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9742U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9742U
CN216269742U CN202120466584.7U CN202120466584U CN216269742U CN 216269742 U CN216269742 U CN 216269742U CN 202120466584 U CN202120466584 U CN 202120466584U CN 216269742 U CN216269742 U CN 216269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ttery
arm
frame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665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市川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9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9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行驶时的蓄电池的重量感、以及实现行驶时的操作感的提高的电动车辆。电动车辆(1)具备:车架(2);马达(35),其设置于所述车架(2),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以及蓄电池(5),其向所述马达(35)供给电力。所述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浮动安装于所述车架(2)。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第2015/068753号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蓄电池壳体的底部设有下弹簧,在覆盖蓄电池的壳体罩上设有上弹簧,由此通过下弹簧支承蓄电池的下表面,并通过上弹簧支承蓄电池的上表面。通过使下弹簧及上弹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蓄电池相对于车辆的上下移动而能够进行相对位移。由此,能够缓和在车辆的行驶时蓄电池的摆动向驾驶员传递的情况或作用于蓄电池的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概要】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电动二轮车、电动辅助自行车等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行驶时,车辆不仅上下移动,而且也产生向左右倾斜的运动(侧倾)。此时,在具备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的车辆中,认为会严重地感觉到车身的倾斜。因此,担心会影响行驶时的车辆的轻快感、或影响按照意图进行操纵的感觉这样的操作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行驶时的蓄电池的重量感、以及实现行驶时的操作感的提高的电动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为电动车辆1,其具备:车架2;马达35,其设置于所述车架2,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蓄电池5,其向所述马达35供给电力,在所述电动车辆1中,所述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浮动安装于所述车架2。
根据该结构,为了使蓄电池能够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将蓄电池以浮动安装状态支承于车架。由此,例如在电动车辆向左右一侧倾斜时,蓄电池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能够向左右另一侧移动。因此,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地使车身开始倾斜。因此,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的重量,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轻快感。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架2具备头管11和从所述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且构成为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在所述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之间具备沿着所述主框架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轨41和一端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滑轨41且在另一端支承所述蓄电池的摆臂42,所述摆臂42相对于所述车架2能够沿着所述滑轨4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摆臂能够沿着滑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支承于摆臂的蓄电池也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另外,摆臂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转动(摆动),支承于摆臂的蓄电池也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转动(摆动)。由此,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蓄电池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能够相对移动(摆动)。另外,在电动车辆的加减速时,蓄电池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的重量,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轻快感。
