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3788U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3788U
CN216013788U CN202122056933.0U CN202122056933U CN216013788U CN 216013788 U CN216013788 U CN 216013788U CN 202122056933 U CN202122056933 U CN 202122056933U CN 216013788 U CN216013788 U CN 216013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guide
plate
contact forc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69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百叡
陈树山
张洁安
胡朝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3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3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6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using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7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02B7/18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for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4Piezoelectric touc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3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input and electr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generators or sensors
    • H10N30/302Sens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 H03K17/9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 H03K17/9517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62Touch switches with tactile or haptic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10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驱动组件。活动部连接包括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拍摄图像。当使用者使用电子装置时,可能产生晃动、震动,使得所拍摄的图像产生模糊。因此,需要提升所拍摄的图像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驱动组件。活动部连接包括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压电元件、一弹性元件、一传输元件。压电元件包括压电材料,并用以产生一驱动力。弹性元件设置于压电元件。传输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用以传输驱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接触元件以及一施压元件。接触元件直接接触传输元件。施压元件可产生一压迫力,以使得接触元件接触传输元件,其中施压元件具有对应接触元件的一施压元件开口,用以容纳接触元件;其中传输元件传输驱动力至接触元件,进而使得施压元件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沿着第一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包括一承载座,承载座包括对应施压元件的一承载座开口,用以容纳施压元件;其中承载座开口与施压元件之间形成一空隙;其中接触元件具有金属材料;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承载座开口具有多边形结构;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施压元件具有圆形结构;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传输元件具有圆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以及施压元件具有不同的塑胶材料,且承载座的杨氏模数小于施压元件的杨氏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缓冲组件,用以吸收驱动组件的震动。缓冲组件包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传输元件,其中缓冲元件与施压元件包括不同材料,其中承载座的杨氏模数大于缓冲元件的杨氏模数,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缓冲元件位于具有多边形结构的固定部的角落。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元件承受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一接触力,传输元件承受活动部产生的一第二接触力,传输元件承受固定部产生的一第三接触力,其中第二接触力大于第一接触力以及第三接触力,且第一接触力大于第三接触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经由一粘着元件连接固定部,且粘着元件具有塑胶材料,其中第一接触力由缓冲元件产生,第二接触力由施压元件产生,第三接触力由粘着元件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一缓冲板,且第一缓冲板包括一缓冲开口,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缓冲元件设置于缓冲开口的周缘,并围绕传输元件设置,使得传输元件的部分设置于缓冲开口中;其中第一缓冲板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板状结构;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缓冲元件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缓冲板的最大尺寸;其中第一缓冲板与缓冲元件之间具有一沟槽以及一对应沟槽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与缓冲元件包括不同材料,第一缓冲板包括金属材料,而缓冲元件包括塑胶、橡胶、硅胶材料,其中第一缓冲板的杨氏模数与缓冲元件的杨氏模数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的杨氏模数大于缓冲元件的杨氏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一外壳、一底座、一底板,外壳连接于底板,底座位于外壳与底板之间,其中外壳以及底板具有金属材料,而底座具有塑胶材料,其中外壳具有一顶壁以及一侧壁,顶壁以及侧壁分别具有板状结构,且顶壁与侧壁互相不平行,其中第一缓冲板与顶壁以及底板平行,其中第一缓冲板位于顶壁与底板之间,第一缓冲板与顶壁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缓冲板与底板的最短距离,其中第一缓冲板并未接触顶壁,其中底座以及第一缓冲板分别包括相互对应的一卡合部,其中压电元件位于底座与底板之间,且压电元件与底座的最短距离小于压电元件与底板的最短距离,其中传输元件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缓冲开口,而第二端位于底座与底板之间的一容纳空间,其中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观察时,施压元件位于缓冲开口以及容纳空间之间,其中传输元件穿过容纳空间,其中粘着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其中容纳空间具有开口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引导组件。