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6443A -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6443A
CN115246443A CN202210306538.XA CN202210306538A CN115246443A CN 115246443 A CN115246443 A CN 115246443A CN 202210306538 A CN202210306538 A CN 202210306538A CN 115246443 A CN115246443 A CN 115246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spension
reinforcing plate
mounting
moun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65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志强
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65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64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6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6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所述悬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不相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具有车架和悬架,尤其是非承载的车身越野车,悬架的螺旋簧主要承载轮胎载荷及运动激励,悬架安装组件的结构强弱将直接影响轮胎激励传递至车架的水平、车内振动噪声水平、行驶系可靠耐久性能以及车辆操稳性能。
相关技术中的悬架安装组件不仅自身结构强度偏弱,且与车架的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导致悬架安装组件容易传递路面的激励能量,车内振动噪音大,行驶系耐久性能低,车辆操稳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架安装组件,该悬架安装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架安装组件的车架。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悬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安装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三分之二;所述第二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安装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三分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具有向上的第一凸起部且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下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用于容纳悬架的螺旋簧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加强板具有向上的第二凸起部且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部呈拱形,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宽比为0.01~0.2,所述高宽比为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矢高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弦长的比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两侧中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贴合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外侧面且不超出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两侧中的另一侧设有向上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适于与车架纵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超出所述第四翻边且内侧面与所述第四翻边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在前后方向上接触且不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架,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悬架安装组件为多个且包括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每个所述悬架安装组件设有第一加强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和安装板限定出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腔;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和安装板限定出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适于与悬架连接;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后侧边且向下折弯,所述折弯部所述第一横梁的前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面连接;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前侧边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上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后侧面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贴合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面;过渡支撑部,所述过渡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所述过渡支撑部向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方向延伸且逐渐向下倾斜;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过渡支撑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其中,所述过渡支撑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横梁限定出第二加强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架;悬架,所述悬架安装于所述悬架安装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和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安装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的第一加强腔和第二加强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1、
第一横梁100、第二横梁200、
悬架安装组件300、第一悬架组件301、第二悬架组件302、
安装板310、第一凸起部311、第一安装凹槽312、主体313、折弯部314、搭接部315、第一翻边316、
第一加强板320、第一加强腔321、第二凸起部322、第二安装凹槽323、第一加强部324、第一固定部325、第二翻边326、第三翻边327、
第二加强板330、第二加强腔331、第二加强部332、过渡支撑部333、第二固定部334、第四翻边335、
第一纵梁400、第二纵梁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3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300包括安装板31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第一加强板320设于安装板310的上侧,第二加强板330设于安装板310的下侧。其中,第一加强板32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第二加强板33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前后方向,是以驾驶员的前后方向而参照确定的,即驾驶员的前方为本发明所描述的前方,驾驶员的后方为本发明所描述的后方。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左右方向,是以驾驶员的左右方向而参照确定的,即驾驶员的左侧为本发明所描述的左侧,驾驶员的右侧为本发明所描述的右侧。本发明中所描述的上下方向,是以驾驶员的上下方向而参照确定的,即驾驶员的上方为本发明所描述的上方,驾驶员的下方为本发明所描述的下方。
举例而言,安装板310可以分别与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焊接,安装板31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与两个横梁(下文所描述的第一横梁100以及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
