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6427U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6427U
CN219976427U CN202320928466.2U CN202320928466U CN219976427U CN 219976427 U CN219976427 U CN 219976427U CN 202320928466 U CN202320928466 U CN 202320928466U CN 219976427 U CN219976427 U CN 219976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energy
burner
gather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84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轩
谢谊
林照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84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6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6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6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架,炉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混合管、聚能挡圈,混合管的内腔为气道,并在混合管的两端形成开口,聚能挡圈围设于气道的输出端,气道靠近输入端的内壁上设有连接部;燃气座,燃气座用以将燃气供给混合管,连接部与燃气座配合连接;以及火盖,火盖盖合在输出端上。通过将与燃气座连接的连接部设置在气道中,能够缩小燃烧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一种将燃气点燃形成火焰,利用火焰加热燃气灶内物品的装置。为了提升热负荷,相关的炉头结构中,在分流盘外围包围设置有聚能圈,通过聚能圈的阻隔作用,以减少扩散到外部环境中热能量,使得更多的热能用于加热,从而减少能源浪费。
然而相关的炉头结构中仍存在如下问题:为了方便安装,在流道的接口处的连接部件往往采用安装在流道外围的方式,但是连接部件设置在流道外围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磕碰、撞击、误触等,使得连接部件更容易脱落或出现损坏;同时添加连接部件会使得增大流道的接口的面积,进而导致与接口配合的连接结构的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整个燃烧器体积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器,其能够减小燃烧器体积。
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灶,其能够减小燃烧器体积,便于安装。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烧器,包括:
炉架,炉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混合管、聚能挡圈,混合管的内腔为气道,并在混合管的两端形成开口,聚能挡圈围设于气道的输出端,气道靠近输入端的内壁上设有连接部;
燃气座,燃气座用以将燃气供给混合管,连接部与燃气座配合连接;以及
火盖,火盖盖合在输出端上。
本申请的炉架,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燃烧器中炉架与燃气座连接,炉架内的连接部隐藏在气道中,可缩小与混合管连接的燃气座的横向体积,优化了该燃烧器的布局结构,便于燃烧器的小型化设计。火盖盖合在混合管上,打开火盖即可对炉架进行拆装,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气座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凸台,相邻凸台之间形成有与气道连通的补气通道,连接部与凸台一一对应设置,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凸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合管的侧壁设有下进气口,下进气口与气道连通,连接部的顶部低于下进气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凸台沿燃气座的轴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台与连接部的横截面均呈扇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气座内设有传输燃气的燃气通道,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设于补气通道内,燃气出口正对气道,燃气出口上装设有喷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能挡圈的侧壁设有多个上进气口,多个上进气口周向布设于聚能挡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架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架,支架周向布设在聚能挡圈外围,多个支架的承接面构成承载工位,聚能挡圈位于承载工位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火盖包括凸起的定位部,定位部嵌设在输出端内并与气道的内壁相贴合。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燃烧器。
本申请的燃气灶,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包括本申请中的燃烧器,因此,本申请中燃气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炉架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拆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燃烧器在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座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气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内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炉架;
11、混合管;12、聚能挡圈;13、支架;
111、下半管部;112、上半管部;113、连接部;
1111、下进气口;
