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5112U - 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25112U CN215925112U CN202121481863.7U CN202121481863U CN215925112U CN 215925112 U CN215925112 U CN 215925112U CN 202121481863 U CN202121481863 U CN 202121481863U CN 215925112 U CN215925112 U CN 2159251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length direction
- moving member
- support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C25D7/06—Wires; Strips; Foils
- C25D7/0614—Strips or foils
- C25D7/0621—In horizontal cel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04—Sealing devi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07—Current directing devi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6—Suspending or supporting devices for articles to be coat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送装置及镀膜机,传送装置包括:支架;第一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传送带及多个第一导电夹,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从动轮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传送带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上,第一导电夹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第二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传送带及多个第二导电夹,第二从动轮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传送带套设在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上,第二导电夹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边。本申请提供的传送装置,可以解决传送带很难完全绷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镀膜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背景技术
镀膜机是一种用于为薄膜的表面上电镀上其他物质,来改变薄膜的物理性质,进而来使得薄膜的物理性质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设备。
镀膜机通常包括用于传送薄膜的传送装置,其中,传送装置通常包括传送带,现有的传送装置在进行装配时,传送带经常很难完全绷紧,影响传送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送装置及镀膜机,其能够解决传送带很难完全绷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传送装置,应用在镀膜机中,用于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薄膜,包括:
支架;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传送带及多个第一导电夹,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沿着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及所述第一从动轮上,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夹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所述第一导电夹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传送带及多个第二导电夹,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从动轮沿着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上,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夹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所述第二导电夹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
对于第一传送机构来说,由于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从动轮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传送带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一从动轮,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断裂的情况发生。
对于第二传送机构来说,由于第二主动轮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从动轮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传送带套设在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二从动轮,可以实现调节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二传送带断裂的情况发生。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传送装置,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或者第二传送带无法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因此,不会出现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一移动件、第一拉绳、第一转向件及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向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的远离所述第一主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绳搭接在所述第一转向件上,所述第一拉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及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及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段竖直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牵引件悬空设置。
通过将第一牵引件受到的重力转化为能够使得第一移动件沿远离第一主动轮方向移动的拉力,即可达到调节第一传送带的松紧情况的目的,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机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传送装置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由于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又由于第一从动轮固定在第一移动件上,因此,当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轮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变大或者减小,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处于过度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断裂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二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
在第二从动轮固定在第一移动件的情况下,当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除了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轮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的松紧情况之外,还可以同时带动第二从动轮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二传送带的松紧情况。也即是,可以同步实现对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的松紧情况的调节,更加的高效。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手动驱动组件,所述手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手动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用于手动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使得第一驱动组件为手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整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的间距的目的,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过度松弛或者过度绷紧的情况发生。当第一驱动组件为手动驱动组件时,由于手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因此,一方面,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传送装置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手动驱动组件包括:
