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9940U - 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9940U
CN217019940U CN202123241027.4U CN202123241027U CN217019940U CN 217019940 U CN217019940 U CN 217019940U CN 202123241027 U CN202123241027 U CN 202123241027U CN 217019940 U CN217019940 U CN 217019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workpiece
positioning
inner support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10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逸飞
陈宏波
赵倩倩
张志洋
吴贺毅
王家宝
张凯
杜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10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9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9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9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形工件,工件包括相连接的硬性部和柔性部,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及内撑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定位治具,定位治具设于固定座上,定位治具包括用于支撑工件并抵持硬性部内侧的定位部,固定座设有滑槽,内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内撑件及弹性件,内撑件可滑动地设于滑槽,弹性件设于滑槽,并可弹性推动内撑件用以支撑工件的柔性部,驱动组件与内撑件连接,并可驱动内撑件压缩弹性件。上述固定装置中,定位机构中的定位部实现对工件的硬性部的内撑,内撑件在弹性件的弹力下抵持于工件的柔性部,实现对工件的柔性部的内撑,以此降低柔性部在受力时的变形量,提高工件被抛光的质量,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工件(例如:电子设备的边框)进行抛光处理时,一般先将工件套设在治具上,利用抛光装置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作业。然而,工件中有些是连接组装而成,连接处多为柔性材质,其余部分则为硬性材质,由于两者的强度不同,因此,采用同一抛光装置对工件整体抛光时,连接处的受力变形大,易造成抛光不良,例如:未抛光到、过抛等,降低了工件整体的抛光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解决如何减小工件中柔性部在受力时产生的变形从而影响抛光质量这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形工件,所述工件包括相连接的硬性部和柔性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定位治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工件并抵持所述硬性部内侧的定位部,所述固定座设有滑槽;
内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内撑件及弹性件,所述内撑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滑槽,并可弹性推动所述内撑件用以支撑所述工件的柔性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内撑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内撑件压缩所述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有一推动斜面,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内撑件设有与所述推动件连接的穿槽,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运动,以使所述推动斜面推动所述穿槽的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还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贯穿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定位部的一表面,并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推动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贯穿所述固定座邻近所述定位部的一表面,并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推动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动件和所述驱动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导向件,邻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撑件包括:
内撑块,用于抵持所述柔性部的内侧;
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内撑块且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所述连接块设有所述穿槽,所述穿槽沿所述推动件的运动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块,所述穿槽远离所述内撑块的一壁面朝向所述连接块倾斜以形成内撑斜面,所述穿槽的壁面抵持于所述推动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撑块包括内撑部和支撑部,所述内撑部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内撑部背离所述连接块的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柔性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治具包括:
治具本体,设有所述定位部;
定位盖板,盖设于所述治具本体;
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治具本体;
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定位盖板,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设置且磁力相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支撑板。
上述固定装置中,定位机构中的定位部用于支撑工件并抵持于工件硬性部的内侧,实现对工件的支撑和硬性部的内撑,内撑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持于工件的柔性部,实现对工件的柔性部的内撑,以此降低柔性部在受力时的变形量,使得工件被抛光时,整体的受力较为均匀,提高工件被抛光的质量,驱动组件驱动内撑件压缩弹性件,使得内撑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脱离工件的柔性部,本方案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装置的又一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工件 10
硬性部 11
柔性部 12
凸块 13
固定装置 20
定位机构 22
支撑板 221
固定座 222
滑槽 2221
第一滑槽 2221a
第二滑槽 2221b
第一穿孔 2222
第二穿孔 2223
定位治具 223
定位部 223a
治具本体 2231
定位盖板 2232
底板 224
内撑机构 23
驱动组件 231
推动斜面 231a
驱动件 2311
推动件 2312
推动块 2312a
抵持块 2312b
推动槽 2312c
连接件 2313
止挡板 2314
导向件 2315
内撑件 232
壁面 232a
内撑块 2321
内撑部 2321a
支撑部 2321b
连接块 2322
穿槽 2322a
容置槽 2322b