另外,在电动车辆为自行车的情况下,通常使车辆向踩踏板时施加踩踏力的一侧的相反侧倾斜,但是由于能够使蓄电池追随该车辆的运动地移动,因此在踩踏板时能够适当地产生反力,能够提高踩踏板的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架2具备头管11和从所述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且构成为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在所述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之间具备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滑轨61、62和一端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滑轨61、62且在另一端支承所述蓄电池5的摆臂63、64,所述摆臂63、64相对于所述车架2能够沿着所述滑轨61、62在所述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摆臂能够沿着滑轨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支承于摆臂的蓄电池也能够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蓄电池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的重量,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轻快感。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滑轨61、62具备在所述蓄电池5的车辆前方侧配置的前侧滑轨61和在所述蓄电池5的车辆后方侧配置的后侧滑轨62,所述摆臂63、64具备从所述前侧滑轨61向后下方延伸并连结于所述蓄电池5的前下部的第一臂63和从所述后侧滑轨62向前上方延伸并连结于所述蓄电池5的后上部的第二臂64,所述第二臂64与所述蓄电池5的连结部68位于比所述第一臂63与所述蓄电池5的连结部67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将第一臂从前侧滑轨向后下方延伸而连结于蓄电池的前下部。另外,将第二臂从后侧滑轨向前上方延伸而连结于蓄电池的后上部。另外,使第二臂的连结部位于比第一臂的连结部靠上方的位置。由此,构成包含第一臂、蓄电池及第二臂的N字状的连杆机构。蓄电池通过第一臂及第二臂的转动等而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且也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因此,与电动车辆的加减速对应而蓄电池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与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转动(俯仰)对应而蓄电池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因此,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电动车辆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的重量,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轻快感。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车架2具备头管11和从所述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2,所述主框架12具备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形成窄幅部的凹部17,调整臂18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凹部17的开放部的一端侧,所述调整臂18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所述凹部17的开放部的另一端侧,所述调整臂18通过使所述顶端部相对于所述凹部17的卡合位置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变化,从而能够将所述凹部17以任意的深度闭塞。
根据该结构,在主框架具备形成窄幅部的凹部,在凹部的一端侧将调整臂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调整臂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凹部的另一端侧的任意的位置。调整臂通过顶端部的卡合位置而能够将凹部以任意的深度闭塞。由此,通过调整臂的卡合位置能够调整凹部的深度、甚至主框架的窄幅部的实质上的宽度。通过调整主框架的窄幅部的宽度,从而能够使主框架的挠性特性变化。因此,能够设定与电动车辆的行驶状况、驾驶员的喜好对应的操作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为电动车辆1,其具备:车架2;马达35,其设置于所述车架2,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以及蓄电池5,其向所述马达35供给电力,在所述电动车辆1中,所述车架2具备头管11和从所述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2,所述主框架12具备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形成窄幅部的凹部17,调整臂18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凹部17的开放部的一端侧,所述调整臂18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所述凹部17的开放部的另一端侧,所述调整臂18通过使所述顶端部相对于所述凹部17的卡合位置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变化,从而能够将所述凹部17以任意的深度闭塞。
根据该结构,在主框架具备形成窄幅部的凹部,在凹部的一端侧将调整臂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调整臂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凹部的另一端侧的任意的位置。调整臂通过顶端部的卡合位置而能够将凹部以任意的深度闭塞。由此,通过调整臂的卡合位置能够调整凹部的深度、甚至主框架的窄幅部的实质上的宽度。通过调整主框架的窄幅部的宽度,从而能够使主框架的挠性特性变化。因此,能够设定与电动车辆的行驶状况、驾驶员的喜好对应的操作感。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行驶时的蓄电池的重量感、以及实现行驶时的操作感的提高的电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示出使主框架的调整臂向挠性增加侧转动后的状态。
图3是图1的II-II剖视图,示出使主框架的调整臂向挠性减少侧转动后的状态。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通过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使蓄电池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的例子的后视图,图6(a)示出中立状态,图6(b)示出向左方移动后的状态,图6(c)示出向右方移动后的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通过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使蓄电池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的例子的后视图,图9(a)示出中立状态,图9(b)示出向左方移动后的状态,图9(c)示出向右方移动后的状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说明通过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使蓄电池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的例子的后视图,图12(a)示出中立状态,图12(b)示出向左方移动后的状态,图12(c)示出向右方移动后的状态。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侧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俯视图。
