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8587U -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08587U CN216508587U CN202123135551.3U CN202123135551U CN216508587U CN 216508587 U CN216508587 U CN 216508587U CN 202123135551 U CN202123135551 U CN 202123135551U CN 216508587 U CN216508587 U CN 2165085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arm
- installed part
- mounting assembly
- vehicle
- auxiliary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所述摆臂安装组件包括:摆臂安装件,所述摆臂安装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下摆臂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摆臂安装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弯折的唇边,多个所述唇边在所述摆臂安装件的顶部顺次连接。通过在摆臂安装件的顶部设置多个唇边,使其弯折后与副车架贴合并固定连接,可以提升副车架与下摆臂之间的连接刚度,从而有效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车内乘员乘坐舒适性,同时还可以提升整车的可靠耐久性及操纵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整车的耐久性、舒适性、操控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后副车架主要承载轮胎载荷及运动激励,后副车架下摆臂安装点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轮胎激励传递至车身引起整车振动噪声问题,同时车辆操稳性能也需要安装点具有较强的刚度,以便在操作时有较好的强度基础。
相关技术中,后副车架上设置有多块钣金和多个支撑板以及在下摆臂安装点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通过钣金和支撑板与安装支架的配合以提升安装点的刚度,但是由于钣金、支撑板和安装支架的数量较多,其匹配工艺复杂,不利于安装点精度的控制,反而会削弱安装点的刚度,使得后副车架的整体模态不高,承载能力较低,不能很好地降低整车振动噪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摆臂安装组件,通过在下摆臂安装位置设置多个弯折的唇边,使其与副车架贴合固定,这样可以提升安装点的刚度,有效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从而降低振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摆臂安装组件,所述摆臂安装组件包括:摆臂安装件,所述摆臂安装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下摆臂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摆臂安装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弯折的唇边,多个所述唇边在所述摆臂安装件的顶部顺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安装组件,通过在摆臂安装件的顶部设置多个唇边,使其弯折与副车架贴合并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对副车架与下摆臂之间的安装点加强的效果,这样有效提升了副车架与下摆臂之间的连接刚度,有效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从而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同时提升了整车的可靠耐久性及操纵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摆臂安装件包括多个周向顺次连接的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多个所述侧板的底部,位于内侧和外侧的所述侧板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向内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的顶部和对应的所述唇边之间设置有过渡部,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过渡部的横截尺寸呈递减趋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孔设置于位于前侧和后侧的所述侧板下端且朝向内侧偏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副车架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两个所述摆臂安装件之间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摆臂安装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内还设置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在所述连接件内轴向延伸,所述减振件的端部和所述摆臂安装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内还设置质量块,所述减振件包裹所述质量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摆臂安装件包括:两个前后相对的半壳,两个所述半壳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有所述唇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包括:副车架;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摆臂安装组件,所述摆臂安装组件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摆臂安装组件;
200、副车架组件;
10、副车架;11、横梁;12、纵梁;
20、摆臂安装件;21、安装孔;22、唇边;23、侧板;24、底板;25、过渡部;
30、连接件;31、连接部;32、减振件;33、质量块;
40、半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安装组件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摆臂安装组件100的副车架组件200及其车辆。
如图3所示,摆臂安装组件100包括:摆臂安装件20,摆臂安装件2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21,下摆臂安装于安装孔21,摆臂安装件2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弯折的唇边22,多个唇边22贴设固定在副车架10的多个表面上。如此设置,通过将下摆臂安装在安装孔21内,使得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实现连接,从而保证副车架10能够承载轮胎载荷和运动激励。
以及,在摆臂安装件2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唇边22,使得多个唇边22弯折后可以与副车架10的多个表面紧密贴合,如此,类似蜗牛脚的大吸盘结构,通过增大摆臂安装件20与副车架1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强下摆臂与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从而有效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实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同时,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的加强,可以使车辆在激烈驾驶工况下,避免出现局部撕裂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车辆的可靠耐久性和操纵稳定性。
