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4029U -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54029U CN217554029U CN202220799801.9U CN202220799801U CN217554029U CN 217554029 U CN217554029 U CN 217554029U CN 202220799801 U CN202220799801 U CN 202220799801U CN 217554029 U CN217554029 U CN 2175540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avity
- reinforcing
- front floor
- inn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中通道结构,包括中通道加强板,中通道加强板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汽车的前地板中部;中通道加强板包括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加强外板与加强内板连接形成加强腔,加强腔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加强腔包括顶部腔体、侧部腔体和底部腔体,侧部腔体由顶部腔体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底部腔体由侧部腔体底端向外延伸形成,底部腔体安装在前地板上,顶部腔体、侧部腔体和底部腔体通过支撑板相互分隔开。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能够提高中通道结构的刚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碰撞安全法规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厂家对汽车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通道结构作为汽车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应当具备吸收碰撞能量和传递碰撞力的功能,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目的。因此中通道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成为影响汽车碰撞安全的重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通道结构多为传统钢制单板冲压结构,但这种结构刚度较小、传力性能欠佳,抵抗正面碰撞冲击的性能和吸收正面碰撞能量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中通道结构刚度性能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中通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中通道结构,包括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前地板中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包括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加强内板连接形成加强腔,所述加强腔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所述加强腔包括顶部腔体、侧部腔体和底部腔体,所述侧部腔体由所述顶部腔体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底部腔体由所述侧部腔体底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底部腔体安装在所述前地板上,所述顶部腔体、所述侧部腔体和所述底部腔体通过支撑板相互分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外板设于所述加强内板的外部,所述加强外板包括顶部加强外板、侧部加强外板和底部加强外板,所述侧部加强外板由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底部加强外板由所述侧部加强外板底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加强内板包括顶部加强内板、侧部加强内板和底部加强内板,所述侧部加强内板由所述顶部加强内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底部加强内板由所述侧部加强内板底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底部加强外板与所述底部加强内板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侧板;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与所述顶部加强内板连接形成所述顶部腔体,所述侧部加强外板与所述侧部加强内板连接形成所述侧部腔体,所述底部加强外板与所述底部加强内板连接形成所述底部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腔体的上端与所述顶部腔体的端部相连;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顶部腔体与所述侧部腔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分隔,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腔体上端的侧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侧部相连,所述侧部腔体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内板和所述侧部加强内板的相交处。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腔体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底部相连,所述侧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侧部平齐;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内板和所述侧部加强内板的相交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顶部腔体的中部并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侧部腔体的底端相连;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侧部腔体与所述底部腔体之间通过第三支撑板分隔,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侧部腔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外板和所述底部加强外板的相交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内板和所述底部加强内板的相交处。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侧部腔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外板和所述底部加强外板的相交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部加强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道加强板还包括前地板连接板,所述前地板连接板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地板连接板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底部加强内板连接,所述前地板连接板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地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前地板、前围板和后地板横梁,以及上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所述中通道加强板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前地板的中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一端与所述前围板连接,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另一端通过中通道连接板与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还包括前地板横梁,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上设有前地板横梁连接板,所述