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燃气灶存在引射管数量多,整体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引射器,包括:
外分气盘,具有第一混气腔;
内分气盘,位于所述外分气盘内侧,所述内分气盘具有第二混气腔;
气道,设置于所述外分气盘和所述内分气盘之间,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混气腔与所述第二混气腔;
引射管,与所述第一混气腔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引射器同样采用多环结构,包括外分气盘与内分气盘,可增大燃烧面积。外分气盘的第一混气腔与内分气盘的第二混气腔通过气道连通为一体,中心所需燃气由外环提供,由此可以取消为内分气盘提供燃气的引射管,降低引射器的成本,气道位于外分气盘与内分气盘之间,使得气道同时作为连接外分气盘与内分气盘的支撑件。引射管与第一混气腔连通,由于第一混气腔所在的外分气盘位于内分气盘的外侧,因此第一混气腔具有更大的周向长度,便于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进一步混合后进入内分气盘的第二混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分气盘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孔,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分气盘的侧壁上的过孔连通。
通过设置气道的一端与设置于外分气盘底部的贯通孔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内分气盘侧壁上的过孔连通,使得进入第一混气腔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在燃烧前进入气道,保证内分气盘的燃气供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孔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贯通孔沿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气道的数量与所述贯通孔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气道间隔设置所述外分气盘和所述内分气盘之间。
通过设置多个贯通孔和多个气道,保证第一混气腔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均匀、充分地进入第二混气腔,保证内分气盘的燃烧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射管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引射管沿周向同旋向间隔设置;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引射管沿周向交替分布。
通过在位于外侧的外分气盘上连通设置两个以上引射管,各引射管沿周向间隔设置,且各引射管的旋向相同,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使得从引射管进入外分气盘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沿同一旋向旋转,使得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快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混气腔的各个位置,提高燃烧效率。并且由于各引射管沿周向间隔设置,能够合理利用外分气盘下部的空间,使得引射管的长度有所增加,可加大外环的引射能力,使得燃气与空气能够在引射管内充分预混,提高一次空气系数,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负荷。通过将贯通孔与引射管设置为沿周向交替、间隔分布,使得第一混气腔中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尽量多的进入第二混气腔,保证内分气盘的热负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分气盘上沿周向设置用于一一对应连通各所述引射管的两个以上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部分覆盖于所述连通口上,以使未被覆盖的所述连通口构成引射通道的出气口;
所述引射管包括管壳段和平管段,所述管壳段与所述外分气盘的出气口处相接,所述管壳段与所述盖板合围成所述引射通道的出气段,所述平管段的内部构成所述引射通道的进气段;所述引射通道的出气段的截面面积大于进气段的截面面积。
通过设置管壳段和盖板,使得引射通道的其中一部分更靠近外分气盘,从而更好的适应燃气灶面板上有限的空间,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中提高引射管的长度。通过将引射通道设置为沿进气方向先缩小后增大,利用文丘里效应,提高一次空气系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为平面,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分气盘的第一混气腔的腔底齐平;所述盖板上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所述盖板的挡板。
通过设置盖板与外分气盘的第一混气腔的腔底齐平,降低第一混气腔的流阻,使得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快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混气腔的各个位置。通过在盖板上设置挡板,且挡板靠近出气口,可起到促进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充分以及使气流更均匀布满腔体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出气口;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导槽。
通过设置贯通孔靠近出气口,使得进入第一混气腔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立即进入气道,保证内分气盘的燃气供应。通过设置连通贯通孔与出气口的导槽,使得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在未燃烧时进入气道,保证内分气盘的燃气供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分气盘包括:
外环壁,与所述气道连接;
内环壁,位于所述外环壁内侧;