引导组件接触活动部以及固定部,以引导活动部相对固定部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组件包括一引导元件以及一引导板,其中引导元件固定地连接于引导板,且引导板固定地连接于底板;其中引导元件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棒状结构,并穿过底座;其中引导板具有板状结构;其中引导元件以及引导板具有金属材料,且引导元件以及引导板具有相同材料;其中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观察时,引导板位于底座与底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组件包括一第一引导元件以及一第二引导元件,第一引导元件以及第二引导元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引导元件与第二引导元件设置于一对角线上,且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对角线穿过光学元件,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元件的面积与第二引导元件的面积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容纳开口,第一引导元件的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开口,其中第一容纳开口与第一引导元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缓冲开口与传输元件的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缓冲板,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设置于对角线上,第一引导元件的部分设置于第一缓冲板,而第二引导元件的部分设置于第二缓冲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较第二引导元件靠近传输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承受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四接触力,第一引导元件承受活动部产生的一第五接触力,第一引导元件承受固定部产生的一第六接触力,其中第二引导元件承受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七接触力,第二引导元件承受活动部产生的一第八接触力,第二引导元件承受固定部产生的一第九接触力,其中第二接触力大于第五接触力以及第八接触力,且第五接触力大于第八接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一引导开口以及一第二引导开口,第一引导开口对应第一引导元件,而第二引导开口对应第二引导元件;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开口与第一引导元件的一最短距离小于第二引导开口与第二引导元件的一最短距离;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开口具有圆形结构,而第二引导开口具有长条形结构;其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开口小于第二引导开口。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的驱动组件通过传输元件传输压电元件所产生的驱动力,可使得活动部的运动(包括移动、转动等)较为平稳,而可达成高稳定度以及高精准度。另外,通过引导组件,可确保活动部在某一维度的运动范围,并避免活动部产生不想要的晃动、旋转、倾斜等。此外,通过缓冲组件,可达到缓冲、吸震、保护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让本公开的特征或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特举出一些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注意的是,各种特征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并可能示意性地绘制。
图1是电子装置、光学元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4是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缓冲组件的分解图。
图9以及图10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其中省略的元件不完全相同。
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A-A’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剖面图。
图12是用以显示传输元件、第一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与缓冲组件、活动部、固定部之间的接触力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电子装置
10:光学元件
100: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110:外壳
111:外壳的顶壁
112:外壳的侧壁
120:底座
121:底座平台
122:底座凹槽
123:底座的卡合部
125:容纳空间
130:底板
140:承载座
141:上止动部
142:侧止动部
143:承载座开口
145:承载座顶面
146:第一引导开口
147:第二引导开口
150:施压元件
151:施压元件开口
160:接触元件
171:第一压电元件
172:第二压电元件
180:弹性元件
190:传输元件
201:第一引导元件
202:第二引导元件
211:第一引导板
212:第二引导板
220:电路组件固定部
221:对外连接部
230:电路组件活动部
240:参考元件
250:感测元件
261:第一缓冲板
262:第二缓冲板
270:缓冲元件
1221:凹槽底面
1222:凹槽侧面
2611:缓冲开口
2612:第一容纳开口
2613:第一缓冲板的卡合部
2622:第二容纳开口
2623:第二缓冲板的卡合部
A1:第一方向
B:缓冲组件
C:电路组件
D:驱动组件
G:引导组件
I:固定部
M:活动部
O:光轴
S:感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并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叙述各个构件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实施本公开的不同特征。例如,若本说明书叙述了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上”及/或“的上方”,即表示可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包括有附加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方位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语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在此使用的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亦可依此相同解释。除此之外,在本公开的不同范例中,可能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或字母。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及/或“具有”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因此,当本公开的叙述中使用术语“包括”及/或“具有”时,其指定了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元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元件的存在。
请先参考图1以及图2。图1是一电子装置1、一光学元件10、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示意图。图2是光学元件10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可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光学元件10可为镜头,例如,透镜。光学元件10可由塑胶或玻璃制成。光学元件10可为圆形或其他形状。光学元件10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安装于电子装置1,以供使用者拍摄图像。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承载光学元件10并驱动光学元件10运动,借以调整光学元件10的位置,以拍摄清晰的图像。光学元件10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设置于电子装置1的顶部区域,以提高电子装置1的显示区域的范围。
光学元件10具有一光轴O。光轴O为穿过光学元件10的中心的虚拟轴线。当光学元件10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对准(aligned)时,光学元件10的光轴O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中心轴大致上重合。因此,在附图以及说明书中可能通过光学元件10的光轴O来辅助说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相关特征。应理解的是,由于光学元件10是活动地装设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中,可能因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运动、晃动、旋转、倾斜等,使得光学元件10的光轴O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中心轴并非完全重合。