前地板横梁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前地板横梁的左横梁连接,所述前地板横梁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地板横梁的右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中通道加强板沿汽车长度方向设置的前后连贯的顶部腔体、侧部腔体和底部腔体提高中通道结构的刚度,并通过支撑板分隔顶部腔体、侧部腔体和底部腔体提高加强腔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中通道结构抗冲击性能和吸收正面碰撞能量传递性能,降低正面碰撞时汽车前围的侵入量,提高乘员舱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通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中通道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一实施例沿A-A向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另一实施例沿A-A向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又一实施例沿A-A向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前地板横梁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中通道加强板;11、加强外板;111、顶部加强外板;112、侧部加强外板;113、底部加强外板;12、加强内板;121、顶部加强内板;122、侧部加强内板;123、底部加强内板;13、底部加强侧板;14、加强腔;141、顶部腔体;142、侧部腔体;143、底部腔体;144、支撑板;1441、第一支撑板;1442、第二支撑板;1443、第三支撑板;15、前地板连接板;2、前地板;3、前围板;4、后地板横梁;5、中通道连接板;6、前地板横梁;61、前地板前横梁;62、前地板后横梁;7、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1、连接板本体;711、中通道安装槽;72、顶部腔体连接翻边;73、侧部腔体连接翻边;74、底部腔体连接翻边;75、前地板横梁连接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中通道结构,包括中通道加强板1,中通道加强板1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汽车的前地板2中部;中通道加强板1包括加强外板11和加强内板12,加强外板11与加强内板12连接形成加强腔14,加强腔14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加强腔14包括顶部腔体141、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侧部腔体142由顶部腔体14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底部腔体143由侧部腔体142底端向外延伸形成,底部腔体143安装在前地板2上,顶部腔体141、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通过支撑板144相互分隔开。顶部腔体141与前地板2平行设置。侧部腔体142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顶部腔体141的两侧。两个侧部腔体142相对倾斜设置,两个侧部腔体14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侧部腔体142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底部腔体143与前地板2平行设置,底部腔体143设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侧部腔体142的两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通道结构,中通道加强板1与汽车机舱框架固定连接一体,形成正面载荷传递通道,通过中通道加强板1沿汽车长度方向设置的前后连贯的顶部腔体141、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提高中通道结构的刚度,并通过支撑板144分隔顶部腔体141、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提高加强腔14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中通道结构抗冲击性能和吸收正面碰撞能量传递性能,降低正面碰撞时汽车前围的侵入量,提高乘员舱安全性能。
加强外板11设于加强内板12的外部;加强外板11包括顶部加强外板111、侧部加强外板112和底部加强外板113,侧部加强外板112由顶部加强外板11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底部加强外板113由侧部加强外板112底端向外延伸形成;加强内板12包括顶部加强内板121、侧部加强内板122和底部加强内板123,侧部加强内板122由顶部加强内板12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底部加强内板123由侧部加强内板122底端向外延伸形成;底部加强外板113与底部加强内板123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侧板13;顶部加强外板111与顶部加强内板121连接形成顶部腔体141,侧部加强外板112与侧部加强内板122连接形成侧部腔体142,底部加强外板113与底部加强内板123连接形成底部腔体143。
具体地,顶部加强外板111与顶部加强内板121相互平行间隔设置,顶部加强外板111的长度大于顶部加强内板121的长度。侧部加强外板112和侧部加强内板122分别设有两个,两个侧部加强外板112对称设置在顶部加强外板111的两侧,两个侧部加强内板122也对称设置在顶部加强内板121的两侧;侧部加强外板112与侧部加强内板122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侧部加强外板112的顶端高于侧部加强内板122的顶端,侧部加强内板122底端的高度高于侧部加强内板122底端的高度。底部加强外板113和底部加强内板123分别设有两个,底部加强外板113设置在侧部加强外板112的外侧,底部加强内板123设置在侧部加强内板122的外侧;底部加强外板113与底部加强内板123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底部加强外板113的长度小于底部加强内板123的长度,底部加强内板123安装在前地板2上。通过顶部加强外板111、侧部加强外板112和底部加强外板113连接,顶部加强内板121、侧部加强内板122和底部加强内板123连接,形成一个支撑稳定性更强的加强腔14,能够进一步提高中通道结构的刚度。
侧部腔体142的上端与顶部腔体141的端部相连;支撑板144包括第一支撑板1441,顶部腔体141与侧部腔体142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板1441分隔,第一支撑板1441沿中通道加强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侧部腔体142上端的侧部与顶部腔体141的侧部相连,侧部腔体142的顶部与顶部腔体141的顶部平齐;第一支撑板1441的顶端连接在顶部加强外板111上,第一支撑板1441的底端连接在顶部加强内板121和侧部加强内板122的相交处。第一支撑板1441既作为顶部腔体141的侧边,同时还作为侧部腔体142侧边的一部分,竖直设在顶部腔体141和侧部腔体142之间,从而侧部腔体142从顶部腔体141的侧面包住顶部腔体141。顶部腔体141的两端在汽车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较远,通过在顶部腔体141和底部腔体143连接拐角处设置第一支撑板1441,支撑在顶部加强内板121和顶部加强外板111之间,能够提高顶部腔体141与侧部腔体142连接处的稳定性。
支撑板144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442,第二支撑板1442设于顶部腔体141的中部并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板1442的顶端连接在顶部加强外板111上,第二支撑板1442的底端连接在顶部加强内板121上。顶部腔体141的两端在汽车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较远,通过在顶部腔体141的中部设置第二支撑板1442,支撑在顶部加强内板121和顶部加强外板111之间,能够提高顶部腔体141的稳定性。
