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1968U -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1968U
CN216231968U CN202122867263.0U CN202122867263U CN216231968U CN 216231968 U CN216231968 U CN 216231968U CN 202122867263 U CN202122867263 U CN 202122867263U CN 216231968 U CN216231968 U CN 216231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inforcing
door
mounting assembly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72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家钰
邱路阳
张之好
江炳辉
于铁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72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1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1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1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该安装总成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可适于固定所述外后视镜的预定安装区域,所述预定安装区域定位成靠近所述水切线;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并位于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和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所述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可通过所述加强件向所述水切线的下方传导。通过采用上述的安装总成,本实用新型车门和车辆可以防止外后视镜安装后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抖动和异响,进而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Description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汽车通常是指由动力(例如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等)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其主要作用包括代步、载人和运输等。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后视镜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它可以辅助驾驶员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对安全驾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后视镜分为外后视镜、内后视镜和下后视镜等多种类型。其中,外后视镜一般安装在汽车左右两侧的前车门上,驾驶员可以借助外后视镜方便地观察到汽车周围的环境。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外后视镜通常安装在前车门的三角窗区域(即前车门上靠近A柱的大致三角形的区域)或者直接固定在前车门的门板上。由于三角窗区域面积较小,钣金结构的刚性和强度较差,导致外后视镜安装在三角窗区域上时容易产生抖动和异响,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虽然前车门门板的整体刚性和强度较好,但是为了使驾驶员能够获得较为开阔的视野,外后视镜通常被布置在靠近前车门的水切线位置(即前车门门板的上边缘处),使得当外后视镜装配在靠近水切线的位置上时,车门门板在由于外后视镜向外延伸所导致的力臂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变形,特别是近年来为了赋予后视镜更多的功能而不断增加其内部部件,导致后视镜的重量越来越重。因此,即使将外后视镜固定在前车门门板上,外后视镜也存在抖动和异响的风险。
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易产生抖动和异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该安装总成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可适于固定所述外后视镜的预定安装区域;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并位于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和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所述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可通过所述加强件向所述水切线的下方传导。
在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中,包括车门内板、铰链加强板、外腰线加强板、和加强件。车门内板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铰链加强板固定在车门内板上。在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可适于固定外后视镜的预定安装区域(即,外后视镜可固定在铰链加强板上)。外腰线加强板固定在车门内板上并位于水切线的下方。加强件分别与铰链加强板和外腰线加强板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可通过加强件向水切线的下方传导。通过设置加强件,并且通过将加强件分别与铰链加强板和外腰线加强板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可以将外后视镜固定在铰链加强板上时产生的应力从铰链加强板沿竖向向下传导给加强件,并通过加强件传导至外腰线加强板上,使得原本集中在铰链加强板上的应力能够均匀地分散到外腰线加强板等部件上,从而降低了铰链加强板上的应力。因此,外后视镜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在铰链加强板上,有效减少产生抖动和异响的可能性,并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由于固定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可以通过加强件向水切线的下方传导,而不是集中在靠近水切线的位置,可以增强整个安装总成的刚性和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相应地,在满足刚性和强度的情况下,加工安装总成的材质也可适当降低,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通过增加单独的加强件来改善预定安装区域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改变车门内板、铰链加强板和外腰线加强板等部件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适配性也明显提高。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总成还包括车窗导轨,所述车窗导轨沿所述车门内板的竖向延伸到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并且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加强件形成固定连接。通过将沿竖向延伸的车窗导轨也配置成分别与铰链加强板和加强件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还可以从车窗导轨沿竖向向下传导给加强件,从而增加了应力传导的路径,增强了应力分散的效果。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铰链加强板、所述车窗导轨、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沿着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开。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固定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还可以沿横向于车门内板的方向(即车门内板的厚度方向)进行传导,传递分散到外腰线加强板,从而能够进一步分散应力。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件为弯曲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与所述铰链加强板相抵靠的第一固定段、与所述车窗导轨相抵靠的第二固定段、和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相抵靠的第三固定段。