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0520A -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0520A
CN113080520A CN201911340042.9A CN201911340042A CN113080520A CN 113080520 A CN113080520 A CN 113080520A CN 201911340042 A CN201911340042 A CN 201911340042A CN 113080520 A CN113080520 A CN 113080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eater
aerosol
heat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00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远秋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00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0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0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0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烟具领域,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所述加热器包括:发热体,内部形成有容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空间;发热体用于接受电源的电功率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使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电极部包括间隔设置于发热体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与发热体电连接,用于将电功率馈送至发热体;电极连接件,包括抵接部和延伸部;抵接部抵接电极部以与电极部电连接,延伸部用于通过电连接将电极部延伸到远离发热体的位置。本申请通过电极连接件与电极电连接,并将电极延伸到远离发热体的位置;便于焊接导线,提升烟具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烟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背景技术
诸如香烟和雪茄的吸烟物品在使用期间燃烧烟草以产生烟雾。已经尝试通过产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为这些燃烧烟草的物品提供替代物。此类产品的示例是所谓的加热不燃烧产品,其通过加热烟草而不是燃烧烟草来释放化合物。
现有的一种低温加热不燃烧的烟具,主要是在基体的外表面涂覆远红外涂层和导电涂层,通电后的远红外涂层发出远红外线穿透基体并对基体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由于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外围进入内部,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较为均匀。
在该烟具中,导电涂层通常是涂覆在基体的两端,然后分别通过具有缺口的导电环套接在导电涂层上,再将外接导线焊接在导电环上。该烟具存在的问题是,在导电环上焊接导线,操作起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旨在解决现有烟具中存在的在导电环上焊接导线,操作起来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器,用于加热烟具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所述加热器包括:
发热体,内部形成有容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空间;所述发热体用于接受电源的电功率产生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给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使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
电极部,至少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功率馈送至所述发热体;以及,
至少一个电极连接件,包括抵接部和延伸部;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电极部以与所述电极部电连接,所述延伸部用于通过电连接将所述电极部延伸到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位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包括壳体组件、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通过电极连接件与电极电连接,并将电极延伸到远离基体的位置;便于焊接导线,提升了烟具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另一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基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电极连接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电极连接件另一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电极连接件又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第一固定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第二固定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中基体另一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加热器另一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二提供的烟具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方式一
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所提供一种加热器,用于加热烟具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加热器1包括发热体和电极部;
发热体,内部形成有容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空间;发热体用于接受电源的电功率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使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
电极部,至少包括间隔设置于发热体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与发热体电连接,用于将电功率馈送至发热体。
如图1-图10所示,在一示例中,发热体包括基体111和红外电热涂层112,电极部包括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114。
基体111内部形成有适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腔室。
具体地,基体1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基体111沿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纵向延伸并且内部中空形成有适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腔室。基体111可以为圆柱体状、棱柱体状或者其他柱体状。基体111优选为圆柱体状,腔室即为贯穿基体111中部的圆柱体状孔,孔的内径略大于气溶胶形成制品或吸烟制品的外径,便于将气溶胶形成制品或吸烟制品置于腔室内对其进行加热。
基体111可以由石英玻璃、陶瓷或云母等耐高温且透明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过率的材料制成,例如:红外线透过率在95%以上的耐高温材料,具体地在此不作限定。
气溶胶形成基质是一种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这种挥发性化合物可通过加热该气溶胶形成基质而被释放出来。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包括固体和液体组分。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吸附、涂覆、浸渍或以其它方式装载到载体或支承件上。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便利地是气溶胶生成制品或吸烟制品的一部分。