底部腔体143的侧部与侧部腔体142的底端相连;支撑板144还包括第三支撑板1443,侧部腔体142与底部腔体143之间通过第三支撑板1443分隔,第三支撑板1443沿中通道加强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底部腔体143的侧部与侧部腔体142的底部相连;第三支撑板1443的顶端连接在侧部加强外板112和底部加强外板113的相交处,第三支撑板1443的底端连接在侧部加强内板122和底部加强内板123的相交处。第三支撑板1443作为侧部腔体142的底边和底部腔体143的侧边的共用边,倾斜设置在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之间。通过在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连接拐角处设置第三支撑板1443,支撑在侧部加强外板112、底部加强外板113的相交处和侧部加强内板122、底部加强内板123的相交处之间,能够提高侧部腔体142与底部腔体143连接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中通道加强板1还包括前地板连接板15,前地板连接板15沿中通道加强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地板连接板15在中通道加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底部加强内板123连接,前地板连接板15在中通道加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前地板2连接。前地板连接板15为一平板结构,沿底部加强内板123从底部腔体143底部伸出,伸出的部分与前地板2连接。前地板连接板15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中通道加强板1两侧。通过设置前地板连接板15,能够使中通道加强板1与前地板2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能够降低加强腔14结构直接与前地板2连接的工艺难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侧部腔体142的顶部与顶部腔体141的底部相连,侧部腔体142的侧部与顶部腔体141的侧部平齐;第一支撑板1441在中通道加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在顶部加强内板121和侧部加强内板122的相交处,第一支撑板1441在中通道加强板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在侧部加强外板112上。第一支撑板1441既作为顶部腔体141的底边的一部分,同时还作为侧部腔体142的顶边,水平设置在顶部腔体141和侧部腔体142之间,从而顶部腔体141从侧部腔体142的上部包住侧部腔体142。侧腔体的两端在汽车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较远,通过在顶部腔体141和底部腔体143连接拐角处设置第一支撑板1441,支撑在侧部加强内板122和侧部加强外板112之间,能够提高顶部腔体141与侧部腔体142连接处的稳定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部腔体143的侧部与侧部腔体142的底部相连;第三支撑板1443的顶端连接在侧部加强外板112和底部加强外板113的相交处,第三支撑板1443的底端连接在底部加强内板123上。第三支撑板1443作为侧部腔体142的侧边的一部分和底部腔体143的侧边,竖直设置在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之间,从而底部腔体143从侧部腔体142的侧面包住侧部腔体142。通过在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连接拐角处设置第三支撑板1443,支撑在侧部加强外板112、底部加强外板113的相交处和底部加强内板123之间,能够提高侧部腔体142与底部腔体143连接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前地板2、前围板3和后地板横梁4,以及上述汽车中通道结构,中通道加强板1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前地板2的中部,中通道加强板1一端与前围板3连接,中通道加强板1的另一端通过中通道连接板5与后地板横梁4连接。通过中通道加强板1与前围板3和后地板横梁4连接,能够在前围板3和后地板横梁4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加强腔14,作为正面载荷传递通道,从而提高中通道结构抗冲击性能和吸收正面碰撞能量传递性能,降低正面碰撞时汽车前围的侵入量,提高乘员舱安全性能。同时,中通道加强板1的前端与前围板3形成腔体搭接结构,能够提高前围板3与前地板2衔接区域刚度与强度,减小碰撞时对乘员舱的侵入量;中通道加强板1的后端与后地板横梁4形成腔体搭接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前地板2与后地板横梁4衔接区域的刚度、模态。
所述汽车还包括前地板横梁6,中通道加强板1上设有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的一端与前地板横梁6的左横梁连接,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的另一端与前地板横梁6的右横梁连接。前地板横梁6包括前地板前横梁61和前地板后横梁62,连接在前地板前横梁61上的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结构与连接在前地板后横梁62上的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结构相同。
具体地,如图6所示,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包括连接板本体71、顶部腔体连接翻边72、侧部腔体连接翻边73、底部腔体连接翻边74和前地板横梁连接翻边75。连接板本体71的底部设有中通道安装槽711,中通道加强板1穿过中通道安装槽711;顶部腔体连接翻边72自连接板本体71向顶部加强外板111延伸并与顶部加强外板111连接;侧部腔体连接翻边73自连接板本体71向侧部加强外板112延伸并与侧部加强外板112连接;底部腔体连接翻边74自连接板本体71向底部加强外板113延伸并与底部加强外板113连接;前地板横梁连接翻边75自连接板本体71的两端向前地板横梁6延伸并与前地板横梁6连接。
通过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顶住中通道加强板1的侧面,同时前地板横梁连接板7包住中通道加强板1的顶部,使前地板前横梁61、前地板后横梁62均与中通道加强板1固定连成一个整体。当汽车出现侧面碰撞时,中通道加强板1与前地板横梁6之间的整体结构以及中通道加强板1自身的腔体结构能够承受更多的从前地板前横梁61和前地板后横梁62传递过来的能量,从而增强门槛的抗撞击变形能力,提高乘员舱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中通道加强板1沿汽车长度方向设置的前后连贯的顶部腔体141、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提高中通道结构的刚度,并通过支撑板分隔顶部腔体141、侧部腔体142和底部腔体143提高加强腔14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中通道结构抗冲击性能和吸收正面碰撞能量传递性能,降低正面碰撞时汽车前围的侵入量,提高正面碰撞时乘员舱安全性能;通过中通道加强板1与前围板3、后地板横梁4之间形成的腔体搭接结构,能够有效提到中通道加强板1在上述衔接区域的刚度与强度;同时,中通道加强板1与前地板横梁6之间的整体结构能够承受更多的从前地板前横梁61和前地板后横梁62传递过来的能量,从而增强门槛的抗撞击变形能力,提高侧面碰撞时乘员舱安全性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前地板中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包括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所述加强外板与所述加强内板连接形成加强腔,所述加强腔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所述加强腔包括顶部腔体、侧部腔体和底部腔体,所述侧部腔体由所述顶部腔体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底部腔体由所述侧部腔体底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底部腔体安装在所述前地板上,所述顶部腔体、所述侧部腔体和所述底部腔体通过支撑板相互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外板设于所述加强内板的外部,所述加强外板包括顶部加强外板、侧部加强外板和底部加强外板,所述侧部加强外板由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底部加强外板由所述侧部加强外板底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加强内板包括顶部加强内板、侧部加强内板和底部加强内板,所述侧部加强内板由所述顶部加强内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底部加强内板由所述侧部加强内板底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底部加强外板与所述底部加强内板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侧板;