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4349U -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4349U
CN216744349U CN202122885937.XU CN202122885937U CN216744349U CN 216744349 U CN216744349 U CN 216744349U CN 202122885937 U CN202122885937 U CN 202122885937U CN 216744349 U CN216744349 U CN 216744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bustion
gas
por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59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争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59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4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4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4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属于燃烧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燃烧装置的空气引射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其中,燃烧装置包括面板、燃烧部、第一供气部和第一引射部,燃烧部背向燃烧部的燃烧侧的一侧设置面板,第一供气部开设有第一燃气口,第一引射部连通第一供气部与燃烧部,第一引射部与第一供气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口,第一引射部上还开设有第二空气口,第一空气口和第二空气口均位于面板朝向燃烧部的一侧。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空气口和第二空气设置在面板的上侧使得燃烧装置为上进风结构,这样可引射的空气量更大,同时第一空气口和第二空气口可同时引射空气,从而更进一步提升燃烧装置的空气引射量。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燃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一种以燃料气体为原料,通过将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生成火焰的设备,为了使空气与燃料气体混合,燃气灶需要将外部空气引射至燃气灶内与燃料气体混合,燃气灶引射外部空气的能力决定了燃烧灶的燃烧效果。
相关技术中,由于燃气灶的空气引射口设置位置不佳,会导致燃气灶的空气引射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燃烧装置的空气引射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装置,包括:
面板,
燃烧部,所述燃烧部背向所述燃烧部的燃烧侧的一侧设置所述面板,
第一供气部,开设有第一燃气口,和
第一引射部,连通所述第一供气部与所述燃烧部,所述第一引射部与所述第一供气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口,所述第一引射部上还开设有第二空气口,所述第一空气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口均位于所述面板朝向所述燃烧部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第一供气部可与燃气管连通,使得燃料气体可输入至第一供气部内,第一引射部与第一供气部和燃烧部连通,这样燃料气体可输入至燃烧部内,第一引射部与第一供气部之间设置的第一空气口可引射空气,使得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第一引射部上设置的第二空气口可再次引射空气,使得混合气体中的空气含量提升,这样混合气体输入至燃烧部内点燃后形成的火焰的焰力更强且更加稳定,最终可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的加热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射部与所述燃烧部相连通的端部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引射部与所述第一供气部相连通的端部也间隔且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部穿过所述面板,所述第一燃气口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燃烧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部还开设有第三空气口,所述第三空气口位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燃烧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燃气口与所述第三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气部相邻的外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部包括内燃烧气道和外燃烧气道,所述外燃烧气道围设于所述内燃烧气道,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气部,所述第二供气部上开设有第二燃气口,所述第二供气部与所述内燃烧气道连通,且所述第一供气部与所述内燃烧气道之间设置有第四空气口,所述第一引射部与所述外燃烧气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供气部穿过所述面板,所述第二供气部上还开设有第五空气口,所述第二燃气口和所述第五空气口均设置于所述面板背向所述燃烧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燃气口和所述第五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气部相邻的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部、所述第一引射部和所述第二供气部均与所述燃烧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燃烧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引射部和所述第二供气部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空气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口与所述第四空气口分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燃烧气道和所述外燃烧气道之间具有贯通所述燃烧部的二次空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空气口、所述第二空气口和所述第四空气口在所述燃烧部上投影均位于所述外燃烧气道上。
第二方面,基于上文的燃烧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第二供气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燃烧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内燃烧气道和外燃烧气道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面板,
