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1207U -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1207U
CN217021207U CN202220781718.9U CN202220781718U CN217021207U CN 217021207 U CN217021207 U CN 217021207U CN 202220781718 U CN202220781718 U CN 202220781718U CN 217021207 U CN217021207 U CN 217021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ubber coating
groove
forming
limi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17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enyi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eny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enyi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eny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17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1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1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1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通过压料板、投料板、成型板、顶针固定板、顶针托板和底板组成包胶成型模具的主体部分,并且通过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上下组合成完整的限位槽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定位,通过从上包胶模腔和下包胶模腔上下组合成完整的包胶模腔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待包胶位的包围,采用顶针固定板、顶针托板共同装配顶针并实现对包胶产品的顶出,提高脱模效率。本实施例的包胶成型模具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胶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局部包胶的包胶产品,由于包胶时采用模具的刚性封胶结构,造成封胶间隙过大而包胶成型后产生较多的溢胶情况,而由于溢胶情况较多,使得脱模比较困难,所以目前大部分采用手工拉取水口而将包胶产品扯出以脱模,其脱模效率低,容易扯坏包胶产品,导致不良。并且目前的包胶成型模具,结构过于简单,对每一穴的成型位的胶料量控制较差,或者过于复杂而使得包胶成型模具的厚度过大,制造成本高。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594352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模具镶件埋射治具,包含:后模板;顶针板,所述顶针板设置在所述后模板上;后模仁,所述后模仁设置在所述后模板上;镶件模块,所述镶件模块设置在所述后模仁上,所述镶件模块用于固定产品。该现有技术能够,可使产品与镶件在模具外先行固定牢靠,再将产品连同治具一起放入模腔进行包胶注塑,加快安装速度,结构稳定可靠,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但是,该现有技术虽然结构简单可靠性较强,但是仅能适用于将产品与治具锁紧后再一同放入模腔进行包胶注塑,适用范围较小,并且顶针采用长顶针,不利于模具厚度的减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料板、投料板、成型板、顶针固定板、顶针托板和底板,压料板用于相对投料板上下升降以实现将投料板上的胶料转射至成型板,顶针固定板和顶针托板共同装配固定有若干的顶针,顶针用于在顶针固定板和顶针托板相对成型板的上下升降以实现将包胶产品成型后从成型板顶出;
压料板的底面凸设有压料部;
投料板的顶面凹设有投料槽,投料槽设置有贯穿至投料板的底面的上流道孔;投料板的底面凹设有位于上流道孔旁侧的上限位槽,上限位槽内设有上包胶模腔;
成型板的顶面凹设有与上流道孔匹配的下流道孔、以及位于下流道孔的旁侧与上限位槽匹配的下限位槽,下限位槽内设有与上包胶模腔匹配的下包胶模腔,下流道孔通过第三流道与下包胶模腔的一侧连通;
其中,下限位槽内设置有贯穿至成型板的底面的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用于让顶针从下至上顶出而将包胶成型后的包胶产品顶出下限位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限位槽内设置有贯穿至成型板的底面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位于下包胶模腔的一外侧,第一穿孔位于下包胶模腔的另一外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压料部的底面凸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压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投料槽内凹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且与压头凹凸匹配的坑槽,坑槽内沿长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贯穿至投料板的底面的上流道孔,相邻上流道孔通过第一流道连通,坑槽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包胶模腔的另一侧至成型板的边缘凹设有第一排气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槽通过公共排气槽而延伸至成型板的边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的顶面设置有中间宽两端窄的下通槽,顶针固定板和顶针托板叠合装配后通过相同的中间宽两端窄的中部可升降地装配至下通槽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型板的底面设置有中间宽两端窄的上通槽,上通槽与下通槽组合为用于限制顶针固定板和顶针托板的升降行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型板为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且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合模时的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流道与下包胶模腔的衔接处为逐渐低于第三流道的倾斜沉槽。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通过压料板、投料板、成型板、顶针固定板、顶针托板和底板组成包胶成型模具的主体部分,并且通过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上下组合成完整的限位槽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定位,通过从上包胶模腔和下包胶模腔上下组合成完整的包胶模腔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待包胶位的包围,采用顶针固定板、顶针托板共同装配顶针并实现对包胶产品的顶出,提高脱模效率。本实施例的包胶成型模具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胶成型模具的装配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胶成型模具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料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料板的顶面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料板的底面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板的顶面的结构图。
