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3588U - 一种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23588U CN214723588U CN202120442336.9U CN202120442336U CN214723588U CN 214723588 U CN214723588 U CN 214723588U CN 202120442336 U CN202120442336 U CN 202120442336U CN 214723588 U CN214723588 U CN 2147235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ositioning
- assembly
- workpiece
- assembl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若干组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若干组第二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若干组第三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传动组件,与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以及驱动组件,与每一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及传动组件连接,驱动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和传动组件运动。该机构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实现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国家对新能源发展大力鼓励与支持,很多厂家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上涨。
现阶段很多厂家制作的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对铝壳电池实现定位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基于铝壳电池比较规则的长方体外形结构,其主要的定位方式为外形定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底面为平板,两侧面分别用气缸带动移动机构实现对铝壳电池的定位。该定位方式结构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到的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位机构,包括:
支撑组件;
若干组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
若干组第二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
若干组第三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或第二定位组件配合压紧工件;
传动组件,与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以及
驱动组件,与每一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及传动组件连接,驱动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和传动组件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椭形板、第一随动件、以及第二随动件;所述椭形板设置在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随动件一端与所述椭形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移动;所述第二随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随动件上,并同时与所述传动组件抵接,以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抵接的第二传动板、与所述第二随动件抵接的第三传动板、以及第一滑动件;其中,所述第二传动板连接在第一传动板的两端,并分别通过第一滑动件活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传动板与第一传动板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动板和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动板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随动件抵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弹性驱动件、以及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紧板连接,以驱动第一压紧板朝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弹性驱动件连接,以使第一弹性驱动件带动第一压紧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弹性驱动件、以及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紧板连接,以驱动第二压紧板朝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板,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随动件,并通过所述第三随动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带动第二安装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三压紧板、第二滑动件、以及第三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三压紧板通过第二滑动件活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压紧板与所述第一随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随动件带动第三压紧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弹性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滑动件,以使所述第二滑动件带动第三压紧板朝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板、以及若干个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相配合压紧工件,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相配合压紧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有弹性承载组件,所述弹性承载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用于对承载工件进行减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支撑组件上活动设置的第一定位组件,并配合第一定位板在第一方向上压紧工件,通过在支撑组件活动设置的第二定位组件由外向内运动,并配合第二定位板在第二方向上压紧工件,以及通过在支撑组件活动设置的第三定位组件由内向外运动,并配合第二定位板压紧工件,能够实现对多个工件的同时定位,此外,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在传动组件以及在一个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能够同步运动压紧工件,使定位机构的结构更加地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第三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第三传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中弹性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支撑组件;101、底板;102、外侧板;103、内侧板;104、第一定位板;105、第二定位板;