图15是说明通过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使蓄电池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的例子的后视图,图15(a)示出中立状态,图15(b)示出向左方移动后的状态,图15(c)示出向右方移动后的状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简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简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支承单元的简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左侧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左侧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左侧视图。
【符号说明】
1、120、130、150 电动辅助自行车(电动车辆)
2 车架
5、122、132 蓄电池
11 头管
12 主框架
17、152 凹部
17a、152a 窄幅部
18 调整臂
35 电动马达(马达)
41、51、61、62、71、72、134、138 滑轨
42、52、63、64、73、74、135、139 摆臂
43a、44a、53a、54a 前臂、后臂的上端(摆臂的一端)
43b、44b、53b、54b 前臂、后臂的下端(摆臂的另一端)
61、62 前侧及后侧的滑轨(滑轨)
63、64 第一臂及第二臂(摆臂)
63a、64b 第一臂及第二臂的上端(一端、另一端)
63b、64a 第一臂及第二臂的下端(另一端、一端)
67、68 前后的支承部(连结部)
74a 下摆臂的下端(一端)
74b 下摆臂的上端(另一端)
76a、77a 上前臂、上后臂的上端(摆臂的一端)
76b、77b 上前臂、上后臂的下端(摆臂的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电动辅助自行车来作为电动车辆,但是电动车辆并不局限于电动辅助自行车。以下,将电动辅助自行车简记为“自行车”。需要说明的是,自行车1大致左右对称地形成。对于左右对称的构成构件标注同一符号并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整体>
如图1所示,自行车1是根据向踏板6施加的踩踏力而使电动马达(马达)35产生辅助驱动力的电动辅助自行车。自行车1具备车架2、搭载于车架2的下部的驱动单元3、以及搭载于车架2的蓄电池5。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3可以作为仅通过电动马达35的输出使自行车1行驶的原动机来使用。图中符号7表示前轮,符号8表示后轮,符号9表示车把,符号10表示车座。
<车辆框架>
如图1~图3所示,车架2例如通过将铝合金制的多个框架构件利用焊接及紧固连结等结合成一体而构成。车架2具备将前轮7的悬架系统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11和从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2。对后轮8进行支承的后支架13在主框架12的后方延伸。在自行车1中,后支架13为能够上下摆动的摆臂。
主框架12具备从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体15和使左右框架体15的后端部汇合的框架后部16。左右框架体15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相互空出间隔地配置。在左右框架体15之间配置有蓄电池支承单元20(参照图4)。
框架后部16以越靠上侧则越位于前侧的方式在侧视观察下倾斜地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框架后部16的水平截面(参照图2、图3)中,框架后部16具有中空的闭合截面结构。框架后部16在车辆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具备左右一对的凹部17。左右凹部17以沿上下方向横切框架后部16的前后中间部(并不局限于中央部)的方式延伸。左右凹部17以沿着框架后部16的侧视观察下的倾斜的方式延伸。在框架后部16的水平截面中,左右凹部17形成前侧比后侧深的凹空间。左右凹部17在框架后部16的前后中间部形成缩窄了车辆左右方向的宽度的窄幅部17a。
在框架后部1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能够将左右凹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开放部以任意的深度闭塞的调整臂18。调整臂18的后端部(基端部)18a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凹部17的开放部的后端侧(一端侧)。调整臂18的前端部(顶端部)18b能够与凹部17的开放部的前端侧(另一端侧)抵接。调整臂18以使前端部18b在凹部17的前侧的深度的范围内移动的方式转动。在该调整臂18的转动范围内,在车架2上产生了扭转的力的情况下,调整臂18的前端部18b以按压状态与凹部17的前端侧抵接。在该调整臂18的转动范围内,凹部17以任意的深度被闭塞。由此,能够调整窄幅部17a的实质上的左右宽度。
参照图2,例如使左调整臂18的前端部18b与左凹部17的前壁17b中的车辆左右方向内侧的内侧端17c抵接。同样,使右调整臂18的前端部18b与右凹部17的前壁17b中的车辆左右方向内侧的内侧端17c抵接。在该状态下,凹部17的开放部在比较靠近底面的位置被闭塞。若将左调整臂18及右调整臂18当作窄幅部17a的一部分,则窄幅部17a的左右宽度比较窄。由此,窄幅部17a处的车架2的左右方向的挠性增加。
参照图3,例如使左调整臂18的前端部18b与左凹部17的前壁17b中的车辆左右方向外侧的外侧端17d抵接。同样,使右调整臂18的前端部18b与右凹部17的前壁17b中的车辆左右方向外侧的外侧端17d抵接。在该状态下,凹部17的开放部在比较靠近开放端的位置被闭塞。若将左调整臂18及右调整臂18当作窄幅部17a的一部分,则窄幅部17a的左右宽度比较宽。由此,窄幅部17a处的车架2的左右方向的挠性减少。
这样,通过使左右调整臂18转动,从而能够调整车架2的挠性。因此,能够根据自行车1的行驶状况、驾驶员的喜好而容易地变更车架2的挠性特性。
参照图1,在主框架12上经由支承托架31而安装有车座10。支承托架31例如形成为桁架结构。向车座10的下方延伸的车座支柱32以能够调节高度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托架31的后端部31a。
驱动单元3搭载于车架2的下部且搭载于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踏板曲轴的周围。驱动单元3将电动马达35及动力传递机构36一体地构成。电动马达35是成为自行车1的驱动源的部件。电动马达35的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36向踏板曲轴或后轮8传递。
从蓄电池5向电动马达35供给电力。蓄电池5支承于主框架12内侧的蓄电池支承单元20(参照图4)。
<蓄电池支承单元>
如图4~图6所示,蓄电池支承单元20支承于左右框架体15。蓄电池支承单元20具备一对滑轨41和一对摆臂42。一对滑轨41例如形成为圆筒状。一对滑轨41在左右框架体15之间沿着各框架体1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滑轨41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一对滑轨41固定于左右框架体15的车宽方向内侧。