挡气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之间,所述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和所述挡气板合围成所述第二混气腔;所述挡气板上设置有若干贯通的导气孔。
通过设置带导气孔的挡气板,降低进入第二混气腔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的流速,进而降低离焰的倾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分气盘上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靠近所述引射管的进气口。
通过设置分流板,分隔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的进气通道,提高一次空气系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分气盘和/或所述内分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火孔。
通过在外分气盘和/或内分气盘的侧壁上设置连通混气腔与外界的火孔,使得分气盘的侧壁能够成为火盖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取消相关技术中的火盖构件,使得装置结构更简单。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
上述的引射器;
喷嘴支架,所述喷嘴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引射管的喷嘴;
内火盖,设于所述内分气盘上;
外火盖,设于所述外分气盘上。
本申请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由于设置有上述的引射器,该引射器由于取消了中心的引射管,相应的也不需要设置用于向中心引射管提供燃气的喷嘴,进一步简化上进风燃烧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上进风燃烧器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分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火孔,所述外分气盘上安装有用于覆盖所述第一混气腔的环板,所述环板与所述侧壁构成所述外火盖;
和/或,所述内分气盘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火孔,所述内分气盘上安装有用于覆盖所述第二混气腔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侧壁构成所述内火盖。
通过在外分气盘和/或内分气盘的侧壁上设置连通混气腔与外界的火孔,使得分气盘的侧壁能够成为火盖的一部分,通过在分气盘上安装环板/盖板,环板/盖板覆盖第一/第二混气腔,环板/盖板以及带火孔的侧壁充当火盖的作用,由此可以取消相关技术中的火盖构件,使得装置结构更简单。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中设置有带上述引射器的上进风燃烧器,由于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均是从引射器处进入,因此该燃气灶采用的是上进风方式,基于引射器的结构设计,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相关技术中,燃气灶的水平布置的上进风燃烧器中,内环、中环、外环的混气腔分别与对应的引射管连通,导致引射管数量多,整体体积较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内外环共用引射管,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引射管数量多、整体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引射器100,如图1至图3所示,为引射器100在各个视角下的整体结构图。同时参阅图5至图7,引射器100是燃气灶1000的上进风燃烧器1100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引射燃气以及提供一次空气、二次空气的作用,引射器100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燃气灶1000的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引射器100为双环结构,包括嵌套安装的外环引射器与内环引射器,外环引射器整体呈环状,外环引射器的中心为空腔结构,内环引射器则位于该空腔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引射器100设计为三环或者更多环的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将引射器100设置为立体结构,即内环与外环具有高度差。引射器100的整体架构本申请不做限制,满足具有内环和外环即可。
参阅图1至图3,外环引射器包括外分气盘10和引射管12,外分气盘10上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混气腔11,引射管12与外分气盘10连接,并且引射管12连通于第一混气腔11。内环引射器包括内分气盘20,内分气盘20中设置第二混气腔21,内环引射器未设置引射管,内分气盘20所需燃气由外分气盘10提供。具体是该引射器100中设置有气道50,气道50连通第一混气腔11与第二混气腔21,从而使得内分气盘20与外分气盘10相导通,引射管12同时提供内外环所需的燃气。
考虑到燃烧效率,引射管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外分气盘10与引射管12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也可设置是为分体结构,具体结构类型本申请不做限制。外分气盘10的腔底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通口111,如图4所示。连通口111具体位于第一混气腔11的槽底,用于连通第一混气腔11与引射管12。各个引射管12均沿周向设置,且相邻两个引射管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由于外分气盘10的环结构,引射管12同样具有一定的周向角度,而非直线,由此每个引射管12均具有旋向(进气端至出气端的方向),可将各个引射管12设置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使得从引射管12进入外分气盘10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沿同一旋向旋转,使得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快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混气腔11的各个位置,提高燃烧效率。