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与所述顶部加强内板连接形成所述顶部腔体,所述侧部加强外板与所述侧部加强内板连接形成所述侧部腔体,所述底部加强外板与所述底部加强内板连接形成所述底部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腔体的上端与所述顶部腔体的端部相连;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顶部腔体与所述侧部腔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分隔,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腔体上端的侧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侧部相连,所述侧部腔体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内板和所述侧部加强内板的相交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腔体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底部相连,所述侧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顶部腔体的侧部平齐;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内板和所述侧部加强内板的相交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外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顶部腔体的中部并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外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顶部加强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侧部腔体的底端相连;所述支撑板还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侧部腔体与所述底部腔体之间通过第三支撑板分隔,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侧部腔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外板和所述底部加强外板的相交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内板和所述底部加强内板的相交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腔体的侧部与所述侧部腔体底端的侧部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侧部加强外板和所述底部加强外板的相交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部加强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加强板还包括前地板连接板,所述前地板连接板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地板连接板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底部加强内板连接,所述前地板连接板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地板连接。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地板、前围板和后地板横梁,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中通道结构,所述中通道加强板沿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前地板的中部,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一端与所述前围板连接,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另一端通过中通道连接板与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前地板横梁,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上设有前地板横梁连接板,所述前地板横梁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前地板横梁的左横梁连接,所述前地板横梁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地板横梁的右横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99801.9U CN217554029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99801.9U CN217554029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54029U true CN217554029U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346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99801.9U Active CN217554029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54029U (zh) |
-
2022
- 2022-04-07 CN CN202220799801.9U patent/CN2175540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16972U (zh) |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 |
CN109204527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5590835U (zh) |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110962938A (zh) |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 |
CN11463380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扭力盒结构 | |
CN109204464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028438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围板横梁及中通道结构 | |
CN102619448B (zh) | 一种优化偏置碰效果的车门加强结构 | |
CN215794047U (zh) | 一种门槛内分载梁结构 | |
CN211001573U (zh) | 纯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 |
CN217554029U (zh) |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 |
CN211167108U (zh) | 后车体焊接总成 | |
CN109204516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402887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 |
CN218703537U (zh) | 提升侧碰性能的前地板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214243U (zh) |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 |
CN109204467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12590941A (zh) |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 |
CN109204519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9154296U (zh) | 一种新型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 | |
CN109204507B (zh) | 车身横梁和车辆 | |
CN109204503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8907420U (zh) | 一种高强度轻型货车驾驶室结构及其轻型货车 | |
CN21773056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扭力盒结构 | |
CN218141802U (zh)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