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51324U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51324U CN216651324U CN202122765750.6U CN202122765750U CN216651324U CN 216651324 U CN216651324 U CN 216651324U CN 202122765750 U CN202122765750 U CN 202122765750U CN 216651324 U CN216651324 U CN 2166513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heating
- heating element
- electrode connecting
- connect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6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电极和电极连接件。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电极设置于发热体上并与发热体电连接;电极连接件与电极电连接,其中,电极连接件为片状且在弯折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本申请的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能防止装配时电极连接件与发热体摩擦,进而防止电极连接件刮伤发热体表面的发热膜或发热涂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的烘烤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从而生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与直接将基质燃烧以产生气溶胶的方式相比,该烘烤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气溶胶中的有害成分,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通常,气溶胶产生装置中设有加热组件,气溶胶产生基质插入气溶胶产生装置后,加热组件中的发热体通电发热,从而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与发热体的电极电连接的方式有焊接引线或者设置电极连接件等。然而,通过设置电极连接件与电极电连接的方式中,电极连接件安装时不易装配且容易刮伤发热体表面的发热膜或发热涂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能解决电极连接件不易装配,装配过程容易刮伤发热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电极和电极连接件。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电极设置于发热体上并与发热体电连接;电极连接件与电极电连接,其中,电极连接件为片状且在弯折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发热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极的数量为二且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的连接部和第二电极的连接部均设置于发热体的第一端;电极连接件的数量为二且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第二电极连接件;第一电极连接件设置于发热体的第一端且与第一电极的连接部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设置于发热体的第一端且与第二电极的连接部电连接。
其中,加热组件还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发热体的一端并固定电极连接件。
其中,固定座包括底座和上盖,固定座套设于发热体具有电极的一端;电极连接件夹设于上盖与底座之间,且电极连接件的第一部分暴露并与电极抵接,电极连接件的第二部分暴露以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其中,底座具有第一环形侧壁,第一环形侧壁套设于发热体具有电极的一端,第一环形侧壁上具有第一开口以暴露电极;电极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开口暴露并与电极抵接;上盖套设在底座外侧,且上盖的至少部分与底座夹持电极连接件。
其中,第一环形侧壁的一端套设在发热体具有电极的一端,另一端悬空设置,电极连接件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悬空设置的第一环形侧壁上。
其中,发热体为圆柱状且表面设有发热膜,电极设置于发热体的外表面且与发热膜电连接;电极连接件为弧形金属片。
其中,弧形金属片的弧度小于180度。
其中,弧形金属片包括本体部以及与本体部的第一侧边连接的第一抵接部,第一抵接部远离本体部的端部向发热体弯折形成弹性触点,弹性触点通过第一开口暴露并与电极抵接。
其中,弧形金属片还包括与本体部的第一侧边连接的多个第一延伸部,多个第一延伸部与多个第一抵接部交替设置于第一侧边。
其中,弧形金属片还包括与本体部的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连接的凸起部,上盖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使凸起部暴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电源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涉及的加热组件;
电源组件与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供电。
其中,电源组件包括支架、控制电路板和导电件。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支架内;导电件固定于支架内,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其中,加热组件设置于支架内,电极连接件与导电件抵接。
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与第二抵接部,主体部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二抵接部与电极连接件的第二部分抵接。
其中,导电件的数量为二且间隔设置,两个导电件的第二抵接部向电极连接件弯折设置且凸面朝向电极连接件,以使第二抵接部具有弹性。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电极和电极连接件。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电极设置于发热体上,并与发热体电连接。电极连接件与电极电连接,电极连接件用于与外接电源电连接,以在通电时使得与电极电连接的发热体导电发热。其中,电极连接件为片状且在弯折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比于环形的电极连接件套设于发热体上的方式,本申请的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将电极连接件设置为片状且在弯折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使得电极连接件呈非环形片状,电极连接件安装时可以通过贴合的方式与发热体上的电极电连接,而无需套设于发热体上,从而简化安装工艺,防止了装配时电极连接件与发热体摩擦,进而防止了刮伤发热体表面的发热膜或发热涂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弧形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的电极连接件安装于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加热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与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5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
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10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10,该加热组件10具体用于收容并在
通电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其中,气溶胶产生基质具体可为植物草叶15类基质或膏状基质等。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裹在铝箔或纸张等内部,
一起使用。
加热组件10包括发热体11、电极12(图1未示)以及电极连接件13。具体地,其中,发热体11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且发热体11
包括发热材料。该发热体11既可对容置其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支20撑,又能够在通电时发热,并对收容于其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从
而形成供用户使用的气溶胶。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11和电极1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11和电极12
的结构示意图。电极12设置于发热体11上并与发热体11电连接。电25极12可以设置于发热体11的外侧面,也可以设置于发热体11的内侧
