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667U -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2667U
CN213892667U CN202021133226.6U CN202021133226U CN213892667U CN 213892667 U CN213892667 U CN 213892667U CN 202021133226 U CN202021133226 U CN 202021133226U CN 213892667 U CN213892667 U CN 213892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indshield
windshield lower
plate
bottom end
end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32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树鹏
赵金泉
陈杰
黄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32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2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2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2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用于车辆,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包括:位于车辆左侧和右侧的A柱下内板;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之间,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对应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通过使用不同的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可以将前风窗下横梁上板固定在不同车型的左、右两侧A柱下内板之间,整个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通用性较好,有利于节省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前风窗下横梁与A柱内板接头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到:接头强度刚度、焊接工艺性、风挡玻璃匹配的合理性、NVH密封性能等。随着用户对汽车车身强度、刚度及密封性能要求的提高,此处搭接结构形式的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有车辆上的前风窗下横梁与A柱下内板搭接时,密封性能不佳,且搭接处的强度、刚度不好。此外,前风窗下横梁无法实现通用,导致对于不同车型不用不同的下横梁模具,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总成,通用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用于车辆,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包括:位于车辆左侧和右侧的A柱下内板;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之间,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对应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通过使用不同的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可以将前风窗下横梁上板固定在不同车型的左、右两侧A柱下内板之间,整个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通用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A柱下内板包括内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内板本体相连且朝向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方向伸出的内板翻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所述内板翻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所述内板翻边通过至少一个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之间,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固定相连,且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通过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对应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具有加强板翻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具有连接板翻边,所述加强板翻边、所述连接板翻边与所述内板本体固定。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翻边、所述连接板翻边与所述内板本体通过至少一个三层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之间合围成盒状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A柱下内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均为冲压钣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是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第三视角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A柱下内板1、内板本体11、内板翻边12、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加强板翻边41、第一焊点5、第二焊点6、第三焊点7、盒状腔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参照图1-图3、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用于车辆,且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可以包括: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以及位于车辆左侧和右侧的A柱下内板1,左、右两侧的A柱下内板1间隔开布置,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A柱下内板1之间,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的两端通过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对应侧的A柱下内板1相连接。
具体来讲,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的左端通过左侧的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左侧的A柱下内板1相连接,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的右端通过右侧的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右侧的A柱下内板1相连接。对于不同车型而言,可以使用相同结构的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而仅对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作出改进,便可将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固定在左、右两侧的A柱下内板1之间,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的通用性较好,且通用化设计有利于节省模具数量,提升材料利用率,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通过使用不同结构的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可以将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固定在不同车型的左、右两侧A柱下内板1之间,整个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通用性较好,有利于节省开发成本。
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通过至少一个焊点实现焊接固定。如图5所示,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通过四个第一焊点5实现焊接固定。四个第一焊点5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位于不同的平面。例如图5所示,其中三个第一焊点5位于同一平面,即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的顶面,第四个第一焊点5位于与前三个第一焊点5所在平面不同的平面,即第四个第一焊点5位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的朝向车前的表面,由此可以从多个方向提升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的连接牢固程度。
参照图1、图3、图5所示,A柱下内板1可以包括:内板本体11以及内板翻边12,内板翻边12与内板本体11相连,且内板翻边12朝向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方向伸出,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内板翻边12固定。
进一步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内板翻边12通过至少一个焊点实现焊接固定。如图5所示,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内板翻边12通过三个第二焊点6实现焊接固定。
内板翻边12位于内板本体11的顶部,且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内板翻边12搭接设置,由此可保证二者的可焊性较好,并且可提升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A柱下内板1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防止雨水等从二者连接处渗漏,同时可以避免使用开避让口、塞焊、烧焊等工艺方案来解决结构设计的问题。此外,内板翻边12还有利于增加A柱下内板1的强度和刚度。
参照图1-图2、图4所示,前风窗下横梁总成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A柱下内板1之间,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固定相连,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与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并行布置,且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通过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与对应侧的A柱下内板1相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所示,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具有加强板翻边41,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具有连接板翻边,加强板翻边41、连接板翻边与内板本体11固定。翻边结构有利于增加零件本身的强度和刚度。
可选地,加强板翻边41、连接板翻边与内板本体11通过至少一个三层焊点实现焊接固定。如图1所示,加强板翻边41、连接板翻边与内板本体11通过六个第三焊点7实现焊接固定。第三焊点7为三层焊点。
参照图3所示,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之间合围成盒状腔体8,盒状腔体8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由此可以提升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的刚度和强度。同时还可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阻断声音传递路径。
可选地,A柱下内板1、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2、前风窗下横梁上板3与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4均为冲压钣金件,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难度,且冲压钣金件的焊接性能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总成,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车辆左侧和右侧的A柱下内板;
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
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之间,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对应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内板包括内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内板本体相连且朝向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方向伸出的内板翻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所述内板翻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所述内板翻边通过至少一个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设置在车辆左侧和右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之间,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固定相连,且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通过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与对应侧的所述A柱下内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具有加强板翻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具有连接板翻边,所述加强板翻边、所述连接板翻边与所述内板本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翻边、所述连接板翻边与所述内板本体通过至少一个三层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之间合围成盒状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内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上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加强板均为冲压钣金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CN202021133226.6U 2020-06-17 2020-06-17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3892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3226.6U CN213892667U (zh) 2020-06-17 2020-06-17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3226.6U CN213892667U (zh) 2020-06-17 2020-06-17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2667U true CN213892667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9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3226.6U Active CN213892667U (zh) 2020-06-17 2020-06-17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2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3591B (zh) 车身下部结构
JP5235889B2 (ja) ロッカに対するピラーの接合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960579A (zh) 用于汽车的d柱结构及制造其的方法
CN213921230U (zh) 车身上部的传力机构及汽车
CN117622334A (zh)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213892667U (zh) 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5850678U (zh) 一种车辆顶盖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2810700B (zh) 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CN101879849B (zh) 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摆臂安装支架总成
CN216709442U (zh) 一种分段式d柱外板总成及汽车
CN216684610U (zh) 一种车身下部后围支撑加强结构
CN209814103U (zh) 一种suv顶盖后横梁结构
CN216232573U (zh) 一种d柱上部接头结构及汽车
CN219749949U (zh) 一种置物板结构及具有其的suv车辆
CN214930124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3384455U (zh) 顶盖后横梁总成、上车体和车辆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219312878U (zh) 车身结构及车身
CN219584322U (zh) 车身骨架及车辆
CN216401208U (zh) 一种框架式的座椅安装梁结构及汽车
CN114670927B (zh) 一种后侧围焊接总成及一种车身结构
CN111155858B (zh) 一种汽车尾门铰链加强结构
CN218141543U (zh) 一种车钩安装座及包括该车钩安装座的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6

Address after: 518000 Baoneng Center, No. 3008 Baoneng North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2, Changxin Industrial Park, east section of Tiangong 1st Road, ZhouLing Street office, Xinzhuang village, Qinhan new town,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