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0937U -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0937U
CN216240937U CN201990001026.4U CN201990001026U CN216240937U CN 216240937 U CN216240937 U CN 216240937U CN 201990001026 U CN201990001026 U CN 201990001026U CN 216240937 U CN216240937 U CN 216240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ower unit
saddle
type vehicle
referenc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10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田隆洋
黑须玲奈
三木真洋
清水健儿
黑田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0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0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73Adaptations for fitting the engine, e.g. front-plates or bell-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中,使得罩能够轻量化且能够确保罩的刚性。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具备:曲轴箱,其容纳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主轴;以及离合器罩,其以从轴向与主轴的轴线对置的朝向安装于曲轴箱,离合器罩在位于从轴向与轴线对置的面上的基准点的周围具备分割面,该分割面在主轴的周向上分割开并按环状的排列而设置有多个,各分割面在罩的以基准点为中心的周向上,以从各分割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罩具备将彼此相邻的分割面的另一端与一端连接的连接壁。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动力单元)的罩结构中已知以下这样的结构:从轴向覆盖容纳于曲轴箱中的旋转轴(曲轴)的罩被安装于曲轴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上述罩的表面设置有呈放射状配置的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89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内燃机中,为了内燃机的轻量化,期望安装于曲轴箱的罩也实现轻量化。但是,在将罩减薄而实现轻量化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罩的刚性。另外,作为鞍乘型车辆中的动力源,存在使用电动机(马达)来替代内燃机的动力源,但期望使安装于电动机的罩实现轻量化。而且,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将罩减薄而实现轻量化的情况下,也难以确保罩的刚性,这是不言而喻的。
即,期望实现鞍乘型车辆中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的轻量化和确保刚性。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中,使罩轻量化,并且能够确保罩的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说明书中包括2018年9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8-180400的全部内容。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具备:动力单元壳体,其容纳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旋转轴;以及罩,其以从轴向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对置的朝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单元壳体,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罩在位于从轴向与所述轴线对置的面上的基准点的周围具备分割面,该分割面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分割开并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分割面在所述罩的以所述基准点为中心的周向上以从各所述分割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所述罩具备对彼此相邻的所述分割面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壁。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壁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的轴向上延伸,将所述分割面在所述分割面的高度方向上连接。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各所述分割面的所述倾斜的方向相同。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各所述分割面在以所述基准点为中心的所述周向上以从各所述分割面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变高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分割面通过所述连接壁而连接,构成围绕所述基准点的周围的阶梯状的面。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准点是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罩相交的点。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分割面以随着从所述基准点侧靠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罩在所述连接壁的背侧具有沿着所述连接壁的肋。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分割面的背侧以包围所述基准点的方式设置有环状肋。
并且,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壁以所述基准点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
实用新型效果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具备:动力单元壳体,其容纳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旋转轴;以及罩,其以从轴向与旋转轴的轴线对置的朝向安装于动力单元壳体,罩在位于从轴向与轴线对置的面上的基准点的周围具备分割面,该分割面在旋转轴的周向上分割开并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各分割面在罩的以基准点为中心的周向上以从各分割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罩具备对彼此相邻的分割面的另一端与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壁。
