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4326U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4326U
CN219134326U CN202320015427.3U CN202320015427U CN219134326U CN 219134326 U CN219134326 U CN 219134326U CN 202320015427 U CN202320015427 U CN 202320015427U CN 219134326 U CN219134326 U CN 219134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member
floor assembly
vehicle body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54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科彪
辛勇
李海芳
程录波
郑伟成
董银飞
郭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54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4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4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4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包括:车架;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方;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地板总成和车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两个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依次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地板总成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其中,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在从地板总成朝向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大,受力更均匀,能提高地板总成的结构刚度。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NVH问题是汽车研发过程中必须要考察的项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汽车NVH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在开发过程中,如车身地板刚度、纵横梁刚度问题,与汽车NVH问题息息相关,好的加强件、支撑件结构设计能够极大改善汽车结构局部刚度,从而提升汽车NVH性能。车身悬置通常安装在车架纵梁与车身纵梁之间,车身纵梁与车身地板之间有支撑件。路面激励通过车架、车身悬置、车身纵梁、支撑件、车身地板传到车身内,因此支撑件的刚度以及搭接方式至关重要。
相关技术中,支撑件结构较简单,上部与车身后地板横梁连接,接触范围小,支撑力不足,且支撑件本身刚度及强度较弱,导致车身后地板及其横梁刚度弱,路面激励容易传递到车身内部,影响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结构,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在从地板总成朝向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大,受力更均匀,能提高地板总成的结构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包括车架;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方;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地板总成和所述车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两个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依次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从所述地板总成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在从地板总成朝向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大,受力更均匀,能提高地板总成的结构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和所述地板总成的下表面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翻边和所述车架的至少一个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翻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翻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框体结构的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横梁具有悬置安装点,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彼此相对,临近所述悬置安装点的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交界处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支撑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地板主体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三横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横梁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横梁在地板主体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横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第三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第四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第三支撑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支撑组件;
10、第一支撑件;
20、第二支撑件;
30、第三支撑件;31、减重孔;
40、第一连接翻边;
50、第二连接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结合图1-图4所示,车身结构包括车架、地板总成、和支撑组件100,地板总成设置于车架的上方,支撑组件100设置于地板总成和车架之间。具体地,车身结构包括车架、地板总成和支撑组件100,地板总成位于车架的上方,支撑组件100一端与地板总成连接,支撑组件100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通过支撑组件100给地板总成提供支撑力,使得地板总成的结构更稳定,从而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给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乘车体验,避免行车过程中地板总成出现晃动。
参照图1-图5所示,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依次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相对设置,两个第三支撑件30相对设置。具体地,支撑组件100包括有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第三支撑件30,第三支撑件3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第三支撑件30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提高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第三支撑件30的结构强度;第一支撑件10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件3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件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20相对设置,两个第三支撑件30相对设置,由此将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与两个支撑件形成中空机构。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可以增大支撑组件100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支撑组件100与地板总成的连接强度,为地板总成提供支撑力,避免地板总成刚度不足引起车身内部轰鸣。
根据图1-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10从地板总成朝向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一支撑件1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从上往下呈现渐缩状,第一支撑件10与底板总成相连接的一侧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支撑件10与车架连接的一侧,增大第一支撑件10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支撑件10与地板总成的连接强度,保证地板总成的结构刚度。
参照图8所示,第二支撑件20从地板总成朝向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二支撑件2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从上往下呈现渐缩状,第二支撑件20与底板总成相连接的一侧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支撑件20与车架连接的一侧,增大第二支撑件20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支撑件20与地板总成的连接强度,保证地板总成的结构刚度。
由此,第一支撑件10和/或第二支撑件20在从地板总成朝向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大,受力更均匀,能提高地板总成的结构刚度。
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20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件10的宽度。具体地,在左右方向上,第二支撑件20在同一高度上的尺寸大于第一支撑件10的尺寸,即,第二支撑件20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大于第一支撑件10与地板总成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支撑件20与地板总成的连接强度更高,又由于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支撑件10位于第二支撑件20的前方,进一步提高地板总成后悬置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降低车内振动及噪声水平。
如图5-图9所示,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第三支撑件30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40,第一连接翻边40和地板总成的下表面连接且第一连接翻边40和车架的至少一个面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第三支撑件30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40,第一连接翻边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翻边40分别位于支撑组件100的上下两侧,其中,多个第一连接翻边40与地板总成的下表面相抵接,并且多个第一连接翻边40与地板总成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操作简便,连接强度高;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翻边40与车架的至少一个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操作简单,还能保证连接强度。