在一对滑轨41上分别支承有摆臂42。摆臂42具备前臂43和后臂44。前臂43的上端(一端)43a及后臂44的上端(一端)44a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管45连结成一体。连结管45能够滑动地外嵌于滑轨41。摆臂42被支承为,前臂43的上端43a及后臂44的上端44a能够沿着滑轨4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且能够以滑轨41为中心向车辆左右方向转动。
前臂43的下端(另一端)43b及后臂44的下端(另一端)44b经由前支承部47及后支承部48而连结于蓄电池5的上端5a。具体而言,前臂43的下端43b能够向车辆左右方向转动地连结于前支承部47。前支承部47连结于蓄电池5的上端5a中的前端5b。后臂44的下端44b能够向车辆左右方向转动地连结于后支承部48。后支承部48连结于蓄电池5的上端5a中的靠近后端5c的部位5d。前支承部47及后支承部48例如形成为圆筒状。
一对前臂43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相互平行地配置。一对后臂44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相互平行地配置。前臂43、后臂44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一对前臂43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以形成平行连杆的方式配置。一对后臂44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以形成平行连杆的方式连结。
蓄电池5经由一对前臂43及一对后臂44而支承于一对滑轨41。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平行移动且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平行移动地支承于一对滑轨41甚至车架2。蓄电池5通过作用于自身的惯性而能够移动地支承于一对滑轨41甚至车架2。换言之,蓄电池5被浮动安装于车架2。
根据该结构,在自行车1的倾斜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能够相对移动(摆动)。另外,在自行车1的加减速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5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5的重量,能够提高自行车1的轻快感。
另外,主框架12具备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形成窄幅部17a的凹部17。在凹部17中安装有能够调整窄幅部17a的左右宽度的调整臂18。通过该调整臂18来调整主框架12的窄幅部17a的宽度,由此能够使主框架12的挠性特性变化。因此,能够设定与自行车1的行驶状况、驾驶员的喜好对应的操作感。
以下,援引图1~图4并参照图7~图21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类似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7~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支承单元5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取代一对滑轨41而具备单一的滑轨51且取代一对摆臂42而具备单一的摆臂52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蓄电池支承单元50支承于左右框架体15。蓄电池支承单元50具备滑轨51和摆臂52。滑轨51例如形成为圆筒状,在车身左右中央沿着各框架体1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滑轨51固定于左右框架体15的车宽方向内侧。
在滑轨51上支承有摆臂52。摆臂52具备前臂53和后臂54。前臂53的上端(一端)53a及后臂54的上端(一端)54a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管55连结成一体。连结管55能够滑动地外嵌于滑轨51。摆臂52被支承为,前臂53的上端53a及后臂54的上端54a能够沿着滑轨5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且能够以滑轨51为中心向车辆左右方向转动。
前臂53的下端(另一端)53b及后臂54的下端(另一端)54b连结(例如固定)于蓄电池5的上端5a。具体而言,前臂53的下端53b连结于蓄电池5的上端5a中的前端5b。后臂54的下端54b连结于蓄电池5的上端5a中的靠近后端5c的部位5d。
蓄电池5经由前臂53及后臂54而支承于滑轨51。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转动(摆动)且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平行移动地支承于滑轨51甚至车架2。蓄电池5由于作用于自身的惯性而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滑轨51甚至车架2。换言之,蓄电池5浮动安装于车架2。
根据该结构,在自行车1的倾斜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能够相对移动(摆动)。另外,在自行车1的加减速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5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5的重量,能够提高自行车1的轻快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框架12上具备形成窄幅部17a的凹部17,并且在凹部17具备调整臂18。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0~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支承单元6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取代一对滑轨41而具备前侧滑轨61及后侧滑轨62且取代一对摆臂42而具备第一臂63及第二臂64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蓄电池支承单元60支承于左右框架体15。蓄电池支承单元60具备前侧滑轨61及后侧滑轨62、第一臂63及第二臂64。
前侧滑轨61及后侧滑轨62例如形成为圆筒状,在左右框架体15之间沿着车辆左右方向延伸。前侧滑轨61及后侧滑轨62兼作为将左右框架体15之间连结的连结构件。前侧滑轨61及后侧滑轨62固定于左右框架体15的车宽方向内侧。
前侧滑轨61配置在比蓄电池5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第一臂63的上端(一端)63a能够滑动地支承于前侧滑轨61。第一臂63的上端63a呈外嵌于前侧滑轨61的管状。第一臂63被支承为,能够沿着前侧滑轨61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且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摆动)。
