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5133U -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5133U
CN220905133U CN202323006253.3U CN202323006253U CN220905133U CN 220905133 U CN220905133 U CN 220905133U CN 202323006253 U CN202323006253 U CN 202323006253U CN 220905133 U CN220905133 U CN 220905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mounting structure
floor
plate spring
rea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062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华
宋文学
董海洋
蔡连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ave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ave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ave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ave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062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5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5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5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以及车辆,所述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包括: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用于与后地板的前部区域相连;板簧后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用于与后地板的后部区域相连;板簧,所述板簧的前端与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相连,所述板簧的后端与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相连,所述板簧适于支撑于后轮轴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通过在板簧的两端设置板簧前横梁总成以及板簧后横梁总成,使得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模块化,进而可实现整体平移,以使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适用于不同轴距,进而使零部件通用化率高,节约开发时间,且可节约制造成本,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设计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车型,其车身地板轴距也不同,应用于地板上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长度也不同,导致零部件通用化率低,开发周期长,增加开发成本,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零部件通用化率高,开发时间短,可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包括: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用于与后地板的前部区域相连;板簧后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用于与后地板的后部区域相连;板簧,所述板簧的前端与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相连,所述板簧的后端与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相连,所述板簧适于支撑于后轮轴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通过在板簧的两端设置板簧前横梁总成以及板簧后横梁总成,使得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模块化,进而可实现整体平移,以使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适用于不同轴距后地板,进而使零部件通用化率高,节约开发时间,且可节约制造成本,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主体、前侧翻边和后侧翻边,所述前横梁主体沿车辆的横向延伸,所述前侧翻边和所述后侧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主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前侧翻边和所述后侧翻边用于与所述后地板贴合相连,所述前横梁主体的横向内端适于与纵梁的外侧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前横梁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板簧的前端上表面贴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前横梁主体与所述板簧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包括后横梁前主体、后横梁后主体和连接主体,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沿车辆的纵向平行间隔开且均沿车辆的横向延伸,所述连接主体连接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之间;
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分别与所述后地板相连,且所述板簧的后端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或所述连接主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后横梁前主体的前后两侧边沿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的前后两侧边沿均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所述后地板贴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后横梁前主体的横向内端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的横向内端分别与纵梁的外侧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或所述连接主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板簧的后端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和所述板簧均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和所述板簧沿车辆的横向间隔开且适于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后地板的横向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
后地板1,后轮避让空间11,纵梁21,横梁22,板簧3,
板簧前横梁总成4,前横梁主体41,前侧翻边42,后侧翻边43,板簧后横梁总成5,后横梁前主体51,后横梁后主体52,连接主体53,连接翻边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零部件通用化率高,开发时间短,可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包括: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后横梁总成5和板簧3。
板簧前横梁总成4用于与后地板1的前部区域相连,板簧后横梁总成5用于与后地板1的后部区域相连,板簧3的前端与板簧前横梁总成4相连,板簧3的后端与板簧后横梁总成5相连,板簧3适于支撑于后轮轴的上方。