200-燃烧部,210-内燃烧气道,211-内环火盖,212-内环出气口,220-外燃烧气道,221-外环火盖,222-外环出气口,
300-第一供气部,310-第一燃气口,320-第三空气口,
400-第一引射部,410-第一空气口,420-第二空气口,
500-第二供气部,510-第二燃气口,520-第四空气口,530-第五空气口,
600-隔板,
700-二次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装置,包括面板100、燃烧部200、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一引射部400,该燃烧装置可以应用于燃气灶中。
其中,燃烧部200为燃烧装置的基础构件,燃烧部200可以为燃烧装置的其它至少部分部件提供安装基础。燃烧部200内设置有气路,外部的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后可进入至燃烧部200内,并分布于燃烧部200内,将燃烧部200内的混合气体点燃可形成火焰。
第一供气部300为燃烧装置的供气部分,第一供气部300可与燃气管路连通,使得燃气可进入至第一供气部300内。具体来说,第一供气部300上开设有第一燃气口310,第一燃气口310 与燃气管路连通,使得燃料气体可导入至第一供气部300内。第一引射部400与第一供气部300 和燃烧部200均连通,燃料气体进入至第一供气部300内后可通过第一引射部400,最后进入至燃烧部200内,混合气体中的空气使得燃料气体可处于含氧量丰富的环境中,通过燃烧装置的点火机构将燃烧部200内的混合气体点燃,以形成火焰。
第一引射部400与第一供气部30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口410,燃烧装置外部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空气口410进入至第一引射部400内,这样由第一供气部300进入至第一引射部400内的燃料气体可与空气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第一引射部400上还可设置第二空气口420,燃烧装置外部的空气还可通过第二空气口420进入至第一引射部400内,与第一引射部400内的混合气体再次混合,以更进一步地提升混合气体的含氧量,以使燃料气体燃烧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由燃气管路输入至第一供气部300内的燃料气体具有较高的气压以及较快的流速,因此当燃料气体由第一供气部300进入至第一引射部400的过程中可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空气口 410引射至第一引射部400内,以使燃料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混合。混合气体在通过第一引射部400 的过程中依旧可保持较高的气压和较快的流速,因此通过第一引射部400的混合气体还可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口420引射至第一引射部400内,使得混合气体与空气再次混合,以进一步提升混合气体的含氧量,这样通过多次引射外部空气使得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充足,混合气体进入至燃烧部200内后可燃烧更加充分。
上文的面板100设置在燃烧部200背向燃烧部200的燃烧侧的一侧,具体来说,燃烧部200 内的混合气体在点燃后形成的火焰位于燃烧部200的燃烧侧,待加热件也处于燃烧部200的燃烧侧。燃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放置在燃烧部200的燃烧侧上的灶具中溢出的汤汁等油污杂质可落到面板100上,因此面板100可收集汤汁油污,防止汤汁油污随处扩散,汤汁油污集中到面板100 上也更加易于清洁。
上文的第一空气口410和第二空气口420位于面板100朝向燃烧部200的一侧,因此第一空气口410和第二空气口420均位于面板100上,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燃烧装置具有上进风结构,这样位于面板100上侧的空气均可由第一空气口410和第二空气口420进入至第一引射部400内与燃料气体混合,相对于传统的空气进气口设置在面板100下方的结构,本申请中的第一空气口 410和第二空气口420可引射的空气量更大,使得混合气体的含氧量更好,最终可使得燃烧部200 处点燃的火焰的焰力更强且更加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第一供气部300可与燃气管连通,使得燃料气体可输入至第一供气部300内,第一引射部400与第一供气部300和燃烧部200连通,这样燃料气体可输入至燃烧部200内,第一引射部400与第一供气部300之间设置的第一空气口410可引射空气,使得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第一引射部400上设置的第二空气口420可再次引射空气,使得混合气体中的空气含量提升,这样混合气体输入至燃烧部200内点燃后形成的火焰的焰力更强且更加稳定,最终可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的加热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的空气引射量更大,第一引射部 400与第一供气部300的连接处可间隔设置,具体来说,第一引射部400具有与第一供气部300 连通的进气端,相应的,第一供气部300具有与第一引射部400连通的出气端,第一引射部400 的进气端和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之间的具有间隙,并且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端与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相对设置,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端和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之间的间隙可构成第一空气口410,位于上述间隙四周的空气均可被引射至第一引射部400内,这样相当于在第一引射部400或第一供气部300上开设沿其周向分布的第一空气口410,使得第一空气口410具有相对最大的开口面积,从而使得通过第一空气口410引射的空气流量相对最大。
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端和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端朝向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这样由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排出的燃料气体的流向可朝向第一引射部400,从而使得该燃料气体可直接输入至第一引射部400内,避免燃料气体从第一引射部400和第一供气部300之间泄露。
还应注意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地防止燃料气体在第一引射部400和第一供气部300之间泄露,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端的开口的口径可设置为大于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的开口的口径,这样即使由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端排出的燃料气体经过一定扩散后,该扩散后的燃料气体依旧可被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端的开口囊括在内,从而防止燃料气体泄露。