121、挡圈侧面;122、顶部;123、底部;
1211、上进气口;
110、气道;
1101、输入端;1102、输出端;
200、燃气座;
21、补气通道;22、燃气通道;23、基座侧面;24、凸台;25、喷嘴;
221、燃气进口;222、燃气出口;
231、连接台;
241、螺纹孔;
300、火盖;
31、火孔;32、定位部;
40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炉架100、燃气座200及火盖300。燃气座200与炉架100连接,火盖300位于炉架100内。其中,燃气座200上设有燃气通道22,燃气通道22能够直接接入燃气,并使得燃气沿燃气通道22输送至炉架100。在炉架100内燃气能够实现内与空气混合,并且混合后气体经由炉架100输送至火盖300处进行点火燃烧。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爆炸示意图。燃气座200与炉架100通过连接件400对两者限位,或利用连接件400将燃气座200与炉架100固定连接设置。同时,火盖300的表面上环状分布有火孔31,在炉架100内的混合气体从不同的火孔31中溢出。在点燃从火孔31中溢出的混合气体后,在火盖300处生成若干呈环状排布的火焰,实现燃烧器燃烧燃气的工作流程。
参阅图3、4,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内炉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内炉架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式的炉架100包括混合管11、聚能挡圈12及支架13。混合管11内部中空,混合管11的内腔为气道110,在气道110能燃气与空气相混合形成的气体(以下简称为混合燃气)。聚能挡圈12包括有环状的挡圈侧面121,通过挡圈侧面121环绕形成一隔热腔。聚能挡圈12与混合管11相互连接,并且气道110与聚能挡圈12的隔热腔相连通。火盖300位于聚能挡圈12的隔热腔中,同时火盖300安装在气道110靠近聚能挡圈12的一端上,使得混合燃气在火盖300被点燃。混合燃气所生成的火焰位于聚能挡圈12的隔热腔中,通过聚能挡圈12阻隔,使得火焰产生的热能难从扩散,积聚在聚能挡圈12内的热能会加热聚能挡圈12内的空气,聚能挡圈12内外形成温差,使得聚能挡圈12内形成向上运动的热气流。炊具设置在聚能挡圈12的正上方,以便于更多的热量作用于加热炊具。
但是,在使用聚能挡圈12进行加热过程中,发现聚能挡圈12在限制热能向外扩散的同时也限制了外部的空气补充到聚能挡圈12隔热腔中,使得燃气的燃烧不充分,浪费能源,并且未燃烧的燃气会被压出流到外部环境中,长久处于不完全燃烧的工作环境下,容易出现危险。
为了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快速补充到聚能挡圈12内,在本方案中,在聚能挡圈12上开设贯穿的上进气口1211,外部的空气经由上进气口1211进入聚能挡圈12内。其中,聚能挡圈12由挡圈侧面121、底部123结合形成,挡圈侧面121环绕于底部123的周向上。挡圈侧面121上相对于连接底部123的另一侧为顶部122,挡圈侧面121在顶部122形成开口,开口朝向上方,使得火焰和热气流能够从开口伸出。上进气口1211能够开设在挡圈侧面121和/或底部123上。
示例性的,聚能挡圈12呈倒锥形,底部123的面积小于顶部122的面积,以增加顶部122处开口的面积,以便于增大火焰的燃烧面积,使得加热炊具更加均匀。上进气口1211沿一直线方向贯穿挡圈侧面121上,空气从上进气口1211直接进入聚能挡圈12的隔热腔中,以便于外部空气及时的填充到聚能挡圈12内。由于在本方案中的上进气口1211方便提供足量的氧气供燃气燃烧,以使得燃气得到充分燃烧,进而提高燃气生成火焰的最大值。同时,上进气口1211会将外部空气吸入聚能挡圈12内,上进气口1211处的气流方向朝向聚能挡圈12内,故而聚能挡圈12内的热量难以顺着气流从上进气口1211扩散出去。另一方面,上进气口1211的面积远小于聚能挡圈12的覆盖面积,聚能挡圈12仍然能阻挡大部分的热量向外扩散,热损耗减小,以便燃烧器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支架13的数量至少三个,以便于通过三个支架13稳定地承接炊具,多个支架13周向布设在挡圈侧面121。支架13延伸至聚能挡圈12的顶部122,支架13凸出于顶部122,使得支架13的凸起部分承载炊具。多个支架13的承接面构成用于承接炊具的承载工位,聚能挡圈12位于所述承载工位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承载工位与炊具相适配,若炊具为平底时,那么如图3中所示,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架13的承接面F形成承载工位。而若炊具为弧形底时,则相对于承接面F倾斜的斜面构成倒锥状环形面为承载工位。
更进一步地,炉架100由聚能挡圈12、支架13及混合管11一体式结合形成,炉架100方便进行一体成型,例如铸造,一体成型炉架100节省了连接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炉架100的集成化水平高,方便炉架100和燃烧器的小型化。同时,一体成型能够提高聚能挡圈12、支架13及混合管11之间连接处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6所示,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拆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燃烧器在A-A处的剖视图。混合管11连接在燃气座200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连通燃气通道22。喷嘴25装设在安装口内,通过喷嘴25能够将燃气高速喷射到混合管11内,提高燃气在混合管11内的流速。
混合管11内的气道110沿竖直方向延伸贯穿混合管11的两端,在混合管11的两端形成开口。示例性的,气道110呈柱状结构,使得两开口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1101、输出端1102。混合管11内气道110路径简单,在气道110输送的混合燃气阻力较小,提高了混合燃气的流速,提升热负荷。利用混合管11供气,减少了燃烧器横向的体积,缩小燃烧器体积。另外,结合图7所示,图7示出了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火盖300覆盖在输出端1102上。火盖300包括凸起的定位部32,定位部32嵌设在输出端1102内并与气道110的内壁相贴合,火盖300密封连接在输出端1102上,防止混合燃气从火盖300与气道110内壁的缝隙之间溢出,使得混合燃气只能从火孔31中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4、6所示,混合管11连接在底部123上。具体地,混合管11贯穿底部123,混合管11在聚能挡圈12外的部分为下半管部111,混合管11伸入聚能挡圈12的部分为上半管部112。火盖300安装在上半管部112上。更具体地,火盖300安装在上半管部112上时,火盖300与上进气口12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火盖300上生成火焰时,火焰的外焰将高于上进气口1211的设置位置,使得外焰的热量被挡圈侧面121遮挡。由于外焰的温度更高所产生的热量更大,在加热过程中外焰起到主要加热作用,通过挡圈侧面121遮挡外焰,能够将更多的热量限制在聚能挡圈12内。