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尼古丁。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烟草,例如可以包括含有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的含烟草材料,当加热时所述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从气溶胶形成基质释放。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均质烟草材料,例如落叶烟草。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可为任何合适的已知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在使用中,所述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有利于致密和稳定气溶胶的形成,并且对在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操作温度下的热降解基本具有抗性。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例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甘油;多元醇的酯,例如甘油单、二或三乙酸酯;和一元、二元或多元羧酸的脂肪酸酯,例如二甲基十二烷二酸酯和二甲基十四烷二酸酯。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剂是多羟基醇或其混合物,例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最优选的丙三醇。
红外电热涂层112涂覆在基体111的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112可以涂覆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涂覆在基体111的内表面上。优选的将红外电热涂层112涂覆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
红外电热涂层112在通电情况下能够产生热能,进而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形成基质吸收。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红外线的波长不作限定,可以为0.75μm~1000μm的红外线,优选的为1.5μm~400μm的远红外线。
红外电热涂层112优选的由远红外电热油墨、陶瓷粉末和无机粘合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涂印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然后烘干固化一定的时间,红外电热涂层112的厚度为30μm-50μm;当然,红外电热涂层112还可以由四氯化锡、氧化锡、三氯化锑、四氯化钛以及无水硫酸铜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涂覆到基体111的外表面上;或者为碳化硅陶瓷层、碳纤维复合层、锆钛系氧化物陶瓷层、锆钛系氮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硼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碳化物陶瓷层、铁系氧化物陶瓷层、铁系氮化物陶瓷层、铁系硼化物陶瓷层、铁系碳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氧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氮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硼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碳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氧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氮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硼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碳化物陶瓷层或高硅分子筛陶瓷层中的一种;红外电热涂层112还可以是现有的其他材料涂层。
在一示例中,红外电热涂层112涂覆在基体111的内表面上,加热器1还包括涂覆在红外电热涂层112上的保护层(附图未示出)和/或设置在红外电热涂层112上的保护结构件。保护层可以为聚四氟乙烯层、釉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或者为其他耐高温材料制成的保护层。保护结构件可以为将气溶胶形成制品或吸烟制品与红外电热涂层112分隔开的组件或者部件,保护结构件与红外电热涂层112或者气溶胶形成制品之间可以存在间隙。保护层和/或保护结构件可避免例如气溶胶形成制品(例如,烟支)进出腔室造成的红外电热涂层112的磨损。
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均至少部分地与红外电热涂层112电性连接,以使得电流可以经由红外电热涂层112从其中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电极113为正极、第二电极114为负极;或者第一电极113为负极、第二电极114为正极。优选的将红外电热涂层112涂覆在基体111的外表面,第一电极113设于基体111靠近第一端的外表面,第二电极114设于基体111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
在本示例中,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均呈圆环状(环形电极),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可以为涂覆在基体111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的外表面的圆环形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金属涂层或导电胶带等,金属涂层可以包括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上述金属合金材料;基体111、红外电热涂层112、第一电极113以及第二电极114构成的整体结构可参考图5中的11所示。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是套接在基体111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的外表面的圆环形导电片,导电片为金属导电片,例如铜片、钢片等等。
在本示例中,加热器1还包括电极连接件12和电极连接件13,电极连接件12和电极连接件13分别与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电连接,且分别将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延伸到远离基体111的位置。在本示例中,电极连接件12和电极连接件13的结构相同,装配在基体111上时方向是相反的,可参考图4所示。
以电极连接件12为例,如图6所示,电极连接件12包括抵接部(121、123)和延伸部122。抵接部(121、123)包括本体123和与本体123连接的三个弹性接触部121。
本体123与基体111的端部的形状相匹配,具体地,本体123形成为环状。环状的本体123通过抵接在发热体的端部面进行限位,即本体123构成限位部,用于限制抵接部(121、123)与基体111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弹性接触部121定位在第一电极113位置。
三个弹性接触部121等间距地设置在本体123上。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不等间距地设置在本体123上,弹性接触部121的数量也不作限定,可以为1,2,3,4,5,6,7或8个,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弹性接触部121对于可靠的电连接电极有帮助,但是会增加加工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尽管所述弹性接触部121为1个或2个的时候也可以实现与电极部的电连接,但从利于使用并且稳定连接的角度,优选3个以上所述弹性接触部121。藉由三个弹性接触部121的弹性力将抵接部(121、123)固定在第一电极113上。弹性接触部121包括至少一个与本体123连接的悬臂,悬臂经过预变形形成弹性接触部121,使其与第一电极113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实现与第一电极113的电连接。悬臂大体上沿本体123的轴向方向延伸以利于装配。延伸部122自本体123向远离基体111的方向延伸。