接下来,请参考图3。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分解图。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包括一固定部I、一活动部M、一驱动组件D、一引导组件G、一电路组件C、一感测组件S、一缓冲组件B。活动部M连接光学元件10,且可相对固定部I运动。驱动组件D驱动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运动。引导组件G可引导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的运动。电路组件C可设置有对外电路,借以通入电流至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感测组件S可感测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的运动。缓冲组件B可吸收驱动组件D及/或引导组件G的震动,并可保护驱动组件D及/或引导组件G。在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作为示例,可依实际需求增加或删减元件。另外,为了清楚说明,在附图中可能省略部分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I包括一外壳110、一底座120、一底板130。外壳110设置于底座120以及底板130的上方,且底座120设置于外壳110与底板130之间。外壳110可连接底板130。外壳110连接底板130之后形成的空间可容纳并保护活动部M、驱动组件D、引导组件G、感测组件S、缓冲组件B等,以增加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0以及底板130具有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0可通过激光熔接(laser welding)的方式连接于底板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0具有塑胶材料,且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内部电路的部分可通过模内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形成于底座120中。
外壳110具有一顶壁111以及多个侧壁112。顶壁111以及侧壁112具有板状结构,且顶壁111与侧壁112互相不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大致上与侧壁112垂直。底座120可包括多个底座平台121以及多个底座凹槽122。底座凹槽122可包括一凹槽底面1221以及一凹槽侧面1222(在图5中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0包括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卡合部123。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部M包括一承载座140。承载座140设置于外壳110与底座120之间,且与外壳110以及底座120皆相隔一距离。即,承载座140并未直接接触外壳110以及底座120。承载座140为中空的,以承载光学元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140由塑胶材料制成。
为了避免承载座140运动到一极限范围时因为碰撞到其他元件产生损坏,承载座1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止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40包括多个上止动部141以及多个侧止动部142。上止动部141突出承载座140的一承载座顶面145。具体地,上止动部141较承载座顶面145靠近外壳110。侧止动部142可被容纳于底座120的底座凹槽122中。上止动部141以及侧止动部142可限制承载座140的运动范围。例如,当承载座140朝向外壳110运动到极限范围时,承载座140的上止动部141可能接触到外壳110。例如,当承载座140产生晃动或旋转时,承载座140的侧止动部142可能接触到底座120的底座凹槽122的凹槽侧面1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140可包括一承载座开口143、一第一引导开口146、一第二引导开口147。承载座开口143以及第一引导开口146位于承载座140的相同角落。第一引导开口146以及第二引导开口147设置于承载座140的对角线上。即,沿着光轴O观察时,第一引导开口146以及第二引导开口147设置于穿过光学元件10的对角线上。沿着光轴O观察时,第一引导开口146具有圆形结构,而第二引导开口147具有长条形结构。因此,沿着光轴O观察时,第一引导开口146小于第二引导开口147。
接下来,除了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4至图7,以了解驱动组件D。图4是驱动组件D的分解图。图5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图6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俯视图。图7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图。驱动组件D与底板120之间相隔一距离。即,驱动组件D并未直接接触底板120。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D包括一施压元件150、一接触元件160、一第一压电元件171、一第二压电元件172、一弹性元件180、一传输元件190。
施压元件150设置于承载座开口143中,并经由一第一粘着元件(未示出)固定地连接承载座140。第一粘着元件可具有塑胶材料。沿着光轴O观察时,承载座开口143具有多边形结构,而施压元件150具有圆形结构。因此,承载座开口143与施压元件150之间形成一空隙,使得施压元件150可顺利地设置于承载座开口143。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压元件150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140与施压元件150包括不同材料,使得承载座140与施压元件150的杨氏模数(Young's modulus)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140的杨氏模数小于施压元件150的杨氏模数。元件的杨氏模数不同可代表弹性模量不同或硬度不同。
施压元件150具有对应接触元件160的一施压元件开口151。接触元件160设置于施压元件开口151中,并直接接触传输元件190。接触元件160可为单片或多片式结构。接触元件160可为长条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元件160可由金属制成。施压元件150可产生一压迫力,以使得接触元件160更稳定地接触传输元件190。
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位于底座120与底板130之间。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可具有大致上相同的结构。例如,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可具有板状结构。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可由压电材料(piezoelectric material)制成,例如,金属或陶瓷。第一压电元件171与底座120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压电元件171与底板130的最短距离。即,第一压电元件171较靠近底座120。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可变形,以产生一驱动力。
弹性元件180可具有板状结构。弹性元件180可设置于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之间。传输元件190穿过承载座140以及底座120,并经由一第二黏着元件(未示出)固定的连接底座120。第二粘着元件可具有塑胶材料。传输元件190可具有长条形结构,例如,棒状、杆状等。传输元件190可为一碳棒。传输元件190可沿着一第一方向A1延伸。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传输元件190可具有圆形结构。传输元件190用以传输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所产生的驱动力至接触元件160,进而使得施压元件150驱动承载座140相对底座120沿着第一方向A1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1大致上与光轴O平行,使得承载座140中的光学元件10可沿着光轴O运动,以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的功能。通过自动对焦,可提升所拍摄的图像的品质。不过,也可改变传输元件190的延伸方向,进而改变驱动力的传输方向。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传输元件190沿着垂直于光轴O的方向延伸,使得承载座140中的光学元件10可沿着垂直于光轴O的方向运动,以达到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通过光学防手震,可弥补因为晃动或冲击使得成像相对于原位置产生偏移而造成所拍摄的图像产生模糊的问题。
通过传输元件190传输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所产生的驱动力,可使得活动部M的运动(包括移动、转动等)较为平稳,以达成较高的稳定度以及较高的精准度。
