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2334A -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2334A
CN117622334A CN202311623299.1A CN202311623299A CN117622334A CN 117622334 A CN117622334 A CN 117622334A CN 202311623299 A CN202311623299 A CN 202311623299A CN 117622334 A CN117622334 A CN 117622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contact surface
rear cross
rear wall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32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鹏
宋玉斌
张陈佳楠
李廷才
何孟舟
李威
王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Tru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Truc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32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22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2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2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商用车白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所述后围连接结构包括后围和地板。具体地,所述后围包括后围外板;所述地板包括地板纵梁和地板后横梁,所述地板后横梁与地板纵梁相连接,所述地板后横梁与所述后围外板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围纵梁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造成白车身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商用车白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背景技术
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是衡量汽车NVH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板与后围的连接强度对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影响很大。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地板与后围纵梁通过接头连接,再将地板翻边和后围外板焊接,但是,将地板与后围纵梁采用接头连接时,后围纵梁未与主要承力零件——地板纵梁产生直接连接,故后围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而地板翻边与后围外板焊接时的焊点一般为单排焊点,连接强度较低。而且后围纵梁重量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围纵梁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造成白车身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其包括:
后围,其包括后围外板;
地板,包括地板纵梁和地板后横梁,所述地板后横梁与地板纵梁相连接,所述地板后横梁与所述后围外板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
后围加强板,其设置在所述后围外板朝向地板后横梁的一面,且所述后围加强板向远离后围外板的一侧凸起,并与后围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板后横梁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围外板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地板纵梁所在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且所述第一焊接点与第二焊接点分设在所述地板的上下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还连接有顶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为斜面,且所述第二接触面远离所述顶面的一端向远离第一接触面的一侧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地板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板后横梁中空设置,且所述地板后横梁上设置有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板后横梁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围外板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地板纵梁所在的一侧设置;
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二接触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有多个,并沿所述地板后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地板后横梁上。
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
连接板,其与所述地板后横梁、地板纵梁连接;
所述地板纵梁包括纵梁连接部,所述纵梁连接部与所述地板后横梁贴合设置,且所述纵梁连接部与所述地板后横梁焊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贴设于地板后横梁与地板纵梁的底部,并与所述地板相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其包括:
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后围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由于在地板中增加地板后横梁,地板后横梁与地板纵梁连接,并形成框架结构,且后围外板与地板后横梁可以直接连接,避免了接头连接,提升了后围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来自驾驶室顶盖的力能够通过后围结构直接传递给地板承力结构,提升两者连接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扭转刚度,因此,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围纵梁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造成白车身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围连接结构中地板纵梁与地板后横梁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围连接结构中后围外板与后围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围连接结构中后围外板、后围加强板与地板后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板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中:1、后围外板;11、空腔;2、地板;3、地板纵梁;31、纵梁连接部;4、地板后横梁;41、第一接触面;411、第一焊接点;412、第二焊接点;42、第二接触面;43、顶面;44、通孔;45、第一翻边;46、第二翻边;47、第三焊接点;48、第四焊接点;5、后围加强板;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围纵梁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造成白车身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包括后围和地板2,其中,后围包括后围外板1,地板2包括地板纵梁3和地板后横梁4,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所述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相连接,再结合图2所示,所述地板后横梁4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连接。