根据该结构,在基准点的周围按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的各分割面由于从分割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高度变化的倾斜的形状、以及对彼此相邻的分割面的另一端与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壁而刚性变高。因此,能够使罩减薄而使罩轻量化,并且能够确保罩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连接壁在旋转轴的轴线的轴向上延伸,将分割面在分割面的高度方向上连接。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分割面在分割面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连接的连接壁,能够有效地提高罩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各分割面的倾斜的方向也可以相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周向上平衡良好地提高罩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各分割面在以基准点为中心的周向上从各分割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变高。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周向上平衡良好地提高罩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分割面通过连接壁而连接,构成围绕基准点的周围的阶梯状的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连接壁的数量,同时高效地配置分割面,能够提高罩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基准点是旋转轴的轴线与罩相交的点。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的轴线的周围呈环状地排列有分割面,因此能够整体平衡良好地提高罩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分割面以随着从基准点侧靠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罩的外形,能够使罩轻量化。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罩在连接壁的背侧具备沿着连接壁的肋。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肋提高连接壁的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罩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在分割面的背侧以包围基准点的方式设置有环状肋。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环状肋将各分割面在周向上进行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罩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结的构中也可以是,连接壁以基准点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
根据该结构,利用放射状配置的连接壁,能够有效地提高罩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从车辆右侧方观察离合器罩的侧视图。
图3是从右后方侧观察离合器罩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离合器罩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各分割面的周向的倾斜的示意图。
图7是从车辆左侧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中的发电机罩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描述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搭载有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1(内燃机)的自动二轮车1 的左视图。
自动二轮车1是以下这样的车辆:在车架10上支承有作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11,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前叉12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于车架10的前端,支承后轮3的摆臂13设置于车架10的后部侧。
自动二轮车1是乘员以跨骑的方式就座座椅14的鞍乘型车辆,座椅14设置在车架10的后部上方。
车架10具备:前立管15,其设置于车架10的前端;左右一对主框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7,其从主框架16的后端向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座椅框架18,其从枢轴框架17的上部向后上方延伸。
主框架16具备从主框架16的前后的中间部向下方延伸并支承发动机11的发动机吊架部16a。
前叉12由前立管15轴支承为左右转向自如。在前叉12的上部设置有转向把手 21。前轮2轴支承于前叉12的下端部。
摆臂13轴支承于由左右的枢轴框架17支承的枢轴22。枢轴22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延伸。摆臂13由枢轴22轴支承前端部,摆臂13以枢轴22为中心上下摆动。
自动二轮车1具备以下部分作为车体罩:前罩31,其从前方覆盖前叉12的上部及前立管15;前侧罩32,其从侧方覆盖车架10的前部;底罩33,其从下方覆盖发动机11;以及后罩34,其覆盖车体的后部。
前挡泥板35安装于前叉12。
燃料箱36设置在主框架16的上方。
发动机11在主框架16的下方配置于枢轴框架17的前方,并固定于车架10。
发动机11具备:曲轴箱26(动力单元箱),其支承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曲轴25;以及气缸部27,其从曲轴箱26的前部向上方延伸。
在气缸部27中收纳有在气缸部27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未图示)。该活塞借助连杆(未图示)而与曲轴25连接。在气缸部27设置有燃烧室、点火装置以及气门传动装置等。
发动机11是容纳上述活塞的多个气缸沿着曲轴25的轴向在气缸部27配置成一列的直列多气缸内燃机。发动机11例如是四气缸发动机。气缸部27的气缸轴线27a 相对于铅直方向前倾。
发动机11的进气装置(未图示)与气缸部27的后表面的进气口连接。
发动机11的排气装置(未图示)与气缸部27的前表面的排气口连接。
曲轴箱26具备:壳体主体部40,其对曲轴25进行轴支承;发电机罩41,其设置于壳体主体部40的左右一个侧面(左侧面);以及离合器罩42(罩),其设置于壳体主体部40的左右另一个侧面(右侧面)。
在壳体主体部40中容纳有曲轴25和变速器。该变速器具备由曲轴25驱动的主轴45和由主轴45驱动的副轴46。上述变速器是设置于主轴45的主齿轮组与设置于副轴46的副齿轮组始终啮合的常啮合式的变速器。壳体主体部40的后部是收纳上述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部47。