通过上述的配置,可以使加强件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易于加工。另外,弯曲的板状结构,不仅可以在结构设计时更易于作特征避让,而且也可以增加自身的刚性和强度。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三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车窗导轨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段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加强件与铰链加强板、车门内板、车窗导轨、和外腰线加强板等部件都形成牢固的固定连接,使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具有稳定且牢固的结构。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预定安装区域内形成有彼此间隔的多个后视镜安装孔。在预定安装区域内设置彼此间隔的多个后视镜安装孔,可以方便地装配外后视镜。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后视镜安装孔位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的上方。每个后视镜安装孔布置在外腰线加强板的上方,可以使后视镜方便地装配到预定安装区域内,防止外腰线加强板等部件影响后视镜的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铰链加强板的方向突起且彼此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凸起,并且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相对且反向突起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凸起,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围成加强腔体。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车门内板和铰链加强板的刚性和强度。
在上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腔体配置成沿竖向延伸并穿过所述水切线的延长线。加强腔体沿竖向延伸并穿过水切线的延长线,可以进一步加强车门内板和铰链加强板上的刚性和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易产生抖动和异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门。该车门包括:外后视镜;和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并且所述外后视镜安装在所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预定安装区域内。通过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本实用新型车门可以将固定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分散到水切线的下方,从而有效防止外后视镜安装后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抖动和异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易产生抖动和异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车门。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车门,本实用新型车辆可以有效防止外后视镜安装后(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产生抖动和异响,进而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方案1:
1.一种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总成包括:
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
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可适于固定所述外后视镜的预定安装区域,所述预定安装区域定位成靠近所述水切线;
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并位于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和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所述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可通过所述加强件向所述水切线的下方传导。
方案2:
2.根据方案1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总成还包括车窗导轨,所述车窗导轨沿所述车门内板的竖向延伸到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并且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加强件形成固定连接。
方案3:
3.根据方案2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所述车窗导轨、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沿着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开。
方案4:
4.根据方案3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弯曲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与所述铰链加强板相抵靠的第一固定段、与所述车窗导轨相抵靠的第二固定段、和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相抵靠的第三固定段。
方案5:
5.根据方案4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三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车窗导轨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段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
方案6:
6.根据方案1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安装区域内形成有彼此间隔的多个后视镜安装孔。
方案7:
7.根据方案6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后视镜安装孔都位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的上方。
方案8:
8.根据方案1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铰链加强板的方向突起且彼此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凸起,并且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相对且反向突起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凸起,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围成加强腔体。
方案9:
9.根据方案8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腔体配置成沿竖向延伸并穿过所述水切线的延长线。
方案10:
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
外后视镜;和
根据方案1-9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并且所述外后视镜安装在所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预定安装区域内。