摇杆旋接件,所述摇杆旋接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摇杆旋接件具有螺纹孔;
摇杆,所述摇杆包括把手部及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丝杆部,所述把手部与所述丝杆部连接,所述丝杆部旋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丝杆部的远离所述把手部的一端露出在所述螺纹孔之外且与所述第一移动件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把手部转动时带动所述丝杆部的远离所述把手部的一端相对所述摇杆旋接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由于该手动驱动组件的结构中包括摇杆旋接件及摇杆,结构非常简单,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复杂的功能,结构设计巧妙。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自动驱动组件,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自动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用于自动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使得第一驱动组件为自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整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的间距的目的,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过度松弛或者过度绷紧的情况发生。当第一驱动组件为自动驱动组件时,由于自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因此,可以提高整个传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
可选地,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包括:
齿条,所述齿条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齿轮的转轴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齿条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当自动驱动组件包括齿条及齿轮时,由于齿条和齿轮之间的啮合可以传递较大的力,且不会出现齿条和齿轮之间相对打滑的情况,因此,可以使得该传送装置的结构更加的可靠。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件、第二拉绳、第二转向件及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主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件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向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的远离所述第一从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拉绳搭接在所述第二转向件上,所述第二拉绳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向件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转向件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段,所述第三段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四段竖直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牵引件悬空设置。
由于第二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主动轮固定在第二移动件上,因此,在第二移动件受到沿远离第一从动轮方向的拉力之后,可以使得第一主动轮沿远离第一从动轮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变大,进而可以使得第一传送带被绷紧,可以避免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镀膜机,所述镀膜机包括上述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传送装置。
由于传送装置既可以自由的调节第一传送带的松紧情况,也可以自由的调节第二传送带的松紧情况,因此,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第一送带或者第二传送带无法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很好避免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基于此,当镀膜机包括该传送装置时,可以使得镀膜机的性能更好,可以避免镀膜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对于第一传送机构来说,由于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从动轮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一传送带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一从动轮,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断裂的情况发生。
对于第二传送机构来说,由于第二主动轮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从动轮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传送带套设在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二从动轮,可以实现调节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二传送带断裂的情况发生。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传送装置,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或者第二传送带无法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因此,不会出现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传送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的传送装置在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传送装置的一种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传送装置的另一种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传送装置的又一种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传送装置在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
2-第一传送机构;21-第一主动轮;22-第一从动轮;23-第一传送带;24-第一导电夹;25a-第一移动件;25b-第二移动件;26a-第一拉绳;26b-第二拉绳;27a-第一转向件;27b-第二转向件;28a-第一牵引件;28b-第二牵引件;29a-第一驱动组件;29b-第二驱动组件;291-摇杆旋接件;2911-螺纹孔;292-摇杆;2921-把手部;2922-丝杆部;293-活动杆;2931-握持部;294-齿条;295-齿轮;296-旋转电机;
3-第二传送机构;31-第二主动轮;32-第二从动轮;33-第二传送带;34-第二导电夹;
4-滑轨组件;41-导轨;42-滑块;
100-薄膜;1001-第一边;1002-第二边;200-传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传送装置的仰视图。该传送装置可以应用在镀膜机中,用于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薄膜。
参见图1及图2,该传送装置包括:支架1、第一传送机构2及第二传送机构3。其中,第一传送机构2包括第一主动轮21、第一从动轮22、第一传送带23及多个第一导电夹24,第一主动轮21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从动轮22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X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传送带23套设在第一主动轮21及第一从动轮22上,多个第一导电夹24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3上,第一导电夹24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1001。第二传送机构3与第一传送机构2相对设置,第二传送机构3包括第二主动轮31、第二从动轮32、第二传送带33及多个第二导电夹34,第二主动轮31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从动轮32沿着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传送带33套设在第二主动轮31及第二从动轮32上,多个第二导电夹34沿薄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传送带33上,第二导电夹34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与第一边1001相对的第二边1002。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传送机构2包括第一主动轮21、第一从动轮22、第一传送带23及多个第一导电夹24,其中,第一传送带23套设在第一主动轮21及第一从动轮22上,因此,当第一主动轮21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传送带23及第一从动轮22同步转动,由于第一导电夹24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3上,因此,当第一传送带23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导电夹24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移动。