面,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电极12设置于发热体11的外侧面为例进行描述。
其中,电极12的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间隔设置于发热体11上。第一电极121可以用于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电极122可以用于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或者,第一电极121可以用于与外部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极122可以用于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以使加热组件10能接收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从而使发热体11通电发热。
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可以是涂覆于发热体11上的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是金属涂层、导电银浆或者导电胶带等,也可以是沉积在发热体11的表面的金属等,例如金膜、铝膜或铜膜。
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均具有连接部123,连接部123用于与电极连接件13电连接,进而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其中,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和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可以间隔设置于发热体11的同一端(如图2所示),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发热体11的两端(如图3所示)。
具体地,发热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具体的,以垂直于发热体11的轴向方向且穿过发热体11的中心点所在平面为界限,位于该平面一侧的部分发热体11为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位于该平面另一侧的部分发热体11为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
在图2的实施例中,发热体11为中空柱状,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与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间隔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还具有与各自的连接部123连接的第一延伸部124,第一延伸部124的一端与连接部123连接,另一端自连接部123朝向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延伸。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通电后,第一电极121的第一延伸部124和第二电极122的第一延伸部124之间的发热区有电流通过,发热区发热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仅具有连接部123,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均为圆环状。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通电后,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的发热区有电流通过。
发热体11可以整个采用导电材料制备,例如导电陶瓷,也可以包括绝缘基体113和设置于绝缘基体113表面的导电发热膜114。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1包括基体113和发热膜114。
基体113采用绝缘材料制备,基体113可以是石英玻璃、陶瓷或云母等耐高温的绝缘材料,以防止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短路。基体113具有收容腔1131,收容腔1131用于收容气溶胶产生基质。收容腔1131的一端具有开口,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能从开口插入或退出收容腔1131中。基体113可以是中空管状,本实施例中,基体113为中空圆柱体,具体为圆柱状。
发热膜114在通电时能产生热量,以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发热膜114可以环绕基体113的外侧面设置,并分别与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连接。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通电后,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之间的发热膜114有电流通过,进而产生热量。发热膜114可以为金属层、导电陶瓷层或导电碳层。发热膜114的形状可以为连续的膜状,多孔的网状或条状。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10包括电极连接件13,电极连接件13与发热体11上的电极12(图4未示)电连接。具体地,电极连接件13的数量为二,且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连接件131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3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和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均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第一电极连接件131设置于所述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且与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132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且与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电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和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分别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电极连接件131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且与第一电极121的连接部123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132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且与第二电极122的连接部123电连接。
其中,电极连接件13为片状,且电极连接件13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设置使得电极连接件13呈非环形片状,即片状的电极连接件13不自身围设形成封闭环。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1为圆柱状,电极连接件13可以为弧形,即电极连接件13弯折,且电极连接件13弯折的形状与发热体11的形状相似,使得弧形的电极连接件13可以贴附设置在发热体11的表面并与发热体11上的电极12接触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11也可以为类圆柱状、棱柱状等,电极连接件13的形状可以与发热体11的形状类似,只需满足电极连接件13为非环形片状即可。电极连接件13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材料,例如可以是金属导电片。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环形的电极连接件13套设于发热体11上的方式,本申请的加热组件10和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将电极连接件13设置为片状,且在弯折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即电极连接件13为非环形片状,电极连接件13安装时可以通过贴合的方式与发热体11上的电极12电连接,而无需套设于发热体11上,从而防止了装配时电极连接件13与发热体11摩擦,进而防止了刮伤发热体11表面的发热膜114。本实施例中,电极连接件13为弧形金属片,且弧度小于180度。一方面,弧度小于180度,使得电极连接件13更容易贴合在圆柱形发热体11的表面,另一方面,当两个电极连接件13设置于圆柱形发热体11的同一端时,两个电极连接件13可以相对且间隔设置,避免短路。