请参考图7所示,在一示例中,本体123包括限位部1231和套接部1232,限位部1231抵接在发热体的端部面进行限位,套接部1232与基体111套接。通过限位部1231和套接部1232,限制了抵接部(121、123)与基体111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弹性接触部121定位在第一电极113位置。
弹性接触部121包括至少一个至套接部1232边缘轴向延伸的悬臂,悬臂经过预变形,使其与第一电极113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实现与第一电极113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没有限位部1231也是可行的。
请参考图8所示,在一示例中,与图7的示例不同的是,弹性接触部121包括至少一个经由镂空形成在套接部1232上的悬臂,悬臂经过预变形,使其与第一电极113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实现与第一电极113的电连接。
在本示例中,加热器1还包括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分别固定在基体111的两端;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均包括用于引出电极连接件12和电极连接件13的延伸部的引出部。请结合图9和图10进行理解,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的引出部为通孔141和通孔151。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电极连接件(12,13)也可以与固定座形成为一体,比如通过固定形成为一体,或在固定座(14,15)成型时形成为一体。发热体通过插接与固定座连接,同时实现发热体电极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连接件(12,13)的电连接。
请参考图11所示,在另一示例中,加热器1还包括设置于基体111上的第三电极115,第三电极115位于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之间,第三电极115将红外电热涂层112沿基体111纵向方向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加热区域(1121、1122),以实现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分段加热;
进一步地可通过电极连接件与第三电极115电连接,将第三电极115延伸到远离基体111的位置。
请再参考图12所示,在另一示例中,发热体包括基体21和红外辐射层22。
基体21可参考前述基体描述内容,在此不作赘述。
红外辐射层22形成在基体21的外表面上。红外辐射层22可以形成在基体2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形成在基体21的内表面上。优选的将红外辐射层22形成在基体21的外表面上。
红外辐射层22在吸收热量之后可升温并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形成基质吸收。本示例中,对红外线的波长不作限定,可以为5μm~15μm的红外线,优选的为8μm~15μm的远红外线。
红外辐射层22可以选用氧化物、碳材料、碳化物、氮化物等具有较高红外辐射率的材料制成。具体地如下所示:
金属氧化物及多组分合金氧化物,包括: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铬、三氧化二铟、三氧化二镧、三氧化二钴、三氧化二镍、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锰、二氧化铈、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三氧化钼等;也可以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氧化物的组合;还可以是具有尖晶石、钙钛矿、橄榄石等晶胞结构的陶瓷材料。
碳材料的发射率接近于黑体特性,具有较高的红外辐射率。碳材料,包括: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类金刚石薄膜等。
碳化物,包括:碳化硅,碳化硅在较大的红外线波长范围内(2.3微米-25微米)具有高发射率,是较好的近全波段红外辐射材料;此外,还有碳化钨、碳化铁、碳化钒、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锰、碳化铬、碳化铌等,都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MeC相不具备严格的化学计算成分和化学式)。
氮化物,包括:金属氮化物和非金属氮化物,其中金属氮化物包括:氮化钛、碳氮化钛、氮化铝、氮化镁、氮化钽、氮化钒等;非金属氮化物包括:氮化硼、五氮化三磷、氮化硅(Si3N4)等。
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二氧化硅、硅酸盐(包括磷硅酸盐、硼硅酸盐等)、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化物、硫系化合物等。
电热部23,配置在基体111的外表面;电热部23用于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红外辐射层22;红外辐射层22用于接受电热部23传递的热量进而产生红外线,并至少以辐射的方式将红外线的能量传递给气溶胶形成基质。
在该示例中,电热部23包括形成在红外辐射层22上的电阻发热层(附图未示出)、与电阻发热层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将电源的电功率馈送至电阻发热层以产生热量。
电阻发热层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可以为螺旋状围绕基体21表面,也可以包覆基体21表面。
电阻发热层可以选用金属材料、碳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具体地:
导电金属材料,包括:铝、铜、钛、铬、银、铁、镍等;也可以是以上金属的合金成分,例如:不锈钢、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等;
碳材料,包括:石墨、导电性的类金刚石、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半导体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镍、碳化硅、氮化铝、氮化镓、掺杂的氧化锡、氧化锌、掺杂的氧化锌,例如:AZO、GZO、IZO、掺B、掺N、P、As、Sb、Mo、掺La系元素、掺IA(Li、Na、K)、IB族(Au、Ag、Cu)元素等。
根据加热温度及功率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发热层材料,形成适当厚度的电阻膜,获得合适的阻值范围。其中,电阻发热层的电阻值可以为0.1欧姆-10欧姆,优选为0.3欧姆-8欧姆,更优选为0.5欧姆-5欧姆,进一步优选为0.6欧姆-3.5欧姆。
在该示例中,电阻发热层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沉积在红外辐射层22上,红外辐射层22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沉积在基体21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热部23可以为与红外辐射层22可分离的发热件,例如:套接在红外辐射层22外的陶瓷发热件、套接在红外辐射层22外的金属发热件、缠绕在红外辐射层22上的发热丝、包覆在红外辐射层22外的FPC发热膜等等。
实施方式二
图13-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二提供的一种烟具100,包括壳体组件6和上述的加热器1,加热器1设于壳体组件6内。本实施例的烟具100,在基体111的外表面设置红外电热涂层112以及与红外电热涂层112导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4,红外电热涂层112可发出红外线对基体111的腔室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辐射加热。
壳体组件6包括外壳61、固定壳62、固定座(14、15)以及底盖64,固定壳62、固定座(14、15)均固定于外壳61内,其中固定座(14、15)用于固定基体111,固定座(14、15)设置于固定壳62内,底盖64设于外壳61一端且盖设外壳61。具体的,固定座(14、15)包括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均设于固定壳62内,基体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4和第二固定座15上,底盖64上凸设有进气管641,第二固定座15背离第一固定座14的一端与进气管641连接,第一固定座14、基体111、第二固定座15以及进气管641同轴设置,且基体111与第一固定座14、第二固定座15之间密封,第二固定座15与进气管641也密封,进气管641与外界空气连通以便于用户抽吸时可以顺畅进气。