曲轴25、主轴45及副轴46彼此平行地配置,并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地延伸。
发动机11的输出经由驱动链23而传递至后轮3,驱动链23将作为上述变速器的输出轴的副轴46与后轮3进行连接。
发动机11具备通过曲轴25的旋转而进行发电的发电机。该发电机的转子48固定于曲轴25的轴端并与曲轴25同轴地配置,且与曲轴25一体地旋转。
转子48从壳体主体部40向外侧方(左侧方)露出。发电机罩41安装于壳体主体部40的左侧面,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曲轴25的一端和转子48。上述发电机的定子(未图示)例如安装于发电机罩41的背面或壳体主体部40。
发动机11具备对曲轴25与主轴45之间的动力的传递以及切断进行切换的离合器50。
离合器50设置在主轴45的轴端,与主轴45同轴地配置。离合器50在主轴45 的左右轴端中设置于与曲轴25的设置有转子4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轴端。即,离合器50设置于主轴45的右轴端,转子48设置于曲轴25的左轴端。
离合器50从壳体主体部40向外侧方(右侧方)露出。离合器罩42安装于壳体主体部40的右侧面,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主轴45的轴端和离合器50。
图2是从车辆右侧方观察离合器罩42的侧视图。图3是从右后方侧观察离合器罩42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离合器罩42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离合器罩42具备:侧面罩部51,其在侧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形,并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离合器50;以及周壁部52,其从侧面罩部51的周缘部51a沿主轴45的轴向延伸。
离合器罩42是从壳体主体部40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罩。
离合器罩42例如是通过铸造而制造的金属制的罩。
侧面罩部51具备:中央面53,其从轴向与主轴45的轴线45a对置;多个分割面54,它们设置于中央面53的周围;以及连接壁55,其将相邻的分割面54彼此连接。
中央面53是在车辆侧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的圆板状的板部件。中央面53位于主轴45的轴线45a的延长线上,主轴45的轴线45a与中央面53大致垂直。主轴45的轴线45a与中央面53相交的点是基准点53a。基准点53a位于中央面53的大致中心。即,从主轴45的轴向观察,中央面53从车宽方向外侧与主轴45重叠。
分割面54是在主轴45的周向上分割开并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的板部件。
各分割面54的内周缘54a是与中央面53的外周缘连接的圆弧状。
各分割面54的外周缘形成侧面罩部51的周缘部51a。从主轴45的轴向观察时,周缘部51a形成为以基准点53a为中心的圆形,并与主轴45大致同轴地设置。
离合器罩42的周壁部52是从侧面罩部51的周缘部51a朝向壳体主体部40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筒状。周壁部52从离合器50的外周侧覆盖主轴45的轴端和离合器50。
周壁部52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备向周壁部5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状的接合部52a。接合部52a与壳体主体部40的侧面相合。
在接合部52a设置有多个固定孔部52b。离合器罩42利用从车宽方向外侧贯插于各固定孔部52b中的螺栓56(图3)而紧固于壳体主体部40的侧面。
接着,对侧面罩部51的构造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此,将主轴45的轴线 45a相对于壳体主体部40的延伸方向作为侧面罩部51的高度方向进行说明。
图5是沿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2~图5,侧面罩部51以中央面53最高且随着从中央面53靠向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
详细而言,中央面53是与主轴45的轴线45a大致垂直的平坦面,因此中央面 53的整体位于最高的位置。
各分割面54以随着从内周缘54a朝向侧面罩部51的周缘部51a而变低的方式倾斜。即,各分割面54在侧面罩部51的径向倾斜。
分割面54在中央面53的周围在周向上分割开地配置有多个。分割面54以利用多个分割面54而从周围包围中央面53的方式配置成环状。
即,各分割面54配置成在侧面罩部51的以主轴45的轴线45a为中心的周向R 上呈环状排列有多个。周向R与以主轴45的轴线45a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分割面54被分割为7个。
图6是示出各分割面54在周向R的倾斜的示意图。图6示出在分割面54上从图2的起点P0移动了360°到达终点P1的情况下的倾斜的变化。另外,图6示出分割面54及连接壁55的大致形状,未图示后述的孔部57等的形状。
参照图2、图3以及图6,各分割面54以随着沿侧面罩部51的周向R行进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
详细而言,分割面54以高度从分割面54的周向的一端54c朝向另一端54d变高的方式倾斜。
全部的分割面54的倾斜的方向相同,从一端54c朝向另一端54d变高。在图6 中,各分割面54的最大高度大致相同,但各分割面54的最大高度也可以互不相同。此外,各分割面54的最小高度也可以彼此不同。
另外,在沿与周向R相反的周向上观察的情况下,分割面54以从分割面54的周向的另一端54d朝向一端54c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
连接壁55在主轴45的轴线45a的轴向上延伸,将彼此相邻的分割面54的另一端54d与一端54c在分割面54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连接。
连接壁55在周向R上倾斜。详细而言,连接壁55以从分割面54的另一端54d 朝向一端54c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连接壁55的倾斜方向是与分割面54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
连接壁55以基准点53a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连接壁55在径向上从内周缘54a延伸至侧面罩部51的周缘部51a。
分割面54通过连接壁55而连接,从而构成围绕中央面53的基准点53a的周围的阶梯状的面。
连接壁55在周向R上的长度大幅度地小于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长度。因此,能够确保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长度较大。
这样,以基准点53a为中心呈环状地配置多个在周向R倾斜的分割面54,利用沿主轴45的轴向延伸的连接壁55来连接分割面54,从而能够高效且立体地形成侧面罩部51,能够提高侧面罩部51的刚性。
配置于侧面罩部51的上部的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长度大于配置于侧面罩部 51的下部的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长度。另外,各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各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长度可以相互不同,或者也可以均等。