如图9所示,第三支撑件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31。也就是说,第三支撑件30上设置有减重孔31,减重孔31的数量不做限制。在第三支撑件30上设置减重孔31,减轻第三支撑件30重量的同时,保证第三支撑件30本身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从而对地板总成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地板总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50,第一支撑件10和第三支撑件3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翻边50连接,第二支撑件20和第三支撑件3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翻边50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50,第二连接翻边50位于第一支撑件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其中一侧的第二连接翻边50与其中一个第三支撑件30固定连接,另一侧的第二连接翻边50与另一个第三支撑件30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翻边50将第一支撑件1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二连接翻边50位于第二支撑件20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其中一侧的第二连接翻边50与其中一个第三支撑件30固定连接,另一侧的第二连接翻边50与另一个第三支撑件30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支撑件20与第三支撑件30连接在一起,由此将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喇叭”样的结构,与地板总成接触面积大,受力更均匀,能提高地板总成刚度,避免地板总成刚度不足引起车内轰鸣。
另外,车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框体结构的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彼此相对且第一横梁具有悬置安装点,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彼此相对,临近悬置安装点的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的交界处的上端设置有支撑组件100。第一横梁上有悬置安装点,所以第一横梁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支撑组件100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的交界处上端,临近悬置安装点,从而提高悬置安装点刚度,降低车内振动及噪声水平。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二支撑件20的尺寸大于第一支撑件10的尺寸。具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第二支撑件20的下端低于第一支撑件10的下端,第二支撑件20的下端与第一横梁的侧边相连接,第一支撑件1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与第一横梁的上表面相连接,提高支撑组件100与第一横梁的连接强度,提高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及,地板总成包括:地板主体和第三横梁,第三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支撑组件100的上端和第三横梁抵接。具体地,地板总成包括有地板主体和第三横梁,第三横梁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支撑组件100与第三横梁相抵接,并且支撑组件100的上端形状与所抵接的第三横梁相配合,由此保证支撑组件100与地板总成的连接强度,以及提高车身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其中,第三横梁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横梁在地板主体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撑组件100的上端和至少两个第三横梁抵接。具体地,第三横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三横梁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三横梁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间隔,支撑组件100的上端与至少两个第三横梁相抵接,支撑组件100的上端形状与至少两个第三横梁相匹配,由此保证支撑组件100与地板总成的连接强度,以及提高车身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方;
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设置于所述地板总成和所述车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第三支撑件(30),所述第一支撑件(10)、所述第二支撑件(20)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30)依次连接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1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0)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20)从所述地板总成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的宽度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所述第二支撑件(2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30)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40),所述第一连接翻边(40)和所述地板总成的下表面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翻边(40)和所述车架的至少一个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0)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50),所述第一支撑件(1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30)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翻边(5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30)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翻边(5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框体结构的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横梁具有悬置安装点,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彼此相对,临近所述悬置安装点的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交界处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支撑组件(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件(20)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地板主体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支撑组件(100)的上端和所述第三横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横梁在地板主体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组件(100)的上端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三横梁抵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2320015427.3U 2023-01-04 2023-01-04 车身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9134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5427.3U CN219134326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身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5427.3U CN219134326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身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4326U true CN219134326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60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5427.3U Active CN219134326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身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4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337526A (ja) 自動車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構造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9134326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0171481B (zh) 车架以及车辆
CN216994496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01881923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固定结构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2500011U (zh) 一种车辆前座椅横梁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909389B (zh) 一种汽车后弹簧座安装结构
CN219447147U (zh) 中地板组件、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6734482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8640947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8141767U (zh) 车架和车辆
CN214001826U (zh)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9988975U (zh)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CN217864322U (zh) 转向管柱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287893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431444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20615950U (zh) 副车架横梁和车辆
CN220430285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20905133U (zh)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14802476B (zh) 一种仪表管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