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1309U -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1309U
CN214451309U CN202120536336.5U CN202120536336U CN214451309U CN 214451309 U CN214451309 U CN 214451309U CN 202120536336 U CN202120536336 U CN 202120536336U CN 214451309 U CN214451309 U CN 214451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nacelle
tie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63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思元
秦晓飞
檀庆榜
刘世根
朱迎亚
冀尚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63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1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属于汽车车架领域,包括机舱纵梁、机舱边梁和连接梁,连接梁沿Y轴延伸,且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连接,连接梁具有封闭式的连接梁内腔,连接梁内腔沿Y轴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中,连接梁可以提高碰撞过程中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能起到辅助防撞梁的作用,还能将碰撞能量传递给机舱边梁,分散机舱纵梁受到的碰撞力,优化了碰撞的传力通道,进而提升防撞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机舱整体的扭转刚度,增强了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中,机舱边梁和机舱纵梁之间需要进行连接,传统的连接结构一般是在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上分别设置连接板,通过两个连接板对应焊接以完成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两个连接板形成开放式的连接结构,这种连接结构强度不足,不利于提高机舱整体的扭转刚度及防撞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结构连接强度不足,不利于提高机舱整体的扭转刚度及防撞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包括:机舱纵梁、机舱边梁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Y轴延伸,且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舱纵梁和所述机舱边梁连接,所述连接梁具有封闭式的连接梁内腔,所述连接梁内腔沿Y轴延伸。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梁内腔的断面呈梯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梁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个板体,相邻的板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连接板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弯折结构;以及
加强板,覆盖于所述连接板的开口处,并与所述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加强板围合形成断面呈梯形的所述连接梁内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机舱纵梁的一端设有向背离所述连接梁内腔的方向延伸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机舱纵梁朝向所述机舱边梁的一侧贴合连接;
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机舱边梁的一端设有向背离所述连接梁内腔的方向延伸的第五翻边,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机舱边梁朝向所述机舱纵梁的一侧贴合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舱纵梁的端部和所述机舱边梁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侧形成向上翻折的第二翻边,所述连接板的下侧形成向下翻折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分别与所述加强板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机舱纵梁的纵梁端板贴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机舱边梁的一端向背离所述机舱纵梁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机舱边梁具有与所述延伸部贴合连接的第一翻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向背离所述机舱边梁的内腔的方向延伸。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加强板呈夹角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上分别设有向背离所述加强板的方向凸出的加强凸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通过具有封闭式内腔结构的连接梁实现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可以提高碰撞过程中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连接梁能起到辅助防撞梁的作用,还能将碰撞能量传递给机舱边梁,分散机舱纵梁受到的碰撞力,优化了碰撞的传力通道,进而提升防撞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机舱整体的扭转刚度,增强了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纵梁外板、纵梁端板、连接梁和机舱边梁的装配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纵梁外板、纵梁端板、连接梁和机舱边梁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纵梁端板、连接梁和机舱边梁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梁和机舱边梁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纵梁外板、纵梁端板和连接梁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纵梁端板和连接梁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为图8的A-A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梁的爆炸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B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C-C剖视图。