由此,通过在摆臂安装件20的顶部设置多个唇边22,使其弯折与副车架10贴合并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对副车架10和下摆臂之间的安装点加强的效果,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副车架10与下摆臂之间的连接刚度,有效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从而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提高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同时使整车具有良好的可靠耐久性及操纵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多个唇边22在摆臂安装件20的顶部顺次连接,位于内侧的唇边22贴设固定在副车架10的内侧表面上,位于外侧的唇边22贴设固定在副车架10的外侧表面上,位于前侧和后侧的唇边2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且贴设固定在副车架10的底面上。如此设置,使得多个唇边22可以与副车架10的三个表面紧密贴合,这样通过增大与副车架10的接触面强度,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摆臂安装件20与副车架10表面连接薄弱的问题,并且多个唇边22沿着摆臂安装件20的顶部顺次连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摆臂安装件20自身的结构强度,不易撕裂,而且还能够紧紧包裹着副车架10的三个表面,从而保证副车架10与下摆臂之间通过摆臂安装件20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多个唇边22与副车架10之间的固定连接,这样结构刚度大,具有较优的连接性和整体性。当然,唇边22还可以延伸至与副车架10的上表面进行贴合固定,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降低车辆振动噪声。
当然,本申请的摆臂安装组件100除了用于连接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相似或相同的结构。并且,摆臂安装件20包括:多个周向顺次连接的侧板23和底板24,底板24连接于多个侧板23的底部,位于内侧和外侧的侧板23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向内倾斜延伸。也就是说,围绕摆臂安装件20的周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内侧侧板23、外侧侧板23、前侧侧板23以及后侧侧板23,并且多个侧板2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4,用于连接多个侧板23。如此设置,通过多个侧板23和底板24的连接,即形成了摆臂安装件20的外壳,并且可以使摆臂安装件20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能够为安装下摆臂提供可靠的保证和增升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
其中,多个侧板23与底板24之间均为圆弧过渡连接,有效提高了摆臂安装件20的表面光滑度,这样可以增强抗腐蚀性,同时避免人员划伤。以及,位于内侧和外侧的侧板23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向内倾斜延伸,使摆臂安装件20的整体造形大致呈蜗牛壳结构,利用蜗牛壳具有强度大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摆臂安装件20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这样轮胎将振动传递给副车架10,可以通过副车架10的缓冲再将振动传递到车身,这样会使振动传递能量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降低车内噪声并提高整车舒适性,并且在提高副车架10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整车稳操性。
其中,侧板23的顶部和对应的唇边22之间设置有过渡部25,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过渡部25的横截尺寸呈递减趋势。如此设置,通过在侧板23与唇边22之间设置过渡部25,并且过渡部25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横截尺寸逐渐减小,可以实现侧板23与唇边22之间的光滑过渡,从而提高摆臂安装件20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有利于衰减轮胎振动激励传递能量。另一方面,摆臂安装件20在上下方向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位于摆臂安装件20下方的安装孔21,第二部分是位于中间的过渡部25,第三部分是位于上方的底座,其中,第三部分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摆臂安装件20的结构强度,从而为安装下摆臂提供可靠的保证和增升下摆臂与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
因此,在摆臂安装件20上设置多个唇边22、多个侧板23以及底板24,并且还设置过渡部25,使得摆臂安装件20的整体结构如同蜗牛结构,其中唇边22结构如同蜗牛脚的大吸盘,可以紧紧贴附在副车架10上,多个侧板23、底板24与过渡部25形成的结构如同蜗牛壳,可以增强结构强度,从而大大提升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与强度,有效保证整车的舒适性和稳操性。
如图1所示,安装孔21设置于位于前侧和后侧的侧板23下端,并且朝向内侧偏置。如此设置,将安装孔21设置在摆臂安装件20朝内侧偏置的下端,一方面可以与下摆臂进行很好地配合连接,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即,可以合理利用摆臂安装件20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副车架10与下摆臂之间的连接刚度,倘若将安装孔21设置在垂直于副车架10下方的安装位置,则不能很好地降低振动传递能量。
进一步地,摆臂安装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30,连接件30连接在两个摆臂安装件20之间,并且连接件30的两端设置有弧形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和摆臂安装件2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将连接件30连接在两个摆臂安装件20之间,使得三者形成拱形结构,这样可以提升两个摆臂安装件20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下摆臂与副车架10之间的整体布局强度,防止发生撕裂的风险,即为整车稳操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证。以及,通过连接件30两端的弧形连接部31,可以使连接件30和摆臂安装件20进行很好地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可以为一口字形加强管梁,以满足整体强度要求。此外,连接件30还可以采用拱形梁,使其具有一定的弯曲度,这样的拱形结构形式相对于平直形的管梁而言,受力好,强度高,有利于加强副车架10的整体强度与刚度,以提高底盘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模态,从而使整车具有较高的可靠耐久性和操纵稳定性。当然,连接件3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能够连接在两个摆臂安装件20之间即可。
如图3所示,连接件30内还设置减振件32,减振件32在连接件30内轴向延伸,减振件32的端部和摆臂安装件20相连接。如此,通过在连接件30内设置减振件32,可以进一步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从而有效降低车内振动噪声,更好地提高乘员舒适性。其中,减振件32贯穿整个连接件30,并且端部与摆臂安装件20固定连接,可以将振动快速传递至减振件32上进行吸振。
其中,连接件30内还设置质量块33,减振件32包裹质量块33。如此设置,减振件32和质量块33的配合可以形成吸振器结构,这样可以对特定频率的振动传递能量进行有效衰减,从而提高整车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连接件30内硫化橡胶,以形成减振件32,并且在橡胶内嵌入质量块33,使连接件30呈一体式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连接件30的整体强度,还可作为吸振器,吸收振动传递到此处的特定频率能量,从而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效果。
