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939U -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939U
CN215637939U CN202023217258.7U CN202023217258U CN215637939U CN 215637939 U CN215637939 U CN 215637939U CN 202023217258 U CN202023217258 U CN 202023217258U CN 215637939 U CN215637939 U CN 21563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shock pad
cooling system
shock attenuation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172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
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guo Ruipu Se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guo Ruipu Se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guo Ruipu Se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guo Ruipu Se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172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该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包括上减震垫以及下减震垫,上减震垫包括第一减震体、第二减震体以及第三减震体,所述下减震垫包括第四减震体以及第五减震体,且下减震垫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金属骨架,本实用新型新通过根据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冷却系统本体通过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悬装配在车身上,在提供较好的减震效果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使用寿命,且结构合理,装配方便,同时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减震效果,降低了车辆行进整个系统碰撞产生的噪音,提高了车辆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背景技术
减震垫作为车载空调冷却系统的承载和减震重要部件,主要起承载整个冷却系统总成和缓冲汽车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颠簸的作用。避免整个冷却系统因为高强度的碰撞受损,同时也能降低噪音,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但现有的减震垫结构单一,主要保证冷却系统的耐久性,不具备较好的减震效果和降噪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用于解决现有的减震垫结构单一,主要保证冷却系统的耐久性,不具备较好的减震效果和降噪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包括上减震垫以及下减震垫,所述上减震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上减震垫分别位于冷却系统本体顶部的两侧,且两个上减震垫与冷却系统本体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减震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下减震垫分别位于冷却系统本体底部的两侧,且两个下减震垫与冷却系统本体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减震垫包括第一减震体、第二减震体以及第三减震体,所述第一减震体位于第二减震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减震体位于第三减震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震体的下端与第二减震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体的下端与第三减震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一连接部、避空腔一以及避空孔,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上方,且第一减震部的底部与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避空腔一位于第一减震部与第一连接部的内部,所述避空孔设于第一减震部的顶部,所述避空孔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一减震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减震体包括第二减震部以及U型避空,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内侧与第一连接部下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内部设有U型避空,所述U型避空设有若干个,所述U型避空的外壁与第二减震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体包括底座和避空间隔,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第二减震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避空间隔设置于底座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冷却系统本体顶部一侧的外端,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减震体以及第三减震体均位于冷却系统本体顶部一侧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减震垫包括第四减震体以及第五减震体,所述第四减震体位于第五减震体的内部,所述第四减震体的外表面与第五减震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减震体与第五减震体之间设有避空腔二,所述第四减震体的内部设置有避空腔三。
进一步地,所述下减震垫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与下减震垫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减震体的内部设有金属骨架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减震垫与下减震垫均为一体成型件,且由于上减震主要起限位作用和轴向的减震作用,不承载整个总成的重量,所以主体结构选用纯橡胶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减震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制造成本,减震垫主要起承载作用和减震作用,不仅需要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同时也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耐久性能,所以主体设计为橡胶和金属内衬一体硫化成型结构,橡胶提供减震作用,金属增加强度保证耐久性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上减震垫与下减震垫更好的起到减震效果,上减震垫设置三层减震体,且设有多处避空设计,减小了上减震垫本体的刚度,能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下减震垫设置两阶段减震体,第一阶段的第四减震体主要在非极限的通常情况下进行减震作用,二阶段的第五减震体可以在极限情况下保证具有足够的支撑效果和一定的减振性能,对于下减震垫不仅需要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同时也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耐久性能,所以主体设计为橡胶和金属内衬一体硫化成型结构,橡胶提供减震作用,金属增加强度保证耐久性能,其中金属骨架具有金属骨架定位孔,可以保证骨架的位置,避免骨架与橡胶端面不平,导致承压后橡胶被切割损坏,且下减震垫同样设计由多处避空,减小本体刚性,有效提高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新通过根据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冷却系统本体通过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悬装配在车身上,在提供较好的减震效果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使用寿命,且结构合理,装配方便,同时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减震效果,降低了车辆行进整个系统碰撞产生的噪音,提高了车辆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垫结构单一,主要保证冷却系统的耐久性,不具备较好的减震效果和降噪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中:1、上减震垫;11、第一减震体;111、第一减震部;112、第一连接部;113、避空腔一;114、避空孔;12、第二减震体;121、第二减震部;122、U型避空;13、第三减震体;131、底座;132、避空间隔;2、下减震垫;21、第四减震体;22、第五减震体;23、避空腔二;24、避空腔三;25、金属骨架;26、金属骨架定位孔;3、冷却系统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包括上减震垫1以及下减震垫2,所述上减震垫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上减震垫1分别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的两侧,且两个上减震垫1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减震垫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下减震垫2分别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底部的两侧,且两个下减震垫2与冷却系统本体3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垫1与下减震垫2均为一体硫化成型件。