其中,板簧3是车辆悬架系统中传统的弹性元件,其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且结构简单,在悬架系统中可起支撑和减振作用,当车辆需要承受重量和冲击时,板簧3可根据需要产生相应变形,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板簧3可以通过弯曲以及拉伸等方式吸收能量,进而减轻车辆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具体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适用于车辆的后地板1,其设置有板簧3,板簧3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板簧3的前端设置有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前横梁总成4与后地板1的前部区域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进而使得板簧3的前端可通过板簧前横梁总成4与后地板1的前部区域相连,板簧3的后端设置有板簧后横梁总成5,板簧前横梁总成4与后地板1的后部区域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进而使得板簧3的后端可通过板簧后横梁总成5与后地板1的后部区域相连。
进一步的,后地板1设置有后轮避让空间11,板簧前横梁总成4设置于后轮避让空间11前侧,板簧后横梁总成5设置于后轮避让空间11后侧,后轮通过后轮轴相连,板簧3适于支撑于后轮轴的上方,板簧3起到支撑、减振等作用,将板簧3支撑于后轮轴上方,当车辆行驶至颠簸路段时,振动从车轮传递至后轮轴,进而传递至板簧3,通过板簧3减振后,可提高驾驶舒适度,且板簧3的前端与板簧前横梁总成4相连,板簧3的后端与板簧后横梁总成5相连,使得板簧3与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后横梁总成5形成模块化,当地板设置为不同轴距时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可进行整体平移,进而实现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适用于不同轴距后地板1,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率,节约开发时间,且可节约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通过在板簧3的两端设置板簧前横梁总成4以及板簧后横梁总成5,使得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模块化,进而可实现整体平移,以使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适用于不同轴距后地板1,进而使零部件通用化率高,节约开发时间,且可节约制造成本,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簧前横梁总成4包括前横梁主体41、前侧翻边42和后侧翻边43,前横梁主体41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前侧翻边42和后侧翻边43分别连接于前横梁主体41的前侧和后侧,前侧翻边42和后侧翻边43用于与后地板1贴合相连,前横梁主体41的横向内端适于与纵梁21的外侧面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板簧前横梁总成4设置于板簧3前端,板簧前横梁总成4设置有前横梁主体41,前横梁主体41沿车辆的横向延伸设置,板簧前横梁总成4还设置有前侧翻边42和后侧翻边43,前侧翻边42设置于前横梁主体41的前侧,且沿前横梁主体41的前侧边沿处延伸设置,前侧翻边42与后地板1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式贴合相连,后侧翻边43设置于前横梁主体41的后侧,且沿前横梁主体41的后侧边沿处延伸设置,后侧翻边43与后地板1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式贴合相连,进而使得横梁22主体通过前侧翻边42以及后侧翻边43与后地板1下表面相固连。
进一步的,后地板1下表面设置有纵梁21与横梁22,纵梁21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横梁22沿车辆横向设置,横梁22的端部与纵梁21的内侧面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前横梁主体41的横向内端可与纵梁21的外侧面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使得板簧前横梁总成4所受作用力可传导至纵梁21,进而传导至横梁22,可提高板簧前横梁总成4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主体41的下表面与板簧3的前端上表面贴合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板簧前横梁总成4与板簧3的前端相连,板簧前横梁总成4设置有前横梁主体41,板簧3的前端通过前横梁主体41与板簧前横梁总成4整体相固连,板簧3的前端上表面与前横梁主体41的下表面贴合相连,使得板簧3所受作用力可传导至前横梁主体41,进而传导至后地板1以及纵梁21,延长板簧前横梁总成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主体41与板簧3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的,板簧前横梁总成4设置于板簧3的前端,板簧3前端的上表面与前横梁主体41的下表面贴合相连设置,且前横梁主体41与板簧3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进而使得板簧3的前端相对于前横梁主体41可拆卸,便于后期维修等,节约维修时间,且将前横梁主体41与板簧3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使得最小结构得以简化,便于生产加工,节约加工时间,减少制造成本。
其中,第一连接件可为螺栓或螺钉等件,以使前横梁主体41与板簧3可灵活地相对拆卸,更换和维修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簧后横梁总成5包括后横梁前主体51、后横梁后主体52和连接主体53,后横梁前主体51和后横梁后主体52沿车辆的纵向平行间隔开且均沿车辆的横向延伸,连接主体53连接于后横梁前主体51和后横梁后主体52之间;后横梁前主体51和后横梁后主体52分别与后地板1相连,且板簧3的后端与后横梁前主体51和/或连接主体53相连,即板簧3的后端可同时与后横梁前主体51以及连接主体53相连,也可仅与后横梁前主体51相连,或仅与连接主体53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板簧后横梁总成5设置于板簧3后端,板簧前横梁总成4设置有后横梁前主体51与后横梁后主体52,后横梁前主体51沿车辆的横向延伸设置,且后横梁前主体51也沿车辆的横向延伸设置,后横梁前主体51和后横梁后主体52沿车辆的纵向平行间隔开,后横梁前主体51与后地板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且后横梁后主体52也与后地板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板簧后横梁总成5还设置有连接主体53,连接主体53沿车辆的纵向延伸设置,且连接主体53连接于后横梁前主体51和后横梁后主体5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板簧3的后端上表面可同时与后横梁前主体51以及连接主体53相连,可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横梁前主体51的前后两侧边沿和后横梁后主体52的前后两侧边沿均设有连接翻边54,连接翻边54用于与后地板1贴合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后横梁前主体51的前后两侧边沿设置有连接翻边54,连接翻边54设置于后横梁前主体51的前后两侧,且沿后横梁前主体51的前后两侧边沿处延伸设置,后横梁前主体51与后地板1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式贴合相连,后横梁后主体52的前后两侧边沿设置有连接翻边54,连接翻边54设置于后横梁后主体52的前后两侧,且沿后横梁后主体52的前后两侧边沿处延伸设置,后横梁后主体52与后地板1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式贴合相连,进而使得后横梁前主体51以及后横梁后主体52通过各连接翻边54与后地板1下表面相固连,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横梁前主体51的横向内端和后横梁后主体52的横向内端分别与纵梁21的外侧面相连。