地板纵梁3和地板后横梁4形成了矩形的框架结构,地板通过地板后横梁4直接与后围相接,而不是通过接头间接连接,连接强度得到了保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围连接结构,由于在地板2中增加地板后横梁4,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连接,并形成框架结构,且后围外板1与地板后横梁4可以直接连接,避免了接头连接,提升了后围与地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来自驾驶室顶盖的力能够通过后围结构直接传递给地板承力结构,提升两者连接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扭转刚度,因此,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围纵梁与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造成白车身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后围连接结构还包括后围加强板5,具体地,后围加强板5设置在后围外板1朝向地板后横梁4的一面,从图3所示的剖视图可以看出,后围加强板5位于后围外板1和地板后横梁4之间。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所述后围加强板5向远离后围外板1的一侧凸起,并与后围外板1之间形成有空腔11。后围加强板5与后围外板1之间形成空腔11,代替原本的后围纵梁,不必考虑地板与后围纵梁之间的连接,后围加强板5与地板后横梁4可以直接连接,使得来自驾驶室顶盖的力能够通过后围的空腔11结构直接传递给地板承力结构,既提升了连接强度,同时也可以实现轻量化设计。
再结合图5所示,图5为后围外板1与后围加强板5处的剖视图,具体为俯视的视角,与图3、图4为垂直的视角。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后围加强板5向远离后围外板1所在一侧凸起,两端贴合设置在后围外板1上,并与所述后围外板1焊接;凸起的后围加强板5与后围外板1之间形成空腔11,以替代原本的后围纵梁,方便后围与地板后横梁4的连接,同时实现了轻量化。
再结合图6所示,图6为后围外板1、后围加强板5与地板后横梁4相连接处的剖视图,其视角为俯视视角,且为与图3、图4为垂直的视角。具体地,由于后围加强板5向远离后围外板1所在一侧凸起形成空腔11,地板后横梁4也向远离后围外板1所在一侧凸起,以避让空腔11。此时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直接连接,避免了接头连接,提升了连接强度,从而提升了白车身扭转强度。
进一步地,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外板1和/或后围加强板5焊接,结合图6所示,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外板1焊接,其中一个焊接点为第三焊接点47;同样如图6所示,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加强板5、后围外板1焊接,其中一个焊接点为第四焊接点48,此处至少包括三块板,即后围外板1、地板后横梁4和后围加强板5,可根据实际强度需要,选择不同焊接方式和焊接区域分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42朝向地板纵梁3所在的一侧设置;具体地,第一接触面41用于与后围外板1焊接,第二接触面42用于与地板2焊接。
优选地,结合图3所示,地板后横梁4还包括顶面43,顶面43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第二接触面42之间,用于第一接触面41与第二接触面42的过渡。具体地,所述第二接触面42为斜面,且所述第二接触面42远离所述顶面43的一端向远离第一接触面41的一侧延伸,并如图3所示延伸至与所述地板2相连。所述地板后横梁4内部中空,并自顶面43所在一侧向远离顶面43一侧逐渐增大,第一接触面41与后围外板1连接,倾斜的第二接触面42对地板2形成张拉之势,加强了后围外板1与地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41包括第一焊接点411和第二焊接点412,且所述第一焊接点411与第二焊接点412分设在所述地板2的上下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为图2中的A-A处剖视图,并不代表第一焊接点411与第二焊接点412只设置在A-A截面处;地板后横梁4通过第一接触面41与后围外板1焊接,且具有两排焊点,大大增加了了后围外板1与地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所述顶面43可为如图3所示的圆弧面,或是如图4所示的平面;当顶面43如图4所示的平面时,顶面43与第一接触面41、第二接触面42之间的过渡应为弧面。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后围连接结构还包括后围加强板5,具体地,后围加强板5设置在后围外板1朝向地板后横梁4的一面,从图3所示的剖视图可以看出,后围加强板5位于后围外板1和地板后横梁4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41包括第一焊接点411和第二焊接点412,且所述第一焊接点411与第二焊接点412分设在所述地板2的上下两侧。具体地,第一接触面41通过第一焊接点411与后围加强板5相连接,并通过第二焊接点412与后围外板1相连接。
结合图3所示,后围外板1在远离顶面43的一端向地板后横梁4所在一侧弯折,并以此处弯折点为分界线,上半部分与后围加强板5形成空腔11,下半部分直接与地板后横梁4贴合;这样,地板后横梁4同时与后围外板1和后围加强板5焊接,保证了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的连接强度,同时,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形成双排焊点连接,提升了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后围外板1的下半部分直接与地板后横梁4贴合,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翻边45,第一翻边45可向靠近顶面43或远离顶面43一侧延伸,为第二焊接点412提供焊接位置。优选地,第一翻边45为如图3所示,向远离顶面43一侧延伸,使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强两者的连接。
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焊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所示,所述地板后横梁4上设置有通孔44,用以对地板后横梁4减重。
优选地,所述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42朝向地板纵梁3所在的一侧设置,且所述通孔44设置在第二接触面42上。
由于第一接触面41需要与后围外板1、后围加强板5相焊接,为免影响焊接面,优选为将通孔44设置在第二接触面42上,以做减重,同时,也可以通过通孔44对第一焊接点411与第二焊接点412操作,将地板后横梁4焊接于后围外板1和/或后围加强板5上。
结合图4所示,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此处设置有通孔44,且无后围加强板5设置。优选地,此处也具有两排焊点,且两排焊点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面41上下两端,并位于所述地板2的两面。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以地板2为分界线,地板2之上,所述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42朝向地板纵梁3所在的一侧设置;具体地,第一接触面41用于与后围外板1焊接,第二接触面42用于与地板2焊接;
地板2之下,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翻边45和第二翻边46,其中第一翻边45与第一接触面41相贴合,并焊接在一起,用于增加地板后横梁4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二翻边46用于与地板2相贴合。