在配置于侧面罩部51的上部的分割面54之一设置有使离合器罩42的内外连通的孔部57。
孔部57使分割面54向上方开口。在孔部57设置有向离合器50传递操作的离合器分离件(未图示)。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侧面罩部51的背面设置有多个肋58,该多个肋58从中央面53的中央部呈放射状地延伸至侧面罩部51的周缘部51a。肋58在连接壁55的背侧沿着连接壁55设置。
此外,在侧面罩部51的背面设置有以从周围包围中央面53的基准点53a的方式设置的内侧环状肋59以及外侧环状肋60。
内侧环状肋59设置于中央面53的背面。
外侧环状肋60以从外侧包围内侧环状肋59的方式设置,设置于分割面54的背面。内侧环状肋59及外侧环状肋60是与主轴45的轴线45a大致同轴地配置的环状。
外侧环状肋60将所有的分割面54以及连接壁55在周向R上连接起来。
肋58与内侧环状肋59及外侧环状肋60大致垂直,将内侧环状肋59与外侧环状肋60在径向上连接起来。
利用肋58、内侧环状肋59以及外侧环状肋60,侧面罩部51的刚性得以提高。
此外,在中央面53的背面设置有供润滑油流动的筒状的供油部53b。供油部53b 与主轴45的轴线45a同轴地设置,设置在基准点53a的位置。供油部53b与主轴45 的轴端连接,向离合器50及主轴45供给润滑油。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自动二轮车1 的发动机11的罩结构具备:曲轴箱26,其容纳搭载于自动二轮车1的发动机11的主轴45;以及离合器罩42,其以从轴向与主轴45的轴线45a对置的朝向安装于曲轴箱26,离合器罩42在位于从轴向与轴线45a对置的中央面53上的基准点53a的周围具备分割面54,该分割面54在主轴45的周向上分割开并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各分割面54在离合器罩42的以基准点53a为中心的周向R上以从各分割面54 的一端54c朝向另一端54d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离合器罩42具备对彼此相邻的分割面54的另一端54d与一端54c进行连接的连接壁55。
根据该结构,在基准点53a的周围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的各分割面54通过从分割面54的一端54c朝向另一端54d而高度变化的倾斜的形状、以及对彼此相邻的分割面54的另一端54d与一端54c进行连接的连接壁55而刚性变高。因此,能够使离合器罩42减薄而使离合器罩42轻量化,并且能够确保离合器罩42的刚性。通过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能够降低由发动机11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此外,连接壁55在主轴45的轴线45a的轴向上延伸,对分割面54在分割面54 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分割面54在分割面54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连接的连接壁55,能够有效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此外,各分割面54在周向R上的倾斜方向相同。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周向R上平衡良好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而且,各分割面54在以基准点53a为中心的周向R上从各分割面54的一端54c 朝向另一端54d变高。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周向上平衡良好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此外,分割面54通过连接壁55而连接,构成围绕基准点53a的周围的阶梯状的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连接壁55的数量,并且高效地配置分割面54,能够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此外,基准点53a是主轴45的轴线45a与离合器罩42相交的点。根据该结构,由于分割面54呈环状地排列在主轴45的轴线45a的周围,因此能够整体上平衡良好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离合器罩42的振动,能够降低振动声。
此外,分割面54以随着从基准点53a侧靠向主轴45的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离合器罩42的外形,能够使离合器罩42轻量化。
此外,离合器罩42在连接壁55的背侧具备沿着连接壁55的肋58。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肋58提高连接壁55的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此外,在分割面54的背侧,以包围基准点53a的方式设置有外侧环状肋60。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外侧环状肋60将各分割面54在周向R上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并且,连接壁55以基准点53a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放射状配置的连接壁55,能够有效地提高离合器罩42的刚性。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发电机罩41(罩)设置有分割面254以及连接壁255 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从车辆左侧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中的发电机罩41的侧视图。
发电机罩41具备:侧面罩部251,其在侧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形,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转子48及曲轴25(旋转轴);以及周壁部252,其从侧面罩部251的周缘部251a沿曲轴25的轴向延伸。
发电机罩41是从壳体主体部40(图1)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罩。
发电机罩41例如是通过铸造制造的金属制的罩。
侧面罩部251具备:中央面253,其从轴向与曲轴25的轴线25a对置;多个分割面254,它们设置于中央面253的周围;以及连接壁255,其将相邻的分割面254 彼此连接。轴线25a在车宽方向上水平地延伸。
中央面253为在车辆侧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的圆板状的板部件。中央面253位于曲轴25的轴线25a的延长线上,曲轴25的轴线25a与中央面253大致垂直。曲轴 25的轴线25a与中央面253相交的点是基准点253a。基准点253a位于中央面253的大致中心。即,在沿曲轴25的轴向观察时,中央面253从车宽方向外侧与曲轴25 重叠。
分割面254是在曲轴25的周向上分割开并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的板部件。
各分割面254的内周缘254a是与中央面253的外周缘连接的圆弧状。