方案11: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方案10所述的车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从外向内看的正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从内向外看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沿图4a所示的A-A剖面线获得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沿图4a所示的B-B剖面线获得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中加强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车辆;10、车门、101、前车门;1011、三角窗区域;1012、门板;10121、外水切结构;1013、车窗玻璃;102、后车门;20、外后视镜;30、安装总成;31、车门内板;311、水切线;312、第一加强凸起;32、铰链加强板;321、预定安装区域;3211、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2、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3、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4、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2、第二加强凸起;323a、第一加强腔体;323b、第二加强腔体;33、车窗导轨;331、升降槽;34、外腰线加强板;35、加强件;351、第一固定段;352、第二固定段;353、第三固定段;354、弧形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安装易抖动和异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后视镜20的安装总成30。该安装总成30包括:车门内板31,车门内板31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311;铰链加强板32,铰链加强板32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在铰链加强板32上形成有可适于固定外后视镜20的预定安装区域321,预定安装区域321定位成靠近水切线311;外腰线加强板34,外腰线加强板34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并位于水切线311的下方;和加强件35,加强件35分别与铰链加强板32和外腰线加强板34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外后视镜20产生的应力可通过加强件35向水切线311的下方传导。
在本文中,除非有明确相反的表述,术语“纵向”是指当车辆水平放置时沿车身前后延伸的方向,术语“横向”是指当车辆水平放置时沿车身左右延伸的方向,术语“竖向”是指当车辆水平放置时沿车身上下延伸的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车辆1为轿车。替代地,该车辆1也可为MPV(即多用途汽车)、SUV(即越野车)或者其它合适的车辆。该车辆1可以是燃油轿车、混合动力轿车或者纯电动轿车。
如图1所示,该车辆1具有车门1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车门10包括位于车身前部的前车门101和位于车身后部的后车门102。其中,前车门101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且彼此相对的两个前车门101,后车门102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且彼此相对的两个后车门102。替代地,车门10也可仅包括前车门10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前车门101为无框车门(即无窗框)。替代地,前车门101也可为有框车门(即有窗框)。前车门101具有门板1012和形成在门板1012的上方并靠近车辆1的A柱的三角窗区域1011。门板1012上设置有大致沿其纵向延伸的外水切结构10121,使得车窗玻璃1013在升降过程中可切去玻璃外表面上的水滴、水雾和灰尘等杂质,同时还可起到美观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1,在每个前车门101上设置有外后视镜20,并且在每个前车门101的内部设有可固定外后视镜20的安装总成30(参见图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后视镜20安装在三角窗区域1011内。替代地,外后视镜20也可安装在门板1012上并位于外水切10121的下方。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后视镜20具有手动调节的功能。替代地,外后视镜20也可具有自动调节、电动折叠、后视镜加热、倒车自动下翻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基于图2-图7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20的安装总成30的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从外向内看的正视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的从内向外看的正视图。如图2-图4b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安装总成30包括车门内板31、铰链加强板32、车窗导轨33、外腰线加强板34、和加强件35等部件。
继续参见图2-图4b,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车门内板31采用镀锌钢板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通过辊压工艺加工而成。车门内板31具有大致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311。在水切线311的位置处设有内水切结构(图中未示出),使得车窗玻璃1013在升降过程中可切去玻璃内表面的水滴、水雾和灰尘等杂质,同时还可起到美观的作用。车门内板31形成在门板1012的内侧上。在前车门101为有框车门(即有窗框)的情况下,车门内板31可与前车门101的窗框一体冲压成型。替代地,前车门101的窗框也可与车门内板31分别制造,再通过焊接或者螺钉等固定方式连接。
继续参见图2-图4b,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铰链加强板32采用镀锌钢板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铰链加强板32固定在车门内板31的上部。优选地,铰链加强板32通过电阻点焊(即,Resistance Spot Welding)工艺与车门内板31形成固定连接,使得铰链加强板32和车门内板31之间形成牢固且稳定的固定连接。替代地,铰链加强板32也可通过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例如采用螺钉固定方式。在铰链加强板32上设有用于固定外后视镜20的预定安装区域321,并且预定安装区域321靠近水切线3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预定安装区域321位于铰链加强板32的靠近前车门101的三角窗区域1011的位置处。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预定安装区域321内设有彼此间隔开的3个后视镜安装孔。这3个后视镜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2、和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和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都位于外腰线加强板34的上方,而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2的位置低于外腰线加强板34的上边缘并且远离强度较弱的三角窗区域1011,因此可获得较强的静刚度。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2、和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呈大致三角形排布,以便牢固地固定外后视镜20。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在预定安装区域321内也设有彼此间隔开的3个后视镜安装孔。这3个后视镜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和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14。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和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14均布置在外腰线加强板34的上方,使得在装配外后视镜20时可以不受外腰线加强板34、车门外板等部件的阻挡方便地装配到相应的后视镜安装孔上,从而提升装配效率(需要指出的是,车门外板和外腰线加强板3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致相同)。另外,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和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14也呈大致三角形排布,以便牢固地固定外后视镜20。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后视镜安装孔的数量设置成4个,即包括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2、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和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14,使得固定外后视镜20所产生的应力可以分散地更加均匀,以确保外后视镜20的紧固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车门内板31上设有可与每个后视镜安装孔相对且彼此对齐的安装孔,使得外后视镜20可通过安装件(图中未出)固定到由车门内板31和铰链加强板32连接形成的钣金结构上,以获得更加牢固且稳定的固定连接。