弹性件 2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形工件,工件包括相连接的硬性部和柔性部,例如:手机边框、平板边框等。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及内撑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定位治具,定位治具设于固定座上,定位治具包括用于支撑工件并抵持硬性部内侧的定位部,固定座设有滑槽,内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内撑件及弹性件,内撑件可滑动地设于滑槽,弹性件设于滑槽,并可弹性推动内撑件用以支撑工件的柔性部,驱动组件与内撑件连接,并可驱动内撑件压缩弹性件。
上述固定装置中,定位机构中的定位部用于支撑工件并抵持硬性部的内侧,实现对工件的支撑和硬性部的内撑,内撑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持于工件的柔性部,实现对工件的柔性部的内撑,以此降低柔性部在受力时的变形量,使得工件被抛光时,整体的受力较为均匀,提高工件被抛光的质量,驱动组件驱动内撑件压缩弹性件,使得内撑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脱离对应的柔性部,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上述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件1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相连接的多个硬性部11和多个柔性部12,其中,每一个柔性部12位于两个相邻的硬性部11之间。
请一并参见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20包括定位机构22及内撑机构23。定位机构22包括固定座222和定位治具223,定位治具223设于固定座222上,定位治具223包括用于支撑工件10并抵持硬性部11内侧的定位部223a,固定座222设有滑槽2221,内撑机构23包括驱动组件231、内撑件232及弹性件233,内撑件232可滑动地设于滑槽2221,弹性件233设于滑槽2221,并可弹性推动内撑件232用以支撑工件10的柔性部12,驱动组件231与内撑件232连接,并可驱动内撑件232压缩弹性件233,以使内撑件232与柔性部12脱离。其中,定位治具223与工件10的形状相适配。其中,内撑件232可以支撑工件10的部分柔性部12,也可以支撑工件10的全部柔性部12。
上述固定装置20中,定位机构22种的定位部223a用于支撑工件10并抵持于硬性部11的内侧,实现对工件10的支撑和硬性部11的内撑,内撑件232在弹性件233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持于工件10的柔性部12,实现对工件10的柔性部12的内撑,以此降低柔性部12在受力时的变形量,使得工件10被抛光时,整体的受力较为均匀,提高工件10被抛光的质量,驱动组件231驱动内撑件232压缩弹性件233,使得内撑件232在驱动组件231的驱动下脱离工件10的柔性部12,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
请一并参见图3、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1包括驱动件2311及推动件2312,推动件2312设有一推动斜面231a,驱动件2311连接于推动件2312,内撑件232设有与推动件2312连接的穿槽2322a,驱动件2311用于驱动推动件2312运动,以使推动斜面231a推动穿槽2322a的壁面。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311为气缸。
作业时,推动件2312穿过穿槽2322a并使得推动斜面231a推动穿槽2322a的壁面232a运动,使得内撑件232压缩弹性件233并脱离工件10的柔性部12,实现内撑件232与工件10的分离,结构简单、作业方便。
本实施例中,工件10为方形框状,工件10的柔性部12为多个,多个柔性部12沿工件10的周向设置。对应的定位机构22和内撑机构23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分别工件10长边和短边的柔性部12进行支撑,固定座222的滑槽2221对应包括第一滑槽2221a和第二滑槽2221b,第一滑槽2221a和第二滑槽2221b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请一并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22还设有第一穿孔2222,第一穿孔2222贯穿固定座222背离定位部223a的一表面,并与滑槽2221中的第一滑槽2221a连通,推动件2312滑动设于第一穿孔2222。此时,内撑机构23对工件10长边的柔性部12进行支撑,其中,两个推动件2312、两个驱动件2311及一个弹性件233形成一组第一内撑单元,弹性件233设于第一滑槽2221a内且弹性件233的两端分别抵持于两个内撑件232,进而实现弹性推动两个内撑件232支撑于工件10相对长边的柔性部12。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撑单元为两个。
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22设有第二穿孔2223,第二穿孔2223贯穿固定座222邻近定位部223a的一表面,并与滑槽2221中的第二滑槽2221b连通,推动件2312滑动设于第二穿孔2223。进一步地,驱动组件231还包括连接件2313及止挡板2314。连接件2313的两端分别与推动件2312和驱动件2311连接,设置连接件2313能够调整驱动件2311的具体驱动位置,从而方便设置驱动件2311的位置。本方案中第二滑槽2221b贯穿固定座222,为便于固定弹性件233,止挡板2314设于滑槽2221中第二滑槽2221b的一端,止挡板2314与弹性件233的一端抵持以使弹性件233弹性推动内撑件232。进一步地,驱动组件231还包括导向件2315,导向件2315邻设于固定座222,导向件2315沿第二穿孔222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件2313滑动连接,以对连接件2313的运动进行导向。此时,内撑机构23对工件10短边的柔性部12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工件10的一个短边对应上述一组结构。
请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撑件232包括内撑块2321及连接块2322。内撑块2321用于抵持柔性部12的内侧,连接块2322连接于内撑块2321且可滑动地设于滑槽2221,连接块2322设有穿槽2322a,穿槽2322a沿推动件2312的运动方向贯穿连接块2322,穿槽2322a远离内撑块2321的一壁面232a朝向连接块2322倾斜以形成内撑斜面。
本实施例中,内撑块2321垂直连接于连接块2322,形成L形的内撑件2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撑块2321包括内撑部2321a和支撑部2321b,内撑部2321a与连接块2322连接,支撑部2321b设于所述内撑部背离连接块2322的表面,用于支撑工件10的柔性部12。其中,支撑部2321b的数量可依据工件10中柔性部12的结构进行设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块2322背离内撑块2321的一侧设有容置槽2322b,用于收容弹性件233的部分。
如此,设置的容置槽2322b收容弹性件233,减少内撑机构23整体的体积,同时,在弹性件233的运动过程中,容置槽2322b可对弹性件233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减少弹性件233在垂直于其弹力方向的倾斜,提高弹性件233驱动内撑件232运动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2312包括推动块2312a及抵持块2312b。推动块2312a的一端设有推动槽2312c,驱动件2311的一端与推动槽2312c卡槽配合,抵持块2312b连接于推动块2312a远离推动槽2312c的一端,抵持块2312b设有推动斜面231a并穿设于第一穿孔2222或第二穿孔2223。
如此,驱动件2311与推动件2312通过设置的推动槽2312c实现可拆卸地连接,便于驱动件2311和推动件2312的更换和维修。
请再次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治具223包括治具本体2231、定位盖板2232、第一磁性件(未图示)及第二磁性件(未图示)。治具本体2231设有定位部223a,定位盖板2232盖设于治具本体2231,第一磁性件设于治具本体2231,第二磁性件设于定位盖板2232,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对设置且磁力相吸。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均可以为磁铁。