同时,下半管部111连接燃气座200。下半管部111与燃气座200连接后,在气道110内壁上设置有下进气口,以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到气道110内与燃气进行混合。为了能够点燃燃气,燃气需要足够的氧气,因此在混合管11内将燃气与空气混合。通过喷嘴25喷射燃气以提高燃气在混合管11内的流速,在气道110内高速流动的燃气将吸附外界空气从下进气口进入气道110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下进气口包括下进气口1111,下进气口1111贯穿下半管部111的管壁上。具体地,下进气口1111周向布设在下半管部111上,以便于外部空气从多个下进气口1111进入气道110内,以增加补充到气道110中的气体量。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内燃气座的结构示意图。下进气口包括第二下进气口211。燃气座200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补气通道21,燃气通道22延伸至补气通道21形成作为安装口的燃气出口222,使得燃气出口222设于补气通道21内,喷嘴25嵌设在燃气出口222内。补气通道21延伸贯穿相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气道110的输入端1101连接在第一表面,输入端1101与补气通道21在第二表面上拼合形成第二下进气口211。
在本方案中,第一表面为顶面,第二表面为与顶面相邻的基座侧面23,基座侧面23的轮廓为圆形,补气通道21延伸至基座侧面23并在基座侧面23上形成槽口,混合管11承接在顶面上时,输入端1101设于补气通道21上并在基座侧面23上拼合形成第二下进气口211。
燃气出口222设于补气通道21内,燃气通道22的燃气进口221设于基座侧面23。具体地,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内燃气座的剖视图。基座侧面23上设有凸起的连接台231,在连接台231形成的开口作为燃气进口221。连接台231方便连接燃气管或燃气供气装置。燃气座200内的燃气通道22呈L型结构。通过燃气座200内燃气通道22对混合管11内供气,节约了燃烧器的内部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6、8所示,补气通道21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多条补气通道21相交于同一交点O,燃气出口222设于交点O处。当混合管11承接在燃气座200上时,在基座侧面23上形成多个第二下进气口211,以便于外部空气从多个第二下进气口211进入气道110内,以增加补充到气道110中的气体量。
同时,经由补气通道21将作为第一表面的顶面划分成至少两个相对凸起的凸台24。气道110靠近输入端1101的内壁上设有对应凸台24的连接部113,连接部113与凸台24一一对应贴合。通过连接部113与凸台24对应贴合以使得连接部113与凸台24密封设置,气体沿补气通道21延伸方向朝向喷嘴25方向流动。同时由于连接部113设置在输入端1101的内壁上,从而缩小了气道110靠近输入端1101的通道截面积,进而提高第二下进气口211吸附力,增加了从补气通道21送入的气流量。
另一方面,连接部113与凸台24通过连接件400固定连接,通过连接部113与凸台24更大的接触面积,为连接件400提供更多的设置位置。由于连接部113位于输出端1102处开口的投影范围内,气道110的形状简单,方便连接件400从输出端1102装入,将连接部113与凸台24连接。而将火盖300覆盖在连接件400,能够将连接部113及连接件400隐藏在气道110内。具体地,连接件400为螺钉,连接部113上设有通孔,凸台24上开设有螺纹孔241。通孔与螺纹孔241同心圆设置,螺钉从通孔穿过连接在螺纹孔241上,从而使得连接部113与凸台24固定连接。螺钉能够从输出端1102进入并连接在螺纹孔241上,而由于气道110为一直线通道,螺钉沿一直线方向直接移载至连接部113,以便于螺钉的拆装。
需要指出的是,下进气口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进气口1111或第二下进气口21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下进气口同时包括下进气口1111和第二下进气口211,使得在下进气口1111和第二下进气口211均能向气道110内补入空气。由于喷嘴25处喷射燃气流速快,使得燃气输出量大,为了保证混合燃气能够被点燃,需要更多的氧气量。
同时,燃烧器在关闭时若气道110内的混合气体的氧气浓度较高时,容易产生回火。而在本方案中通过上下布设的下进气口1111、第二下进气口211,使得单个下进气口外部空气的补充有限。具体地,靠近第二下进气口211处的混合燃气氧气浓度较低不能到达燃烧,当靠近第二下进气口211处的混合燃气继续向上流动时,途径下进气口1111会有更多的空气补充进来,氧气浓度进一步升高才能使得混合燃气被点燃,而在关闭后第二下进气口211处的混合燃气仍然处于氧气浓度低的状态下,使得靠近输入端1101的混合燃气难以被点燃,从而将燃烧隔断输入端1101处,防止高温对燃气座200的损害。
优选地,补气通道21的数量为两条,两补气通道21垂直设置,在基座侧面23上形成四个第二下进气口211,下进气口1111及上进气口1211的数量与第二下进气口211的数量相一致。第二下进气口211、下进气口1111及上进气口1211对应设置,使得第二下进气口211、下进气口1111及上进气口1211处于同一平面下,第二下进气口211、下进气口1111及上进气口1211对应设置,方便对炉架100与燃气座200进行定位。
另外,如图5所示,支架13的数量为四个,支架13安装在挡圈侧面121上,并且支架13位于相邻两上进气口1211之间,增加支架13与挡圈侧面121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连接强度。
具体地,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气流示意图。燃烧器内供给燃气进行燃烧的过程包括:燃气G沿燃气通道22流动,并从喷嘴25将燃气G竖直向上喷射到气道110内,在气道110内流动的燃气G形成吸附力,从下进气口1111及第二下进气口211吸入外部空气a1,外部空气a1与燃气G混合后从火盖300分散喷出被点燃生成火焰,随着聚能挡圈12内的空气燃烧消耗后,外部空气a2从上进气口1211补充至聚能挡圈12内,以保证燃气G充分燃烧。
