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4496U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4496U
CN216994496U CN202220678492.XU CN202220678492U CN216994496U CN 216994496 U CN216994496 U CN 216994496U CN 202220678492 U CN202220678492 U CN 202220678492U CN 216994496 U CN216994496 U CN 216994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suspension
cross beam
mounting assembly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84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国安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84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4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4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4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悬架安装组件,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形成8字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具有车架和悬架,尤其是非承载的车身越野车,悬架的螺旋簧主要承载轮胎载荷及运动激励,悬架的结构强弱将直接影响轮胎激励传递至车架的水平、车内振动噪声水平、行驶系可靠耐久性能以及车辆操稳性能。
相关技术中车架通过悬架安装组件与悬架连接,但是悬架安装组件的结构强度偏弱,导致悬架安装组件容易传递路面的激励能量,车内振动噪音大,行驶系耐久性能低,车辆操稳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架,该车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悬架安装组件,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形成8字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具有上加强腔和下加强腔,所述上加强腔位于所述下加强腔的上侧,所述上加强腔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与所述下加强腔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纵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固定部,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在上下方向上向上拱起形成第一拱起部且在左右方向上向靠近所述悬架安装组件的方向拱起形成第二拱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左侧,所述悬架安装组件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二悬架安装组件,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和所述悬架安装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纵梁的右侧,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二拱起部向右拱起,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左侧,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拱起部向左拱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左侧;所述第一横梁包括:主体段,所述主体段从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左连接段,所述左连接段的右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左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左连接段的左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右过渡段,所述右过渡段的左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右端且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右连接段,所述右连接段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右过渡段的右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右连接段的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其中,所述左连接段和所述右连接段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段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小于所述右过渡段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适于安装悬架;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前侧边且向下折弯,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面连接;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后侧边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上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前侧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贴合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外侧面且不超出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向上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适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纵梁、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限定出上加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超出所述第四翻边且内侧面与所述第四翻边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架;悬架,所述悬架安装于所述悬架安装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又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加强腔和下加强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1、
第一横梁100、主体段110、左连接段120、右过渡段130、右连接段140、第二横梁200、
悬架安装组件300、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上加强腔303、下加强腔304、
安装板310、第一凸起部311、第一安装凹槽312、主体313、折弯部314、搭接部315、第一翻边316、
第一加强板320、第二凸起部322、第二安装凹槽323、第一加强部324、第一固定部325、第二翻边326、第三翻边327、
第二加强板330、第二加强部332、过渡支撑部333、第二固定部334、第四翻边335、
纵梁400、第一纵梁401、第二纵梁402、固定部410、第一拱起部420、第二拱起部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1。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1包括第一横梁100、第二横梁200和悬架安装组件300。
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悬架安装组件300包括安装板31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安装板310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第一加强板320设于安装板310的上侧面连接且和第一横梁100连接,第二加强板330设于安装板310的下侧面连接和第二横梁200连接。其中,安装板31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形成8字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前后方向,是以驾驶员的前后方向而参照确定的,即驾驶员的前方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前方,驾驶员的后方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后方。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左右方向,是以驾驶员的左右方向而参照确定的,即驾驶员的左侧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左侧,驾驶员的右侧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上下方向,是以驾驶员的上下方向而参照确定的,即驾驶员的上方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上方,驾驶员的下方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下方。
举例而言,安装板310可以分别与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焊接,安装板31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与两个横梁(第一横梁100以及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悬架安装组件300可以用于固定车辆的后悬架,并且悬架安装组件300可以与后悬架中的螺旋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1,通过将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将悬架安装组件300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这样,悬架安装组件300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横梁100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横梁200连接,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可以固定悬架安装组件300,使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固定到一起,悬架安装组件300可以作为车架1和悬架的连接点,使悬架的螺旋簧可以通过悬架安装组件300固定到车架1上。
另外,安装板310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第一加强板320设于安装板310的上侧面连接和第一横梁100连接,第二加强板330设于安装板310的下侧面连接和第二横梁200连接。
这样,不仅安装板310自身可以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而且通过将第一加强板320设置在安装板310的上侧,可以安装板310与第一横梁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加强了加强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第二加强板330设置在安装板310的下侧,可以加强安装板31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加强了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安装板310的上侧和下侧都能够得到支撑,避免出现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一面结构强度大且另一面结构强度低的问题的同时,还能使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第二横梁200的连接结构的强度更高,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并且,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较大,通过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的设置,可以增大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厚度,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受力承载能力更强,悬架安装组件300不容易受到路面激励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噪声的问题,提高行驶系可靠耐久性能,并且在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刚度较强,在车辆进行操稳时有较好强度基础,以达到优化操稳性能的目的。
而且,第一加强板320、第二加强板330和安装板31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类似于“8”字型的结构,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对安装板310的支撑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起到衰减振动能量的作用,降低悬架安装组件300振动传递灵敏度,安装板31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都得到更好的支撑,悬架安装组件300更不易变形,行驶系耐久性以及操作稳定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0可以位于第二横梁200的前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下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0可以位于第二横梁200的后侧。可以根据使用环境以及需求的不同,对车架1的布置方式进行调节,以提高车架1的适用性。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1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架1还包括纵梁400.
