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9242U -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9242U
CN212339242U CN202020975095.XU CN202020975095U CN212339242U CN 212339242 U CN212339242 U CN 212339242U CN 202020975095 U CN202020975095 U CN 202020975095U CN 212339242 U CN212339242 U CN 212339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over
central
burner
communicated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50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穗江
苏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Guangdong Wanjiale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Guangdong Wanjiale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Guangdong Wanjiale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50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9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9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9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燃烧器,包括:底座,其设有外环混气通道以及内环混气通道,内环混气通道内设有贯通的空气通道;炉头,其安装在底座上,炉头设有与外环混气通道连通的外环部和与内环混气通道连通的内环部;外火盖,其盖设在外环部上,外火盖上设有多个外火孔;中心火盖,其盖设在内环部上,中心火盖上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与空气通道连通,中心火盖在中心通孔的外周设有多个边界通道,多个边界通道均与中心通孔连通,中心火盖在边界通道之外设有多个内火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能够通过空气通道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使得燃气燃烧得更加充分。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燃烧器的集成灶。

Description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现有集成灶的燃烧器多为直火燃烧器,其与传统灶具上的直火燃烧器的结构基本相似,但由于集成灶中的油烟机与燃烧器相距较近,因此燃烧器的二次空气补给量会受到油烟机的影响而减少,使其无法对燃气进行充分燃烧,从而造成燃气资源的浪费,且未充分燃烧的燃气容易在锅底形成积碳,影响炊具的后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集成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
底座,其设有外环混气通道以及内环混气通道,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有外环引射通道,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有内环引射通道,所述内环混气通道内设有贯通的空气通道;
炉头,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炉头设有外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所述内环部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所述炉头上开设有若干个侧面进风口;
外火盖,其盖设在所述外环部上,所述外火盖上设有多个外火孔;
中心火盖,其盖设在所述内环部上,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中心火盖在中心通孔的外周设有多个边界通道,多个所述边界通道均与所述中心通孔连通;所述中心火盖在所述边界通道之外设有多个内火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外界空气能够通过空气通道补给至中心火盖中,以满足中心火盖在工作时的二次空气需求,除此之外,外火盖可以通过中心火盖上的边界通道从所述空气通道中补给二次空气,以满足外火盖在工作时的二次空气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能够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使得燃气燃烧得更加充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炉头在外火部与内火部之间设有用以安装元器件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底部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炉头的底面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底部间隙,所有的底部进风口均与所述底部间隙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炉头上开设有若干个侧面进风口,所有的侧面进风口均穿过所述外环部并与所述中间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心火盖所处的位置低于外火盖所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外火盖的上表面为斜度在20度至40度之间的内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心火盖的上表面为斜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的内锥面,所有的内火孔均竖直向上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环引射通道和所述内环引射通道均包括平直段、扩张段和过渡段,所述扩张段连接在所述平直段与所述过渡段之间,扩张段内的通流面积从平直段往过渡段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渡段由多段圆弧曲线扫描而成,相邻的两段圆弧曲线之间的交点符合G2连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燃烧器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炉头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中心火盖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底座100、炉头200、外火盖300和中心火盖400,所述底座100设有外环引射通道510和内环引射通道520,使得燃气和空气能够在其中进行混合并形成混合燃气,此时该空气称为一次空气;所述炉头200安装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外火盖300和所述中心火盖400分别盖设在所述炉头200上,所述外火盖300上设有多个外火孔310,所述中心火盖400上设有多个内火孔410,混合燃气能够在所述外火盖300的外火孔310和所述中心火盖400的内火孔410上进行燃烧,在混合燃气燃烧的过程中,会有空气从燃烧器的周围补给进来,此时该空气称为二次空气。