请参考图5,图5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10还包括固定座14,固定座14设置于发热体11具有电极12的一端,并固定电极连接件13。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1上的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均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固定座14也设置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并固定第一电极连接件131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32。由于电极连接件13为非环形,因此不能通过套设于发热体11上进行固定,需要通过固定座14对电极连接件13进行固定,以使第一电极连接件131与第一电极121保持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132与第二电极122保持电连接。
请参考图5,固定座14可以套设于发热体11具有电极12的一端。固定座14包括底座141和上盖142,底座141和上盖142均套设于发热体1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底座141和上盖142均套设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电极连接件13夹设于上盖142与底座141之间。其中,在装配时,底座141套设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后,将电极连接件13设置于底座141的外侧面,上盖142套设于发热体11、底座141以及电极连接件13的外侧,上盖142与底座141夹设电极连接件13。通过上盖142与底座141夹设电极连接件13的方式固定电极连接件13,固定方式简单且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座14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电极连接件13,例如通过固定座14与电极连接件13卡接的方式固定电极连接件13。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41的结构示意图,底座141具有第一环形侧壁1411和安装部1412,安装部1412设置于第一环形侧壁1411的内部空间中,且与第一环形侧壁1411配合形成容置腔,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设置于容置腔中,其中,容置腔可以是容置槽。安装部1412上具有通孔1413,通孔1413与发热体11的收容腔1131连通,以使发热体11装配与底座141后,收容腔1131也能与外界大气连通,便于气流能进入收容腔113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
上盖142可以与底座141卡接。请参考图6和图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盖14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环形侧壁1411远离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缘1414,凸缘1414用于与上盖142的底面抵接。凸缘1414可以为环形凸起或者弧形凸缘1414,本实施例中,凸缘1414为弧形凸缘1414,且数量为两个,弧形凸缘1414的外边缘具有缺口1415。上盖142具有第二环形侧壁1421,第二环形侧壁1421上设置有卡接部1422,卡接部1422远离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延伸至第二环形侧壁1421的底面远离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的一侧,以使底座141的底面与凸缘1414抵接时,卡接部1422卡接至缺口1415处。上盖142与底座141的卡接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接结构。
此外,请参考图6和图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弧形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电极连接件13为弧形金属片,弧形金属片也可以与第一环形侧壁1411上的凸缘1414抵接以进行限位。具体的,弧形金属片具有本体部133和凸起部134,本体部133具有靠近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的第一侧边1331以及远离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的第二侧边1332,凸起部134与本体部133的第二侧边1332连接。底座141的相邻的两个凸缘1414之间可以具有间隙,装配时,弧形金属片的本体部133的第二侧边1332与底座141的凸缘1414抵接,弧形金属片的凸起部134卡接至两个凸缘1414之间的间隙中。
请参考图5,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部分135暴露于底座141并与发热体11上的电极12抵接。具体地,可以是第一环形侧壁1411并未完全覆盖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的电极12,电极连接件13设置于第一环形侧壁1411外侧面上,且电极连接件13的部分延伸出第一环形侧壁1411暴露,延伸出第一环形侧壁1411的部分电极连接件13为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部分135,且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部分135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的电极12接触连接。或者,如图5中所示,也可以是第一环形侧壁1411上具有第一开口1411a,第一开口1411a将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的电极12暴露,电极连接件13的部分通过第一开口1411a暴露,通过第一开口1411a暴露的部分电极连接件13为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部分135,且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部分135通过第一开口1411a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的电极12接触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底座141固定电极连接件13的同时,实现电极连接件13与电极12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弧形金属片还包括第一抵接部137,第一抵接部137与本体部133的第一侧边1331连接。第一抵接部137远离本体部133的端部向发热体11的一侧弯折以形成弹性触点,且电极连接件13的第一部分135即第一抵接部137弯折的部分,弹性触点通过第一开口1411a暴露并与电极12抵接。第一抵接部137与电极12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以使第一抵接部137与电极12能接触良好。第一抵接部13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7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抵接部137的数量越多,第一抵接部137与电极12之间的电连接越稳定。
进一步地,弧形金属片还包括与本体部133的第一侧边1331连接的多个第二延伸部138,第二延伸部138均设置于第一环形侧壁1411上,多个第二延伸部138与多个第一抵接部137交替设置于第一侧边1331。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延伸部13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延伸部138与两个第一抵接部137交替设置。第二延伸部138的设置可以使弧形金属片的结构更加稳定。
请参考图9,图9为图5的电极连接件13安装于底座141上的结构示意图。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暴露于顶座以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可以是如图9所示,上盖142的第二环形侧壁1421上具有第二开口1421a,第二开口1421a使得电极连接件13的部分暴露,暴露的部分为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具体地,参考图8和图9,凸起部134以及部分的本体部133为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且通过第二开口1421a暴露,以使外接电源能通过第二开口1421a与凸起部134以及部分的本体部133电连接,从而与发热体11的电极12实现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极连接件13的部分延伸出第二环形侧壁1421,延伸出的部分即为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