图8是图7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板的底面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板的顶面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针固定板、顶针托板与顶针的装配结构图。
图中,1、压料板;2、投料板;3、成型板;4、顶针固定板;5、顶针托板;6、底板;7、顶针;8、压料部;9、压头;10、投料槽;11、坑槽;12、上流道孔;13、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5、上限位槽;16、上包胶模腔;17、下流道孔;18、下限位槽;19、下包胶模腔;20、第三流道;21、槽位;22、第一穿孔;23、第二穿孔;24、第一排气槽;25、公共排气槽;26、下通槽;27、上通槽;28、锁定结构;29、倾斜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如图1-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料板1、投料板2、成型板3、顶针固定板4、顶针托板5和底板6。压料板1由动力源控制相对投料板2可升降移动,投料板2由另一的动力源控制相对成型板3可升降移动,成型板3的位置固定,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由另一的动力源控制相对成型板3可升降移动,底板6的位置固定。本实施例的包胶成型模具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压料板1用于相对投料板2上下升降以实现将投料板2上的胶料转射至成型板3,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共同装配固定有若干的顶针7,顶针7用于在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相对成型板3的上下升降以实现将包胶产品成型后从成型板3顶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顶针7完成对包胶产品的顶出脱模,大大地提高了脱模质量和效率。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压料板1的底面凸设有压料部8,压料部8的底面凸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压头9,压头9在压料部8的底面沿短轴方向延伸,且在压料部8的底面沿长轴方向等间距设置前述的若干压头9。而投料板2的顶面凹设有与压料部8匹配的投料槽10,投料槽10内凹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且与上述压头9凹凸匹配的坑槽11,坑槽11内沿长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贯穿至投料板2的底面的上流道孔12,相邻上流道孔12通过第一流道13连通,相邻坑槽11之间通过若干与上流道孔12位置对应的第二流道14连通。本实施例中,注塑用的胶料投放至投料槽10中,通过压料板1下降,带动压料部8嵌入投料槽10内对胶料进行挤压,胶料在投料槽10与压料部8形成的相对密封的空间内挤压,从上述的上流道孔12射出。在压料板1下降之前,胶料在投料槽10内通过上述的坑槽11、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均匀分布至投料槽10内的底面,使得每个上流道孔12的胶料射出量尽量相同(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从而保证包胶产品的包胶量尽量保持一致,提高包胶产品的质量。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投料板2的底面凹设有位于上流道孔12旁侧的上限位槽15,上限位槽15具有与包胶产品的上半结构匹配的形状,上限位槽15内设有上包胶模腔16。而成型板3的顶面凹设有与上流道孔12匹配的下流道孔17、以及位于下流道孔17的旁侧与上限位槽15匹配的下限位槽18,下限位槽18具有与包胶产品的下半结构匹配的形状,下限位槽18内设有与上包胶模腔16匹配的下包胶模腔19,下流道孔17通过第三流道20与下包胶模腔19的一侧连通。本实施例中,上限位槽15和下限位槽18上下组合成完整的限位槽,从而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定位。从上包胶模腔16和下包胶模腔19上下组合成完整的包胶模腔,从而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待包胶位的包围,为了更好地对包胶模腔进行封胶,在包胶产品的待包胶位的前后两端侧套设有软胶材质的封胶片,封胶片在合模时由于其良好的弹性和变形能力与上限位槽15、下限位槽18、上包胶模腔16和下包胶模腔19良好的密封,从而有效避免溢胶的情况出现。该封胶片可分为上封胶片和下封胶片,该上封胶片可拆卸地装配在上限位槽15上而位于上包胶模腔16的两端侧,该下封胶片可拆卸地装配在下限位槽18上而位于下包胶模腔19的两端侧,合模时上封胶片和下封胶片组合成完整的封胶片。当然,在上限位槽15和下限位槽18中具有相应的安装上述上封胶片和下封胶片的槽位21。通过上述的限位槽和包胶模腔以及封胶片的设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封胶不到位的问题,有效地实现封胶。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下限位槽18内设置有贯穿至成型板3的底面的第一穿孔22,第一穿孔22用于让顶针7从下至上顶出而将包胶成型后的包胶产品顶出下限位槽18。为了让顶针在对包胶产品顶出时能够与包胶产品的表面进行友好的接触,将顶针的顶部设置为与包胶产品的表面相匹配的形状,本实施例的包胶产品的表面为圆弧形状,该顶针的顶部设置为相同的圆弧形状。为了能够让包胶产品能够更加平稳地被顶出,在下限位槽18内设置有贯穿至成型板3的底面的第二穿孔23,第二穿孔23位于下包胶模腔19的一外侧,第一穿孔22位于下包胶模腔19的另一外侧,从而让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23分别对应的顶针避开对包胶部的顶靠,保证顶针对包胶产品不造成顶伤等问题。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下包胶模腔19的另一侧至成型板3的边缘凹设有第一排气槽24。在多组的下包胶模腔19的情况,位于内侧的下包胶模腔19的第一排气槽24由于位置关系需要通过公共排气槽25而延伸至成型板3的边缘。公共排气槽25即为与多个第一排气槽24相连通。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底板6的顶面设置有中间宽两端窄的下通槽26,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叠合装配后通过相同的中间宽两端窄的中部可升降地装配至下通槽26中。成型板3的底面设置有中间宽两端窄的上通槽27,上通槽27与下通槽26组合为用于限制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的升降行程。底板6和成型板3组成的具有一定升降高度的通槽更好地限制了顶针7的升降行程,避免了顶针出现过渡顶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包胶成型模具的可靠性。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成型板3为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且通过锁定结构28锁定合模时的位置。成型板3可水平移动移出合模工位,转至下料工位,便于收料,可配合自动化设备完成收料。锁定结构28为锁杆和定位块,定位块设置于成型板3的边侧,且定位块设置有定位孔。