第一引射部400与燃烧部200的连接处也可间隔设置,具体来说,第一引射部400具有与燃烧部200连通的出气端,燃烧部200具有与第一引射部400连通的进气端,第一引射部400的出气端和燃烧部200的进气端之间具有间隙,这样第一引射部400的出气端和燃烧部200的进气端之间的间隙可构成第二空气口420,位于上述间隙四周的空气均可被引射至燃烧部200内,从而与由第一引射部400输入至燃烧部200内的混合气体混合,以更进一步提升混合气体的含氧量。这样相对于在第一引射部400上开设空气口的方式,可使得第二空气口420具有相对最大的开口面积,从而使得通过第二空气口420引射的空气流量相对最大。
同时,第一引射部400的出气端和燃烧部200的进气端也相对设置,这样使得第一引射部400 的出气端朝向燃烧部200的进气端,这样由第一引射部400的出气端输出的混合气体的流向朝向燃烧部200,从而使得该混合气体可输入至燃烧部200内,避免混合气体从第一引射部400和燃烧部200之间泄露。
还应注意的是,燃烧部200的进气端的开口的口径也可设置为大于第一引射部400的出气端的开口的口径,这样可更进一步地防止混合气体由第一引射部400和燃烧部200之间的间隙泄露。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文的第一引射部400还可设置为多段结构,具体来说,第一引射部400可设置为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引射段,多个第一引射段之间间隔设置,这样多个第一引射段之间的间隙可构成多个空气口,从而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具有更多空气进气口,以使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再进一步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烧装置中,上文的第一供气部300可设置为穿过面板100设置,这样部分第一供气部300处于面板100朝向燃烧部200的一侧,另一部分第一供气部300处于面板100 背向燃烧部200的一侧。第一供气部300分布于面板100的两侧可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由于第一供气部300穿过燃烧部200,因此面板100上开设有供第一供气部300穿过的开口,面板100上的开口的形状可设置为与第一供气部300的外形配合,这样设置使得面板100可起到固定第一供气部300的作用,使得第一供气部300可保持稳定。
同时,第一供气部300上的第一燃气口310可开设在第一供气部300处于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的一侧上,这样燃气管可延伸至面板100的底部一侧与第一供气部300连通,使得面板100 上侧具有更大的空间,这样燃气管不会遮挡干扰位于面板100上侧的第一空气口410和第二空气口420,第一空气口410和第二空气口420引射空气的效果更好。
还应理解的是,燃气管延伸至面板100的下侧与第一供气部300连通,还可使得面板100将燃烧部200与燃气管分隔,燃气部内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面板100可隔绝燃烧部200 的热量,使得位于面板100下侧的燃气管受到燃烧部200热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的安全性更加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第一供气部300上还可开设第三空气口320,外部空气还可通过第三空气口320被引射至第一供气部300内,这样第一供气部300内的燃料气体可更进一步地与空气混合,从而再次提升混合气体的含氧量。
第三空气口320可设置在第一供气部300处于面板100下侧的部分上,这样第三空气口320 位于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的一侧,相应的,位于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一侧的空气可被引射至第三空气口320内,这样面板100的板面两侧的空气均可分别被引射至第一空气口410、第二空气口420和第三空气口320内,使得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可达到相对最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燃气口310和第三空气口320均位于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的一侧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三空气口320易于设置,第三空气口320和第一燃气口310可分别设置在第一供气部300相邻或相对的侧壁上,这样第一燃气口310可开设在第一供气部300上单独的侧壁上,相应的,第一燃气口310的开口的口径可设置相对最大,第一燃气口310也就可匹配管径更大的燃气管,输入至第一供气部300的燃料气体的流量也更大。
与此同时,第三空气口320设置在与第一燃气口310相邻的外壁上,使得第三空气口320也可充分利用第一供气部300的一侧外壁,第三空气口320的口径也可设置为相对最大,第三空气口320引射的空气流量也更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上文的燃烧部200可设置为包括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混合气体进入至燃烧部200内后可分别进入子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外燃烧气道220绕内燃烧气道210设置,这样外燃烧气道220的混合气体点燃后可形成的火焰可绕内燃烧气道210的混合气体点燃后形成的火焰,从而使得燃烧器处形成的火焰具有内焰和外焰,从而使得火焰分布均匀,内焰和外焰可对待加热件的中心和四周均匀加热,因此对待加热件的加热效果也更好。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气部500,第二供气部500与燃烧部200 的内燃烧气道210连通。第二供气部500上开设有第二燃气口510,第二供气部500通过第二燃气口510与燃气管连通,使得燃料气体可输入至第二供气部500内,第二供气部500和内燃烧气道210之间可设置第四空气口520,燃料气体由第二供气部500输入至内燃烧气道210的过程中,燃料气体可保持较大的气压和较快的流速,从而使得燃料气体可将外部空气由第四空气口520引射至内燃烧气道210内,燃料气体可与空气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输入至燃烧部200的内燃烧气道210内,并且分布于内燃烧气道210。
第一引射部400可与燃烧部200的外燃烧气道220连通,使得第一引射部400内的混合气体可输入至外燃烧气道220内,并分布于外燃烧气道220内,将外燃烧气道220内的混合气体和内燃烧气道210内的混合气体点燃可形成中心火焰和环绕中心火焰的外侧火焰,以对待加热件均匀加热。
当然,为了使由第一供气部300输入至内燃烧气道210的混合气体的含氧量更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还可设置第二引射部,第二引射部可设置在第二供气部500与内燃烧气道 210之间,第二引射部与第二供气部500和内燃烧气道210均可间隔设置,这样可使得第二引射部与第二供气部500之间具有空气口,第二引射部与内燃烧气道210之间也设置有空气口,多个空气口使得引射至内燃烧气道210内的空气量更大,进而使得内燃烧气道210内的混合气体的含氧量更高。