参阅图11、12,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内炉架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燃烧器包括炉架100、燃气座200及火盖300。具体地,炉架100由聚能挡圈12、混合管11一体结合形成。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燃烧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内的炉架100并未集成支架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燃烧器。在本实施例中的燃气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架(100),所述炉架(100)包括相互连接的混合管(11)、聚能挡圈(12),所述混合管(11)的内腔为气道(110),并在所述混合管(11)的两端形成开口,所述聚能挡圈(12)围设于所述气道(110)的输出端(1102),所述气道(110)靠近输入端(1101)的内壁上设有连接部(113);
燃气座(200),所述燃气座(200)用以将燃气供给所述混合管(11),所述连接部(113)与所述燃气座(200)配合连接;以及
火盖(300),所述火盖(300)盖合在所述输出端(11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座(200)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凸台(24),相邻所述凸台(24)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气道(110)连通的补气通道(21),所述连接部(113)与所述凸台(2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部(113)通过连接件(400)与所述凸台(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11)的侧壁设有下进气口(1111),所述下进气口(1111)与所述气道(110)连通,所述连接部(113)的顶部低于所述下进气口(11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台(24)沿所述燃气座(200)的轴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4)与所述连接部(113)的横截面均呈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座(200)内设有传输燃气的燃气通道(22),所述燃气通道(22)的燃气出口(222)设于所述补气通道(21)内,所述燃气出口(222)正对所述气道(110),所述燃气出口(222)上装设有喷嘴(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挡圈(12)的侧壁设有多个上进气口(1211),多个所述上进气口(1211)周向布设于所述聚能挡圈(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100)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架(13),所述支架(13)周向布设在所述聚能挡圈(12)外围,多个所述支架(13)的承接面构成承载工位,所述聚能挡圈(12)位于所述承载工位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300)包括凸起的定位部(32),所述定位部(32)嵌设在所述输出端(1102)内并与所述气道(110)的内壁相贴合。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320928466.2U 2023-04-23 2023-04-23 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19976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8466.2U CN21997642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8466.2U CN21997642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6427U true CN219976427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3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8466.2U Active CN21997642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6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308332A1 (en) Water heater with forced draft air inlet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US5458483A (en) Oxygen-fuel burner with integral staged oxygen supply
US9416978B2 (en) Cooker and burner assembly thereof
CN203963931U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9000234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9889556U (zh) 一种三环燃烧器预混结构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7366907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9976426U (zh) 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112128761A (zh) 一种浸没式低氮燃气燃烧装置
CN215489858U (zh) 燃气控制装置与燃气灶
CN220250080U (zh) 引射装置和灶具
CN212987213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371305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9889555U (zh) 一种具有预混功能的燃烧器
CN220038463U (zh) 燃烧器
CN219867880U (zh) 燃烧器
CN212339242U (zh)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CN217109665U (zh) 一种可拆卸式炉头
CN220338458U (zh) 一种爆炒燃烧器
CN218565486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9735313U (zh) 燃气炉炉头结构
CN219674217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6384179U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