烟具100还包括主控制电路板3和电池7。固定壳62包括前壳621与后壳622,前壳621与后壳622固定连接,主控制电路板3和电池7均设置在固定壳62内,电池7与主控制电路板3电连接,按键4凸设在外壳61上,通过按压按键4,可以实现对基体111表面上的红外电热涂层112的通电或断电。主控制电路板3还连接有一充电接口31,充电接口31裸露于底盖64上,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31对烟具100进行充电或升级,以保证烟具100的持续使用。
烟具100还包括隔热管16,隔热管16设置在固定壳62内,隔热管16设置在基体111的外围,隔热管16可以避免大量的热量传递到外壳61上而导致用户觉得烫手。隔热管包括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为隔热胶、气凝胶、气凝胶毡、石棉、硅酸铝、硅酸钙、硅藻土、氧化锆等。所述隔热管也可以包括真空隔热管。隔热管16内还可涂覆有红外线反射涂层,以将基体111上的红外电热涂层112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回红外电热涂层112,提高加热效率。
烟具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例如NTC温度传感器2,用于检测基体111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传输到主控制电路板3,主控制电路板3根据该实时温度调节流经红外电热涂层112上的电流的大小。具体的,当NTC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基体111内的实时温度较低时,譬如检测到基体111内侧的温度不到150℃时,主控制电路板3控制电池7输出较高的电压给电极,进而提高红外电热涂层112中馈入的电流,提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功率,减少用户抽吸第一口所要等待的时间。当NTC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基体111的温度为150℃-200℃时,主控制电路板3控制电池7输出正常的电压给电极。当NTC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基体111的温度在200℃-250℃时,主控制电路板3控制电池7输出较低的电压给电极;当NTC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基体111内侧的温度在250℃及以上时,主控制电路板3控制电池7停止输出电压给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发热体,内部形成有容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空间;所述发热体用于接受电源的电功率产生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给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使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
电极部,至少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功率馈送至所述发热体;以及,
至少一个电极连接件,包括抵接部和延伸部;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电极部以与所述电极部电连接,所述延伸部用于通过电连接将所述电极部延伸到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呈管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端;
所述抵接部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弹性接触部,藉由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弹性力将所述抵接部固定在所述电极部上;
所述延伸部自所述本体向远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形成为环状,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悬臂,所述悬臂经过预变形,使其与所述电极部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实现与所述电极部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部至少为3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大体上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件形成有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抵接部与发热体的相对位置进而使所述弹性接触部定位在所述电极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构成所述限位部,所述本体通过抵接在所述发热体的端部面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发热体的端部的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发热体套接,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至少一个经由镂空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悬臂或者至少一个从所述本体边缘延伸的悬臂。
10.根据权利要求4-9之一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部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
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固定在所述发热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包括用于引出所述延伸部的引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部为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
基体,内部形成所述空间;
红外电热涂层,形成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用于接受所述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产生红外线,并至少以辐射的方式将所述红外线的能量传递给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
基体,内部形成所述空间;
红外辐射层,形成在所述基体上;
电热部,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层上;
其中,所述电热部用于接受所述电功率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红外辐射层;所述红外辐射层用于接受所述电热部传递的热量进而产生红外线,并至少以辐射的方式将所述红外线的能量传递给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将所述发热体沿所述基体纵向方向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加热区域,以实现对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分段加热;
所述电极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极电连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延伸到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位置。
16.一种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包括壳体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还包括呈中空状的隔热管;
所述隔热管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外围,用于至少部分的阻止热量由所述加热器向所述壳体组件的传导。