所述上减震垫1包括第一减震体11、第二减震体12以及第三减震体13,所述第一减震体11位于第二减震体12的上方,所述第二减震体12位于第三减震体13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震体11的下端与第二减震体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体12的下端与第三减震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体11包括第一减震部111、第一连接部112、避空腔一113以及避空孔114,所述第一减震部111位于第一连接部112的上方,且第一减震部111的底部与第一连接部1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避空腔一113位于第一减震部111与第一连接部112的内部,所述避空孔114设于第一减震部111的顶部,所述避空孔114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震体12包括第二减震部121以及U型避空122,所述第二减震部121的内侧与第一连接部112下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121的内部设有U型避空122,所述U型避空122设有若干个,所述U型避空122的外壁与第二减震部12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体13包括底座131和避空间隔132,所述底座131的顶部与第二减震部1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避空间隔132设置于底座131的内部,所述第一减震部111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一侧的外端,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第二减震体12以及第三减震体13均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一侧的内部。
所述下减震垫2包括第四减震体21以及第五减震体22,所述第四减震体21位于第五减震体22的内部,所述第四减震体21的外表面与第五减震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减震体21与第五减震体22之间设有避空腔二23,所述第四减震体21的内部设置有避空腔三24,且所述下减震垫2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金属骨架25,所述金属骨架25与下减震垫2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减震体22的内部设有金属骨架定位孔26;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方式:使用时,上减震垫1安装于冷却系统本体3的顶部两侧,下减震片2安装于冷却系统本体3的底部两侧,冷却系统本体3通过上减震垫1和下减震垫2悬装配在车身上,在车辆进行运行的过程中,上减震垫1依靠第一减震体11、第二减震体12以及第三减震体13主要起限位作用和轴向的减震作用,不承载整个总成的重量,下减震垫依靠第四减震体21和第五减震体22起承载作用和减震作用,内部的金属骨架25进一步加强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减震垫(1)以及下减震垫(2),所述上减震垫(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上减震垫(1)分别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的两侧,且两个上减震垫(1)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减震垫(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下减震垫(2)分别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底部的两侧,且两个下减震垫(2)与冷却系统本体(3)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垫(1)包括第一减震体(11)、第二减震体(12)以及第三减震体(13),所述第一减震体(11)位于第二减震体(12)的上方,所述第二减震体(12)位于第三减震体(13)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震体(11)的下端与第二减震体(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体(12)的下端与第三减震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体(11)包括第一减震部(111)、第一连接部(112)、避空腔一(113)以及避空孔(114),所述第一减震部(111)位于第一连接部(112)的上方,且第一减震部(111)的底部与第一连接部(1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避空腔一(113)位于第一减震部(111)与第一连接部(112)的内部,所述避空孔(114)设于第一减震部(111)的顶部,所述避空孔(114)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震体(12)包括第二减震部(121)以及U型避空(122),所述第二减震部(121)的内侧与第一连接部(112)下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121)的内部设有U型避空(122),所述U型避空(122)设有若干个,所述U型避空(122)的外壁与第二减震部(12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体(13)包括底座(131)和避空间隔(132),所述底座(131)的顶部与第二减震部(1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避空间隔(132)设置于底座(13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11)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一侧的外端,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第二减震体(12)以及第三减震体(13)均位于冷却系统本体(3)顶部一侧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减震垫(2)包括第四减震体(21)以及第五减震体(22),所述第四减震体(21)位于第五减震体(22)的内部,所述第四减震体(21)的外表面与第五减震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减震体(21)与第五减震体(22)之间设有避空腔二(23),所述第四减震体(21)的内部设置有避空腔三(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减震垫(2)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金属骨架(25),所述金属骨架(25)与下减震垫(2)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减震体(22)的内部设有金属骨架定位孔(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垫(1)与下减震垫(2)均为一体成型件。
CN202023217258.7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Active CN21563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7258.7U CN215637939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7258.7U CN215637939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939U true CN21563793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8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17258.7U Active CN215637939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37939U (zh) 一种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减震垫
CN205326732U (zh) 一种高性能减震器
CN208760732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0258569U (zh) 减震塔及汽车
CN202765114U (zh) 一种浮动轴套
CN210309800U (zh) 一种汽车悬挂摆臂
CN205401580U (zh) 一种高性能车辆减震器
CN204978215U (zh) 一种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CN111332084A (zh) 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
CN211175183U (zh) 一种电动压缩机支架减震结构
CN209385557U (zh) 轿车高强度安全减震器顶胶总成
CN215805922U (zh) 一种新型隔振块
CN210026999U (zh) 一种悬置装置和悬置总成及设置该悬置总成的车辆
CN215826704U (zh) 车下设备吊挂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13331249U (zh) 一种后消排气管吊耳
CN202371084U (zh) 一种单通液压悬置
CN220615950U (zh) 副车架横梁和车辆
CN211624063U (zh) 一种汽车减震机构
CN220199222U (zh) 汽车前舱线束用防火墙双层橡胶件
CN204900665U (zh) 一种装配方便的发动机悬置
CN216636086U (zh) 一种电动车的压缩机安装结构
CN211493645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安装结构
CN211924790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用减震垫
CN220168103U (zh) 一种汽车压缩机的减震装置和车辆
CN215321839U (zh) 前悬挂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