同理,由于第二传送机构3包括第二主动轮31、第二从动轮32、第二传送带33及多个第二导电夹34,其中,第二传送带33套设在第二主动轮31及第二从动轮32上,因此,当第二主动轮31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从动轮32及第二传送带33同步转动。由于第二导电夹34沿薄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传送带33上,因此,当第二传送带33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导电夹34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移动。
接着,由于第二传送机构3与第一传送机构2相对设置,且第一导电夹24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1001,第二导电夹34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与第一边1001相对的第二边1002,因此,当第一导电夹24及第二导电夹34均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可以共同带动薄膜100沿着薄膜100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在沿着薄膜100长度方向上传送薄膜100的目的。
其中,对于第一传送机构2来说,由于第一主动轮21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从动轮22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传送带23套设在第一主动轮21及第一从动轮22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一从动轮22,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23断裂的情况发生。
具体来说,当发现第一传送带23处于松弛状态时,可以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朝着远离第一主动轮21的一侧调节第一从动轮22,使得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变大,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传送带23被绷紧。当发现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时,可以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朝着靠近第一主动轮21的一侧调节第一从动轮22,使得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变小,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传送带23不会被过度绷紧。
同理,对于第二传送机构3来说,由于第二主动轮31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从动轮32沿着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传送带33套设在第二主动轮31及第二从动轮32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二从动轮32,可以实现调节第二从动轮32与第二主动轮31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二从动轮32与第二主动轮3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33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3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二传送带33断裂的情况发生。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传送装置,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或者第二传送带33无法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因此,不会出现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另外,由于第一导电夹24及第二导电夹34分别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因此,可以使得薄膜100被水平的传送,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当薄膜100可以被水平的传送时,薄膜100的电镀效果将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第一传送机构2还包括第一移动件25a、第一拉绳26a、第一转向件27a及第一牵引件28a,第一移动件25a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从动轮2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上,第一拉绳26a的第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牵引件28a连接,第一转向件27a固定在支架1上,且位于第一从动轮22的远离第一主动轮21的一侧,第一拉绳26a搭接在第一转向件27a上,第一拉绳26a包括位于第一转向件27a及第一拉绳26a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段26a1以及位于第一转向件27a及第一拉绳26a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段26a2,第一段26a1沿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段26a2竖直方向排布,第一牵引件28a悬空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牵引件28a悬空设置,第一拉绳26a的第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牵引件28a连接,第一拉绳26a搭接于固定在支架1上的第一转向件27a,且第一转向件27a位于第一从动轮22的远离第一主动轮21的一侧。又由于第一拉绳26a的位于第一转向件27a及第一拉绳26a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段26a1是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即图3中X方向)排布的、第一拉绳26a的位于第一转向件27a及第一拉绳26a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段26a2是竖直方向(即图3中Z方向)排布的,因此,第一牵引件28a受到的重力可以使得第一牵引件28a竖直向下移动,第一牵引件28a竖直向下移动时,可以使得第一拉绳26a相对第一转向件27a移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拉绳26a将第一牵引件28a受到的重力传递至第一移动件25a,使得第一移动件25a受到沿远离第一主动轮21方向的拉力。
由于第一移动件25a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从动轮2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上,因此,在第一移动件25a受到沿远离第一主动轮21方向的拉力之后,可以使得第一从动轮22沿远离第一主动轮2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变大,进而可以使得第一传送带23被绷紧,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过度松弛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牵引件28a受到的重力转化为能够使得第一移动件25a沿远离第一主动轮21方向移动的拉力,即可达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紧情况的目的,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机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传送装置的制造成本。
其中,上述第一牵引件28a可以为具有一定重量,并能够使得第一从动轮22沿远离第一主动轮2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传送带23被绷紧的任意零部件,比如,第一牵引件28a可以为秤砣、沙袋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牵引件28a不作限定。