纵梁40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纵梁400设有位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之间的固定部410,悬架安装组件300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与固定部410连接,也就是说,在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的基础上,且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连接于纵梁400的固定部410,第一横梁100、第二横梁200和纵梁400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周向的三个侧面都固定住,使悬架安装组件300固定得更加可靠。
另外,固定部410在上下方向上向上拱起形成第一拱起部420,其中,拱形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第一拱起部420的结构强度,使第一拱起部420的受力承载能力更强,也就是说,纵梁400的固定部410在上下方向上的受力承载能力更高,纵梁400对悬架安装组件300在上下方向上的支撑更加稳定可靠。
并且,固定部410在左右方向上向靠近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方向拱起形成第二拱起部430,拱形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第二拱起部430的结构强度,使第二拱起部430的受力承载能力更强,也就是说,纵梁400的固定部410在左右方向上的受力承载能力更高,纵梁400对悬架安装组件300在左右方向上的支撑也更加稳定可靠。
由此,纵梁400的固定部410与悬架安装组件30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固定更加稳定,进而提升车架1用于悬架安装位置的整体强度,从而避免悬架安装组件300以及悬架向车架1传递路面的激励能量,有效地降低了车辆的振动噪音,行驶系耐久性以及操作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纵梁400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401和第二纵梁402,第一纵梁401位于第二纵梁402的左侧,悬架安装组件300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和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和悬架安装组件300位于第一纵梁401和第二纵梁402之间,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贴合于第一纵梁401的右侧,第一纵梁401的第二拱起部430向右拱起,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贴合于第二纵梁402的左侧,第二纵梁402的第二拱起部430向左拱起。
这样,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位于车架1的左侧,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位于车架1的右侧,第一悬架安装和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可以关于车架1在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纵梁401的第二拱起部430和第二纵梁402的第二拱起部430都向车架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处拱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固定部410的结构强度,使纵梁400和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连接更加稳定,提高车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可以避免第二拱起部430向远离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方向凸出于车架1,避免车架1的整体占用空间增大,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悬架安装组件300具有上加强腔303和下加强腔304,上加强腔303位于下加强腔304的上侧,上加强腔303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与下加强腔304间隔。
这样,悬架安装组件3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且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截面可以形成一个类似于“8”字形的结构,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厚度也可以增大,进一步提高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悬架安装组件300不易变形,耐久性更好,并且悬架安装组件300用材少,生产成本低。
而且,通过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上侧和下侧都设有加强腔,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上侧和下侧都能够得到支撑,避免出现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一面结构强度大且另一面结构强度低的问题,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且局部结构强度更加均匀,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下加强腔304的沿竖直方向的截面积向靠近第二横梁200的方向逐渐增大。
也就是说,下加强腔304沿竖直方向且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截面可以大致为三角形,通过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较高的原理,可以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结构强度更高,进一步增大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振动传递灵敏度,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耐久性及操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纵梁400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401和第二纵梁402,第一纵梁401位于第二纵梁402的左侧。
具体地,第一横梁100包括主体段110、左连接段120、右过渡段130和右连接段140。
主体段110从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左连接段120的右端连接于主体段110的左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左连接段120的左端连接于第一纵梁401,右过渡段130的左端连接于主体段110的右端且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右连接段140的左端连接于右过渡段130的右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右连接段140的右端连接于第二纵梁402,其中,左连接段120和右连接段140位于同一平面。
换言之,主体段110和左连接段120之间可以形成拱起,主体段110和右过渡段130之间可以形成拱起,右连接段140和右过渡段130之间可以形成拱起。
这样,第一横梁100的结构强度更高,能够使第一横梁100与第一纵梁401以及第二纵梁40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安装于第一横梁100的左连接段120,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安装于第一横梁100的右连接段140,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能够对悬架提供更可靠的支撑,降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振动传递灵敏度,减小车内噪音,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耐久性及操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左连接段120可以向上拱起或者左连接段120可以沿主体段110的延伸方向延伸,当左连接段120向上拱起时,左连接段120的拱起弧度需设置得比较小,这样主体段110的靠近左连接段120的一端的高度会较高,主体段110的下侧空间会较大,这样第一横梁100的右端能够对悬架的连杆进行避让,避免发生位置干涉。
另外,左连接段120和右连接段140位于同一平面指的是,左连接段120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和右连接段140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保持一致,这样第一悬架安装组件301和第二悬架安装组件302的高度可以保持一致,避免了车辆左右两侧的悬架出现差异,以使车辆的后车轮在不受力时保持水平,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化。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主体段110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小于右过渡段130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也就是说,右过渡段13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大于主体段11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这样右过渡段130与右连接段140之间的连接过渡更加平缓,不会出现类似于折弯的结构,避免了第一横梁100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横梁100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右连接段140和右过渡段130之间的夹角小于主体段110和左连接段120之间的夹角,且右连接段140和右过渡段130之间的夹角大于右过渡段130和主体段110之间的夹角。这样,左连接段120的拱起弧度可以较小,左连接段120和主体段110的下侧空间会较大,左连接段120和主体段110可以对悬架的连杆进行避让,避免发生位置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安装板310具有向上的第一凸起部311且在第一凸起部311的下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312,第一安装凹槽312用于容纳悬架的部分,第一加强板320具有向上的第二凸起部322且在第二凸起部322的下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323,第一凸起部311插入第二安装凹槽323内。