各分割面254的外周缘形成侧面罩部251的周缘部251a。从曲轴25的轴向观察时,周缘部251a形成为以基准点253a为中心的圆形状,并与曲轴25大致同轴地设置。
发电机罩41的周壁部252呈从侧面罩部251的周缘部251a朝向壳体主体部40 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筒状。周壁部252从转子48的外周侧覆盖曲轴25的轴端和转子48。
周壁部252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备向周壁部25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状的接合部252a。接合部252a与壳体主体部40的侧面相接合。
在接合部252a设置有多个固定孔部252b。发电机罩41利用从车宽方向外侧贯插于各固定孔部252b中的螺栓(未图示)而紧固于壳体主体部40的侧面。
接着,对侧面罩部251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此,将曲轴25的轴线25a 相对于壳体主体部40的延伸方向作为侧面罩部251的高度方向进行说明。
侧面罩部251以中央面253最高且随着从中央面253靠向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
详细而言,中央面253是与曲轴25的轴线25a大致垂直的平坦面,因此中央面 253的整体位于最高的位置。
各分割面254以随着从内周缘254a靠向侧面罩部251的周缘部251a而变低的方式倾斜。即,各分割面254在侧面罩部251的径向上倾斜。
分割面254在中央面253的周围在周向上分割开地配置有多个。分割面254以利用多个分割面254而从周围包围中央面253的方式配置成环状。
即,各分割面254配置成在侧面罩部251的以曲轴25的轴线25a为中心的周向 R2上呈环状排列有多个。周向R2与以曲轴25的轴线25a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分割面254被分割为6个。
各分割面254以随着沿侧面罩部251的周向R2行进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
详细而言,分割面254以从分割面254的周向的一端254c朝向另一端254d而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
全部的分割面254的倾斜方向相同,从一端254c朝向另一端254d变高。
连接壁255沿曲轴25的轴线25a的轴向延伸,对彼此相邻的分割面254的另一端254d与一端254c在分割面254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连接。
连接壁255在周向R2上倾斜。详细而言,连接壁255以从分割面254的另一端 254d朝向一端254c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连接壁255的倾斜方向是与分割面254 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
连接壁255以基准点253a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连接壁255在径向上从内周缘254a延伸至侧面罩部251的周缘部251a。
分割面254通过连接壁255而连接,从而构成围绕中央面253的基准点253a的周围的阶梯状的面。
在此,由分割面254及连接壁255形成的阶梯状的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6 所示的形状相同。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阶梯状的面的阶梯为7阶,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图7的起点P0移动了360°而到达终点P1的情况下的阶梯状的面的阶梯为6阶。
连接壁255在周向R2上的长度比分割面254在周向R2上的长度小很多。因此,能够确保分割面254在周向R2上的长度较大。
这样,以基准点253a为中心呈环状地配置多个在周向R2上倾斜的分割面254,利用沿曲轴25的轴向延伸的连接壁255连接分割面254,由此能够高效且立体地形成侧面罩部251,能够提高侧面罩部251的刚性。
在配置于侧面罩部251的上部的分割面254之一设置有使发电机罩41的内外连通的孔部257。孔部257使分割面254向上方开口。
另外,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单元,示例说明了发动机1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具备电动马达单元来代替发动机11作为动力单元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中,也可以在具备容纳电动马达单元的旋转轴的动力单元壳体和以从轴向与旋转轴的轴线对置的朝向安装于动力单元壳体的罩的结构中应用本实用新型。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以离合器罩42及发电机罩4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安装于曲轴箱的其他罩。例如,也可以是发动机11具备连接曲轴25与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链、与该凸轮链啮合的链轮、以及覆盖该链轮的传递机构罩,在该传递机构罩安装于曲轴箱的结构中,在传递机构罩设置分割面及连接壁。
此外,作为鞍乘型车辆,以自动二轮车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具备两个前轮或后轮的三轮的鞍乘型车辆以及具备四轮以上的车轮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标号说明
1: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11:发动机(动力单元);
25:曲轴(旋转轴);
25a:轴线;
26:曲轴箱(动力单元壳体);
41:发电机罩(罩);
42:离合器罩(罩);
45:主轴(旋转轴);
45a:轴线;
53、253:中央面(从轴向对置的面);
53a、253a:基准点;
54、254:分割面;
54c、254c:一端;
54d、254d:另一端;
55、255:连接壁;
58:肋;
60:外侧环状肋(环状肋);
R、R2:周向(罩的周向)。

Claims (10)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具备:
动力单元壳体,其容纳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旋转轴;以及罩,其以从轴向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对置的朝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单元壳体,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罩在位于从轴向与所述轴线对置的面上的基准点的周围具备分割面,该分割面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分割开并以环状的排列设置有多个,
各所述分割面在所述罩的以所述基准点为中心的周向上以从各所述分割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高度变化的方式倾斜,
所述罩具备对彼此相邻的所述分割面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壁,
所述分割面的所述倾斜的方向是使高度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变高的方向、或者是使高度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变低的方向,