请参考图9和图10,图10为图1的加热组件10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底座141以及上盖142靠近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的一端套设在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底座141以及上盖142远离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的一端悬空设置。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设置于悬空设置的第一环形侧壁1411上,且通过第二开口1421a暴露。通过将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设置于第一环形侧壁1411上,能使外接引线或者外接弹片与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电连接时,发热体11不直接受力,主要通过底座141的第一环形侧壁1411受力,从而避免了因发热体11直接受力导致损坏发热体11的发热膜114。进一步地,将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设置于悬空设置的第一环形侧壁1411上,能更大程度的减少发热体11的受力,进一步防止发热体11的损坏。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以及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20、加热组件10(图未示)和电源组件30(图未示)。加热组件10和电源组件30均设置于壳体20中,壳体20的顶壁上设置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与加热组件10的发热体11中的收容腔1131对应设置,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通过安装孔21插入或拔出发热体11中。
其中,加热组件10具体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组件10,其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加热组件10的相关描述,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设置加热组件10,加热组件10通过将电极连接件13设置为非环形片状,电极连接件13安装时可以通过贴合的方式与发热体11上的电极12电连接,而无需套设于发热体11上,从而防止了装配时电极连接件13与发热体11摩擦,进而防止了刮伤发热体11表面的发热膜114或发热涂层。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电源组件30包括支架31、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电池32和进气管33。加热组件10、控制电路板、电池32均设置于支架31内并固定。
控制电路板与加热组件10和电池32均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启动信号后控制电池32为加热组件10供电并控制加热组件10工作,控制电路板还可以控制加热组件10加热的功率、加热的时长等。
进气管33的一端与发热体11的第一端111连接,并与发热体11的收容腔1131连通,另一端与外接大气连通,以使用户从发热体11的第二端112一侧抽吸时,外接大气能进入发热体11的收容腔113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中,并携带雾化好的气溶胶流出气溶胶产生装置供用户使用。
请参考图12至图14,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34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34与加热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源组件30还包括导电件34,导电件34固定于支架31上。导电件34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且导电件34与电极连接件13抵接,以使控制电路板能通过导电件34与电极连接件13电连接。
其中,导电件34包括主体部341、第二抵接部342和固定部343。主体部341与支架31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是本实施例的通过螺钉固定,也可以是粘结、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一实施例中,导电件34为金属片,且主体部341、第二抵接部342和固定部343一体成型。
第二抵接部342和固定部343分别与主体部341连接。固定部343可以用于焊接外接引线,并通过外接引线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导线与第二抵接部342与加热组件10暴露的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抵接,以实现导电件34与电极连接件13的电连接。导电件3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电件34中的一个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31抵接,并与正极导线连接,另一个与第二电极连接件132抵接,并与负极导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部342向电极连接件13的一侧弯折设置,凸面朝向电极连接件13,以使第二抵接部342具有弹性。第二抵接部342的凸面与电极连接件13的第二部分136抵接。通过将第二抵接部342弯折,能使得第二抵接部342与电极12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以使第二抵接部342与电极12能接触良好。
通过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中设置导电件34,可以在装配时将外接引线焊接于导电件34上,而不用直接焊接于电极连接件13上,从而更大程度地减少了装配过程中发热体11的受力,进而防止了发热体11上发热膜114的损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用于收容并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
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并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极连接件为片状且在弯折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极的数量为二且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部均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一端;所述电极连接件的数量为二且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第二电极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并固定所述电极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固定座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具有所述电极的一端;所述电极连接件夹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电极连接件的第一部分暴露并与所述电极抵接,所述电极连接件的第二部分暴露以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具有所述电极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上具有第一开口以暴露所述电极;所述电极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并与所述电极抵接;所述上盖套设在所述底座外侧,且所述上盖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座夹持所述电极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发热体具有所述电极的一端,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电极连接件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悬空设置的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圆柱状且表面设有发热膜,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发热膜电连接;所述电极连接件为弧形金属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金属片的弧度小于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金属片包括本体部以及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侧边连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向所述发热体弯折形成弹性触点,所述弹性触点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并与所述电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金属片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侧边连接的多个第一延伸部,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抵接部交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金属片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的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连接的凸起部,所述上盖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使所述凸起部暴露。