举例而言,第一凸起部311可以呈拱形延伸,这样有利于提高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安装板310的承载能力更强,同时第一安装凹槽312可以用于固定悬架的螺旋簧,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凹槽312,可以增大悬架的螺旋簧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增大悬架安装组件300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利用第一凸起部311的拱形结构能更提高螺旋簧安装位置的结构强度,使悬架安装组件300对螺旋簧的连接固定更加可靠。
另外,第二安装凹槽323的槽壁和第一凸起部311之间可以间隙配合,这样,第二安装凹槽323的槽壁可以对第一凸起部311进行避让,第一凸起部311插入第二安装凹槽323后,第一加强板320可以加强安装板310的靠近第一安装凹槽312的位置的结构强度,使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更高,同时下加强腔304可以和第二安装凹槽323连通到一起,这样有利于简化第一加强板320的结构,便于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板310包括主体313、折弯部314和搭接部315。
主体313适于安装悬架,折弯部314设于主体313的前侧边且向下折弯,折弯部134与第一横梁100的后侧面连接,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连接,搭接部315设于主体313的后侧边且与第二横梁200的上侧面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的前侧面连接。其中,通过设置折弯部314,不仅可以用于安装板310和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连接,而且可以利用折弯部314增大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
并且,折弯部314向下折弯,可以对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进行避让,使第一加强板320能够直接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接触并连接,折弯部314不会与第一加强板320发生位置干涉,且折弯部314与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连接,折弯部314可以增大安装板310与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板310与第一横梁100之间连接更加可靠,同时,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连接,第一横梁100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连接面积更大,进一步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的连接强度。
另外,安装板310通过搭接部315与第二横梁200的上侧面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的后侧面连接,搭接部315与第二加强板330也不会发生位置干涉,且第二横梁200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连接面积也可以较大,使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
此外,折弯部314和搭接部315能够提高安装板310在左右方向上的抗折弯能力,以达到提高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折弯部31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主体313在左右方向的尺寸。
具体地,主体313的朝向纵梁的一侧可以与纵梁接触并连接,而折弯部314的朝向纵梁的一侧可以和纵梁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满足主体313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又可以使折弯部314对纵梁和横梁的连接处的连接结构进行避让,以便于装配。并且,由于折弯部314的宽度小,因此折弯部314的刚度会相应降低,折弯部314容易发生变形,在将悬架安装组件300安装在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的过程中,折弯部314可以相对主体313发生轻微变形,以适应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距离,达到吸收装配误差以及加工误差的目的,提高车架1的装配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加强板320包括第一加强部324和第一固定部325。
第一加强部324贴合于安装板310的上侧面,第一固定部325连接于第一加强部324的朝向第一横梁100的一端,第一固定部325贴合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第一固定部325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加强部32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
这样,第一加强部324可以与安装板310的上侧面连接,以提高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第一固定部325可以将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连接到一起,同时,第一固定部325和安装板310的折弯部31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对应,这样第一固定部325和折弯部314都能够对纵梁和横梁的连接处的连接结构进行避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安装板31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316。
由此,第一翻边316可以提高主体313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主体313在左右方向可以构造成类似拱形的结构,这样,利用主体313和第一翻边316的形状,使安装板310形成拱形的板体,进一步地提高了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
而且,安装板310可以利用第一翻边316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连接,第一翻边316可以增大主体313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安装板310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第一加强板32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翻边326,第二翻边326可以与第一翻边316贴合且通过焊接连接,这样第一加强板320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焊接面积也相应增大,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并且,第二翻边326不超出第一翻边316,这样,第二翻边326的下边缘可以与第一翻边316的外侧面焊接,焊接时的操作空间位于第一翻边316的外侧,便于操作。当然,第二翻边326也可以超出第一翻边316,这样第一翻边316的下边缘可以与第二翻边326的内侧面焊接,这样也能够使第一翻边316和第二翻边326稳定连接。
此外,第一加强板32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向上折弯的第三翻边327,第三翻边327适于与纵梁400连接,纵梁400、安装板310和第一加强板320限定出上加强腔303,也就是说,第一加强部324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三翻边327向上折弯,安装板310的第一翻边316向下折弯,这样第一加强部324的第三翻边327和安装板310的第一翻边316不会发生位置干涉,第一翻边316可以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连接,同时第三翻边327也能够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连接,第一翻边316和第三翻边327能够同时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接触并焊接,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纵梁401或者第二纵梁402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加稳定。
通过设置第二翻边326和第三翻边327能够提高第一加强部324的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提高第一加强部324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和8所示,第二加强板330包括第二加强部332、过渡支撑部333和第二固定部334。
第二加强部332贴合于安装板310的下侧面,过渡支撑部333连接于第二加强部332的朝向第二横梁200的一侧,过渡支撑部333向靠近第二横梁200的方向延伸且逐渐向下倾斜,第二固定部334连接于过渡支撑部333的朝向第二横梁200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固定部334贴合于第二横梁200的朝向第一横梁100的一侧。
这样,第二加强部332能够与安装板310的下侧面贴合连接,增大了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的连接面积,使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连接更加可靠,且通过第二加强部332能够增大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另外,第二固定部334能够与第二横梁200的后侧面贴合,增大了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的连接面积,使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此外,通过设置过渡支撑部333,可以使第二横梁200、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之间形成下加强腔304,安装板310、过渡支撑部333和第二横梁200之间能够形成形似三角形的结构,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结构强度更高,并且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和第二横梁200之间相对位置的可靠性,从而悬架安装组件300能够更有效地衰减路面激励,减小车内振动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9所示,安装板31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316,第二加强板33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四翻边335,第一翻边316超出第四翻边335且内侧面与第四翻边335贴合。