各所述分割面的所述倾斜的方向相同,
所述连接壁在所述罩的所述周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分割面在所述周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壁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的轴向上延伸,将所述分割面在所述分割面的高度方向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分割面在以所述基准点为中心的所述周向上以从各所述分割面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变高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面通过所述连接壁而连接,构成围绕所述基准点的周围的阶梯状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点是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罩相交的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面以随着从所述基准点侧靠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在所述连接壁的背侧具有沿着所述连接壁的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割面的背侧以包围所述基准点的方式设置有环状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壁以所述基准点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向上,所述连接壁的倾斜的倾斜度大于所述分割面的所述倾斜的倾斜度。
CN201990001026.4U 2018-09-26 2019-08-02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Active CN2162409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0400 2018-09-26
JP2018-180400 2018-09-26
PCT/JP2019/030455 WO2020066296A1 (ja) 2018-09-26 2019-08-02 鞍乗り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のカバー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0937U true CN216240937U (zh) 2022-04-08

Family

ID=6994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1026.4U Active CN216240937U (zh) 2018-09-26 2019-08-02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63116B2 (zh)
CN (1) CN216240937U (zh)
DE (1) DE112019004814T5 (zh)
WO (1) WO20200662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9337U (zh) * 1979-08-10 1981-03-19
JP2000213368A (ja) * 1999-01-25 2000-08-02 Asahi Tec Corp カバ―構造
JP2008157092A (ja) * 2006-12-22 2008-07-10 Mitsubishi Fuso Truck & Bus Corp フライホイールハウジング
JP4940214B2 (ja) * 2008-09-30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レベルゲージ配置構造
JP6235545B2 (ja) * 2015-10-16 2017-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カバー部材
JP6874497B2 (ja) 2017-04-19 2021-05-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63116B2 (ja) 2021-11-05
DE112019004814T5 (de) 2021-08-19
WO2020066296A1 (ja) 2020-04-02
JPWO2020066296A1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04354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CA2855331C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25052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車両
US6341659B1 (en) Power unit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JP4420292B2 (ja)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CN216240937U (zh)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的罩结构
EP2020536A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belt type non-stage transmission
JP5814781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EP1512854B1 (en) In-line multicylinder combustion engine
JP2009162202A (ja)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US20080072861A1 (en) Engine for vehicle
JP3159742U (ja)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US20200132005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057384B2 (ja) 電動機冷却構造
JP2013127272A (ja) 自動二輪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8168737A (ja) 内燃機関
CN111051669B (zh) 内燃机
JPWO2005008100A1 (ja)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2012136996A (ja) 内燃機関用クランク角検出装置
JP7383675B2 (ja) 内燃機関のacgカバー
JP6015204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JP2012136997A (ja) 内燃機関用クランク角検出装置
JP409786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内燃機関の始動装置
CN11273990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JP6828566B2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構造及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