另外,本发明的悬架安装组件300可以用于固定车辆的后悬架,并且悬架安装组件300可以与后悬架中的螺旋簧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300,第一加强板320设于安装板310的上侧,第二加强板330设于安装板310的下侧。这样,不仅安装板310自身可以与车架1连接,而且通过将第一加强板320设置在安装板310的上侧,可以加强安装板310与车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加强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上侧与车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第二加强板330设置在安装板310的下侧,可以加强安装板310与车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加强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下侧与车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能够对安装板310的上侧和下侧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出现安装板310的一面结构强度大且另一面结构强度低的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使悬架安装组件300与车架1的连接强度更高、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并且,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较大,通过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的设置,可以增大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厚度,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受力承载能力更强,悬架安装组件300不易受到路面激励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振动噪音的问题,提高行驶系可靠耐久性能,并且在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刚度较强,在车辆进行操稳时有较好强度基础,以达到优化操稳性能的目的。
此外,第一加强板32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第二加强板33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不相同,这样,第一加强板320的模态频率和第二加强板330的模态频率可以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避免了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之间产生共振,有利于减小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振动噪音,进一步提高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起到衰减振动能量的作用,降低悬架安装组件300振动传递灵敏度,行驶系耐久性以及操作稳定性更好。
如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300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2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三分之二,第二加强板33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三分之一。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的尺寸相同,且该比例能够对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进行最大化的避频,而且可以避免第一加强板32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过小或者第二加强板33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过小,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都能够靠近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由于基于杆型结构中间位置为最薄弱区域理论基础,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较为薄弱,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以补强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安装板310整体的结构强度更大,从而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板310具有向上的第一凸起部311且在第一凸起部311的下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312,第一安装凹槽312用于容纳悬架的部分,第一加强板320具有向上的第二凸起部322且在第二凸起部322的下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323,第一凸起部311插入第二安装凹槽323内。
举例而言,第一凸起部311可以呈拱形,这样有利于提高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安装板310的承载能力更强,同时第一安装凹槽312可以用于固定悬架的螺旋簧,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凹槽312,可以增大悬架的螺旋簧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增大悬架安装组件300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利用第一凸起部311的拱形结构能提高悬架的螺旋簧安装位置的结构强度,使悬架安装组件300对螺旋簧的连接固定更加可靠。
另外,第二安装凹槽323的槽壁和第一凸起部311之间可以间隙配合,这样,第二安装凹槽323的槽壁可以对第一凸起部311进行避让,第一凸起部311插入第二安装凹槽323后,第一加强板320可以加强安装板310的靠近第一安装凹槽312的位置的结构强度,使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更高,同时第二加强腔331可以和第二安装凹槽323连通到一起,这样有利于简化第一加强板320的结构,便于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311呈拱形,第一凸起部311的高宽比为为0.01~0.2,高宽比为第一凸起部311的矢高与第一凸起部311的弦长的比值。
例如,第一凸起部311的高宽比可以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或者0.2。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凸起部311的高宽比过小,从而可以避免安装板310的厚度过薄,使安装板310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的结构强度更高,安装板310的整体结构强度也更高,另一方面可以第一凸起部311的高宽比过大,从而避免安装板310在上下方向占用空间过大或者安装板3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过小,在保证安装版310占用安装空间较小的同时,使安装板310在左右方向上有充足的空间固定悬架的螺旋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313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边具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316。
由此,第一翻边316可以提高主体313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主体313在左右方向可以构造成类似拱形的结构,这样,利用主体313和第一翻边316的形状,使安装板310形成拱形的板体,进一步地提高了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
而且,安装板310可以利用第一翻边316与第一纵梁400或者第二纵梁500连接,第一翻边316可以增大主体313与第一纵梁400或者第二纵梁50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安装板310与第一纵梁400或者第二纵梁5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加强板320包括第一加强部324和第一固定部325。
第一加强部324贴合于安装板310的上侧面,第一固定部325连接于第一加强部324的朝向第一横梁100的一端,第一固定部325贴合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第一固定部325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加强部32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