当然,应理解的是,第二引射部也可设置为多段结构,使得第二引射部包括多个第二引射段,多个第二引射段间隔设置,这样在第二引射部上具有多个空气口,以使被引射至第二引射部内的空气量更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文的第二供气部500也可穿过面板100设置,这样第二供气部500的部分位于面板100朝向燃烧部200的一侧,第二供气部500的另一部分位于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 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二供气部500不会占用过多的面板100朝向燃烧部200一侧的空间,进而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
第二供气部500上的第二燃气口510可开设在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的一侧,即开设在第二供气部500处于面板100下侧的部分上,这样燃气管可延伸至面板100的下侧与第二供气部500 连通,从而使得燃气管不会遮挡干扰位于面板100上侧的第一空气口410、第二空气口420和第四空气口520,使得第一空气口410、第二空气口420和第四空气口520的空气引射能力不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还可使得燃气管与位于面板100上侧的燃烧部200的间距更大,降低燃气管受热损坏的风险。
同时,为了使进入至内燃烧气道210的混合气体的含氧量进一步提升,第二供气部500上还可开设第五空气口530,外部空气还可通过第五空气口530引射至第二供气部500内,使得由燃气管输入至第二供气部500内的燃料气体可预先与空气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这样混合气体由第二供气部500输入至第二引射部内后其含氧量可进一步提升。
第五空气口530可开设在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的一侧,即开设在第二供气部500处于面板100下侧的部分上,这样第五空气口530可将面板100背向燃烧部200一侧的空气引射至第二供气部500内,从而可充分利用本申请的燃烧装置外部的空气,以提升空气引射量。
第五空气口530和第二燃气口510可设置在第二供气部500相邻的外壁上,这样第五空气口 530和第二燃气口510均可充分利用第二供气部500表面的区域,第二燃气口510和第五空气口530 的开口口径可设置相对最大,从而使得进入至内燃烧气道210的燃料气体量和空气量均充足,这样内燃烧气道210内的混合气体点燃形成的火焰的焰力更强,也更加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第一引射部400可与燃烧部200连接,这样燃烧部200可为第一引射部400提供安装基础,以便于固定第一引射部400。具体的,第一引射部400可连接于燃烧部200背向其燃烧侧的外壁上,燃烧部200的进气口也设置在燃烧部200背向其燃烧侧的外壁上,这样可充分利用燃烧部200和面板100之间的空间区域,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紧凑合理。
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二供气部500也可与燃烧部200连接,具体的,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二供气部500也与燃烧部200背向其燃烧侧的外壁连接,这样第一供气部300可与第一引射部400 相对应,同时,第一引射部400、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二供气部500均与燃烧部200连接可使得本申请的燃烧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一体性更好。
当然,第一引射部400、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二供气部500与燃烧部200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便于清洗第一引射部400、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二供气部500,同时,第一引射部400、第一供气部300和第二供气部500也可单独加工完成后再安装到燃烧部200上,以降低燃烧部200的制备工艺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还可设置隔板600,隔板600可设置在第一引射部400和第二供气部500之间,隔板600可将第一空气口410与第四空气口520分隔,隔板600还能将第二空气口420与第四空气口520分隔。由于第一空气口410和第二空气口420引射的空气会输入至外燃烧气道220内,第三空气口320引射的空气会输入至内燃烧气道210内,设置隔板600可避免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相互抢空气,从而使得进入至外燃烧气道220的空气和进入至内燃烧气道210的空气量均衡充足,这样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形成的火焰也更加稳定。
具体来说,为了减少隔板600的用料并使隔板600设置方便,第一供气部300上的出气口和第二供气部500上的出气口可平齐设置,第一供气部300的出气口的轴向、第一引射部400的进气口的轴向、第一引射部400的出气口的轴向以及外燃烧气道220的进气口的轴向均同向,第二供气部500的出气口的轴向和内燃烧气道210的进气口的轴向也可同向设置,这样隔板600可采用平整板状结构件并设置在第一引射部400和第一供气部300之间,隔板600不必弯折,从而使得隔板600的结构更简单,重量也更轻,从而有利于本申请的燃烧装置轻量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中,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之间可设置间隙,该间隙形成二次空气口700。具体来说,燃烧部200上可设置与内燃烧气道210连通的内环出气口212 和与外燃烧气道220连通的外环出气口222,内燃烧气道210内的混合气体可通过内环出气口212 排出,外燃烧气道220内的混合气体可通过外环出气口222排出。内环出气口212可设置在内燃烧气道210朝向外燃烧气道220的外壁上,这样外部空气还可进入至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之间的二次空气口700,与内燃烧气道210排出的混合气体混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内燃烧气道210排出的混合气体的含氧量,以使混合气体燃烧充分。
外环出气口222可设置外燃烧气道220背向内燃烧气道210的外壁上,具体来说,外环出气口222位于外燃烧气道220的外侧壁,位于燃烧外侧的空气均可与外燃烧气道220排出的混合气体进一步混合,以使该混合气体的含氧量提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第一空气口410、第二空气口420和第四空气口520与二次空气口700相互干扰,第一空气口410、第二空气口420和第四空气口520在燃烧部200上的投影均位于外燃烧气道220上,这样第一空气口410、第二空气口420和第四空气口520均与二次空气口700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不会相互干扰。
基于上文的燃烧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文的燃烧装置。当然,本申请的燃烧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燃烧加热设备中,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2)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100),
燃烧部(200),所述燃烧部(200)背向所述燃烧部(200)的燃烧侧的一侧设置所述面板(100),