另外,上述第一转向件27a可以为能够将竖直向下的重力转换为沿薄膜的长度方向的拉力的任意零部件,比如,第一转向件27a可以为定滑轮或者导向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转向件27a不作限定。当第一转向件27a为定滑轮时,可以使得第一拉绳26a相对第一转向件27a移动时更加的顺滑,进而可以使得第一牵引件28a受到的重力更好地转化为能够使得第一移动件25a沿远离第一主动轮21方向移动的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传送机构2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9a及第一移动件25a,第一驱动组件29a固定在支架1上,第一移动件25a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从动轮2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上,第一驱动组件29a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由于第一驱动组件29a可以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又由于第一从动轮2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上,因此,当第一驱动组件29a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轮22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变大或者减小,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23断裂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从动轮3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上。在第二从动轮3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的情况下,当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除了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轮22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紧情况之外,还可以同时带动第二从动轮32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也即是,可以同步实现对第一传送带23及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的调节,更加的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9a为手动驱动组件,手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架1上,手动驱动组件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用于手动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使得第一驱动组件29a为手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整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的目的,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过度松弛或者过度绷紧的情况发生。当第一驱动组件29a为手动驱动组件时,由于手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因此,一方面,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传送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手动驱动组件包括:摇杆旋接件291及摇杆292。其中,摇杆旋接件291固定在支架1上,摇杆旋接件291具有螺纹孔2911,摇杆292包括把手部2921及与螺纹孔2911相匹配的丝杆部2922,把手部2921与丝杆部2922连接,丝杆部2922旋接在螺纹孔2911中,丝杆部2922的远离把手部2921的一端露出在螺纹孔2911之外且与第一移动件25a可活动的连接,把手部2921转动时带动丝杆部2922的远离把手部2921的一端相对摇杆旋接件29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调节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来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时,首先,可以握持在摇杆292的把手部2921上,并转动把手部2921,由于把手部2921与丝杆部2922连接,丝杆部2922旋接在摇杆旋接件291的螺纹孔2911中,且摇杆旋接件291固定在支架1上,因此,当把手部2921开始转动时,可以带动丝杆部2922在螺纹孔2911中转动,并使得丝杆部2922的远离把手部2921的一端相对摇杆旋接件29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由于丝杆部2922的远离把手部2921的一端露出在螺纹孔2911之外且与第一移动件25a可活动的连接,因此,当丝杆部2922的远离把手部2921的一端相对摇杆旋接件29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之后,可以使得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
其中,由于该手动驱动组件的结构中包括摇杆旋接件291及摇杆292,结构非常简单,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复杂的功能,结构设计巧妙。
为了使得转动摇杆292时,转动体验更好,进一步地,摇杆292的把手部2921上可以设置有橡皮套,这样,可以使得把手部2921的手感较好,进而可以使得转动摇杆292时的转动体验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丝杆部2922的远离把手部2921的一端可以通过轴承与第一移动件25a可活动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一移动件25a可活动的连接,只需满足转动摇杆292时,能够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上述手动驱动组件可以包括:活动杆293,活动杆293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活动杆293的一端设置有握持部2931、另一端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握持部沿着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着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
当然,上述手动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结构,只需能够实现手动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着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的目的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杆293可以通过滑轨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9a为自动驱动组件,自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架1上,自动驱动组件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用于自动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使得第一驱动组件29a为自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整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的目的,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过度松弛或者过度绷紧的情况发生。当第一驱动组件29a为自动驱动组件时,由于自动驱动组件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因此,可以提高整个传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驱动组件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1上,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
当自动驱动组件为气缸时,由于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1上,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缸体驱动活塞杆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的目的。由于气缸的成本低廉,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传送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自动驱动组件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包括固定部以及可沿着固定部直线移动的活动部,固定部固定在支架1上,活动部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
当自动驱动组件为直线电机时,由于直线电机的固定部固定在支架1上,直线电机的活动部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且活动部可沿着固定部直线移动,因此,可以通过固定部驱动活动部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的目的。