这样,第一加强部324可以与安装板310的上侧面连接,以提高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第一固定部325可以将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连接到一起,同时,第一固定部325和安装板310的折弯部31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对应,这样第一固定部325和折弯部314都能够对纵梁和横梁的连接处进行避让。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7所示,安装板31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316,第一加强部324的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翻边326,第二翻边326贴合于第一翻边316的外侧面且不超出第一翻边316。第一加强部324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向上折弯的第三翻边327,第三翻边327适于与车架1纵梁连接,车架1纵梁封盖第一加强腔321。
通过设置第二翻边326和第三翻边327能够提高第一加强部324的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提高第一加强部324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整体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第一加强部324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一纵梁400或者第二纵梁500连接,第二翻边326可以与第一翻边316通过焊接连接,这样第一加强板320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焊接面积也相应增大,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并且,第二翻边326不超出第一翻边316,这样,第二翻边326的下边缘可以与第一翻边316的外侧面焊接,焊接时的操作空间位于第一翻边316的外侧,便于操作。当然,第二翻边326也可以超出第一翻边316,这样第一翻边316的下边缘可以与第二翻边326的内侧面焊接,这样也能够使第一翻边316和第二翻边326稳定连接。
另外,第一加强部324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三翻边327向上折弯,安装板310的第一翻边316向下折弯,这样第一加强部324的第三翻边327和安装板310的第一翻边316不会发生位置干涉,第一翻边316可以与第一纵梁400和第二纵梁500中的一个连接,同时第三翻边327也能够与第一纵梁400和第二纵梁500中的同一个连接,第一翻边316和第三翻边327能够同时与第一纵梁400和第二纵梁500中的同一个接触,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纵梁400和第二纵梁500中的上述一个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加强板330包括第二加强部332、过渡支撑部333和第二固定部334。
第二加强部332贴合于安装板310的下侧面,过渡支撑部333连接于第二加强部332的朝向第二横梁200的一侧,过渡支撑部333向靠近第二横梁200的方向延伸且逐渐向下倾斜,第二固定部334连接于过渡支撑部333的朝向第二横梁200的一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固定部334贴合于第二横梁200的朝向第一横梁100的一侧。
通过第二加强部332与安装板310的下侧面贴合连接,增大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的连接面积,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连接更加可靠,且通过第二加强部332能够增大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二固定部334贴合于第二横梁200,增大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的连接面积,使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此外,通过设置过渡支撑部333,可以使第二横梁200、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之间形成第二加强腔331,安装板310、过渡支撑部333和第二横梁200之间能够形成形似三角形的结构,使悬架安装组件300的结构强度更高,并且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和第二横梁200之间相对位置的可靠性,从而悬架安装组件300能够更有效地衰减路面激励,减小车内振动噪声。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安装板31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316,第二加强部33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四翻边335,第一翻边316超出第四翻边335且内侧面与第四翻边335贴合。
这样,第四翻边335可以与第一翻边316贴合且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焊接面积也相应增大,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第一翻边316的设置能够提高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第四翻边335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加强部332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因此悬架安装组件300在前后方向的抗折弯能力得到的极大地加强。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20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加强板330在水平面上的。影在前后方向上接触且不重叠。由此,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两者共同在前后方向能够尽可能地覆盖到安装板310在前后方向的各个部分,从而对在前后方向上提升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之间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能够在对安装板310进行全面补强的同时,减少用材,以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板320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加强板330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在前后方向上也可以不接触,即两者之间可以存在较小的间隙,这样既能达到加强悬架安装组件300的结构强度的目的,同时也允许了悬架安装组件300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加工更加难度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1包括第一横梁100、第二横梁200、第一纵梁400、第二纵梁500和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悬架安装组件300。
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纵梁400和第二纵梁50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梁100的左端和第二横梁200的左端分别与第一纵梁400连接,第一横梁100的左端和第二横梁200的左端分别与第二纵梁500连接,安装板310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连接。
具体地,将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悬架安装组件300位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之间,这样,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横梁100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横梁200连接,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可以固定悬架安装组件300的位置,悬架的螺旋簧可以通过悬架安装组件300固定到车架1上。
另外,不仅安装板310自身可以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而且通过将第一加强板320可以加强安装板310的上侧与第一横梁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加强了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第二加强板330可以加强安装板310的下侧与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加强了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对安装板310的上侧和下侧都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出现安装板310的一面结构强度大且另一面结构强度低的问题的同时,使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第二横梁200的连接强度更高、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0可以位于第二横梁200的前侧,在本发明的另一下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0可以位于第二横梁200的后侧。可以根据使用环境以及需求的不同,对车架1的布置方式进行调节,以提高车架1的适用性。