接下来,除了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5至图7,以了解引导组件G。引导组件G接触活动部M以及固定部I,以引导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沿着第一方向A1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组件G包括一第一引导元件201、一第二引导元件202、一第一引导板211、一第二引导板212。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固定部I具有多边形结构,驱动组件D与第一引导元件201设置于固定部I的其中一个相同角落,而驱动组件D与第二引导元件202设置于固定部I的二个不同角落。换句话说,第一引导元件201较第二引导元件202靠近传输元件190。
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可具有大致上相同的结构。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可具有长条形结构,例如,棒状、杆状等。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可沿着第一方向A1延伸,并穿过承载座140以及底座120。具体地,第一引导元件201设置于承载座140的对应第一引导元件201的第一引导开口146,而第二引导元件202设置于承载座140的对应第二引导元件202的第二引导开口147。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第一引导元件201的面积与第二引导元件202的面积相同。
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设置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对角线上。即,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设置于穿过光学元件10的对角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能仅具有单一的引导元件以及单一的引导板。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能具有更多的引导元件以及更多的引导板,且引导元件的至少两者设置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对角线上。
沿着垂直第一方向A1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位于底座120与底板13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经由一第三粘着元件(未示出)固定的连接底座120。第三粘着元件可具有塑胶材料。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可具有垂直第一方向A1的板状结构。具体地,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与底板130平行。
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分别固定地连接于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而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固定地连接于底板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板211以及第二引导板212可通过激光熔接的方式连接于底板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201、第二引导元件202、第一引导板211、第二引导板212具有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201、第二引导元件202、第一引导板211、第二引导板212具有相同材料。
通过引导组件G,可确保活动部M在某一维度(例如,第一方向A1)的运动范围,并避免活动部M产生不想要的晃动、旋转、倾斜等。
接下来,除了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5以及图7,以了解电路组件C。在本实施例中,电路组件C包括一电路组件固定部220以及一电路组件活动部230。电路组件固定部220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A1的板状结构。此外,电路组件固定部220包括一对外连接部221。通过对外连接部221,可通入电流至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具体地,对外连接部221可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外部的一供电来源(未示出)连接,且对外连接部221可包括数个脚位。在本实施例中,对外连接部221可穿过底板130,以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整体的厚度并达到微型化。
电路组件活动部230连接于电路组件固定部220,且可相对活动部M跟固定部I运动。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电路组件活动部230具有分支状结构。分支状结构分别活动的连接至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通入电流至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的其中一者,并让电流从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的另外一者流出。由此,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可通过体积变化、惯性、摩擦力等而产生驱动力。
因为电路组件活动部230的分支状结构分别连接至在弹性元件180的相对侧的第一压电元件171以及第二压电元件172,使得电路组件活动部230的分支状结构与第一压电元件171的连接处以及与第二压电元件172的连接处位于不同高度。换句话说,在第一方向A1上,电路组件活动部230与第一压电元件171的一第一交界与电路组件活动部230与第二压电元件172的一第二交界具有不为零的一间距,且弹性元件180位于第一交界与第二交界之间。
接下来,除了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7,以了解感测组件S。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组件S包括一参考元件240以及一感测元件250。参考元件240可为一磁性元件。感测元件250可为霍尔(Hall)感测器、巨磁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GMR)感测器、穿隧磁阻(Tunneling Magneto Resistance,TMR)感测器等。
参考元件240可设置于活动部M。例如,参考元件240可设置于承载座140。感测元件250可设置于电路组件C并电性连接电路组件C。例如,感测元件250可设置于电路组件固定部220。感测元件250可感测参考元件240,以得到活动部M的位置。具体地,感测元件250可感测参考元件240的磁力线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磁力线密度以及磁力线方向)而得到承载座140的位置。
接下来,除了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8至图10,以了解缓冲组件B。图8是缓冲组件B的分解图。图9以及图10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其中省略的元件不完全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B包括一第一缓冲板261、一第二缓冲板262、一缓冲元件270。
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位于外壳110的顶壁111与底板130之间。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可具有与第一方向A1垂直的板状结构。具体地,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与外壳110的顶壁111以及底板130平行。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与外壳110的顶壁111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与底板130的最短距离。即,在外壳110的顶壁111与底板130之间的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较靠近外壳110的顶壁111。不过,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并未直接接触外壳110的顶壁111。第一缓冲板261与第二缓冲板262设置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对角线上。
第一缓冲板261包括一缓冲开口2611以及一第一容纳开口2612。缓冲开口2611用于容纳传输元件190,使得传输元件190的部分设置于缓冲开口2611。第一容纳开口2612用于容纳第一引导元件201,使得第一引导元件201的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开口26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261还包括与底座120的卡合部123相互对应的一卡合部2613,使得第一缓冲板261更佳地固定于底座120。