由于直线电机的动力源为电流,可以理解的是,可提供电流的场合通常较多,因此,可以使得该传送装置应用在更多的场合中。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自动驱动组件包括:齿条294、齿轮295及旋转电机296。其中,齿条294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且齿条294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齿轮295与齿条294啮合,旋转电机296固定在支架1上,旋转电机296的转轴与齿轮295的转轴连接,旋转电机296的转轴转动时带动齿条294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调节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来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时,首先,可以使得旋转电机296的转轴转动,由于旋转电机296固定在支架1上,旋转电机296的转轴与齿轮295的转轴连接,因此,当旋转电机296的转轴开始转动时,可以使得齿轮295跟随旋转电机296的转轴同步转动,由于齿轮295与齿条294啮合,齿条294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且齿条294与第一移动件25a连接,因此,当齿轮295转动时,可以带动齿条294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带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在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之后,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主动轮21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弛或者绷紧情况的目的。
当自动驱动组件包括齿条294及齿轮295时,由于齿条294和齿轮295之间的啮合可以传递较大的力,且不会出现齿条294和齿轮295之间相对打滑的情况,因此,可以使得该传送装置的结构更加的可靠。
当然,自动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的可能的结构或者元器件,比如还可以为电缸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移动件25a通过滑轨组件4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
当第一移动件25a通过滑轨组件4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时,可以使得第一移动件25a相对支架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更加的顺滑。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滑轨组件4包括:导轨41及滑块42。导轨41固定在支架1上,导轨41的长度方向沿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滑块42可滑动的设置在导轨41上,第一移动件25a固定在滑块42上。
这样,当第一移动件25a相对支架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由于第一移动件25a固定在滑块42上,滑块42可滑动的设置在导轨41上,且导轨41的长度方向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排布,因此,滑块42可以配合第一移动件25a的移动方向沿导轨41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一移动件25a可以实现相对支架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滑轨组件4包括导轨41及滑块42,结构非常的简单,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滑轨组件4的制造成本。
当然,滑轨组件4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结构,比如,滑轨组件4还可以包括直线轴承及导向杆,直线轴承可滑动地套在导向杆上,导向杆的长度方向沿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一移动件25a固定在直线轴承上,这样,同样可以实现使得第一移动件25a相对支架1沿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滑轨组件4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及图9,第一传送机构2还包括第二移动件25b、第二拉绳26b、第二转向件27b及第二牵引件28b,第二移动件25b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主动轮21固定在第二移动件25b上,第二拉绳26b的第一端与第二移动件25b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牵引件28b连接,第二转向件27b固定在支架1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21的远离第一从动轮22的一侧,第二拉绳26b搭接在第二转向件27b上,第二拉绳26b包括位于第二转向件27b及第二拉绳26b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段26b1以及位于第二转向件27b及第二拉绳26b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段26b2,第三段26b1沿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第四段26b2竖直方向排布,第二牵引件28b悬空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牵引件28b悬空设置,第二拉绳26b的第一端与第二移动件25b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牵引件28b连接,第二拉绳26b搭接于固定在支架1上的第二转向件27b,且第二转向件27b位于第一主动轮21的远离第一从动轮22的一侧。又由于第二拉绳26b的位于第二转向件27b及第二拉绳26b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段26b1是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即图9中X方向)排布的、第二拉绳26b的位于第二转向件27b及第二拉绳26b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段26b2是竖直方向(即图9中Z方向)排布的,因此,第二牵引件28b受到的重力可以使得第二牵引件28b竖直向下移动,第二牵引件28b竖直向下移动时,可以使得第二拉绳26b相对第二转向件27b移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二转向件27b将第二牵引件28b受到的重力传递至第二移动件25b,使得第二移动件25b受到沿远离第一从动轮22方向(即图9中由右至左的方向)的拉力。
由于第二移动件25b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主动轮21固定在第二移动件25b上,因此,在第二移动件25b受到沿远离第一从动轮22方向的拉力之后,可以使得第一主动轮21沿远离第一从动轮2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变大,进而可以使得第一传送带23被绷紧,可以避免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其中,第二牵引件28b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牵引件28a的结构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第二转向件27b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转向件27a的结构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也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第一传送机构2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9b及第二移动件25b,第二驱动组件29b固定在支架1上,第二移动件25b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主动轮21固定在第二移动件25b上,第二驱动组件29b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25b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由于第二驱动组件29b可以驱动第二移动件25b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又由于第一主动轮21固定在第二移动件25b上,因此,当第二驱动组件29b驱动第二移动件25b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主动轮21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变大或者减小,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23断裂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31固定在第二移动件25b上。在第二主动轮31固定在第二移动件25b的情况下,当第二移动件25b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除了可以带动第一主动轮21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紧情况之外,还可以同时带动第二主动轮31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也即是,可以同步实现对第一传送带23及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的调节,更加的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送机构3的结构可以与第一传送机构2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传送机构2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传送机构3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对于第一传送机构2来说,由于第一主动轮21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从动轮22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传送带23套设在第一主动轮21及第一从动轮22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一从动轮22,可以实现调节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一从动轮22与第一主动轮2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一传送带23断裂的情况发生。
