为可靠。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适于限定出安装空间500,以便于安装件400的设置组装,提升组装效果,且能够让纵梁10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到的撞击力适于被第一安装板200和第二安装板300所吸收缓冲,以提升纵梁10的使用可靠性,以提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梁主体;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主体内;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主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以及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均对应设置有用于焊接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从所述纵梁主体的底壁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纵梁主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还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还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和/或
所述第二翻边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主体内,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还连接于所述加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顶壁和底壁上,两个所述加强板还分别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的侧壁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副车架;
纵梁,所述纵梁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前副车架通过所述安装件连接。
CN202221044322.2U 2022-04-29 2022-04-29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7022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322.2U CN217022666U (zh) 2022-04-29 2022-04-29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322.2U CN217022666U (zh) 2022-04-29 2022-04-29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2666U true CN217022666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38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4322.2U Active CN217022666U (zh) 2022-04-29 2022-04-29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2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5129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US10494035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WO2021073356A1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1519681U (zh) 车辆底盘、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5883806U (zh) 车身前端碰撞吸能结构
CN217022666U (zh)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361592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CN213566147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835804U (zh)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CN220391349U (zh) 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4451309U (zh)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CN215245138U (zh) 车身侧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3413979U (zh) 一种车身c环结构
CN217396638U (zh)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112794U (zh) 后地板骨架结构、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8258400U (zh) 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及汽车
JP6935980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7554029U (zh)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CN219115560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US20240166272A1 (e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4451320U (zh) 侧碰吸能总成及车辆
CN220948190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1162361U (zh) 前排座椅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20332788U (zh) 悬置安装支架、悬置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