继续参见图2-4b,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车窗导轨33配置成采用镀锌钢板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车窗导轨33上形成有允许车窗玻璃1013沿竖向升降的升降槽331,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调节车窗玻璃1013的升降。车窗导轨33大致沿竖向延伸到水切线311的下方并与铰链加强板32形成固定连接。优选地,车窗导轨33配置成通过三层板点焊方式与铰链加强板32和车门内板31一起形成固定连接,以获得牢固且稳定的连接。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车窗导轨33的下端(图中未示出)固定在限位器加强板(图中未示出)上,并且限位器加强板配置成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以便使车窗导轨33与车门内板31之间形成更加牢固且稳定的连接。
继续参见图2-图4b,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腰线加强板34采用镀锌钢板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外腰线加强板34大致沿纵向延伸,并且位于水切线311的下方,以起到支撑和加强钣金结构的作用。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腰线加强板34通过电阻点焊工艺固定在车门内板31的两个纵向端部上。替代地,外腰线加强板34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例如采用螺钉固定方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沿图4a所示的A-A剖面线获得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中加强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加强件35采用镀锌钢板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料通过机械加工而成。加强件35配置成弯曲的板状结构。具体地,该弯曲的板状结构具有与铰链加强板32相抵靠的第一固定段351、与车窗导轨33相抵靠的第二固定段352、和与外腰线加强板34相抵靠的第三固定段353。第一固定段351与第二固定段352之间通过弧形连接段354相连接。弯曲的板状结构,不仅可以使加强件35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以在结构设计时更易于作特征避让,同时可以增加加强件35自身的刚性和强度。
如图5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段351与铰链加强板32和车门内板31通过三层板点焊方式形成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段352与车窗导轨33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并且第三固定段353与外腰线加强板34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形成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加强件35与铰链加强板32、车门内板31、车窗导轨33和外腰线加强板34之间形成牢固的固定连接,从而使安装总成30具有稳定的结构。
继续参见图5,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铰链加强板32、车窗导轨33、和外腰线加强板34沿车门内板31的厚度方向(即横向于车门内板31)依次间隔开。通过将铰链加强板32、车窗导轨33、外腰线加强板34配置成沿横向依次间隔开,可以使固定外后视镜20产生的应力不仅能够沿竖向传导至水切线311的下方,还能够沿横向传导,使得应力能够更加均匀地分散,从而提高安装总成30的刚性和强度。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沿图4a所示的B-B剖面线获得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车门内板31上形成有朝向远离铰链加强板32的方向突起且彼此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凸起312,以增强车门内板31的刚性和强度。第一加强凸起312的数量可以是2个,或者比2个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数量,例如1个、3个等。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铰链加强板32上形成有与每个第一加强凸起312相对且反向突起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凸起322,使得每个第一加强凸起312和对应的第二加强凸起322围成加强腔体。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加强腔体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均配置成大致沿竖向方向延伸并穿过水切线311的延长线,即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在竖向上均与水切线311的延长线相交,以进一步提升车门内板31和铰链加强板上32的刚性和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在竖向上的中心延伸方向与水切线311夹持所形成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10°。进一步地,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在竖向上的中心延伸方向与水切线311夹持所形成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15°。更进一步地,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在竖向上的中心延伸方向与水切线311夹持所形成的角度范围为30°-12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腔体323a具有第一长度L1和第一宽度W1;第二加强腔体323b具有第二长度L2和第二宽度W2。在尺寸允许的范围内,第一长度L1和第一宽度W1,以及第二长度L2和第二宽度W2都尽量做大,并且每个加强腔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圆滑过渡,以防止应力集中。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安装总成30仅包括车门内板31、铰链加强板32、外腰线加强板34、和加强件35等部件,即不包括车窗导轨33。车门内板31具有沿纵向延伸的水切线311。铰链加强板32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在铰链加强板32上形成有可固定外后视镜20的预定安装区域321。外腰线加强板34固定在车门内板31上并位于水切线311的下方。加强件35分别与铰链加强板32和外腰线加强板34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外后视镜20产生的应力可通过加强件35传导至水切线311的下方。需要指出的是,该实施例中未表述的部分可与上面任一所述实施例中配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20的安装总成30对整车模态和后视镜安装孔静刚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选取了其中一个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总成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本实用新型安装总成30包括车门内板31、铰链加强板32、车窗导轨33、外腰线加强板34、和加强件35等部件,并且在车门内板31和铰链加强板32上形成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对比安装总成中不包括加强件35,并且对比安装总成中不包括第一加强腔体323a和第二加强腔体323b(即车门内板31不包括第一加强凸起312,并且铰链加强板32也不包括第二加强凸起322)。此外,为了验证布置位置对后视镜安装孔静刚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安装总成30设置了4个后视镜安装孔,即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2、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和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14,而对比安装总成仅包括3个后视镜安装孔,分别与第一后视镜安装孔3211、第二后视镜安装孔3212、和第三后视镜安装孔3213的布置位置相同。除上述区别以外,本实用新型安装总成30和对比安装总成的其它部件配置形同,并且试验条件也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模态”是结构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等模态参数,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静刚度”是结构在特定的静态激扰下抵抗变形的能力,一般用结构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程度来衡量,其数值可通过实验获得。