第一供气部(300),开设有第一燃气口(310),和
第一引射部(400),连通所述第一供气部(300)与所述燃烧部(200),所述第一引射部(400)与所述第一供气部(30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口(410),所述第一引射部(400)上还开设有第二空气口(420),所述第一空气口(410)和所述第二空气口(420)均位于所述面板(100)朝向所述燃烧部(20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射部(400)与所述燃烧部(200)相连通的端部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引射部(400)与所述第一供气部(300)相连通的端部也间隔且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部(300)穿过所述面板(100),所述第一燃气口(310)位于所述面板(100)背向所述燃烧部(2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部(300)还开设有第三空气口(320),所述第三空气口(320)位于所述面板(100)背向所述燃烧部(20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气口(310)与所述第三空气口(32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气部(300)相邻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200)包括内燃烧气道(210)和外燃烧气道(220),所述外燃烧气道(220)围设于所述内燃烧气道(210),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气部(500),所述第二供气部(500)上开设有第二燃气口(510),所述第二供气部(500)与所述内燃烧气道(210)连通,且所述第一供气部(300)与所述内燃烧气道(210)之间设置有第四空气口(520),所述第一引射部(400)与所述外燃烧气道(22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部(500)穿过所述面板(100),所述第二供气部(500)上还开设有第五空气口(530),所述第二燃气口(510)和所述第五空气口(530)均设置于所述面板(100)背向所述燃烧部(20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燃气口(510)和所述第五空气口(530)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气部(500)相邻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部(300)、所述第一引射部(400)和所述第二供气部(500)均与所述燃烧部(20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隔板(600),所述隔板(600)设置于所述燃烧部(2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引射部(400)和所述第二供气部(500)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空气口(410)和所述第二空气口(420)与所述第四空气口(520)分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烧气道(210)和所述外燃烧气道(220)之间具有贯通所述燃烧部(200)的二次空气口(7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口(410)、所述第二空气口(420)和所述第四空气口(520)在所述燃烧部(200)上投影均位于所述外燃烧气道(220)上。
12.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
CN202122885937.X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Active CN216744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5937.XU CN21674434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5937.XU CN21674434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4349U true CN21674434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5937.XU Active CN21674434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4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207230545U (zh) 灶具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1502778U (zh) 一种燃烧器及其燃气热水器
CN109000234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6744349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6244272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114060814A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113983462A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7875837U (zh) 一种上进风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113864825A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105402725B (zh) 一种用于微热光电系统的微型弥散式燃烧装置
CN216744348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6047845U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8328271U (zh) 一种燃气灶
CN114593423A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384179U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114060813A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114321917B (zh)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9640249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6693542U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9976426U (zh) 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4147874U (zh) 筒状大气式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114183755A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6953060U (zh) 燃气设备及其分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