此外,悬架安装组件300为多个且位于第一纵梁400和第二纵梁500之间,多个悬架安装组件3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悬架组件301和第二悬架组件302,第一悬架组件301与第一纵梁400连接,第二悬架组件302与第二纵梁500连接。
举例而言,第一纵梁400位于车架1的左侧,第二纵梁500位于车架1的右侧,由于第一悬架组件301连接于第一纵梁400,第二悬架组件302与第二纵梁500连接,即第一悬架组件301靠近于车架1的左侧,第二悬架组件302靠近于车架1的右侧连接,第一悬架组件301和第二悬架组件302可以关于车架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悬架组件30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且第一悬架组件301的左右方向上的朝向第一纵梁400的一侧与第一纵梁400连接;第二悬架组件30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连接,且第二悬架组件302的左右方向上的朝向第二纵梁500的一侧与第二纵梁500连接。
这样,每个悬架安装组件300的周向的三个侧面都分别与横梁或者纵梁连接固定,悬架安装组件300与横梁、纵梁的连接面积更大,连接强度更高,进一步提高了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耐久性,能够衰减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振动,悬架安装组件300能够有效地衰减路面激励能量,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加强腔331沿竖直方向且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截面面积向靠近第二横梁200的方向逐渐增大。
也就是说,第二加强腔331沿竖直方向且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截面可以大致为三角形。这样,第二横梁200的两端可以分别支撑第二加强板330和第二横梁200,通过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较高的原理,可以使第二加强板330对安装板310的支撑效果更好,从而使安装板310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大,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变强,降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振动传递灵敏度,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耐久性及操作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纵梁400、第一悬架组件301的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一悬架组件301的安装板310限定出第一悬架组件301的第一加强腔321。这样,第一纵梁400可以作为第一加强腔321的侧壁,第一悬架组件301的第一加强板320不仅可以和第一横梁100连接,还可以和第一纵梁400连接,第一纵梁400和第一横梁100都可以支撑固定第一悬架组件301的第一加强板320,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纵梁400和第一横梁100两者与第一悬架组件301的连接强度,使第一悬架组件301在车架1上的位置更加可靠。
同理,第二纵梁500、第二悬架组件302的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悬架组件302的安装板310限定出第二悬架组件302的第一加强腔321。这样,第二纵梁500可以作为第一加强腔321的侧壁,第二悬架组件302的第一加强板320不仅可以和第一横梁100连接,还可以和第二纵梁500连接,第二纵梁500和第一横梁100都可以支撑固定第二悬架组件302的第一加强板320,从而可以提高第二纵梁500和第一横梁100两者与第二悬架组件302的连接强度,使第二悬架组件302在车架1上的位置更加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板310包括主体313、折弯部314和搭接部315。
主体313适于与悬架连接,折弯部314设于主体313的后侧边且向下折弯,折弯部314与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连接,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连接,搭接部315设于主体313的前侧边且与第二横梁200的上侧面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的后侧面连接。其中,通过设置折弯部314,不仅可以用于安装板310和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连接,而且可以增加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
并且,折弯部314向下折弯,可以对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进行避让,使第一加强板320能够直接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接触并连接,折弯部314不会与第一加强板320发生位置干涉,且折弯部314与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连接,折弯部314可以增大安装板310与第一横梁100的前侧面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板310与第一横梁100之间连接更加可靠,同时,第一加强板320与第一横梁100的上侧面连接,第一横梁100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连接面积更大,进一步提高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一横梁100的连接强度。
另外,安装板310通过搭接部315与第二横梁200的上侧面连接,第二加强板330与第二横梁200的后侧面连接,搭接部315与第二加强板330也不会发生位置干涉,且第二横梁200与悬架安装组件300的连接面积也可以较大,使悬架安装组件300与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
此外,折弯部314和搭接部315能够提高安装板310在左右方向上的抗折弯能力,以达到提高安装板310的结构强度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折弯部31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主体313在左右方向的尺寸。
具体地,主体313的朝向车架1纵梁的一侧可以与纵梁接触并连接,而折弯部314的朝向纵梁的一侧可以和纵梁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满足主体313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又可以使折弯部314对纵梁和横梁的连接处的连接结构进行避让,以便于装配。并且,由于折弯部314的宽度小,因此折弯部314的刚度会相应降低,折弯部314容易发生变形,在将悬架安装组件300安装在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的过程中,折弯部314可以相对主体313发生轻微变形,以适应第一横梁100和第二横梁200之间的距离,达到吸收装配误差以及加工误差的目的,提高车架1的装配精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架1和悬架,悬架安装于悬架安装组件300。其中,车辆可以为越野车,例如非承载车身的越野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架1,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定、振动噪音小、行驶系可靠耐久以及车辆操稳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安装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三分之二;
所述第二加强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安装板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具有向上的第一凸起部且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下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用于容纳悬架的螺旋簧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加强板具有向上的第二凸起部且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呈拱形,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宽比为0.01~0.2,所述高宽比为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矢高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弦长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两侧中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贴合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外侧面且不超出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左右方向两侧中的另一侧设有向上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适于与车架纵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向下折弯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超出所述第四翻边且内侧面与所述第四翻边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在前后方向上接触且不重叠。
