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4749A -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 Google Patents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4749A
CN114304749A CN202111676456.6A CN202111676456A CN114304749A CN 114304749 A CN114304749 A CN 114304749A CN 202111676456 A CN202111676456 A CN 202111676456A CN 114304749 A CN114304749 A CN 114304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ilm layer
substrate
infrared radiation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64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玉
刘小力
梁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64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4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4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7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9843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53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件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该加热件包括:基体,具有用于容置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置位;电加热膜层,设置于基体上,且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区域;其中,基体还具有作为其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两个加热区域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布设,且位于第一端的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最大。如此,位于第一端的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最大,使得位于第一端的辐射区域的温度最大,从而红外辐射功率也最大,进而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的温度最高,有利于提高气溶胶产生速度,改善加热前期阶段的口感。

Description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气溶胶形成装置通常利用加热件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包括受热后能产生气溶胶的基质材料。加热不燃烧是气溶胶形成装置的一种加热方式,通过加热但不燃烧的烘烤方式使气溶胶产生基质产生气溶胶。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存在气溶胶形成速度慢的缺陷,导致用户体验较差,例如在整个加热过程的前期阶段,用户希望快速产生气溶胶,但现在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存在加热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存在气溶胶形成速度慢的缺陷,从而影响用户使用时前阶段等待时间较长,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一种加热件,包括:
基体,具有用于容置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置位;及
电加热膜层,设置于所述基体上,且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区域;
其中,所述基体还具有作为其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依次布设,且各个所述加热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大于其余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各个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彼此串联;
由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各个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彼此并联;
由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各个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还包括红外辐射膜层,所述红外辐射膜层设置于所述基体上,且包括被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一一对应加热的至少两个辐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呈具有中空腔的筒状,所述中空腔用作所述容置位;
所述红外辐射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内壁上,所述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外壁上,且每一所述加热区域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辐射区域通过二者之间的所述基体进行热传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的外壁与所述电加热膜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呈具有中空腔的筒状,所述中空腔用作所述容置位;
所述红外辐射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外壁上,并透过所述基体对所述容置位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所述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膜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上,且每一所述加热区域覆盖与之对应的所述辐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的周向外侧形成所述容置位,所述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周向外侧的壁面上,所述红外辐射膜层设置在所述电加热膜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且每一所述加热区域覆盖与之对应的所述辐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膜层与所述基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离的第二侧,所述基体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形成所述容置位;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一者表面上由内向外依次层叠有所述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红外辐射膜层,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红外辐射膜层;或者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表面上均由内向外依次层叠有所述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红外辐射膜层。
一种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件。
上述加热件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使用时,用户进行抽吸,同时电加热膜层通电,使得各个加热区域对容置位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烘烤而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随抽吸气流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流动,并最终被用户吸食。由于在各个加热区域中,位于第一端的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最大,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的部分的温度最高(即最高温度的位置位于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的部分,即最高温度位置更加靠近用户),有利于在保障烘烤充分且无焦味的同时提高气溶胶产生速度,改善加热前期阶段(例如前两口抽吸时)的口感,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件的基体和电加热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加热膜层的展开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加热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加热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加热体与电加热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该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加热件100,利用该加热件100对气溶胶产生基质(图未示)进行加热,使得该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烘烤而挥发相应的成分从而形成的气溶胶。用户对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或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抽吸时产生抽吸气流,产生的气溶胶跟随该抽吸气流进入用户口腔,即被用户吸食。