图中:1、机舱纵梁;101、纵梁端板;102、纵梁外板;2、机舱边梁;3、连接梁;301、连接板;302、加强板;303、延伸部;304、第二翻边;305、第三翻边;306、加强凸筋;307、第四翻边;308、第五翻边;309、延伸翻边;4、连接梁内腔;5、第一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机舱纵梁1沿车长方向(X轴)设置,机舱边梁2沿车长方向(X轴)设置,Y轴为车宽方向,Z轴为车高方向。另外,本申请中所提及的“沿Y轴”、“沿Z轴”、“沿Y轴”等描述是大致平行于车辆X轴、Z轴或Y轴的方向,不限定为必须与X轴、Z轴或Y轴平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进行说明。所述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包括机舱纵梁1、机舱边梁2和连接梁3,连接梁3沿Y轴延伸,且连接梁3的两端分别与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连接,连接梁3具有封闭式的连接梁内腔4,连接梁内腔4沿Y轴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通过具有封闭式内腔结构的连接梁3实现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的连接,可以提高碰撞过程中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连接梁3能起到辅助防撞梁的作用,还能将碰撞能量传递给机舱边梁2,分散机舱纵梁1受到的碰撞力,优化了碰撞的传力通道,进而提升防撞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机舱整体的扭转刚度,增强了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机舱边梁2可以是轮罩边梁、门槛边梁,也可以是其他边梁结构。
请参阅图9,为了有效提高连接梁3的刚度,连接梁内腔4的断面呈梯形。
请参阅图1至图11、图14及图15,连接梁3包括连接板301和加强板302;连接板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个板体,相邻的板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以使连接板301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弯折结构;加强板302覆盖于连接板301的开口处,并与连接板301固接,连接板301和加强板302围合形成断面呈梯形的连接梁内腔4。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01和加强板302的组合方式使得连接梁3的结构简单,优化材料用量,进而有利于减重。
请参阅图1至图8、图10、图11及图14,连接板301靠近机舱纵梁1的一端设有向背离连接梁内腔4的方向延伸的第四翻边307,第四翻边307与机舱纵梁1朝向机舱边梁2的一侧贴合连接;连接板301靠近机舱边梁2的一端设有向背离连接梁内腔4的方向延伸的第五翻边308,第五翻边308与机舱边梁2朝向机舱纵梁1的一侧贴合连接。通过翻边结构进行连接的连接形式有效增强了连接梁3和机舱纵梁1之间,以及连接梁3和机舱边梁2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进而进一步增强了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贴合连接”的连接方式一般为贴合焊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能保证连接强度,还能避免占用外部空间。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贴合接触后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具体的,机舱纵梁1朝向机舱边梁2的一侧具有纵梁外板102,第四翻边307贴合连接于纵梁外板102。
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8、图10、图11及图14,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增加连接点位,连接板301的三个板体的一端均设有第四翻边307,另一端均设有第五翻边308,位于上侧的板体上的第四翻边307和第五翻边308均沿Z轴向上延伸,位于下侧的板体上的第四翻边307和第五翻边308均沿Z轴向下延伸,位于中部的板体上的第四翻边307和第五翻边308均沿X轴延伸。
请参阅图1至图15,为了进一步优化传力通道,尽量减少连接梁3的设置数量,连接梁3的两端分别与机舱纵梁1的端部和机舱边梁2的端部连接。在此基础上,连接板301的上侧形成沿Z轴向上翻折的第二翻边304,连接板301的下侧形成沿Z轴向下翻折的第三翻边305,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分别与加强板302贴合连接,加强板302背离连接板301的一侧与机舱纵梁1的纵梁端板101贴合。其中,纵梁端板101设于机舱纵梁1的端部,纵梁端板101大致垂直于X轴设置。
为了优化车架整体结构,连接梁3设置于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受力较为集中的区域,即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的端部;通过设置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加强板302的面积也相应的增加了,在组装时通过加强板302与纵梁端板101贴合,能起到辅助限位的作用,也可在加强板302和纵梁端板101贴合的区域设置焊点,增加焊点数量以提高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7及图10,加强板302的长度小于连接板301的长度,在从机舱边梁2到机舱纵梁1的方向上,连接板301凸出于加强板302设置,同时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也凸出于加强板302,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的凸出部分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折,进而能贴合于纵梁端板101。本实施方式通过缩减加强板302的长度,通过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保持与纵梁端板101的贴合定位,在不影响连接梁3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能够节省材料用量,减轻连接梁3的重量,进而有利于整车减重。
请参阅图3、图5至图8、图10至图13,加强板302靠近机舱边梁2的一端向背离机舱纵梁1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03,机舱边梁2具有与延伸部303贴合连接的第一翻边5。延伸部303有效增加了连接梁3和机舱边梁2的接触面积,进而能提供更多的连接点位,最终提高连接梁3和机舱边梁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第一翻边5设有多个,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翻边5沿Z轴延伸,其余至少一个第一翻边5沿Y轴延伸。
请参阅图3及图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方便连接,并提高连接强度,第一翻边5向背离机舱边梁2的内腔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翻边5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沿X轴向上延伸,另一个沿Y轴向背离连接板30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5。当然,第一翻边5还可以是其他方向的翻边,例如沿X轴向下延伸,或沿Y轴向朝向连接板301延伸,能满足连接强度的要求以及空间布置的需求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5至图8、图10至图12,为了进一步减少材料用量,延伸部303上设有沿X轴延伸的延伸翻边309,延伸翻边309用于与沿X轴延伸的第一翻边5贴合连接。附图中的延伸翻边309是沿X轴向上延伸的。