引射管12用于提供引射通道,引射通道可以是管道内的空间,也可以是管壳合围而成的空间,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射管12包括平管段121和管壳段122,平管段121为完整的管道,例如圆直管;管壳段122为片状的管壳,管壳段122可选择与外分气盘10一体成型,并且管壳段122包覆于连通口111上,使得环腔与引射管12连通。连通口111上设置一盖板13,盖板13的面积小于连通口111的开口40大小,使得盖板13部分覆盖于连通口111上,连通口111中未被盖板13所覆盖的区域形成出气口112,出气口112用于连通第一混气腔11与引射管12。由此,引射通道包含两段:进气段和出气段,其中进气段是平管段121的内部空间;出气段是管壳段122与盖板13合围而成的通道。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独立引射管,出气段的结构使得引射管12更靠近外分气盘10,从而更好的适应燃气灶1000面板1300上有限的空间,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中提高引射管12的长度。
由管壳段122与盖板13合围而成的出气段靠近引射通道的出气端,平管段121内部的进气段靠近引射通道的进气端,在某些实施例中,出气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进气段的横截面面积。即,沿进气方向,引射通道先缩小后增大,利用文丘里效应,提高一次空气系数。
对于外分气盘10,由于盖板13部分覆盖于连通口111上,因此盖板13形成外分气盘10的第一混气腔11腔底的一部分,为了降低燃气空气混合气流的流阻,在某些实施例中,盖板13的上表面为与第一混气腔11的腔底齐平的平面。例如:盖板13采用平板,且盖板13覆盖在连通口111上后,其上表面与第一混气腔11的腔底齐平;或者盖板13为具有空间形状的构件,以配合引射管12在周向的弯曲角度,该构件的上表面为平面。盖板13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通过设置盖板13与外分气盘10第一混气腔11的腔底齐平,降低外分气盘10的第一混气腔11的流阻,使得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快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混气腔11的各个位置。
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13上设置设置有凸出于盖板13的挡板131,相应的挡板131凸出于第一混气腔11的腔底平面。挡板131靠近外环出气口112的一端,当从其他连通口111的外环出气口112中流出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遇到挡板131时,气流与挡板131碰撞,有利于气流的向外扩散,可起到促进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充分以及使气流更均匀布满第一混气腔11的作用。
内分气盘20既可以采用与外分气盘10相似的环结构,中心具有空腔;内分气盘20也可采用圆形槽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槽结构。内分气盘20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
参阅图1至图3,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分气盘20采用环结构,具体包括外环壁24、内环壁23和挡气板22,外环壁24与内环壁23嵌套设置,以形成环形空间。挡气板22为环板,挡气板22设置于该环形空间中,并且挡气板22的外环边与外环壁24固定连接、内环边与内环壁23固定连接,以使外环壁24、内环壁23和挡气板22合围成呈环形的第二混气腔21。可以知晓的是,当将挡气板22设置于外环壁24与内环壁23的中间高度处时,外环壁24、内环壁23和挡气板22可形成上下两个环形腔,将与气道50连通的环形腔作为第二混气腔21。
具体的,内分气盘20下部的环形腔与气道50连通,构成第二混气腔21。在挡气板22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221,各导气孔221均为贯通挡气板22的孔,各导气孔221沿挡气板22的周向均匀且间隔分布,以使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从第二混气腔21中进入上部的环形腔,并在上部的环形腔中燃烧。通过设置带导气孔221的挡气板22,降低进入第二混气腔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的流速,进而降低离焰的倾向。
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分气盘20的外圈直径小于外分气盘10的内环直径,使得内分气盘20与外分气盘10之间形成环形空隙30,当内分气盘20与外分气盘10同心设置时,环形空隙30为圆环。通过该环形空隙30以及内分气盘20的内环壁23所围空腔,能够改善中心火与外环火的二次空气进入情况,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除了起到供二次空气进入的作用,该环形空隙30还可用于气道50的安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道50位于内分气盘20与外分气盘10之间环形空隙30中。一方面,气道50位于内分气盘20与外分气盘10之间,使得整个引射器100的体积较小;另一方面,气道50位于内分气盘20与外分气盘10之间,使得气道50同时作为连接外分气盘10与内分气盘20的支撑件,整个引射器100无需设置用于支撑内分气盘20的支撑件。
气道50可以采用一体式的管件,也可采用拼接结构,或者直接在引射器中开设一孔道作为气道50。气道50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某些实施例中,气道50采用开口朝下的管壳,装配后通过封板封闭管壳的开口,则管壳与封板合围成气道50。采用此结构的气道50便于与内分气盘20和外分气盘10一体成型,简化引射器100的制备工艺。
在某些实施例中,气道50的一端与外分气盘10的底部相接、另一端与内分气盘20的侧壁14相接,在外分气盘10的底部设置贯通孔16,气道50通过贯通孔16与第一混气腔11连通。在内分气盘20的侧壁14上设置过孔242,气道50通过过孔242与第二混气腔21连通。通过设置气道50的一端与设置于外分气盘10底部的贯通孔16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内分气盘20侧壁14上的过孔242连通,使得进入第一混气腔11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在燃烧前进入气道50,保证内分气盘20的燃气供应。