第一臂63从前侧滑轨61向后下方延伸。第一臂63的下端(另一端)63b连结于蓄电池5的前下角部(下部)5b1。第一臂63的下端63b例如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地连结于在蓄电池5的前下角部5b1固定的前支承部(连结部)67。第一臂63的下端63b也可以固定于蓄电池5的前支承部67。
后侧滑轨62配置在比蓄电池5靠车辆后方侧且比前侧滑轨61靠下方的位置。第二臂64的下端(一端)64a能够滑动地支承于后侧滑轨62。第二臂64的下端64a呈外嵌于后侧滑轨62的管状。第二臂64被支承为,能够沿着后侧滑轨62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且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摆动)。
第二臂64从后侧滑轨62向前上方延伸。第二臂64的上端(另一端)64b连结于蓄电池5的后上角部(上部)5c1。第二臂64的上端64b例如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地连结于在蓄电池5的后上角部5c1固定的后支承部(连结部)68。第二臂64的上端64b也可以固定于蓄电池5的后支承部68。后支承部68位于比前支承部67靠车辆后方且上方的位置。
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平行移动地支承于前侧滑轨61及后侧滑轨62(甚至车架2)。
在此,在蓄电池支承单元60中,包含第一臂63、蓄电池5及第二臂64而构成侧视观察下呈N字状的连杆机构。蓄电池5通过第一臂63及第二臂64的转动(或挠曲)而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且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
蓄电池5由于作用于自身的惯性而能够移动地支承于车架2。换言之,蓄电池5浮动安装于车架2。
根据该结构,与自行车1的加减速对应而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且与自行车1的前后方向的转动(俯仰)对应而蓄电池5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5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5的重量,能够提高自行车1的轻快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框架12上具备形成窄幅部17a的凹部17,并在凹部17具备调整臂18。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3~图1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支承单元7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取代一对滑轨41而具备上滑轨71及下滑轨72且取代一对摆臂42而具备上臂73及下臂74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蓄电池支承单元70支承于左右框架体15。蓄电池支承单元70具备上滑轨71及下滑轨72、上臂73及下臂74。
上滑轨71配置于蓄电池5的上方。上滑轨71例如形成为方筒状,在车身左右中央沿着各框架体1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下滑轨72配置于蓄电池5的下方。下滑轨72例如形成为方筒状,在车身左右中央沿着各框架体1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上滑轨71、下滑轨72固定于左右框架体15的车宽方向内侧。
在上滑轨71上支承有上臂73。上臂73具备上前臂76和上后臂77。上前臂76的上端(一端)76a及上后臂77的上端(一端)77a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管78连结成一体。连结管78能够滑动地外嵌于上滑轨71。上臂73被支承为,上前臂76的上端76a及上后臂77的上端77a能够沿着上滑轨7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上前臂76的下端(另一端)76b支承(固定)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81。蓄电池5的第一嵌合部82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第一滑轨81。第一嵌合部82固定于蓄电池5的上端5a中的前端5b。
在上后臂77的下端(另一端)77b支承(固定)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83。蓄电池5的第二嵌合部84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第二滑轨83。第二嵌合部84固定于蓄电池5的上端5a中的靠近后端5c的部位5d。
在下滑轨72上支承有下臂74。下臂74的下端(一端)74a能够滑动地外嵌于下滑轨72。由此,下臂74被支承为,下端74a能够沿着下滑轨7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下臂74的上端(另一端)74b支承(固定)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滑轨86。蓄电池5的第三嵌合部87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第三滑轨86。第三嵌合部87固定于蓄电池5的下后端5e。
蓄电池5经由第一滑轨81、第二滑轨83及第三滑轨86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上臂73、下臂74。蓄电池5经由上臂73、下臂74等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上滑轨71、下滑轨72(甚至车架2)。蓄电池5由于作用于自身的惯性而能够移动地支承于车架2。换言之,蓄电池5浮动安装于车架2。
根据该结构,在自行车1的倾斜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能够相对移动。另外,在自行车1的加减速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5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自行车1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5的重量,能够提高自行车1的轻快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框架12上具备形成窄幅部17a的凹部17,并在凹部17具备调整臂18。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臂73设为两点并将下臂74设为一点这总计三点来保持蓄电池5,但是也可以通过将上臂73设为两点并将下臂74也设为两点这总计四点来保持蓄电池5。而且,蓄电池5的保持位置可以任意设定。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支承单元90相对于第四实施方式,在通过空气弹簧装置90A来控制蓄电池5向车辆左右方向的移动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空气弹簧装置90A具备第一工作缸91、第二工作缸92、第一电磁阀93、第二电磁阀94、以及空气室95。