请参阅图7、图10、图11及图13,为了适应机舱纵梁1和机舱边梁2的空间分布,并同时满足与纵梁端板101和与第一翻边的贴合,延伸部303与加强板302呈夹角设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7、图10至图13,连接板301朝向加强板302的一侧呈弯折状,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对应呈弯折状,为了保证与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的贴合,加强板302对应为呈钝角设置的折弯板。
请参阅图3、图4、图6至图8、图11及图14,为了提高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的结构强度,第二翻边304和第三翻边305上分别设有向背离加强板302的方向凸出的加强凸筋30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纵梁、机舱边梁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Y轴延伸,且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舱纵梁和所述机舱边梁连接,所述连接梁具有封闭式的连接梁内腔,所述连接梁内腔沿Y轴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内腔的断面呈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个板体,相邻的板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连接板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弯折结构;以及
加强板,覆盖于所述连接板的开口处,并与所述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加强板围合形成断面呈梯形的所述连接梁内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机舱纵梁的一端设有向背离所述连接梁内腔的方向延伸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机舱纵梁朝向所述机舱边梁的一侧贴合连接;
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机舱边梁的一端设有向背离所述连接梁内腔的方向延伸的第五翻边,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机舱边梁朝向所述机舱纵梁的一侧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舱纵梁的端部和所述机舱边梁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侧形成向上翻折的第二翻边,所述连接板的下侧形成向下翻折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分别与所述加强板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机舱纵梁的纵梁端板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机舱边梁的一端向背离所述机舱纵梁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机舱边梁具有与所述延伸部贴合连接的第一翻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向背离所述机舱边梁的内腔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加强板呈夹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上分别设有向背离所述加强板的方向凸出的加强凸筋。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
CN202120536336.5U 2021-03-15 2021-03-15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4451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6336.5U CN214451309U (zh) 2021-03-15 2021-03-15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6336.5U CN214451309U (zh) 2021-03-15 2021-03-15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1309U true CN21445130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55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6336.5U Active CN214451309U (zh) 2021-03-15 2021-03-15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1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0097B (zh) 一种轻量化铁路漏斗货车底架及方法
WO2019100719A1 (zh) 一种控制车底架及控制车
CN206374814U (zh) 一种后纵梁加强板组件
CN211642361U (zh) 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5205067U (zh) 前车体传力构造
CN213057233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与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2606912B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14451309U (zh) 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的连接总成及车辆
CN117622334A (zh)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212243570U (zh) 一种氢能汽车承载式车身的门槛梁结构
CN111361592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CN202557616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CN212605118U (zh) 一种适应复合材料车头安装的动车组车体前端结构
CN215922330U (zh) 一种长途客车用高强度车架总成
CN217022666U (zh) 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05956U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车架横梁
CN212220397U (zh) 一种氢能汽车的门槛梁和前围下横梁连接结构
CN214493092U (zh) 一种下车体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20996534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8558638U (zh) 座椅横梁结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4930075U (zh) 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身总成
CN212579973U (zh) 汽车纵梁中段加强件及汽车纵梁
CN220163996U (zh) 车身端部结构及车辆
CN21600228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