200、第一定位组件;201、第一安装板;202、第一弹性驱动件;203、第一压紧板;2021、第一直线轴承;2022、第一导向杆;2023、第一弹簧;2024、第一固定板;
300、第二定位组件;301、第二安装板;302、第二弹性驱动件;303、第二压紧板;304、第三随动件;3021、第二直线轴承;3022、第二导向杆;3023、第二弹簧;3024、第二固定板;3041、第三随动轴承;3042、轴承固定座;
400、第三定位组件;401、第二滑动件;402、第三弹性驱动件;403、第三压紧板;404、滑动连接板;405、滑轨连接板;406、第三固定板;4011、第二滑轨;4012、第二滑块;4021、第三弹簧;4022、弹簧压板;
500、传动组件;501、第一传动板;502、第二传动板;503、第三传动板; 504、第一滑动件;505、缓冲块;506、加强筋;5021、第一连接部;5022、第一抵接部;5031、第二连接部;5032、第二抵接部;5041、第一滑轨;5042、第一滑块;
600、驱动组件;601、旋转驱动件;602、椭形板;603、第一随动件;604、第二随动件;6021、转动板;6022、椭圆形凹槽;6031、第一随动连接板;6032、第一随动轴承;6041、第二随动连接板;6042、第二随动轴承;
700、弹性承载组件;701、承载座;702、承载导杆;703、承载轴承;704、承载弹簧;705、承载板;706、承载限位块;
8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可用于对工件800进行定位,需要说明的是,该工件800可以是铝壳电池或基板等电子产品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800进行定位,以提高加工的精度,工件800的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定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100、若干组第一定位组件200、若干组第二定位组件300、若干组第三定位组件400、传动组件500、以及驱动组件600;支撑组件100作为基础元件,用于为第一定位组件200、第二定位组件300、第三定位组件400、传动组件500、以及驱动组件600提供安装基础,同时支撑组件100还用于承载工件800;第一定位组件200用于在第一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800;第二定位组件300用于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800;第三定位组件400用于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或第二定位组件300配合压紧工件800;传动组件500用于带动第一定位组件200和第二定位组件300运动;驱动组件600用于驱动传动组件500和第三定位组件400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与工件800其中一组侧边相对应的X轴方向,第二方向是与工件800另一组侧边相对应的Y轴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定位组件400用于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 配合压紧工件800,以实现第二定位组件300和第三定位组件400分别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不同的工件800,进而实现对多个工件800的同时定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定位组件400也可用于在第二方向与第三定位组件400 配合压紧工件800,实现对同一工件800的定位。
参阅图3所示,支撑组件100包括底板101、若干个外侧板102、以及若干个内侧板103;外侧板102设于底板101上,并与底板101形成一个容置腔体,内侧板103设于该容置腔体内,并可将该容置腔体分割成多个工件800容置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100包括有两个内侧板103,内侧板103分别设置在容置腔体上,并分割出四个工件800容置位,即在每一内侧板103的两侧均可用于容置工件800,实现多工件800的同时定位。
进一步地,在支撑组件100中的外侧板102上还可有若干个第一定位板 104,以及在支撑组件100中的内侧板103上还可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板105,第一定位板104和第二定位板105的结构与工件800结构相匹配,第一定位板 104用于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定位组件200相配合压紧工件800,第二定位板 105用于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定位组件300相配合压紧内侧板103一侧的工件 800,同时,第二定位板105还用于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三定位组件400相配合压紧内侧板103另一侧的工件8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组件300相对于底板101设于内侧板103的外侧,可沿第二方向由外向内移动,与内侧板103配合压紧工件800;第三定位组件400相对于底板101设于内侧板103的内侧,可沿第二方向由内向外移动,与内侧板103配合压紧工件800。
参阅图1所示,第一定位组件200设于支撑机构上,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4所示,第一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安装板201、第一弹性驱动件202、以及第一压紧板203;第一弹性驱动件202与第一压紧板203 连接,驱动第一压紧板203朝靠近工件800的方向移动,与第一定位板104配合压紧工件800;传动组件500通过第一安装板201与第一弹性驱动件202连接,以带动第一压紧板203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松开工件800。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驱动件202还包括若干个第一直线轴承2021、活动设于第一直线轴承2021的第一导向杆2022、以及第一弹簧2023,第一直线轴承 2021设于外侧板102上,第一导向杆202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201连接,第一导向杆20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压紧板203,第一弹簧2023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022上,并位于第一直线轴承2021和第一压紧板20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2023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传动组件500 通过第一导向杆2022带动第一压紧板203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弹簧2023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导向杆2022所受传动组件500 的外力消失后,第一压紧板203会在第一弹簧2023弹力的作用下,朝靠近工件 800方向移动,在第一方向与第一定位板104配合压紧工件800。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201设于外侧板102远离工件800的一侧,以防止第一安装板20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外侧板102产生干涉。
此外,第一弹性驱动件202还可包括第一固定板2024,第一导向杆2022 通过第一固定板2024与第一压紧板203连接,第一弹簧2023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022上,并位于第一直线轴承2021和第一固定板202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紧板203可通过螺钉或卡扣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24上,当第一压紧板203出现损耗,或者需要对不同尺寸工件800 进行定位时,便于对第一压紧板203进行更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紧板203也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24上。