如图2至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底座100设有外环混气通道110以及内环混气通道120,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的设置高度,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的设置高度高于底座100的安装面130,底座100的安装面130具体是指与炉头200进行安装连接的那一面;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不直接连通,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与所述外环引射通道510连通,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与所述内环引射通道520连通。为了提高二次空气的补给量,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空气通道121,所述空气通道121位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空气通道121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的设置高度,所述空气通道121不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和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直接连通。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具体地,所述炉头200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环240,所述第一限位环240的外尺寸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的内尺寸一致,使得所述炉头2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环240限位安装在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上,此时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的顶面与所述炉头200的底面抵接,并且由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底座100的安装面130,因此使得所述炉头200与所述底座100在安装时两者之间留有底部间隙600。所述炉头200设有外环部210、中间部230和内环部220,其中所述外环部210与所述内环部220均设有连通孔,使得所述外环部210能够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10连通,所述内环部220能够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连通;所述外环部210用以放置所述外火盖300,所述内环部220用以放置所述中心火盖400,使得外环混气通道110内的混合燃气能够在外火盖300的外火孔310上进行燃烧,而内环混气通道120内的混合燃气能够在中心火盖400的内火孔410上进行燃烧。所述内环部220内设有第二限位环221,所述第二限位环221的内尺寸与所述空气通道121的外尺寸一致,使得所述空气通道121能够从下往上穿过所述第二限位环221而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20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限位环221抵接,此时所述空气通道121凸出于所述内环部220。由于所述中间部230位于所述外环部210和所述内环部220之间,因此其内部温度不高,所以所述中间部230可以用以安装点火器、热传感器等元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二次空气的补给量,所述炉头200上开设有两个侧面进风口250,两个所述侧面进风口250依次穿过外环部210的两个侧壁后并最终与所述中间部230连通,使得二次空气能够从所述侧面进风口250进入至中间部230。除此之外,中间部230的底面上开设有两个底部进风口231,所有的底部进风口231均与所述底部间隙600连通,使得二次空气能够从所述底部进风口231进入至中间部23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所述侧面进风口250以及所述底部进风口231的数量,两者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等,而不限于此。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具体地,所述中心火盖400上设有中心通孔420,所述中心通孔420的内尺寸与所述空气通道121的外尺寸一致,当所述中心火盖400盖设在所述内环部220上时,由于所述空气通道121凸出于所述内环部220,因此所述空气通道121能够位于所述中心通孔420内,使得所述中心通孔420与所述空气通道121连通。与此同时,所述中心火盖400在中心通孔420的外周设有四个边界通道430,四个所述边界通道430均与所述中心通孔42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界通道430与所述中心通孔420之间的连通关系是指两者具有广义上的连通关系,即二次空气能够从所述中心通孔420流动至所述边界通道430中,或者二次空气能够从所述边界通道430流动至所述中心通孔420处。在实际燃烧过程中,若所述外火盖300在燃烧时其所需的二次空气不足,此时外火盖300会消耗中间部230内的二次空气,使得中间部230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之下,这时中心通道的二次空气顺着中心火盖400上的边界通道430流向中间部230并对外火盖300进行补给;反过来若中心火盖400在燃烧时其所需的二次空气不足,此时中心火盖400处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之下,中间部230内的二次空气以及空气通道121内的二次空气会对中心火盖400进行补给。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界通道430的数量还可以为二个、三个等,而不限于此。
为了使中心火盖400能够聚集火焰,以降低油烟机对其的影响,中心火盖400的上表面为斜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的内锥面。进一步地,为了对所述中心火盖400进行点火,中心火盖400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点火孔411,其中两个所述点火孔411分别与两个所述内火孔410直接连通,其余的点火孔411与所述内火孔410间接连通,两个直接连通于内火孔410的点火孔411直线背对设置,直接连通于内火孔410的点火孔411的设置位置与中间部230的点火器(附图未示出)的设置位置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影响二次空气在所述边界通道430上的流动性,所述边界通道430上不设有内火孔4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火孔410除了可以为圆孔结构之外,还可以为长槽结构,两种内火孔410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使外火盖300能够有效抵御油烟机的影响,减少外火盖300发生离焰的概率,外火盖300的上表面为斜度在20度至40度之间的内锥面,且外火盖300所处的位置高于中心火盖400所处的位置,以实现外火圈对内火圈的聚能作用,使得燃气能够集中在锅底进行燃烧。由于所述外火盖3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我司在先申请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0671701A)中被完全公开,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此外,为了避免外火圈与内火圈发生干涉,所述中心火盖400设有多个竖直向上的内火孔410。