第一工作缸91的活塞杆91a及第二工作缸92的活塞杆92a经由向下方延伸的臂部96连结于蓄电池5的第一嵌合部82(或第二嵌合部84)。第一嵌合部82(或第二嵌合部84)被支承为,能够沿着第一滑轨81(或第二滑轨83)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图中箭头+X表示左方向,箭头-X表示右方向。
空气室95经由第一通路97与第一工作缸91的工作缸端口91b连通。在第一通路97设有第一电磁阀93。空气室95经由第二通路98与第二工作缸92的工作缸端口92b连通。在第二通路98设有第二电磁阀94。第一工作缸91及第二工作缸92例如支承于主框架12(参照图1)。
在第一电磁阀93打开时,从空气室95向第一工作缸91供给加压空气,活塞杆91a被向+X方向施力。在第二电磁阀94打开时,从空气室95向第二工作缸92供给加压空气,活塞杆92a被向-X方向施力。
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相对移动。在将蓄电池5看作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的重物时,通过空气弹簧装置90A的工作能够使倾斜的感觉变化。例如,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通过对蓄电池5向惯性引起的移动方向施力,从而电动车辆的倾斜变得更加轻快且敏捷。例如,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通过对蓄电池5向与惯性引起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施力,从而电动车辆的倾斜变得平稳。在第一电磁阀93及第二电磁阀94这两方打开的情况下,蓄电池5能够沿着第一滑轨81(或第二滑轨83)以较少的阻力移动。
在使车辆左右方向的+X方向和-X方向上产生振动运动的外力作用于蓄电池5的情况下,能够改变将各电磁阀93、94开闭的时机、开度。由此,不仅能够改变使空气弹簧装置90A工作的时机,而且能够控制蓄电池5的振幅、相对于外力的蓄电池5的振动的相位、在蓄电池5振动时使移动方向反转时的冲量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蓄电池5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运动的控制,但是在蓄电池5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运动的控制中也可以适用同样的机构。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适当地控制蓄电池5的运动,从而能够对推进电动车辆的力进行辅助。即,在向踏板施加踩踏力而前进时,以在下止点附近进行辅助的方式使蓄电池5运动,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踩踏板。
另外,也可以追加检测蓄电池5的位置、移动速度、加速度等的传感器,在该情况下,根据这些传感器的值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蓄电池5的运动、位置。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支承单元100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在通过空气弹簧装置90A控制蓄电池5的车辆左右方向的移动(摆动)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第一工作缸91的活塞杆91a及第二工作缸92的活塞杆92a连结于摆臂52。摆臂52被支承为能够以滑轨51为中心向车辆左右方向转动。在摆臂52的上方具备比滑轨51向上方延伸的延长部52a。延长部52a能够以与滑轨51平行的轴中心进行转动地连结于活塞杆91a、92a。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可以去掉所述臂部96。
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蓄电池5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架2相对移动。在将蓄电池5看作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的重物时,通过空气弹簧装置90A的工作能够使倾斜的感觉变化。例如,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通过对蓄电池5向惯性引起的移动方向施力,从而电动车辆的倾斜变得更加轻快且敏捷。例如,在电动车辆的倾斜时,通过对蓄电池5向与惯性引起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施力,从而电动车辆的倾斜变得平稳。
在使车辆左右方向的+X方向和-X方向上产生振动运动的外力作用于蓄电池5的情况下,能够改变将各电磁阀93、94开闭的时机、开度。由此,不仅能够改变使空气弹簧装置90A工作的时机,而且能够控制蓄电池5的振幅、相对于外力的蓄电池5的振动的相位、在蓄电池5振动时使移动方向反转时的冲量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说明了蓄电池5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运动的控制,但是在蓄电池5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运动的控制中也可以适用同样的机构。如前述那样,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适当地控制蓄电池5的运动,从而能够对推进电动车辆的力进行辅助。
另外,也可以追加检测蓄电池5的位置、移动速度、加速度等的传感器,在该情况下,根据这些传感器的值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蓄电池5的运动、位置。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支承单元110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在通过第一板簧111及第二板簧112来控制蓄电池5向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蓄电池支承单元110具备第一板簧111、第二板簧112及锚定部113。
第一板簧111例如下端111a支承(固定)于主框架12(参照图1),且上端(另一端)111b连结于蓄电池5的前上角部5b2。上端111b例如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地连结于在蓄电池5的前上角部5b2固定的前支承部114。
第二板簧112例如上端112a支承(固定)于主框架12(参照图1),且下端(另一端)112b连结于蓄电池5的后下角部5c2。下端112b例如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转动地连结于在蓄电池5的后下角部5c2固定的后支承部115。
第一板簧111及第二板簧112的上述配置为一例。第一板簧111及第二板簧112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臂63及第二臂64一起设置,也可以取代第一臂63及第二臂64而设置。
锚定部113的顶端113a与第一板簧111的中途的部位111c抵接。锚定部113例如基端113b支承于主框架12(参照图1)。锚定部113能够沿着第一板簧11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能够变更锚定部113的顶端113a与第一板簧111抵接的位置(限制第一板簧111的运动的位置、支点位置)。