加热件100包括基体10、电加热膜层20及红外辐射膜层30。基体10具有用于容置气溶胶产生基质且供抽吸气流经过的容置位A。电加热膜层20设置于基体10上,且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于基体10上,且包括被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一一对应加热的至少两个辐射区域。也就是说,加热区域21的数量与辐射区域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一个加热区域21对对应的一个辐射区域进行加热,使得该辐射区域被加热后向容置位A内进行红外辐射,从而对容置位A内的与该辐射区域对应的部分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辐射加热。
其中,基体10还具有作为其相对两端的第一端a1和第二端a2。上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由第一端a1向第二端a2依次布设,且各个加热区域21中位于该第一端a1的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大于其余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使得当电加热膜层20通电时位于第一端a1的辐射区域的温度最高,从而位于第一端a1的红外辐射功率最大,进而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a1的部分温度最高,有利于在保障烘烤充分且无焦味的同时提高气溶胶产生速度,提升气溶胶的形成速度,改善加热前期阶段(例如前两口抽吸时)的口感,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当然,若各个加热区域21的面积相等,则各个加热区域21中位于第一端a1的加热区域21的发热功率大于其余加热区域21的发热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文中的第一端a1和第二端a2作以下说明:在气溶胶形成基质与发热件结合(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结合至基体10的容置位A)时,基体10先与气溶胶形成基质接触的一端即为第一端a1,与该第一端a1相背的则为第二端a2。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用户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B而言,抽吸气流从第二端a2流向第一端a1。也就是说,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B为由第二端a2指向第一端a1。
上述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100,在使用时,用户进行抽吸,同时电加热膜层20通电,使得各个加热区域21分别对对应的辐射区域进行加热,进而激发各个辐射区域对容置位A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烘烤而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随抽吸气流由第二端a2向第一端a1流动,并最终被用户吸食。由于在各个加热区域21中,位于第一端a1的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最大,使得位于第一端a1的辐射区域的温度最大,从而红外辐射功率也最大,进而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a1的部分温度最高(即最高温度的位置位于气溶胶产生基质的位于第一端a1的部分,即最高温度位置更加靠近用户),有利于在保障烘烤充分且无焦味的同时提高气溶胶产生速度,改善加热前期阶段(例如前两口抽吸时)的口感,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辐射膜层30的各个辐射区域的划分是由各个加热区域21确定的,即每一加热区域21在红外辐射膜层30上的正投影大致覆盖的区域即为与该加热区域21对应的一个辐射区域。当然,加热区域21在红外辐射膜层3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辐射区域并不仅限于完成覆盖,二者的面积可以大于或小于,只要加热区域21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对应的辐射区域而产生红外辐射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确保每一加热区域21对对应的辐射区域进行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区域直接覆盖在对应的加热区域21上,加热区域21通电后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对应的辐射区域。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辐射区域不直接覆盖在对应的加热区域21上,二者之间通过基体10间隔,加热区域21通电后产生的热量通过基体10间接地传导至对应的辐射区域。因此,由于各个加热区域21由第二端a2向第一端a1依次布设(即沿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B依次布设),则各个辐射区域也由第二端a2向第一端a1依次布设(即沿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B依次布设)。并且,由于位于第一端a1的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最大,则电加热膜层20通电后,位于第一端a1的辐射区域的温度最高,从而辐射功率最大,进而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a1的部分温度最高。
还需要说明的是,红外辐射膜层30并不是必需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0上并不设置红外辐射膜层30,此时,利用电加热膜层20通电产生的热量直接对容置位A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如此,由于在各个加热区域21中,位于第一端a1的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最大,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a1的部分温度最高(即最高温度的位置位于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更加靠近用户的一端),有利于在保障烘烤充分且无焦味的同时提高气溶胶产生速度,改善加热前期阶段的口感,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基体10的材质可以是石英玻璃、云母、钢或陶瓷等耐高温材料。
可选地,红外辐射膜层30的材质可以是钙钛矿体系、尖晶石体系、碳化物、硅化物、氮化物、氧化物以及稀土系材料等高红外发射率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到实施例中,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逐渐增大。如此,使得电加热膜层20通电时,位于第一端a1的加热区域21的温度最高,使得位于第一端a1的辐射区域的温度最高,从而红外辐射功率也最大,进而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第一端a1的部分温度最高,有利于提高气溶胶产生的速度,改善加热前期阶段的口感。
进一步地,上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彼此串联,且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增大。如此,由于各个加热区域21彼此串联,使得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与电阻值呈正比,因此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增大,从而确保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是,当然,若各个加热区域21的面积相等,则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电阻值逐渐增大。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也可以彼此并联,且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减小。如此,由于各个加热区域21彼此并联,使得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与电阻值呈反比,因此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减小,从而确保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是,当然,若各个加热区域21的面积相等,则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电阻值逐渐减小。