表1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机械性能的对比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3367522000000141
从表1可知,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20的安装总成30,本实用新型车辆1的整车模态提高了9.25%,使得整车的结构更加稳定。另外,第一后视镜安装孔、第二后视镜安装孔、第三后视镜安装孔的静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增幅较大(最小增幅37.26%,最大增幅为85.23%)。
继续参见表1,第四后视镜安装孔3214的静刚度为249N/mm,大于对比安装总成中每个后视镜安装孔的静刚度。因此,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实用新型安装总成30包括第一后视镜安装孔、第三后视镜安装孔、和第四后视镜安装孔时,不仅能够满足刚性和强度要求,使外后视镜20牢固地固定在后视镜安装孔上,而且每个后视镜安装孔均可布置在外腰线加强板34的上方,以避让外腰线加强板34等部件,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总成包括:
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水切线;
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可适于固定所述外后视镜的预定安装区域,所述预定安装区域定位成靠近所述水切线;
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并位于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和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形成固定连接,使得固定所述外后视镜产生的应力可通过所述加强件向所述水切线的下方传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总成还包括车窗导轨,所述车窗导轨沿所述车门内板的竖向延伸到所述水切线的下方,并且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加强件形成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所述车窗导轨、和所述外腰线加强板沿着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弯曲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具有与所述铰链加强板相抵靠的第一固定段、与所述车窗导轨相抵靠的第二固定段、和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相抵靠的第三固定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三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车窗导轨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段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通过两层板点焊方式固定到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安装区域内形成有彼此间隔的多个后视镜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后视镜安装孔都位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铰链加强板的方向突起且彼此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凸起,并且在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相对且反向突起的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凸起,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围成加强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腔体配置成沿竖向延伸并穿过所述水切线的延长线。
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
外后视镜;和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并且所述外后视镜安装在所述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的预定安装区域内。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门。
CN202122867263.0U 2021-11-22 2021-11-22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Active CN216231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7263.0U CN216231968U (zh) 2021-11-22 2021-11-22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7263.0U CN216231968U (zh) 2021-11-22 2021-11-22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1968U true CN216231968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3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7263.0U Active CN216231968U (zh) 2021-11-22 2021-11-22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1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495A3 (zh) * 2021-11-22 2023-09-2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495A3 (zh) * 2021-11-22 2023-09-2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9680A (en) Automotive body side wall structure
JP5949479B2 (ja) ドアミラーの取付構造
EP1721809B1 (en) Automotive rear body structure
US8132845B2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US20180273102A1 (en) Vehicle pillar structure
CN216231968U (zh)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CN103144594A (zh) 用于双门车辆的车门防撞梁单元
WO2023088495A2 (zh) 外后视镜的安装总成、车门和车辆
JP2020050169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7032958B2 (en) Body and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vehicle
CN111703506B (zh) 车辆下部构造
CN112789213B (zh) 副车架构造
JP5104371B2 (ja) 自動車の側部構造
JP2001233243A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CN114834389B (zh) 一种安全带安装结构
CN212401065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车门总成
JP2000177631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4731717B2 (ja) 自動車ドアの窓枠構造
JPH08156588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CN217623344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车门总成
CN212604423U (zh) 车门窗框加强组件、车门内板组件以及车辆
CN212604426U (zh) 前车门窗框总成
CN111376685B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672389U (zh) 车门及车辆
CN213292452U (zh) 一种车门组件以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