第二缓冲板262包括一第二容纳开口2622。第二容纳开口2622用于容纳第二引导元件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板262还包括与底座120的卡合部123相互对应的一卡合部2623,使得第二缓冲板262更佳地固定于底座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可包括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261以及第二缓冲板262可包括相同材料。
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缓冲元件270位于具有多边形结构的固定部I的角落。具体地,缓冲元件270设置于第一缓冲板261的缓冲开口2611。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缓冲元件270设置于缓冲开口2611的周缘,并围绕传输元件190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元件270直接接触传输元件190。例如,缓冲元件270可包覆传输元件190的部分。
传输元件190至少部分穿过在底座120与底板130之间的一容纳空间125(在图10中标示)。传输元件190包括一第一端(顶端)以及一第二端(底端),其中第一端位于缓冲开口2611,而第二端位于容纳空间125。容纳空间125具有开口结构。另外,沿着垂直第一方向A1的方向观察时,施压元件150也位于缓冲开口2611与容纳空间125之间。固定部I与传输元件190之间的第二粘着元件至少部分也设置于容纳空间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261的缓冲开口2611与缓冲元件270之间可具有一沟槽以及一对应沟槽的结构,使得缓冲元件270更佳地固定于第一缓冲板26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A1上,缓冲元件270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缓冲板261的最大尺寸。即,缓冲元件270的厚度大于第一缓冲板261的厚度。
缓冲元件270可包括塑胶、橡胶、硅胶等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261与缓冲元件270包括不同材料,使得第一缓冲板261的杨氏模数与缓冲元件270的杨氏模数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261的杨氏模数大于缓冲元件270的杨氏模数。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元件270与承载座140包括不同材料,使得缓冲元件270的杨氏模数与承载座140的杨氏模数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140的杨氏模数大于缓冲元件270的杨氏模数。
为了降低驱动组件D的传输元件190以及引导组件G的第一引导元件20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撞击到外壳110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可通过缓冲组件B达到缓冲、吸震、保护等功能。此外,若元件之间彼此接触,可能产生碎屑、灰尘等异物,并可能影响所拍摄的图像。因此,缓冲组件B亦可降低异物产生的可能性。
接下来,请参考图11以及图12。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A-A’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剖面图。图12是用以显示传输元件190、第一引导元件201、第二引导元件202与缓冲组件B、活动部M、固定部I之间的接触力的示意图。为了简化,图12以相当示意性的方式绘制各个元件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地,传输元件190、第一引导元件201、第二引导元件202皆会受到缓冲组件B、活动部M、固定部I产生的接触力。
将传输元件190承受缓冲组件B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一接触力F1。将传输元件190承受活动部M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二接触力F2。将传输元件190承受固定部I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三接触力F3。更具体地,缓冲组件B的缓冲元件270对传输元件190施加第一接触力F1,活动部M的承载座140对传输元件190产生的第二接触力F2由施压元件150施加在传输元件190,固定部I与传输元件190之间的第二粘着元件对传输元件190施加第三接触力。
当传输元件190传输驱动力时,传输元件190与活动部M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第二接触力F2主要地可驱动活动部M运动。缓冲组件B产生的第一接触力F1主要地可吸收传输元件190的震动。固定部I产生的第三接触力F3主要地可对传输元件190达成固定效果。因此,对传输元件190而言,与活动部M之间的第二接触力F2大于与缓冲组件B之间的第一接触力F1以及与固定部I之间的第三接触力F3。而且,传输元件190与缓冲组件B之间的第一接触力F1大于传输元件190与固定部I之间的第三接触力F3。
将第一引导元件201承受缓冲组件B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四接触力F4。将第一引导元件201承受活动部M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五接触力F5。将第一引导元件201承受固定部I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六接触力F6。将第二引导元件202承受缓冲组件B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七接触力F7。将第二引导元件202承受活动部M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八接触力F8。将第二引导元件202承受固定部I产生的接触力定义为一第九接触力F9。
传输元件190、第一引导元件201、第二引导元件202与活动部M的接触力大小可能不同。为了顺利驱动活动部M,传输元件190与活动部M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第二接触力F2可能大于第一引导元件201与活动部M之间的第五接触力F5以及第二引导元件202与活动部M之间的第八接触力F8。
此外,因为第一引导元件201较第二引导元件202更靠近传输元件190,第一引导元件201可作为主要的引导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A1观察时,第一引导元件201与活动部M的第一引导开口146的一最短距离可小于第二引导元件202与活动部M的第二引导开口147的一最短距离。也就是说,第一引导元件201与活动部M之间可较第二引导元件202与活动部M之间更加紧密,使得第一引导元件201与活动部M之间的第五接触力F5大于第二引导元件202与活动部M之间的第八接触力F8。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引导元件201的引导效果,第一引导元件201与缓冲组件B的第一容纳开口2612的一最短距离可设计成小于传输元件190与缓冲组件B的缓冲开口2611的一最短距离。也就是说,第一引导元件201与缓冲组件B之间可较传输元件190与缓冲组件B之间更加紧密,使得第一引导元件201与缓冲组件B之间的第四接触力F4大于传输元件190与缓冲组件B之间的第一接触力F1。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驱动组件通过传输元件传输压电元件所产生的驱动力,可使得活动部的运动(包括移动、转动等)较为平稳,而可达成高稳定度以及高精准度。另外,通过引导组件,可确保活动部在某一维度的运动范围,并避免活动部产生不想要的晃动、旋转、倾斜等。此外,通过缓冲组件,可达到缓冲、吸震、保护等功能。
前面概述数个实施例的特征,使得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可轻易地使用本公开作为设计或修改其他工艺以及结构的基础,以实现在此介绍的实施例的相同目的或达到相同优点。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样的等同配置并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以及范围,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以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变、替换以及更改。此外,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本公开的精神或与本公开的精神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部;
一活动部,连接包括一光轴的一光学元件,且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以及
一驱动组件,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