可选地,可通过控制不同加热区域21的膜层厚度、材料种类或材料组份配比,以达到控制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的目的,使得由第二端a2至第一端a1的各个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增大或减小。可选地,加热膜层的材质可以是银钯合金、银和玻璃混合物等涂层材料或纳米电阻加热膜材料等,只要能够实现通电后能够产生热量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加热件100还包括电极层50,该电极层50可以设置在基体10上,并与电加热膜层20电连接,以实现各个加热区域21的串联或并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极层50也可直接设置在电加热膜层20上,只要能够实现各个加热区域21的串联或并联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电极层50的材质可以是银、金、铜以及含有金、银、和铜的合金等高导电率的金属材料。
具体到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膜层20包括两个加热区域21,为便于描述将位于上方的加热区域21命名为第一加热区域,将位于下方的加热区域21命名为第二加热区域,抽吸气流由下向上流动,即第一加热区域位于第一端a1,第二加热区域位于第二端a2。其中,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彼此串联,且第一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大于第二加热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使得通电后,第一加热区域对对应的辐射区域的加热温度更好,进而使得与第一加热区域对应的辐射区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辐射加热的温度更高。进一步地,电极层50设置在第一加热区域背离第二加热区域的一端(即基体10的第一端a1)和第二加热区域背离第一加热区域的一端(即基体10的第二端a2),且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彼此电接触从而实现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的串联。
请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体10呈具有中空腔的筒状,该中空腔用作上述容置位A。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基体10的内壁上,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基体10的外壁上,且每一加热区域21和与之对应的辐射区域通过二者之间的基体10进行热传导,以对对应的辐射区域进行加热,从而激发对应的辐射区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如此,在使用时,将气溶胶产生基质插入基体10的中空腔(即容置位A)内,然后用户进行抽吸,同时电加热膜层20通电,使得各个加热区域21通过基体10将热量传递至对应的辐射区域,从而激发各个辐射区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烘烤后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跟随抽吸气流由基体10的第二端a2向基体10的第一端a1流动,并最终被用户吸食。
进一步地,基体10的外壁与电加热膜层20之间设置绝缘层40,该绝缘层40使得电加热膜层20与基体10绝缘。可选地,在基体10的外壁上涂覆耐高温的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绝缘层40。在绝缘层40上涂覆电加热膜材料,固化后形成电加热膜层20。在电加热膜层20或绝缘层40上涂覆导电材料,固化后形成电极层50。在基体10的内壁涂覆红外辐射膜材料,固化后形成红外辐射膜层30。
可选地,基体10可以是中空的圆柱体,形成的中空腔体也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体10也可以是中空的棱柱体,形成的中空腔体也为棱柱体。当然,基体10也可以是中空的其它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基体10的内壁上,即红外辐射膜层30与中空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之间没有被基体10阻隔。基体10能够将电加热膜层2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红外辐射膜层30即可,因此基体10需要采用耐高温且导热效果较好的材料,例如钢或陶瓷等,在此不作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红外辐射膜层30在电加热膜层20上的正投影与电加热膜层20并不仅限于完全覆盖,二者的面积可以大于或小于,只要电加热膜层20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红外辐射膜层30而产生红外辐射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基体10呈具有中空腔的筒状,该中空腔用作上述容置位A。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基体10的外壁上,并透过基体10对容置位A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红外辐射膜层30背离基体10的一侧表面,且每一加热区域21覆盖与之对应的辐射区域。如此,在使用时,将气溶胶产生基质插入至基体10的中空腔(即容置位A)内,然后用户进行抽吸,同时电加热膜层20通电,使得各个加热区域21将热量直接传递至对应的辐射区域,从而激发各个辐射区域透过基体10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烘烤后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跟随抽吸气流由基体10的第二端a2向基体10的第一端a1流动,并最终被用户吸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电加热膜层20直接覆盖在红外辐射膜层30上,从而电加热膜层20通电后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红外辐射膜层30上,实现对红外辐射膜层30加热。由于红外辐射膜层30与中空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之间被基体10阻隔,因此红外辐射膜层30辐射出的红外线需要透过基体10才能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辐射加热。可选地,基体10的材质可以采用例如石英玻璃或云母等透明材料,以便于红外辐射膜层30辐射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透明的基体10,进而实现对中空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辐射加热。
请参见图5所示,进一步地,如果红外辐射膜层30为导电材料时,红外辐射膜层30与电加热膜层20之间还设置绝缘层40,该绝缘层40用于使得红外辐射膜层30和电加热膜层20绝缘。可选地,在基体10的外壁涂覆红外膜辐射膜材料,固定后形成红外辐射膜层30。在红外辐射膜层30上涂覆耐高温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绝缘层40。在绝缘层40上涂覆电加热膜材料,固化后形成电加热膜层20。在电加热膜层20或绝缘层40上涂覆导电材料,固化后形成电极层50。
需要说明的是,该绝缘层40并不是必需的,当红外辐射膜层30本身绝缘时,则不需要该绝缘层40,将电加热膜层20直接成型在红外辐射膜层30上。只有当红外辐射膜层30本身不绝缘时,才需要在红外辐射膜层30与电加热膜层20之间设置绝缘层40进行绝缘。
请参见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发热件的周向外侧形成容置位A,也就是说,容置位A沿基体10的周向环绕基体10设置(即基体10呈销钉状,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内)。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基体10的周向外侧的壁面上,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电加热膜层20背离基体10的一侧,且每一加热区域21覆盖与之对应的辐射区域。如此,在使用时,将基体10插入至气溶胶产生基质内部,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基体10的周侧。然后,用户进行抽吸,同时电加热膜层20通电,使得各个加热区域21将热量直接传递至对应的辐射区域,从而激发红外辐射膜层30的各个辐射区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烘烤后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跟随抽吸气流由基体10的第二端a2向基体10的第一端a1流动,并最终被用户吸食。
请参见图8及图9所示,进一步地,电加热膜层20与基体10之间还设置绝缘层40,该绝缘层40用于使得电加热膜层20与基体10绝缘。可选地,在基体10的外壁涂覆耐高温绝缘材料,固化后形成绝缘层40。在绝缘层40上涂覆电加热膜材料,固定后形成电加热膜层20。在电加热膜层20上涂覆红外辐射膜材料,固化后形成红外辐射膜层30。
需要说明的是,该绝缘层40并不是必需的,当基体10本身绝缘,则不需要该绝缘层40,将电加热膜层20直接成型在基体10上即可。只有当基体10本身不绝缘时,才需要在基体10与电加热膜层20之间设置绝缘层40进行绝缘。