由此,能够使第一板簧111的弹簧常数变化,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即,蓄电池5在因具有规则性的外力而振动时,锚定部113的顶端113a改变与第一板簧111抵接的位置。由此,使浮动安装蓄电池5的第一板簧111的弹簧常数变化,从而能够控制蓄电池5的振幅、振动频率。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2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蓄电池122通过蓄电池支承单元123支承于车座管121的车辆后方侧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蓄电池122的前上角部122a及前下角部122b通过蓄电池支承单元123能够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地支承于车座管121。蓄电池122的后上角部122c通过蓄电池支承单元123能够向车辆左右方向移动地支承于车座支架124。
在该结构中,在自行车120的倾斜时,蓄电池122也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身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在自行车120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122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自行车120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122的重量,能够提高自行车120的轻快感。
[第九实施方式]
如图20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3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蓄电池132通过蓄电池支承单元133支承于比车座靠前方的中间管131的车辆后方侧这一点上特别不同。
蓄电池支承单元133具备上滑轨134、上臂135、第一滑轨136、第二滑轨137、下滑轨138、下臂139、以及第三滑轨141。
上滑轨134支承(固定)于顶管142的后部142a。上滑轨134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上臂135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上滑轨134。在上臂135上支承(固定)有第一滑轨136及第二滑轨137。第一滑轨136及第二滑轨137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蓄电池132的上端132a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第一滑轨136及第二滑轨137。
下滑轨138支承(固定)于后支架143的前部143a。下滑轨138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下臂139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下滑轨138。在下臂139上支承(固定)有第三滑轨141。第三滑轨141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蓄电池132的下端132b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第三滑轨141。
在该结构中,在自行车130的倾斜时,蓄电池132也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身能够相对移动(摆动)。另外,在自行车130的加减速时,蓄电池132由于惯性而相对于车身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自行车130的行驶时,能够保留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132地使车身行为产生。因此,在自行车130的行驶时驾驶员难以感觉到蓄电池132的重量,能够提高自行车130的轻快感。
[第十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自行车15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具备以在前后方向上横切主框架151的方式延伸的凹部152及窄幅部152a这一点上特别不同。图中线153是沿着凹部152的延伸方向的直线,是在侧视观察下与转向轴正交地延伸到后轮车轴附近的倾斜线。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凹部152也安装有所述调整臂18,从而能够将凹部152以任意的深度闭塞,能够调整窄幅部152a的实质上的左右宽度。
在该结构中,也能够通过调整主框架151的窄幅部152a的宽度来使主框架151的挠性特性变化。因此,能够设定与自行车150的行驶状况、驾驶员的喜好对应的操作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参照附图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其技术范围内考虑有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电动辅助自行车来作为电动车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动车辆。
另外,关于调整臂18的结构等,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蓄电池的车辆。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对蓄电池向移动范围或摆动范围的中央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另外,还可以设置当蓄电池移动或摆动至与车身接触的极限位置时缓和冲击的缓冲构件。作为上述施力构件及缓冲构件的例子,列举有螺旋弹簧、板簧、空气弹簧及弹性树脂等。而且,还可以设置使蓄电池的移动或摆动以及振动减衰的减衰装置(减震器)。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
车架;
马达,其设置于所述车架,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蓄电池,其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
在所述电动车辆中,
所述蓄电池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浮动安装于所述车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车架具备头管和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延伸且构成为左右一对的主框架,
在所述左右一对的主框架之间具备沿着所述主框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轨和一端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滑轨且在另一端支承所述蓄电池的摆臂,
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车架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车架具备头管和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延伸且构成为左右一对的主框架,