一压电元件,包括压电材料,用以产生一驱动力;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压电元件;
一传输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用以传输该驱动力;
一接触元件,直接接触该传输元件;以及
一施压元件,用以产生一压迫力,以使得该接触元件接触该传输元件,其中该施压元件具有对应该接触元件的一施压元件开口,用以容纳该接触元件;
其中该传输元件传输该驱动力至该接触元件,进而使得该施压元件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沿着该第一方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包括一承载座,该承载座包括对应该施压元件的一承载座开口,用以容纳该施压元件;
其中该承载座开口与该施压元件之间形成一空隙;
其中该接触元件具有金属材料;
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承载座开口具有多边形结构;
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施压元件具有圆形结构;
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传输元件具有圆形结构;
其中该承载座以及该施压元件具有不同的塑胶材料,且该承载座的杨氏模数小于该施压元件的杨氏模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组件,用以吸收该驱动组件的震动,其中该缓冲组件包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该传输元件,其中该缓冲元件与该施压元件包括不同材料,其中该承载座的杨氏模数大于该缓冲元件的杨氏模数,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缓冲元件位于具有多边形结构的该固定部的角落,其中该传输元件承受该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一接触力,该传输元件承受该活动部产生的一第二接触力,该传输元件承受该固定部产生的一第三接触力,其中该第二接触力大于该第一接触力以及该第三接触力,且该第二接触力大于该第三接触力,其中该驱动组件经由一粘着元件连接该固定部,且该粘着元件具有塑胶材料,其中该第一接触力由该缓冲元件产生,该第二接触力由该施压元件产生,该第三接触力由该粘着元件产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一缓冲板,且该第一缓冲板包括一缓冲开口,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缓冲元件设置于该缓冲开口的周缘,并围绕该传输元件设置,使得该传输元件的部分设置于该缓冲开口中;
其中该第一缓冲板具有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板状结构;
其中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缓冲元件的最大尺寸大于该第一缓冲板的最大尺寸;
其中该第一缓冲板与该缓冲元件之间具有一沟槽以及一对应该沟槽的结构,其中该第一缓冲板与该缓冲元件包括不同材料,该第一缓冲板包括金属材料,而该缓冲元件包括塑胶、橡胶、硅胶材料,其中该第一缓冲板的杨氏模数与该缓冲元件的杨氏模数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板的杨氏模数大于该缓冲元件的杨氏模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一外壳、一底座、一底板,该外壳连接于该底板,该底座位于该外壳与该底板之间,其中该外壳以及该底板具有金属材料,而该底座具有塑胶材料,其中该外壳具有一顶壁以及一侧壁,该顶壁以及该侧壁分别具有板状结构,且该顶壁与该侧壁互相不平行,其中该第一缓冲板与该顶壁以及该底板平行,其中该第一缓冲板位于该顶壁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一缓冲板与该顶壁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一缓冲板与该底板的最短距离,其中该第一缓冲板并未接触该顶壁其中该底座以及该第一缓冲板分别包括相互对应的一卡合部,其中该压电元件位于该底座与该底板之间,且该压电元件与该底座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压电元件与该底板的最短距离,其中该传输元件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位于该缓冲开口,而该第二端位于该底座与该底板的一容纳空间,其中沿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方向观察时,该施压元件位于该缓冲开口以及该容纳空间之间,其中该传输元件穿过该容纳空间,其中该粘着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其中该容纳空间具有开口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引导组件,接触该活动部以及该固定部,以引导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沿着该第一方向运动,其中该引导组件包括一引导元件以及一引导板,其中该引导元件固定地连接于该引导板,且该引导板固定地连接于该底板;其中该引导元件具有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的棒状结构,并穿过该底座;
其中该引导板具有板状结构;
其中该引导元件以及该引导板具有金属材料,且该引导元件以及该引导板具有相同材料;
其中沿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方向观察时,该引导板位于该底座与该底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组件包括一第一引导元件以及一第二引导元件,该第一引导元件以及该第二引导元件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且该第一引导元件与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于一对角线上,且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对角线穿过该光学元件,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引导元件的面积与该第二引导元件的面积相同,其中该第一缓冲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容纳开口,该第一引导元件的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容纳开口,其中该第一容纳开口与该第一引导元件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缓冲开口与该传输元件的最短距离,其中该缓冲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缓冲板,该第一缓冲板与该第二缓冲板设置于该对角线上,该第一引导元件的部分设置于该第一缓冲板,而该第二引导元件的部分设置于该第二缓冲板,其中该第一引导元件较该第二引导元件靠近该传输元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元件承受该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一接触力,该传输元件承受该活动部产生的一第二接触力,该传输元件承受该固定部产生的一第三接触力,其中该第一引导元件承受该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四接触力,该第一引导元件承受该活动部产生的一第五接触力,该第一引导元件承受该固定部产生的一第六接触力,其中该第二引导元件承受该缓冲组件产生的一第七接触力,该第二引导元件承受该活动部产生的一第八接触力,该第二引导元件承受该固定部产生的一第九接触力,其中该第二接触力大于该第五接触力以及该第八接触力,且该第五接触力大于该第八接触力,其中该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一引导开口以及一第二引导开口,该第一引导开口对应该第一引导元件,而该第二引导开口对应该第二引导元件;
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引导开口与该第一引导元件的一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二引导开口与该第二引导元件的一最短距离;
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引导开口具有圆形结构,而该第二引导开口具有长条形结构;
其中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引导开口小于该第二引导开口。
CN202122056933.0U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Active CN2160137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1550P 2020-08-28 2020-08-28
US63/071,550 2020-08-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3788U true CN216013788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35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6933.0U Active CN216013788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22051081.6U Active CN216013793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系统