可选地,红外辐射膜层30上可成型保护层60,以对红外辐射膜层30进行保护。该保护层60可以是例如釉层等,只要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耐高温且使得红外辐射膜层30辐射出的红外线透过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10所示,可选地,电加热膜层20可以呈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开口端22位于基体10的第二端a2,该U型结构的封闭端23位于基体10的第一端a1。电加热膜层20包括位于U型结构的封闭端23的第一加热区域和位于U型结构的开口端22的第二加热区域。电极层50与U型结构的开口端22的两个端头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的串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加热膜层20也可采用其他形状,例如覆盖基体10的整个周侧表面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11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基体10具有第一侧11和与该第一侧11相背离的第二侧12。更加具体地,基体10呈片状,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为呈片状的基体10的两个侧面。基体10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形成上述容置位A。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中的一者表面上由内向外依次层叠有电加热膜层20和红外辐射膜层30,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红外辐射膜层30。
更加具体的,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基体10的第一侧11的表面上,红外辐射膜层30包括设置在电加热膜层20上的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和设置在基体10的第二侧12的表面上的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每一辐射区域包括位于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的第一子辐射区域和位于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的第二子辐射区域。第一子辐射区域覆盖在与之对应的加热区域21上,第二子辐射区域和与之对应的加热区域21通过二者之间的基体10进行热传导。
如此,在使用时,将基体10插入至气溶胶产生基质内部,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位于基体10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然后,用户进行抽吸,同时电加热膜层20通电,电加热膜层20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从而激发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对位于基体10的第一侧1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同时,电加热膜层20产生的热量由基体10的第一侧11传递至基体10的第二侧12,进而对成型在基体10第二侧12表面上的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进行加热,从而激发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对位于基体10的第二侧12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
请参见图12所示,进一步地,在基体10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的表面均可设置绝缘层40,利用该绝缘层40将基体10与其它层绝缘。当然,该绝缘层40并不是必需的,当基体10本身绝缘时,可不设置该绝缘层40。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限于仅在基体10的第一侧11表面上设置电加热膜层2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基体10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的表面上均由内向外依次层叠有所述电加热膜层20和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
更加具体地,电加热膜层20包括设置在第一侧11的表面上的第一子电加热膜层和设置在第二侧12的表面上的第二子电加热膜层。红外辐射膜层30包括设置在第一子电加热膜层20上的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和设置在第二子电加热膜层20上的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每一加热区域21包括位于第一子电加热膜层的第一子加热区域和位于第二子电加热膜层的第二子加热区域,且每一加热区域的第一子加热区域和第二子加热区域在基体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重合,每一红外辐射区域的第一子红外辐射区域覆盖与之对应的加热区域21的第一子加热区域,每一红外辐射区域的第二子红外辐射区域大致覆盖与之对应的加热区域21的第二子加热区域。也就是说,当电加热膜层20通电后,利用第一子电加热膜层对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进行加热,使得第一子红外辐射膜层30a对位于基体10的第一侧1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同时,第二子电加热膜层对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进行加热,使得第二子红外辐射膜层30b对位于基体10的第二侧12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使得基体10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均匀的受热烘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加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0),具有用于容置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置位(A);及
电加热膜层(20),设置于所述基体(10)上,且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
其中,所述基体(10)还具有作为其相对两端的第一端(a1)和第二端(a2),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由所述第一端(a1)向所述第二端(a2)依次布设,且各个所述加热区域(21)中位于所述第一端(a1)的所述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大于其余所述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端(a2)至所述第一端(a1)的各个所述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彼此串联;
由所述第二端(a2)至所述第一端(a1)的各个所述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彼此并联;
由所述第二端(a2)至所述第一端(a1)的各个所述加热区域(21)的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还包括红外辐射膜层(30),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于所述基体(10)上,且包括被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区域(21)一一对应加热的至少两个辐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呈具有中空腔的筒状,所述中空腔用作所述容置位(A);
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的内壁上,所述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的外壁上,且每一所述加热区域(21)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辐射区域通过二者之间的所述基体(10)进行热传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的外壁与所述电加热膜层(20)之间设置有绝缘层(4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呈具有中空腔的筒状,所述中空腔用作所述容置位(A);
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的外壁上,并透过所述基体(10)对所述容置位(A)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红外辐射加热;所述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背离所述基体(10)的一侧表面上,且每一所述加热区域(21)覆盖与之对应的所述辐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的周向外侧形成所述容置位(A),所述电加热膜层(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的周向外侧的壁面上,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设置在所述电加热膜层(20)背离所述基体(10)的一侧,且每一所述加热区域(21)覆盖与之对应的所述辐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膜层(20)与所述基体(10)之间设置有绝缘层(40)。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具有第一侧(11)和与所述第一侧(11)相背离的第二侧(12),所述基体(10)的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2)形成所述容置位(A);