在所述左右一对的主框架之间具备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滑轨和一端能够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滑轨且在另一端支承所述蓄电池的摆臂,
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车架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在所述车辆左右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滑轨具备在所述蓄电池的车辆前方侧配置的前侧滑轨和在所述蓄电池的车辆后方侧配置的后侧滑轨,
所述摆臂具备从所述前侧滑轨向后下方延伸并连结于所述蓄电池的前下部的第一臂和从所述后侧滑轨向前上方延伸并连结于所述蓄电池的后上部的第二臂,
所述第二臂与所述蓄电池的连结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臂与所述蓄电池的连结部靠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车架具备头管和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
所述主框架具备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形成窄幅部的凹部,
调整臂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凹部的开放部的一端侧,
所述调整臂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所述凹部的开放部的另一端侧,
所述调整臂通过使所述顶端部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卡合位置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变化,从而能够将所述凹部以任意的深度闭塞。
6.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
车架;
马达,其设置于所述车架,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蓄电池,其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
在所述电动车辆中,
所述车架具备头管和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
所述主框架具备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形成窄幅部的凹部,
调整臂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凹部的开放部的一端侧,
所述调整臂的顶端部能够卡合于所述凹部的开放部的另一端侧,
所述调整臂通过使所述顶端部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卡合位置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变化,从而能够将所述凹部以任意的深度闭塞。
CN202120466584.7U 2020-03-12 2021-03-04 电动车辆 Active CN2162697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3424A JP7225152B2 (ja) 2020-03-12 2020-03-12 電動車両
JP2020-043424 2020-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9742U true CN216269742U (zh) 2022-04-12

Family

ID=7776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66584.7U Active CN216269742U (zh) 2020-03-12 2021-03-04 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25152B2 (zh)
CN (1) CN21626974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9349B2 (ja) * 1996-06-27 2002-11-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取り付け構造
DE102012204856A1 (de) 2012-03-27 2013-10-02 Robert Bosch Gmbh Massekopplungs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JP2014046827A (ja) 2012-08-31 2014-03-1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CN209776720U (zh) 2019-04-09 2019-12-13 深圳富佑嘉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调式减震电动助力车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5152B2 (ja) 2023-02-20
JP2021142913A (ja)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003904A (ja) 傾斜車両
JP6153049B1 (ja) 三輪車両
JP2002068066A (ja)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2002068066A5 (zh)
JP719577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H05139357A (ja) 前2輪型車両
JP4129297B2 (ja) 自転車用後部懸架装置
JP4242007B2 (ja) 前2輪式3輪自転車
JP2006264459A (ja)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H068114B2 (ja) 自動2輪車
CN216269742U (zh) 电动车辆
JP5915625B2 (ja) 乗り物
EP3771625A1 (en) Traveling vehicle
JP6090125B2 (ja) 乗り物
JP621085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4101750A1 (en) Tilting two wheel front for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2023142987A (ja) リーン車両
JP2021020641A (ja) 走行車両
JP6455899B2 (ja) 自転車
JPH04317882A (ja) 走行車両
JP2021146862A (ja) 鞍乗り型車両
NL1035799C2 (en) Tiltable tricycle.
WO2023144924A1 (ja) 傾斜車両
JP623994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495228B2 (ja) リーン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