对于第二传送机构3来说,由于第二主动轮31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从动轮32沿着薄膜100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传送带33套设在第二主动轮31及第二从动轮32上,因此,通过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二从动轮32,可以实现调节第二从动轮32与第二主动轮31之间的间距的目的。当第二从动轮32与第二主动轮3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时,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33处于松弛状态、很难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避免第二传送带33处于过度绷紧状态、导致第二传送带33断裂的情况发生。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传送装置,可以避免第一传送带23或者第二传送带33无法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因此,不会出现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另外,由于第一导电夹24及第二导电夹34分别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因此,可以使得薄膜100被水平的传送,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当薄膜100可以被水平的传送时,薄膜100的电镀效果将更好。
此外,由于第二从动轮3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上。在第二从动轮32固定在第一移动件25a的情况下,当第一移动件25a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除了可以带动第一从动轮22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紧情况之外,还可以同时带动第二从动轮32沿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也即是,可以同步实现对第一传送带23及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的调节,更加的高效。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镀膜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该镀膜机包括传送装置20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2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传送装置200的机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传送装置200既可以自由的调节第一传送带23的松紧情况,也可以自由的调节第二传送带33的松紧情况,因此,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第一送带23或者第二传送带33无法完全绷紧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很好避免传送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基于此,当镀膜机包括该传送装置200时,可以使得镀膜机的性能更好,可以避免镀膜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传送装置及镀膜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传送装置及镀膜机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镀膜机中,用于沿着薄膜的长度方向传送薄膜,包括:
支架;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传送带及多个第一导电夹,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沿着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及所述第一从动轮上,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夹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所述第一导电夹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传送带及多个第二导电夹,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从动轮沿着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上,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夹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所述第二导电夹用于水平的夹持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一移动件、第一拉绳、第一转向件及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向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的远离所述第一主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绳搭接在所述第一转向件上,所述第一拉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及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件及所述第一拉绳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段竖直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牵引件悬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手动驱动组件,所述手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手动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用于手动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驱动组件包括:
摇杆旋接件,所述摇杆旋接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摇杆旋接件具有螺纹孔;
摇杆,所述摇杆包括把手部及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丝杆部,所述把手部与所述丝杆部连接,所述丝杆部旋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丝杆部的远离所述把手部的一端露出在所述螺纹孔之外且与所述第一移动件可活动的连接,所述把手部转动时带动所述丝杆部的远离所述把手部的一端相对所述摇杆旋接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自动驱动组件,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自动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用于自动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包括:
齿条,所述齿条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齿轮的转轴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齿条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件、第二拉绳、第二转向件及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主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件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向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轮的远离所述第一从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拉绳搭接在所述第二转向件上,所述第二拉绳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向件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转向件及所述第二拉绳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段,所述第三段沿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四段竖直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牵引件悬空设置。
10.一种镀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25321X | 2021-01-18 | ||
CN202120125321 | 2021-01-18 | ||
CN202120264881 | 2021-01-30 | ||
CN202120264875 | 2021-01-30 | ||
CN2021202648813 | 2021-01-30 | ||
CN2021202648758 | 2021-01-30 | ||
CN2021203674529 | 2021-02-07 | ||
CN202120367452 | 2021-02-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25112U true CN215925112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7798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36842.3A Pending CN113481573A (zh) | 2021-01-18 | 2021-06-30 | 一种镀膜机、电镀生产线及电池集流体的连续生产方法 |