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2)中的一者表面上由内向外依次层叠有所述电加热膜层(20)和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2)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或者
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2)的表面上均由内向外依次层叠有所述电加热膜层(20)和所述红外辐射膜层(30)。
12.一种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件(100)。
CN202111676456.6A 2021-12-31 2021-12-31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Pending CN114304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456.6A CN114304749A (zh) 2021-12-31 2021-12-31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PCT/CN2022/129843 WO2023124534A1 (zh) 2021-12-31 2022-11-04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456.6A CN114304749A (zh) 2021-12-31 2021-12-31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749A true CN11430474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2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6456.6A Pending CN114304749A (zh) 2021-12-31 2021-12-31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4749A (zh)
WO (1) WO202312453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53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WO202401706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41045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55732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4055720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55719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60341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WO2024103879A1 (zh) * 2022-11-17 2024-05-23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475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0520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08052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2279891U (zh) * 2019-12-23 2021-01-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080519B (zh) * 2019-12-23 2023-03-1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133556A (zh) * 2020-01-17 2021-07-20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
CN213604396U (zh) * 2020-05-06 2021-07-0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体以及包含该发热体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098166A (zh) * 2020-09-01 2022-03-0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CN214431820U (zh) * 2020-09-09 2021-10-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CN113647692A (zh) * 2021-07-23 2021-11-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043789U (zh) * 2021-12-31 2022-12-1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CN114304749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53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WO2024017062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41045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55732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4055720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55719A1 (zh) * 2022-09-16 2024-03-2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60341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WO2024103879A1 (zh) * 2022-11-17 2024-05-23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4534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04749A (zh)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EP3932227A1 (en) Low-temperature baking smoking set
CN211832831U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KR20230050400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및 적외선 히터
CN216147266U (zh) 加热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148780A1 (en) Cooking device having a cooking vessel and a ceramic heater
WO2023093535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043789U (zh)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件
CN212117075U (zh) 一种加热装置
WO2023179108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832830U (zh) 一种应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具的气流通道装置
CN21191052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3124519A1 (zh) 加热元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55731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06886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3093484A1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
CN11284172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2841741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721820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55720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781579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37382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11573636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114052300A (zh) 加热器以及含有该加热器的烟具
US7019265B2 (en) Turntable incorporating heating means and oven incorpor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