另外,除了上述所述的实施例的摆臂安装件20,摆臂安装件20还可以包括:两个前后相对的半壳40,两个半壳40固定连接,并且分别设置有唇边22。如此设置,通过前后相对的两个半壳40的配合连接,也可以构成摆臂安装件20,并且通过增大唇边22与副车架10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样也可以提升下摆臂和副车架10之间的连接刚度,从而起到增强副车架10的承载能力和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200,副车架组件2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摆臂安装组件100、副车架10和下摆臂。
其中,如图1所示,副车架10包括:横梁11和纵梁12,横梁11与纵梁12相连接。其中,横梁11和纵梁12可以采用钢板冲压件,并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即保证了横梁11与纵梁12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满足副车架1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进一步地,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为二氧化碳保护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1的中部呈梯形结构,横梁11的两端为扁平状。如此设置,横梁11的中部呈梯形结构有利于提高横梁11的结构强度,横梁11的两端为扁平状,可以为副车架10与车身的连接提供平面安装点,扁平状结构的平面可以提高副车架10与车身的装配精度,从而为整车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证。
进一步地,多个唇边22可以贴设固定在横梁11或者纵梁12的表面上。以纵梁12为例,位于内侧的唇边22贴设固定在纵梁12的内侧表面上,位于外侧的唇边22贴设固定在纵梁12的外侧表面上,位于前侧和后侧的唇边2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贴设固定在纵梁12的底面上,从而可以实现摆臂安装件20与纵梁12的刚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200。
因此,通过在摆臂安装件20的顶部设置多个唇边22,使其弯折与副车架10贴合并固定连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副车架10与下摆臂之间的连接刚度,从而有效衰减轮胎激励振动传递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很好地改善车内乘员乘坐舒适性,同时提升了整车的可靠耐久性及操稳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臂安装件,所述摆臂安装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下摆臂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摆臂安装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弯折的唇边,多个所述唇边在所述摆臂安装件的顶部顺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安装件包括多个周向顺次连接的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多个所述侧板的底部,位于内侧和外侧的所述侧板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向内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顶部和对应的所述唇边之间设置有过渡部,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过渡部的横截尺寸呈递减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于位于前侧和后侧的所述侧板下端且朝向内侧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两个所述摆臂安装件之间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摆臂安装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内还设置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在所述连接件内轴向延伸,所述减振件的端部和所述摆臂安装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内还设置质量块,所述减振件包裹所述质量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安装件包括:两个前后相对的半壳,两个所述半壳固定连接且分别设置有所述唇边。
9.一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摆臂安装组件,所述摆臂安装组件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副车架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35551.3U CN216508587U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35551.3U CN216508587U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08587U true CN216508587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49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35551.3U Active CN216508587U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08587U (zh) |
-
2021
- 2021-12-14 CN CN202123135551.3U patent/CN2165085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05541B2 (en) |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JP3866415B2 (ja) | 車体構造 | |
CN112339861B (zh) |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 |
CN201922879U (zh) | 一种汽车车身后减振器座的安装结构 | |
JP2002337526A (ja) | 自動車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構造 | |
CN111497940A (zh) | 用于汽车、尤其电动汽车的副车架 | |
CN216508587U (zh) |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 |
CN214001840U (zh) |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3566147U (zh) |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CN216969250U (zh) | 摆臂安装组件和车辆 | |
CN210760124U (zh) | 一种悬置衬套、悬置及车辆 | |
CN217198359U (zh) | 车架结构及车辆 | |
CN216070199U (zh) | 一种半承载车架后段连接结构 | |
CN214492517U (zh) | 减振动力总成的悬置支架和车辆 | |
CN217835755U (zh)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
CN215284260U (zh) | 扭梁及车辆 | |
CN220430284U (zh) |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20615950U (zh) | 副车架横梁和车辆 | |
CN220996531U (zh) | 车辆后轮罩总成 | |
CN219115560U (zh) | 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6184307U (zh) |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 |
CN220374635U (zh) | 汽车顶盖和具有其的汽车 | |
CN218141767U (zh) | 车架和车辆 | |
CN214928884U (zh) | 一种后背门加强结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