参阅图1所示,第二定位组件300设于支撑组件100上,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5所示,第二定位组件300包括第二安装板301、第二弹性驱动件302、以及第二压紧板303;第二弹性驱动件302的一端与第二压紧板 303连接,驱动第二压紧板303朝靠近工件800的方向移动,与第二定位板105 配合压紧工件800;第二弹性驱动件30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板301,在第二安装板301上设置有第三随动件304,并通过第三随动件304与传动组件500 抵接,以使传动组件500带动第二安装板301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二压紧板303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松开工件800。
进一步地,第三随动件304还包括第三随动轴承3041、及轴承固定座3042,第三随动轴承3041通过轴承固定座3042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01上。
第二弹性驱动件302还包括若干个第二直线轴承3021、活动设于第二直线轴承3021的第二导向杆3022、以及第二弹簧3023,第二直线轴承3021设于外侧板102上,第二导向杆3022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301连接,第二导向杆3022 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压紧板303,第二弹簧3023套设在第二导向杆3022上,并位于第一直线轴承2021和第一压紧板20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3023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传动组件500 通过第二导向杆3022带动第二压紧板303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弹簧3023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导向杆3022所受传动组件500 的外力消失后,第二压紧板303会在第二弹簧3023弹力的作用下,朝靠近工件 800方向移动,在第二方向与第二定位板105配合压紧工件800。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板301设于外侧板102远离工件800的一侧,以防止第二安装板30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外侧板102产生干涉。
此外,第二弹性驱动件302还可包括第二固定板3024,第二导向杆3022 通过第二固定板3024与第二压紧板303连接,第二弹簧3023套设在第二导向杆3022上,并位于第二直线轴承3021和第二固定板302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紧板303可通过螺钉或卡扣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24上,当第二压紧板303出现损耗,或者需要对不同尺寸工件800 进行定位时,便于对第二压紧板303进行更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紧板303也可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24上。
参阅图1所示,第三定位组件400设于支撑组件100上,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6所示,第三定位组件400包括第三压紧板403、第二滑动件401、以及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第三压紧板403通过第二滑动件401活动设置在支撑组件100的外侧板102上,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且第三压紧板403 的底部与驱动组件600连接,以使驱动组件600驱动第三压紧板403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松开工件800;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滑动件401上,通过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的弹力驱动第二滑动件401带动第三压紧板403朝靠近工件800的方向移动,压紧工件8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压紧板403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对应设置在内侧板 103的内侧面,第三弹性驱动件402可同时驱动两个第三压紧板403朝靠近其所对应的内侧板103移动,而驱动组件600则可同时驱动两个第三压紧板403 朝远离其所对应的内侧板103移动,实现同时压紧多个工件800。
此外,为了便于第三压紧板403和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的安装,第三定位组件400还包括有滑动连接板404,第三压紧板403和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的两端可通过滑动连接板404设置在第二滑动件40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三压紧板403移动的稳定性,第二滑动件401 设有两组,并分设置在第三压紧板403的两端,每一第二滑动件401包括设置在外侧板102上的第二滑轨4011、以及活动设于第二滑轨4011上的两个第二滑块4012,其中,每一第二滑块4012通过滑动连接板404与对应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的一端以及对应的一个第三压紧板403连接,以实现同时驱动两个第三压紧板403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驱动件402的两端也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三压紧板403上,以驱动第三压紧板403通过第二滑动件401 朝靠近工件80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二滑动件401安装在靠近第一定位组件200一侧的外侧板102上,在第二滑轨4011与外侧板102之间设置有滑轨连接板405。
第三弹性驱动件402包括第三弹簧4021、以及设置在第三弹簧4021两端的弹簧压板4022,第三弹簧4021通过弹簧压板4022设置在滑动连接板40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弹簧4021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驱动组件600 通过驱动第三压紧板403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时,位于两个第三压紧板 403之间的第三弹簧4021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三压紧板403所受驱动组件600的外力消失后,第三压紧板403会在第三弹簧4021弹力的作用下,朝靠近工件800方向移动,在第二方向与第二定位板105配合压紧工件800。
此外,第三压紧板403还连接有第三固定板406,并通过第三固定板406 连接在滑动连接板40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压紧板403可通过螺钉或卡扣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三固定板406上,当第三压紧板403出现损耗,或者需要对不同尺寸工件800进行定位时,便于对第三压紧板403进行更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压紧板 403也可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板406上。