如此,通过设置的治具本体2231和定位盖板2232将工件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可实现治具本体2231和定位盖板2232在可拆卸地基础上,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连接力,提高定位机构22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3和图5,定位机构22还包括底板224和支撑板221,支撑板221设于底板224,固定座222设于支撑板221。本实施例中,止挡板2314设于支撑板221,驱动件2311及导向件2315均设于底板224上。如此,使得定位机构22及内撑机构23均设于底板224上,便于固定装置20的转移。
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工件10的内侧设有多个凸块13,多个凸块13沿工件10的周向设置,且与治具本体2231和定位盖板2232周侧的形状相适配,治具本体2231和定位盖板2232通过压实多个凸块13将工件固定在定位治具223上。
上述固定装置20作业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驱动件2311退回以带动推动件2312运动,推动斜面231a沿穿槽2322a的壁面232a向下滑动,进而使得内撑件232压缩弹性件233相互靠拢,此时,弹性件233被内撑件232压缩;
然后,将工件10套设在治具本体2231的外侧面,并将定位盖板2232盖设于治具本体2231上,此时,定位治具223的定位部223a内撑于工件10的硬性部11;
最后,驱动件2311伸出以驱动推动件2312在第一穿孔2222或第二穿孔2223内运动,推动斜面231a沿穿槽2322a的壁面232a向上滑动,弹性件233被压缩的弹力释放,带动内撑件232在水平方向上靠近工件10的柔性部12运动,直至抵持于柔性部12,进而实现对工件10的内撑。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框形工件,所述工件包括相连接的硬性部和柔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定位治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工件并抵持所述硬性部内侧的定位部,所述固定座设有滑槽;
内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内撑件及弹性件,所述内撑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滑槽,并可弹性推动所述内撑件用以支撑所述工件的柔性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内撑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内撑件压缩所述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有一推动斜面,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内撑件设有与所述推动件连接的穿槽,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运动,以使所述推动斜面推动所述穿槽的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还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贯穿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定位部的一表面,并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推动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穿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贯穿所述固定座邻近所述定位部的一表面,并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推动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动件和所述驱动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导向件,邻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二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件包括:
内撑块,用于抵持所述柔性部的内侧;
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内撑块且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所述连接块设有所述穿槽,所述穿槽沿所述推动件的运动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块,所述穿槽远离所述内撑块的一壁面朝向所述连接块倾斜以形成内撑斜面,所述穿槽的壁面抵持于所述推动斜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撑块包括内撑部和支撑部,所述内撑部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内撑部背离所述连接块的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柔性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治具包括:
治具本体,设有所述定位部;
定位盖板,盖设于所述治具本体;
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治具本体;
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定位盖板,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设置且磁力相吸。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支撑板。
CN202123241027.4U 2021-12-22 2021-12-22 固定装置 Active CN217019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1027.4U CN217019940U (zh) 2021-12-22 2021-12-22 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1027.4U CN217019940U (zh) 2021-12-22 2021-12-22 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9940U true CN217019940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1027.4U Active CN217019940U (zh) 2021-12-22 2021-12-22 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9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7766B (zh) 一种粘接保压治具
CN111571499A (zh) 一种治具
CN217019940U (zh) 固定装置
CN109526143B (zh) 一种贴片机
CN214868267U (zh) 弹性定位装置
CN212420814U (zh) 一种介质滤波器打磨装置
CN215200751U (zh)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CN211390142U (zh) 一种曲面部件的贴合装置
CN216803105U (zh) 固定装置
CN217167150U (zh) 定位治具和焊接装置
CN217167367U (zh) 装夹设备
CN110900510A (zh) 一种医用骨锤的缓冲垫双向贴装工装
CN219987309U (zh) 装夹治具
CN217452983U (zh) 夹具及加工设备
CN216867212U (zh) 保压治具
CN220516583U (zh) 定位治具及处理设备
CN217071514U (zh) 加工设备及其定位装置
CN215617385U (zh) 抛光组件及抛光装置
CN214723588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220029825U (zh) 固定治具及打磨装置
CN220218223U (zh) 装配装置
CN216706790U (zh) 夹持组件、夹持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9901821U (zh) 夹持治具
CN215665867U (zh) 吸附结构及芯片检测装置
CN112571336B (zh) 产品组装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