CN202122056515.1U Active CN216817066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3954.7A Pending CN114114590A (zh) 2020-08-28 2021-08-27 驱动机构
CN202122051084.XU Active CN215987232U (zh) 2020-08-28 2021-08-27 触觉回馈系统
CN202110994145.8A Pending CN114114596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22056566.4U Active CN215986671U (zh) 2020-08-28 2021-08-27 驱动机构
CN202110995444.3A Pending CN114114608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系统
CN202110995912.7A Pending CN114114598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7626.4A Pending CN114114599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4495.4A Pending CN114114597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模块
CN202122050354.5U Active CN216013787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模块
CN202122051697.3U Active CN215932245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5537.6A Pending CN114115520A (zh) 2020-08-28 2021-08-27 触觉回馈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1081.6U Active CN216013793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系统
CN202122056515.1U Active CN216817066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3954.7A Pending CN114114590A (zh) 2020-08-28 2021-08-27 驱动机构
CN202122051084.XU Active CN215987232U (zh) 2020-08-28 2021-08-27 触觉回馈系统
CN202110994145.8A Pending CN114114596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22056566.4U Active CN215986671U (zh) 2020-08-28 2021-08-27 驱动机构
CN202110995444.3A Pending CN114114608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系统
CN202110995912.7A Pending CN114114598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7626.4A Pending CN114114599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4495.4A Pending CN114114597A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模块
CN202122050354.5U Active CN216013787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模块
CN202122051697.3U Active CN215932245U (zh) 2020-08-28 2021-08-27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110995537.6A Pending CN114115520A (zh) 2020-08-28 2021-08-27 触觉回馈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7) US11809015B2 (zh)
CN (14) CN21601378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67616U (zh) * 2019-03-29 2020-10-13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器组装套件、照明器和照明器设施
CN213423564U (zh) * 2020-02-10 2021-06-1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11719816B2 (en) * 2021-11-30 2023-08-08 Sos Lab Co., Ltd. LiDA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6745B2 (ja) * 1999-12-17 2007-03-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KR100880672B1 (ko) * 2007-07-18 2009-02-02 자화전자 주식회사 자동초점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084969B2 (en) * 2007-10-01 2011-12-27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Hall-effect based linear motor controller
US8310349B2 (en) * 2009-09-29 2012-11-1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aptic surface with mechanical buttons
WO2013169304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Yknots Industries Llc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input to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US9690390B2 (en) * 2013-05-17 2017-06-27 SeeScan, Inc. User interface devices
CN108828874A (zh) * 2013-12-11 2018-11-16 旭化成微电子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及其光学元件的位置控制方法
US9677740B2 (en) * 2014-02-21 2017-06-13 Toshiba Global Commerce Solutions Holdings Corporation Transforming graphical expressions to indicate button function
US9945818B2 (en) * 2014-02-23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sonic authenticating button
US9438802B2 (en) * 2014-05-30 2016-09-06 Appl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alibration
US9491361B2 (en) * 2014-09-08 2016-11-08 Apple Inc. Lorentz actuator mechanism calibration
JP6448380B2 (ja) * 2015-01-19 2019-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KR102559545B1 (ko) * 2015-08-06 2023-07-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JP6990194B2 (ja) * 2016-04-14 2022-01-12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用回路基板固定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EP3489749B1 (en) * 2016-07-21 2021-12-2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which include same
US10382687B1 (en) * 2016-08-17 2019-08-13 Apple Inc. Nest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integrated within camera module