12.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加热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电源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加热组件供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支架;
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架内;
导电件,固定于所述支架内,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内,所述电极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如权利要求5-11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所述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与第二抵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电极连接件的第二部分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的数量为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向所述电极连接件弯折设置且凸面朝向所述电极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抵接部具有弹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65750.6U CN216651324U (zh) | 2021-11-11 | 2021-11-11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PCT/CN2022/128024 WO2023083013A1 (zh) | 2021-11-11 | 2022-10-27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JP2024525438A JP2024537493A (ja) | 2021-11-11 | 2022-10-27 | 加熱アセンブリ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
EP22891809.0A EP4430971A1 (en) | 2021-11-11 | 2022-10-27 | Heating assembly and aerosol generation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65750.6U CN216651324U (zh) | 2021-11-11 | 2021-11-11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51324U true CN216651324U (zh) | 2022-06-03 |
Family
ID=81790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65750.6U Active CN216651324U (zh) | 2021-11-11 | 2021-11-11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430971A1 (zh) |
JP (1) | JP2024537493A (zh) |
CN (1) | CN216651324U (zh) |
WO (1) | WO202308301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83013A1 (zh) * | 2021-11-11 | 2023-05-19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00299A (ja) * | 2011-03-24 | 2012-10-22 | Kagen Rin | 電気的接続構造を備えたポールフレームセット |
CN209346094U (zh) * | 2018-11-15 | 2019-09-06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电子烟 |
CN113080520A (zh) * | 2019-12-23 | 2021-07-09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
CN213344347U (zh) * | 2020-07-17 | 2021-06-04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
CN213848764U (zh) * | 2020-08-03 | 2021-08-03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
CN216651324U (zh) * | 2021-11-11 | 2022-06-03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
2021
- 2021-11-11 CN CN202122765750.6U patent/CN216651324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0-27 EP EP22891809.0A patent/EP443097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0-27 WO PCT/CN2022/128024 patent/WO202308301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10-27 JP JP2024525438A patent/JP2024537493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83013A1 (zh) * | 2021-11-11 | 2023-05-19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430971A1 (en) | 2024-09-18 |
JP2024537493A (ja) | 2024-10-10 |
WO2023083013A1 (zh) | 2023-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207231A1 (zh) | 电池 | |
CN216651324U (zh)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6255440U (zh) | 发热体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113647692A (zh)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5224797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JP2012068275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 | |
CN217609593U (zh) | 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407794U (zh) |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JP2006202675A (ja) | ヒータミラ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ヒータミラー | |
CN21863531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220206U (zh) |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6776093U (zh) | 发热体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7664227U (zh) | 超声雾化组件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 |
WO2022062341A1 (zh) |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217609588U (zh) |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3384006A (zh) | 一种电池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576034A (zh) |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2211419U (zh) | 柔性发热体、发热组件和护发装置 | |
CN219941480U (zh) | 超声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293065U (zh) | 一种电池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
RU2816941C1 (ru) |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й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ый сердечник | |
CN220274942U (zh) | 超声雾化模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229849U (zh) |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220423144U (zh) |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JPH09293550A (ja) | タブ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