参阅图1所示,传动组件500与每一第一定位组件200和第二定位组件300 连接,以带动第一定位组件20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二定位组件300沿第二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7所示,传动组件500包括第一传动板501、第二传动板 502、第三传动板503、以及第一滑动件504;第一传动板501与第一安装板201 连接,用于带动第一安装板201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第二传动板502与第三随动轴承3041抵接,用于带动第三随动轴承3041沿第二方向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第三传动板503与驱动组件600抵接,驱动组件600驱动第三传动板503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第二传动板502连接在第一传动板501的两端,并分别通过第一滑动件504活动设置在外侧板102上,实现第一传动板501和第二传动板502的同步移动;第三传动板503与第一传动板501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板501移动,进而实现第一传动板501、第二传动板502、以及第三传动板503的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件504包括设置在外侧板102上的第一滑轨5041、以及活动设于第一滑轨5041上的第一滑块5042,第一滑块5042与第二传动板502 连接,便于第二传动板502沿着外侧板102移动。
此外,在外侧板102上还可设置有缓冲块505,用于给运动中的第一传动板501提供缓冲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板501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01的内侧,以使结构更加紧凑。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板501也可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01 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板50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5021和第一抵接部 5022,第一连接部5021用于与第一传动板501和第一滑动件504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5022用于与第三随动轴承3041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5022为“U”型槽,并且“U”型槽与第一连接部502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部,以使第三随动轴承3041可以在第一连接部 5021和第一抵接部5022稳定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5022还可以为“V”型槽、圆形槽等。
参阅图8所示,第三传动板50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5031和第二抵接部5032,第二连接部5031与第一传动板501连接,第二抵接部5032与驱动组件600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部5032为梯形结构,其中梯形结构的两个倾斜边用于与驱动组件600抵接,可以将驱动组件600第二方向的驱动力转动成第一方向的驱动力,实现第三传动板503沿第一方向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部5032还可以采用三角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等。
此外,第一传动板501与第二连接部5031之间还可设置有加强筋506,以使第一传动板501与第二连接部5031更好地连接。
参阅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600与每一第三定位组件400及传动组件 500连接,驱动第三定位组件400和传动组件500运动。
具体地,参阅图9所示,驱动组件600包括旋转驱动件601、椭形板602、第一随动件603、以及第二随动件604;旋转驱动件601可设置在内侧板103 之间的底板101上,旋转驱动件601的驱动端连接椭形板602,驱动椭形板602 转动;第一随动件603一端与椭形板602抵接,另一端与第三压紧板403连接,以带动第三压紧板403沿第二方向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第二随动件604 连接在第一随动件603上,并同时与第三传动板503的第二抵接部5032抵接,以带动第三传动板503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随动件60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随动连接板6031、以及设于每个第一随动连接板6031上的第一随动轴承6032,第一随动连接板6031 与第三压紧板403连接,第一随动轴承6032与椭形板602抵接,当椭形板602 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随动轴承6032在椭形板602的长轴和短轴之间来回运动,以实现第一随动轴承6032在第二方向上的来回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椭形板602包括转动板6021、以及在转动板6021内设置的椭圆形凹槽6022,上述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随动轴承6032抵接在椭圆形凹槽6022内,并在椭圆形凹槽6022的带动下,实现在第二方向上的来回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椭形板602可采用椭圆形结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随动轴承6032分别抵接在椭形板602的外边缘上,并在椭形板602的带动下,实现在第二方向上的来回移动。
第二随动件60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随动连接板6041、以及设于每个第二随动连接板6041上的第二随动轴承6042;每一第二随动连接板604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随动连接板6031连接,随着第一随动连接板6031移动;第二随动轴承6042与第二抵接部5032抵接,以带动第二抵接部5032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工件800的方向移动。
参阅图2所示,定位机构还包括有弹性承载组件700,弹性承载组件700 设于支撑组件100上,用于承载工件800。
具体地,参阅图10所示,弹性承载组件700包括承载座701、承载导杆702、与承载导杆702个数相匹配的承载轴承703、承载弹簧704、以及承载板705,承载座701设置在底板101上,承载导杆702通过承载轴承703活动设置在承载座701上,并且承载导杆702的一端连接承载板705,承载弹簧704套设在承载导杆702上,并位于承载轴承703与承载板705之间,当向承载板705上放入工件800时,可以很好地对工件800进行减震,便于快速地放置工件800,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此外,弹性承载组件700还包括有承载限位块706,承载限位块706设于承载座701靠近承载板705的一端,以限制承载板705的移动范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
若干组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
若干组第二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压紧工件;
若干组第三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或第二定位组件配合压紧工件;
传动组件,与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以及