可选地,第二接触面42可如图3和图4所示,与地板2为一体,通过第二翻边46与地板2的贴合,实现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2的完整连接,即地板后横梁4为地板2的一部分,自第二接触面42向后围外板1延伸,弯折至顶面43,再弯折形成第一接触面,与后围外板1和/或后围加强板5焊接,再沿后围外板1向远离顶面4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翻边45,再弯折形成第二翻边46,与地板2下表面贴合,并完成焊接,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2的过渡顺畅,有利于力的传递。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通孔44有多个,并沿所述地板后横梁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地板后横梁4上,对地板后横梁4进行有效减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7所示,所述后围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板6,连接板6与所述地板后横梁4、地板纵梁3连接,用于加强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相连处具有连接点,连接板6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点处,以加强两者连接。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地板纵梁3与图3所示的地板2处于同一平面,且连接板6呈Z字形,贴合设置在地板后横梁4底端,并自地板后横梁4处延伸至地板纵梁3所在处,连接板6应覆盖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相连的所述连接点处,优选为完全覆盖所述连接点。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二翻边46,第二翻边46向远离后围外板1所在的一侧延伸,连接板6应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边46远离地板2的一面,并超过第二翻边46所在处,进而与地板2焊接。具体地,连接板6焊接于地板纵梁3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地板纵梁3底端与地板后横梁4底端平行,具体地,所述地板纵梁3包括纵梁连接部31,所述纵梁连接部31与所述地板后横梁4贴合设置,且所述纵梁连接部31与所述地板后横梁4焊接。此时,连接板6如图7所示,为一个直板,贴合设置于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的底端,优选为同时焊接在地板后横梁与地板纵梁3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后围连接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后围,其包括后围外板(1);
地板(2),包括地板纵梁(3)和地板后横梁(4),所述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相连接,所述地板后横梁(4)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后围加强板(5),其设置在所述后围外板(1)朝向地板后横梁(4)的一面,且所述后围加强板(5)向远离后围外板(1)的一侧凸起,并与后围外板(1)之间形成有空腔(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42)朝向地板纵梁(3)所在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41)包括第一焊接点(411)和第二焊接点(412),且所述第一焊接点(411)与第二焊接点(412)分设在所述地板(2)的上下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第二接触面(42)之间还连接有顶面(43),所述第二接触面(42)为斜面,且所述第二接触面(42)远离所述顶面(43)的一端向远离第一接触面(41)的一侧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地板(2)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后横梁(4)中空设置,且所述地板后横梁(4)上设置有通孔(4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后横梁(4)包括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所述第一接触面(41)与所述后围外板(1)相接,所述第二接触面(42)朝向地板纵梁(3)所在的一侧设置;
所述通孔(44)设置在第二接触面(4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44)有多个,并沿所述地板后横梁(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地板后横梁(4)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连接板(6),其与所述地板后横梁(4)、地板纵梁(3)连接;
所述地板纵梁(3)包括纵梁连接部(31),所述纵梁连接部(31)与所述地板后横梁(4)贴合设置,且所述纵梁连接部(31)与所述地板后横梁(4)焊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6)贴设于地板后横梁(4)与地板纵梁(3)的底部,并与所述地板(2)相连接。
10.一种白车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后围连接结构。
CN202311623299.1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Pending CN117622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3299.1A CN117622334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3299.1A CN117622334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2334A true CN117622334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3299.1A Pending CN117622334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223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8512A (zh) * 2023-01-09 2023-03-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白车身前端框架接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8512A (zh) * 2023-01-09 2023-03-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白车身前端框架接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23116Y2 (zh)
KR100462091B1 (ko) 차체 구조
CN117622334A (zh)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215851491U (zh)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JPS5889475A (ja) 自動車の前後方向強度部材
CN215752637U (zh) 一种三段式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11519681U (zh) 车辆底盘、车身结构及车辆
US1180730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6346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地板横梁弯曲刚度加强结构
CN114248846B (zh) 一种后侧围后支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16508618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1110713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白车身后端连接组件
JPH0122784Y2 (zh)
CN205916199U (zh) 顶盖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9487577U (zh) 车辆前地板下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11893410U (zh) 一种汽车后端板加强组件
CN212473679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3892667U (zh)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616868U (zh) 下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2373511U (zh) 后悬架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056717B (zh) 一种mpv中踏板安装结构及mpv
CN213384455U (zh) 顶盖后横梁总成、上车体和车辆
CN215553569U (zh) 一种车身前端框架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