KR102166942B1 (ko) * 2017-02-20 2020-10-16 자화전자(주) 다축 구조의 ois용 반사계 구동장치
JP6869049B2 (ja) * 2017-02-24 2021-05-12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ドライバ、撮像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8957681B (zh) * 2017-05-17 2021-12-0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JP6959777B2 (ja) * 2017-07-12 2021-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DE102017214474A1 (de) * 2017-08-18 2019-02-21 Dialog Semiconductor (Uk) Limited Aktuator mit inhärentem Positionssensor
US10686993B2 (en) * 2017-10-12 2020-06-16 Tdk Taiwan Corp. Correcting method for optical mechanism
KR101942743B1 (ko) * 2017-10-31 2019-01-28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190085B2 (en) * 2017-12-07 2021-11-30 Tdk Taiwan Corp. Multi-lens camera system and driving mechanism thereof
CN110087055B (zh) * 2018-01-25 2022-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三维物体信息获取系统和三维物体信息获取方法
US10999507B2 (en) * 2018-10-30 2021-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KR102574408B1 (ko) * 2018-11-13 2023-09-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액츄에이터
JP7323283B2 (ja) * 2018-11-30 2023-08-08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1538165B (zh) * 2019-02-07 2022-03-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JP6776392B2 (ja) * 2019-03-29 2020-10-28 エーエー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ジョウシュ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用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613005B1 (ja) * 2019-04-16 2019-11-27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屈曲式撮像装置の防振機構、および、カメラ、携帯電子機器
US11609436B2 (en) * 2019-05-16 2023-03-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olded optics reflecting module
CN112394471A (zh) * 2019-07-31 2021-02-2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7325257B2 (ja) * 2019-08-09 2023-08-14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1698525B2 (en) * 2019-09-06 2023-07-11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US11487081B2 (en) * 2019-12-13 2022-11-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947180B2 (en) * 2019-12-26 2024-04-02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JP7447523B2 (ja) * 2020-02-07 2024-03-12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018721A (ja) * 2020-07-16 2022-01-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213750600U (zh) * 2020-07-30 2021-07-2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66123A1 (en) 2022-03-03
CN215932245U (zh) 2022-03-01
US20220070339A1 (en) 2022-03-03
US20220070351A1 (en) 2022-03-03
US20220066230A1 (en) 2022-03-03
US11906808B2 (en) 2024-02-20
US11619799B2 (en) 2023-04-04
US20240027724A1 (en) 2024-01-25
CN114115520A (zh) 2022-03-01
CN114114590A (zh) 2022-03-01
CN216817066U (zh) 2022-06-24
US11880087B2 (en) 2024-01-23
CN215986671U (zh) 2022-03-08
US20220066129A1 (en) 2022-03-03
CN216013793U (zh) 2022-03-11
CN114114598A (zh) 2022-03-01
CN114114599A (zh) 2022-03-01
CN215987232U (zh) 2022-03-08
CN114114596A (zh) 2022-03-01
US11892703B2 (en) 2024-02-06
US20220066562A1 (en) 2022-03-03
US20220066231A1 (en) 2022-03-03
US11809015B2 (en) 2023-11-07
CN114114608A (zh) 2022-03-01
CN114114597A (zh) 2022-03-01
CN216013787U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13788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8965189B2 (en) Camera module
CN213814096U (zh) 光学系统
CN211206922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US11681202B2 (en) Camera module
US20240111125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217606160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30038382A1 (en)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mechanism
US7965318B2 (en) Image detecting module
US20230393449A1 (en) Optical-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EP4372465A2 (en)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20230204903A1 (en) Optical system
TWI582513B (zh) 鏡頭驅動裝置
CN217156956U (zh) 光学机构以及光学系统
CN217279140U (zh) 光学机构以及光学系统
US11994740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e mechanism
US20230408840A1 (en) Optical-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CN21450400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4540259U (zh) 光学系统
CN214474177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30275530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21450400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3017631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30101319A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210121785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