具体的,后地板1下表面设置有纵梁21与横梁22,纵梁21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横梁22沿车辆横向设置,横梁22的端部与纵梁21的内侧面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且后横梁前主体51的横向内端和后横梁后主体52的横向内端分别与纵梁21的外侧面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使得板簧后横梁总成5所受作用力可传导至纵梁21,进而传导至横梁22,可提高板簧后横梁总成5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横梁前主体51和/或连接主体53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板簧3的后端可拆卸地相连,即后横梁前主体51和连接主体53均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板簧3的后端可拆卸地相连,也可仅后横梁前主体51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板簧3的后端可拆卸地相连,或仅连接主体53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板簧3的后端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后横梁前主体51和连接主体53均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板簧3的后端相连,使得板簧3的后端相对于后横梁前主体51和连接主体53可拆卸,同时,前横梁主体41与板簧3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进而使得板簧3的前端相对于前横梁主体41可拆卸,板簧3的后端相对于后横梁前主体51和连接主体53可拆卸,便于后期维修等,节约维修时间,且将后横梁前主体51和连接主体53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板簧3的后端相连,使得最小结构得以简化,便于生产加工,节约加工时间,减少制造成本。
其中,第二连接件可为螺栓或螺钉等件,以使后横梁前主体51或连接主体53与板簧3可灵活地相对拆卸,更换和维修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后横梁总成5和板簧3均设置为两组,两组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后横梁总成5和板簧3沿车辆的横向间隔开且适于分别对应连接于后地板1的横向两侧,即两组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后横梁总成5和板簧3在后地板1的横向两侧对称设置,作用力可均摊至两组板簧前横梁总成4、板簧后横梁总成5和板簧3,同时,设置两板簧3可提高减振效果,提高车辆驾驶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通过在板簧3的两端设置板簧前横梁总成4以及板簧后横梁总成5,使得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结构模块化,进而可实现整体平移,以使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100适用于不同轴距后地板1,进而使零部件通用化率高,节约开发时间,且可节约制造成本,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用于与后地板的前部区域相连;
板簧后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用于与后地板的后部区域相连;
板簧,所述板簧的前端与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相连,所述板簧的后端与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相连,所述板簧适于支撑于后轮轴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主体、前侧翻边和后侧翻边,所述前横梁主体沿车辆的横向延伸,所述前侧翻边和所述后侧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主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前侧翻边和所述后侧翻边用于与所述后地板贴合相连,所述前横梁主体的横向内端适于与纵梁的外侧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板簧的前端上表面贴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主体与所述板簧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包括后横梁前主体、后横梁后主体和连接主体,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沿车辆的纵向平行间隔开且均沿车辆的横向延伸,所述连接主体连接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之间;
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分别与所述后地板相连,且所述板簧的后端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或所述连接主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的前后两侧边沿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的前后两侧边沿均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所述后地板贴合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的横向内端和所述后横梁后主体的横向内端分别与纵梁的外侧面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前主体和/或所述连接主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板簧的后端可拆卸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和所述板簧均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板簧前横梁总成、所述板簧后横梁总成和所述板簧沿车辆的横向间隔开且适于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后地板的横向两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
CN202323006253.3U 2023-11-07 2023-11-07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20905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06253.3U CN220905133U (zh) 2023-11-07 2023-11-07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06253.3U CN220905133U (zh) 2023-11-07 2023-11-07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5133U true CN220905133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06253.3U Active CN220905133U (zh) 2023-11-07 2023-11-07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5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220905133U (zh)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0191597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模块总成
CN110588781A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21789242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结构
CN115593517A (zh) 一种集成副车架功能的前纵梁结构及前机舱总成
CN21116709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0149103U (zh) 一种超重车用板簧固定系统
CN210309809U (zh) 一种载重车用板簧固定装置
CN218489750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9487434U (zh) 悬臂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CN220595021U (zh) 一种三梁式装配式全框副前副车架
CN221068227U (zh) 一种客车车架及客车
CN216184318U (zh) 一种重卡前桥空气悬架的上支架
CN212796884U (zh) 内导向式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0337479U (zh) 一种客车悬架的独立安装模块
CN217864348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20639436U (zh) 空气悬挂辅助支撑装置
CN219904513U (zh) 后纵梁、底盘及车辆
CN219601383U (zh) 一种房车车厢底盘悬挂结构
CN218929575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CN219277647U (zh) 一种副车架的弹性连接装置
CN218877390U (zh) 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6034665U (zh) 一种汽车底盘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