通过上述的设置,只要二次空气进入至所述中间部230内,便能对所述外火盖300以及所述中心火盖400进行助燃,或者只要二次空气通过所述空气通道121进入至所述中心火盖400内,便能对所述外火盖300以及所述中心火盖400进行助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能够有效地补充二次空气并可使二次空气得到有效的流动,使得燃气燃烧得更加充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字面意思所述,上述带有内环的部件均位于带有外环的部件之内。
现有的引射管结构,大多是将燃气和空气在平直管中进行混合,随后混合燃气在拐弯处直接与管内壁发生撞击后而向上流动,这样的引射管结构会造成混合燃气的动能损失,继而减弱燃烧器的火势。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燃气和空气在引射管中的动能损失,所述外环引射通道510和所述内环引射通道520均包括平直段501、扩张段502和过渡段503,其中所述平直段501为入气端,所述过渡段503与各自的混气通道连接,所述扩张段502连接在所述平直段501与所述过渡段503之间。扩张段502内的通流面积从平直段501往过渡段503逐渐增大,扩张段502的具体扩张角度为6度至8度,燃气和空气在平直段501进行初始混合后,混合燃气在扩张段502中的流速放缓,使其混合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此外,所述过渡段503由多段圆弧曲线扫描而成,相邻的两段圆弧曲线之间的交点符合G2连续,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混合燃气从过渡段503流动至各自的混气通道,以减缓其与管内壁发生撞击而导致的动能损失,有效增强燃烧器的火势,以降低油烟机对其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由于所述集成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设有外环混气通道以及内环混气通道,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有外环引射通道,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有内环引射通道,所述内环混气通道内设有贯通的空气通道;
炉头,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炉头设有外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所述内环部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
外火盖,其盖设在所述外环部上,所述外火盖上设有多个外火孔;
中心火盖,其盖设在所述内环部上,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中心火盖在中心通孔的外周设有多个边界通道,多个所述边界通道均与所述中心通孔连通;所述中心火盖在所述边界通道之外设有多个内火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在外火部与内火部之间设有用以安装元器件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底部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的底面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底部间隙,所有的底部进风口均与所述底部间隙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开设有若干个侧面进风口,所有的侧面进风口均穿过所述外环部并与所述中间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火盖所处的位置低于外火盖所处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火盖的上表面为斜度在20度至40度之间的内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火盖的上表面为斜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的内锥面,所有的内火孔均竖直向上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引射通道和所述内环引射通道均包括平直段、扩张段和过渡段,所述扩张段连接在所述平直段与所述过渡段之间,扩张段内的通流面积从平直段往过渡段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由多段圆弧曲线扫描而成,相邻的两段圆弧曲线之间的交点符合G2连续。
10.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020975095.XU 2020-06-01 2020-06-01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Active CN212339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5095.XU CN212339242U (zh) 2020-06-01 2020-06-01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5095.XU CN212339242U (zh) 2020-06-01 2020-06-01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9242U true CN212339242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5095.XU Active CN212339242U (zh) 2020-06-01 2020-06-01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9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9326A (zh)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CN212339242U (zh) 燃烧器以及集成灶
CN109000228A (zh) 燃烧器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01672516U (zh) 一种烤炉燃烧器
JP4128980B2 (ja) 内炎式バーナ
CN21955052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212691760U (zh) 中心火盖、燃烧器及集成灶
CN212901611U (zh) 辅助混气式炉头
CN217685001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506708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1054999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111947149B (zh) 灶具燃烧器
CN212132429U (zh) 一种燃气炉头及灶具燃烧器
KR19990000646A (ko) 가스보일러용 예혼합버너
CN217082545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5336313U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9000229A (zh) 燃烧器
CN219572001U (zh) 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红外线炉头
CN217274118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738293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2565768U (zh) 一种具有加长混合管部的防干烧灶用炉头
CN217978919U (zh) 一种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