这样,第四翻边335可以与第一翻边316贴合且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焊接面积也相应增大,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第一翻边316的设置能够提高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第四翻边335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加强部332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因此悬架安装组件300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得到的极大地加强。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架1和悬架,悬架安装于悬架安装组件300。其中,车辆可以为越野车,例如非承载车身的越野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架1,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
悬架安装组件,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形成8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限定出上加强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限定出下加强腔,所述上加强腔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与所述下加强腔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纵梁,所述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纵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固定部,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在上下方向上向上拱起形成第一拱起部且在左右方向上向靠近所述悬架安装组件的方向拱起形成第二拱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左侧,所述悬架安装组件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二悬架安装组件,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和所述悬架安装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纵梁的右侧,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二拱起部向右拱起,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贴合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左侧,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拱起部向左拱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多个且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左侧;
所述第一横梁包括:
主体段,所述主体段从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
左连接段,所述左连接段的右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左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左连接段的左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
右过渡段,所述右过渡段的左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右端且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
右连接段,所述右连接段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右过渡段的右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右连接段的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
其中,所述左连接段和所述右连接段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小于所述右过渡段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适于安装悬架;
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前侧边且向下折弯,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面连接;
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后侧边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上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前侧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贴合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外侧面且不超出所述第一翻边;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向上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适于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纵梁、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限定出上加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超出所述第四翻边且内侧面与所述第四翻边贴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悬架,所述悬架安装于所述悬架安装组件。
CN202220678492.XU 2022-03-25 2022-03-25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994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492.XU CN216994496U (zh) 2022-03-25 2022-03-25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492.XU CN216994496U (zh) 2022-03-25 2022-03-25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4496U true CN216994496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8492.XU Active CN216994496U (zh) 2022-03-25 2022-03-25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4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6443A (zh) * 2022-03-25 2022-10-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6443A (zh) * 2022-03-25 2022-10-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94496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171481B (zh) 车架以及车辆
JP497181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部構造
CN216508618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JP5157691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KR100643961B1 (ko) 차량의 쇽업소버 장착브라켓의 보강구조
CN115246443A (zh)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CN218662040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9134326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903972U (zh) 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662041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8806112U (zh) 一种元宝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9339563U (zh)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CN214001826U (zh)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9115560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3921213U (zh) 副车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616136U (zh) 减震塔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20430285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18949329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994552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192319U (zh) 转向管柱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