CN201911340042.9A 2019-12-23 2019-12-23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Pending CN113080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042.9A CN113080520A (zh) 2019-12-23 2019-12-23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042.9A CN113080520A (zh) 2019-12-23 2019-12-23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0520A true CN113080520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6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0042.9A Pending CN113080520A (zh) 2019-12-23 2019-12-23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0520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692A (zh) * 2021-07-23 2021-11-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30475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30474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CN115153112A (zh) * 2022-08-04 2022-10-11 江苏富乐华功率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电子烟双面加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33328A1 (zh) * 2021-05-06 2022-11-10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WO2023000858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036036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WO2023051545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83013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160070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段控温的烟具加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65335A1 (zh) * 2022-03-04 2023-09-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以及包括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216700A1 (zh) * 2022-05-07 2023-11-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55732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4078610A1 (zh) * 2022-10-15 2024-04-1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3328A1 (zh) * 2021-05-06 2022-11-10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WO2023000858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3647692A (zh) * 2021-07-23 2021-11-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000902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036036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WO2023051545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83013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30474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CN11430475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451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453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WO2023160070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段控温的烟具加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65335A1 (zh) * 2022-03-04 2023-09-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以及包括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216700A1 (zh) * 2022-05-07 2023-11-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53112A (zh) * 2022-08-04 2022-10-11 江苏富乐华功率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电子烟双面加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55732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4078610A1 (zh) * 2022-10-15 2024-04-1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79891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080520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334434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4098166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CN21384876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3604396U (zh) 发热体以及包含该发热体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06886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191052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080519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1104472A1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2841741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191054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9781579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7016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4704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CN211910528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8605047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182821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28430A1 (zh) 加热器以及含有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496264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841740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3344352U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9182802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8160984A (zh) 加热器及其制作方法、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098167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电阻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