8.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
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安装组件,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安装组件为多个且包括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每个所述悬架安装组件设有第一加强腔;
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和安装板限定出所述第一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腔;
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板和安装板限定出所述第二悬架安装组件的第一加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适于与悬架连接;
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后侧边且向下折弯,所述折弯部所述第一横梁的前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面连接;
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于所述主体的前侧边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上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后侧面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
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贴合于所述安装板的下侧面;
过渡支撑部,所述过渡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所述过渡支撑部向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方向延伸且逐渐向下倾斜;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过渡支撑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
其中,所述过渡支撑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横梁限定出第二加强腔。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悬架,所述悬架安装于所述悬架安装组件。
CN202210306538.XA 2022-03-25 2022-03-25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Pending CN1152464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538.XA CN115246443A (zh) 2022-03-25 2022-03-25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538.XA CN115246443A (zh) 2022-03-25 2022-03-25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6443A true CN115246443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6538.XA Pending CN115246443A (zh) 2022-03-25 2022-03-25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644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1363A (en) * 1993-12-23 1995-07-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bracket
CN203283290U (zh) * 2013-04-28 2013-11-1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01229U (zh) * 2019-05-28 2020-02-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3921219U (zh) * 2020-12-28 2021-08-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螺旋弹簧支撑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16994496U (zh) * 2022-03-25 2022-07-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1363A (en) * 1993-12-23 1995-07-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bracket
CN203283290U (zh) * 2013-04-28 2013-11-1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01229U (zh) * 2019-05-28 2020-02-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3921219U (zh) * 2020-12-28 2021-08-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螺旋弹簧支撑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16994496U (zh) * 2022-03-25 2022-07-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4065B2 (ja) 車体構造
JP2002337526A (ja) 自動車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構造
CN216994496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171481B (zh) 车架以及车辆
CN115246443A (zh) 悬架安装组件、车架和车辆
JP497181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部構造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9651295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428245U (zh) 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9447147U (zh) 中地板组件、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9154579U (zh) 门槛后段结构及车辆
CN218858544U (zh) 后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9134326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601420U (zh) 一种中通板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487578U (zh) 一种加强结构、中通总成、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7835574U (zh) 前雨刮器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9903972U (zh) 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20391355U (zh) 用于车辆的后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554016U (zh) 减震器安装组件以及车辆
CN213921213U (zh) 副车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544911U (zh) 一种中通总成、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20785912U (zh) 一种车身横梁及车辆
CN209888928U (zh) 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77433U (zh) 汽车前减震器安装结构、车架以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