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流道20与下包胶模腔19的衔接处为逐渐低于第三流道20的倾斜沉槽29,该倾斜沉槽29的形成,有助于在包胶模腔与第三流道20之间形成胶料的扩散射出口,提高射出能力。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通过压料板1、投料板2、成型板3、顶针固定板4、顶针托板5和底板6组成包胶成型模具的主体部分,并且通过上限位槽15和下限位槽18上下组合成完整的限位槽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定位,通过从上包胶模腔16和下包胶模腔19上下组合成完整的包胶模腔实现对包胶产品的待包胶位的包围,采用顶针固定板4、顶针托板5共同装配顶针并实现对包胶产品的顶出,提高脱模效率。本实施例的包胶成型模具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更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料板(1)、投料板(2)、成型板(3)、顶针固定板(4)、顶针托板(5)和底板(6),所述压料板(1)用于相对所述投料板(2)上下升降以实现将所述投料板(2)上的胶料转射至所述成型板(3),所述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共同装配固定有若干的顶针(7),所述顶针(7)用于在所述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相对所述成型板(3)的上下升降以实现将包胶产品成型后从所述成型板(3)顶出;
所述压料板(1)的底面凸设有压料部(8);
所述投料板(2)的顶面凹设有投料槽(10),所述投料槽(10)设置有贯穿至所述投料板(2)的底面的上流道孔(12);所述投料板(2)的底面凹设有位于所述上流道孔(12)旁侧的上限位槽(15),所述上限位槽(15)内设有上包胶模腔(16);
所述成型板(3)的顶面凹设有与所述上流道孔(12)匹配的下流道孔(17)、以及位于所述下流道孔(17)的旁侧与所述上限位槽(15)匹配的下限位槽(18),所述下限位槽(18)内设有与所述上包胶模腔(16)匹配的下包胶模腔(19),所述下流道孔(17)通过第三流道(20)与所述下包胶模腔(19)的一侧连通;
其中,所述下限位槽(18)内设置有贯穿至所述成型板(3)的底面的第一穿孔(22),所述第一穿孔(22)用于让所述顶针(7)从下至上顶出而将包胶成型后的包胶产品顶出所述下限位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槽(18)内设置有贯穿至所述成型板(3)的底面的第二穿孔(23),所述第二穿孔(23)位于所述下包胶模腔(19)的一外侧,所述第一穿孔(22)位于所述下包胶模腔(19)的另一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部(8)的底面凸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压头(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槽(10)内凹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且与所述压头(9)凹凸匹配的坑槽(11),所述坑槽(11)内沿长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贯穿至所述投料板(2)的底面的上流道孔(12),相邻所述上流道孔(12)通过第一流道(13)连通,所述坑槽(11)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流道(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包胶模腔(19)的另一侧至所述成型板(3)的边缘凹设有第一排气槽(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槽(24)通过公共排气槽(25)而延伸至所述成型板(3)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的顶面设置有中间宽两端窄的下通槽(26),所述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叠合装配后通过相同的中间宽两端窄的中部可升降地装配至所述下通槽(26)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3)的底面设置有中间宽两端窄的上通槽(27),所述上通槽(27)与所述下通槽(26)组合为用于限制所述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托板(5)的升降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3)为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且通过锁定结构(28)锁定合模时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20)与所述下包胶模腔(19)的衔接处为逐渐低于所述第三流道(20)的倾斜沉槽(29)。
CN202220781718.9U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Active CN217021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1718.9U CN217021207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1718.9U CN217021207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1207U true CN217021207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5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1718.9U Active CN217021207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1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2210U (zh) 一种汽车油箱用油阀以及油阀注塑加工装置
CN217021207U (zh) 一种带顶出的包胶成型模具
CN213137657U (zh) 一种具有溢料浇口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11251163U (zh) 一种成型塑料分切圈的模具及注塑机
CN210453566U (zh) 一种借助滑块开模自动拉断浇口注塑模具
CN109774075B (zh) 一种双色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CN219191153U (zh) 橡胶防尘套脱模装置
CN215472726U (zh) 风冷模具
CN210758745U (zh) 一种聚氨酯密封圈生产浇注成型模具
CN211251166U (zh) 一种汽车通风口壳体模具
CN210362252U (zh) 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0148608U (zh) 一种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
CN218139581U (zh) 一种导光柱成型结构
CN215896325U (zh) 一种提升sop型封装产品生产效率的塑封模具
CN220995306U (zh) 储物罐外壳的注塑模具
CN220280382U (zh) 一种用于制备大号灯具主体的模具装置
CN216373183U (zh) 一种具备排气功能的led套件塑壳模具
CN218462788U (zh) 一种笔记本按键的双通道注塑模具
CN217293342U (zh) 一种模具均匀排气结构
CN211518360U (zh) 一种多模腔快速注塑模具
CN219213970U (zh) 手机卡托密封圈的注塑模具及密封圈
CN216884795U (zh) 一种容器盖强制脱模结构
CN217196714U (zh) 一种侧进胶浇口剪切注塑模具
CN218256332U (zh) 一种提高上模脱模效率的包胶模具
CN212446122U (zh) 一种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