CN202121482103.8U Active CN215925113U (zh) | 2021-01-18 | 2021-06-30 | 一种镀膜机及电镀生产线 |
CN202121481863.7U Active CN215925112U (zh) | 2021-01-18 | 2021-06-30 | 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36842.3A Pending CN113481573A (zh) | 2021-01-18 | 2021-06-30 | 一种镀膜机、电镀生产线及电池集流体的连续生产方法 |
CN202121482103.8U Active CN215925113U (zh) | 2021-01-18 | 2021-06-30 | 一种镀膜机及电镀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1348157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1573A (zh) * | 2021-01-18 | 2021-10-08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镀膜机、电镀生产线及电池集流体的连续生产方法 |
CN114318482A (zh) * | 2022-01-11 | 2022-04-12 | 昆山鑫美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集流体的生产加工系统和生产加工方法 |
CN114481271A (zh) * | 2022-01-25 | 2022-05-13 |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镀槽、导电薄膜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
CN114538058A (zh) * | 2022-03-02 | 2022-05-27 |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膜条搬运装置和插膜设备 |
CN114703533B (zh) * | 2022-04-06 | 2023-08-29 | 天津市津荣天晟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微型断路器动触头局部镀厚银生产线 |
CN115012020B (zh) * | 2022-06-15 | 2023-12-12 | 江苏瀚叶铜铝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镀夹具及镀膜机 |
CN115058757B (zh) * | 2022-07-04 | 2024-05-24 |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电镀设备及镀膜机 |
CN115058760B (zh) * | 2022-07-04 | 2024-05-24 |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电镀设备及镀膜机 |
CN115058759B (zh) * | 2022-07-04 | 2024-05-24 |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电镀设备及镀膜机 |
CN115305555A (zh) * | 2022-08-08 | 2022-11-08 |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镀膜机 |
CN115433995A (zh) * | 2022-10-08 | 2022-12-06 |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电镀生产线 |
CN116005234A (zh) * | 2023-01-09 | 2023-04-25 |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夹传送开合装置及水电镀设备 |
CN116532999B (zh) * | 2023-07-06 | 2023-10-13 | 山东壹贰壹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多维插丝焊接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28791A (ja) * | 1992-12-07 | 1994-08-16 | Ebara Yuujiraito Kk | 電気めっき装置 |
DE19504517C1 (de) * | 1995-02-11 | 1996-08-08 | Atotech Deutschland Gmbh | Verfahren zum Galvanisieren von plattenförmigem Behandlungsgut in horizontalen Durchlaufanlag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DE102005024102A1 (de) * | 2005-05-25 | 2006-11-30 | Atotech Deutschland Gmbh | Verfahren, Klammer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eines Behandlungsgutes in einer Elektrolyseanlage |
JP2012097345A (ja) * | 2010-11-05 | 2012-05-24 | Marunaka Kogyo Kk | 表面処理装置における薄板状被処理物の搬送装置、及びこの搬送装置のクランプ |
JP2012158426A (ja) * | 2011-01-31 | 2012-08-23 | Marunaka Kogyo Kk | 表面処理装置における薄板状被処理物の搬送装置、この搬送装置のクランプ |
JP6038492B2 (ja) * | 2012-06-04 | 2016-12-07 | 丸仲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ンプ搬送による水平連続メッキ処理装置 |
US20170298530A1 (en) * | 2016-04-15 | 2017-10-19 | Boardtek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oplating anode assembly |
WO2020008662A1 (ja) * | 2018-07-05 | 2020-01-09 | 株式会社ケミトロン | めっき装置 |
JP7132136B2 (ja) * | 2019-01-23 | 2022-09-06 | 上村工業株式会社 | ワーク保持治具及び電気めっき装置 |
CN111155150B (zh) * | 2020-01-13 | 2022-02-18 | 圣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4.5um极薄电解铜箔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
CN113481573A (zh) * | 2021-01-18 | 2021-10-08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镀膜机、电镀生产线及电池集流体的连续生产方法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10736842.3A patent/CN11348157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30 CN CN202121482103.8U patent/CN215925113U/zh active Active
- 2021-06-30 CN CN202121481863.7U patent/CN21592511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25113U (zh) | 2022-03-01 |
CN113481573A (zh) | 2021-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925112U (zh) | 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 |
CN211003169U (zh) | 伸缩输送装置 | |
CN208788201U (zh) | 一种玻璃生产用直线磨边机 | |
CN209721189U (zh) | 一种线缆输送装置 | |
CN212387279U (zh) | 物料传送装置 | |
CN208732011U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翻转机构 | |
CN106144694B (zh) | Pcb板翻转机构 | |
CN208071114U (zh) | 海绵吊装用夹持装置 | |
CN200967690Y (zh) | 一种钢帘线排线装置 | |
CN209050766U (zh) | 一种电镀区自动抓手 | |
CN208278823U (zh) | 一种快速错位式料仓上料装置 | |
CN211109372U (zh) | 一种输送设备的螺旋丝杠平移夹持工装 | |
CN213258713U (zh) | 一种ffc铝箔打磨装置 | |
CN215925111U (zh) | 用于镀膜机的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 |
CN205291185U (zh) | 一种全自动木料打钉机 | |
CN208361120U (zh) | 一种应用于电泳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 |
CN113241223B (zh) | 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粉涂抹与防尘装置 | |
CN206813875U (zh) | 用于传送拉链头的装置 | |
CN208747001U (zh) | 送料机构 | |
CN218137604U (zh) | 一种线圈过条设备 | |
CN111975566A (zh) | 一种ffc铝箔打磨装置 | |
CN110182400A (zh) | 线束扎轧带装置 | |
CN220578361U (zh) | 一种玩具生产用输送设备 | |
CN218079509U (zh) | 一种用于调整容器间距的抓料装置 | |
CN222592465U (zh) | 一种弹簧输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