驱动组件,与每一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及传动组件连接,驱动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和传动组件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椭形板、第一随动件、以及第二随动件;所述椭形板设置在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随动件一端与所述椭形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移动;所述第二随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随动件上,并同时与所述传动组件抵接,以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抵接的第二传动板、与所述第二随动件抵接的第三传动板、以及第一滑动件;其中,所述第二传动板连接在第一传动板的两端,并分别通过第一滑动件活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传动板与第一传动板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动板和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动板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随动件抵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弹性驱动件、以及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紧板连接,以驱动第一压紧板朝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弹性驱动件连接,以使第一弹性驱动件带动第一压紧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弹性驱动件、以及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紧板连接,以驱动第二压紧板朝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板,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随动件,并通过所述第三随动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带动第二安装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三压紧板、第二滑动件、以及第三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三压紧板通过第二滑动件活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压紧板与所述第一随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随动件带动第三压紧板朝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弹性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滑动件,以使所述第二滑动件带动第三压紧板朝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板、以及若干个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相配合压紧工件,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相配合压紧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有弹性承载组件,所述弹性承载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用于对承载工件进行减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42336.9U CN214723588U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定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42336.9U CN214723588U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定位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23588U true CN214723588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59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42336.9U Active CN214723588U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定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235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03029A (zh) * | 2022-06-13 | 2022-09-02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分板承载机构、分板设备及分板定位方法 |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20442336.9U patent/CN2147235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03029A (zh) * | 2022-06-13 | 2022-09-02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分板承载机构、分板设备及分板定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29569B (zh) | 模组电池的整形机构 | |
CN215200751U (zh) |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 |
CN212217562U (zh) | 动力电池的焊前定位装置 | |
CN214723588U (zh) | 一种定位机构 | |
CN215357317U (zh) |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 |
CN210817255U (zh) | 一种连杆交叉臂总成的压铆装置 | |
CN210099530U (zh) | 一种夹具 | |
CN214979461U (zh) |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 |
CN214686130U (zh) | 一种定位机构 | |
CN214418591U (zh) |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 |
CN111048356A (zh) |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 |
CN217468518U (zh) | 整形机构 | |
CN113909957B (zh) | 高效的机加工夹具 | |
CN117428700B (zh) | 铰链式夹紧装置 | |
CN222660431U (zh) | 直线滑台、导轨机构、直线驱动装置以及激光加工设备 | |
CN219380193U (zh) | 一种机箱外壳加工的打磨装置 | |
CN219649244U (zh) | 一种机械加工用限位机构 | |
CN217143639U (zh) | 一种多方向可调节的弹性工装 | |
CN111570590A (zh) | 一种折弯机构 | |
CN220862496U (zh) | 一种水平冲孔模具 | |
CN216104671U (zh) | 旋转式拨叉送料组件 | |
CN222001764U (zh) | 一种热铆装置及生产线 | |
CN220933566U (zh) | 一种用于食堂的消费机 | |
CN216606877U (zh) | 一种快速冲孔机构 | |
CN222696255U (zh) | 滑动模组和激光加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6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9988 Shen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