在某些实施例中,由于贯通孔16和出气口112均位于外分气盘10的腔底,贯通孔16的位置靠近出气口112,使得进入第一混气腔11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立即进入气道50,保证内分气盘20的燃气供应。外分气盘10的腔底还设置有导槽15,导槽15位于贯通孔16与出气口112之间,用于连通贯通孔16与出气口112,通过设置连通贯通孔16与出气口112的导槽15,使得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能够在未燃烧时进入气道50,保证内分气盘20的燃气供应。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引射器100上还设置分流板40,分流板40的数量与引射管12的数量相同,各分流板设置于外分气盘10上,且分别靠近各引射管12的进气口。通过设置分流板,分隔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的进气通道,提高一次空气系数。分流板40可以通过外设的结构件安装固定,也可直接安装于该引射器100上。
该分流板40的形状可以根据引射管12的具体方位以及数量而设计,本申请不做限制。分流板40具体可以采用弧形板、弯折板等任意形状的板件,使得分流板40自身、或者分流板40与周围的结构共同限定出一次空气进气通道70,一次空气进气通道70的敞口朝向外分气盘10的圆周,通过设置分流板40使得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分流。一次空气从一次空气进气通道70进入引射管12,并与燃气相混合。一次空气进气通道70以外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进气通道80。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进气通道80进入环形空隙30以及内分气盘20的中心空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内分气盘20和外分气盘10均为环槽,二者均具有侧墙(含外环壁24、内环壁23),通过在侧墙上开设均布的火孔141/241,火孔141/241贯穿侧墙,可使内分气盘20和外分气盘10充当火盖的一部分,从而可取消独立的火盖构件,简化结构。
实施例2: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1100,上进风燃烧器1100是燃气灶1000的一个必要组件,主要包括引射器、喷嘴支架和火盖。喷嘴支架主要用于连接燃气管道,并且通过喷嘴向引射器喷射燃气,火盖上设置多个火孔,供燃气燃烧。火盖的具体数量根据上进风燃烧器的环数而定,通常情况下,具有双环结构的上进风燃烧器设置内、外两个火盖,而三环结构的上进风燃烧器则设置内环、中环、外环三个火盖。喷嘴支架上喷嘴的数量则根据引射管的进气口的数量而定,通常情况下,每个进气口均设置一个喷嘴。
参阅图5和图6,为本实施例中上进风燃烧器1100不同视角下的整体结构图。本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1100包括引射器、喷嘴支架200、内火盖300和外火盖400,其中引射器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引射器100,具体结构参照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实施例1的引射器100中设置有至少2根引射管12,喷嘴支架200上对应设置有2个以上喷嘴201,各喷嘴201的位置根据引射器100的引射管12的位置来确定,各个喷嘴201与各个引射管12一一对应连通,将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喷入引射器100。为了方便引射管与喷嘴201对齐,在某些实施例中,引射器100上设置定位槽60,喷嘴支架20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块202,安装时将定位块202插入定位槽60中,则各个喷嘴201分别与对应的引射管12连通,便于安装,并且定位槽60与定位块202配合,还可起到防止引射器100与喷嘴支架200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燃气泄漏。
内火盖300和外火盖400分别设于引射器100的内分气盘20和外分气盘10上。内火盖300和/或外火盖400可以采用独立设置的火盖,也可在内分气盘20、外分气盘10上设置火孔,从而形成火盖,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分气盘20和/或外分气盘10的侧壁14上开设均布的火孔141/241,火孔141/241贯穿侧墙,可使内分气盘20和外分气盘10充当火盖。该上进风燃烧器1100的其他未详述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具体内容此处不展开说明。
实施例3: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1000,同现有燃气灶1000,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000主要包括面板1300、燃烧器、用于放置炊具的炊具支架1200以及热电偶、点火针等其他必要附件。
参见图7,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是,本实施例中燃气灶1000具体为上进风燃气灶,其燃烧器具体采用上述实施例2的上进风燃烧器1100,具体结构参照实施例2,此处不再赘述。由于本实施例未对燃气灶1000的面板1300、支架1200、点火针等附件做改进,因此具体结构均可参照现有公开,燃气灶1000的其他未详述结构也可参照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具体内容此处不展开说明。
该燃气灶1000中设置有带上述引射器100的上进风燃烧器1100,由于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均是从引射器100处进入,因此该燃气灶1000采用的是上进风方式。该燃气灶1000的引射器由于取消了内环的引射管,相应的也不需要设置用于向内环提供燃气的喷嘴,进一步简化上进风燃烧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上进风燃烧器的成本。基于引射器中各引射管的结构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引射管长度,使得引射管具有较长的长度,从而加大内外环的引射能力,使得燃气与空气能够在引射管内充分预混,提高一次空气系数,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负荷。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