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6622U -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6622U
CN215626622U CN202121202662.9U CN202121202662U CN215626622U CN 215626622 U CN215626622 U CN 215626622U CN 202121202662 U CN202121202662 U CN 202121202662U CN 215626622 U CN215626622 U CN 215626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aerial work
work platform
baffle
type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26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士祯
谢斌
辛绪鹏
刘长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26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6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6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6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空作业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安装支座和桅柱,底盘内部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顶壁设有安装口,在安装腔内的第一方向上间隔设有挡板和立板,安装支座安装于挡板和立板之间且通过挡板和立板与底盘连接,桅柱自安装口安装于安装支座,安装腔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设于立板和挡板之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加强筋的两侧朝第二方向延伸并与底盘连接,安装支座与加强筋连接。安装支座的前侧和后侧能够通过挡板和立板与底盘连接,左侧和右侧能够通过加强筋与底盘连接,增加了安装支座和底盘的连接点,实现了安装支座在多个方向上与底盘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支座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安装支座和桅柱,底盘内部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顶壁设有安装口,安装腔内设有挡板和立板,立板和挡板与底盘连接,安装支座安装于挡板和立板之间,且安装支座与挡板和立板连接,桅柱自安装口安装于安装支座。现有的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由于自身结构,安装支座能够和挡板和立板连接,但是难以与左右侧底盘连接,造成安装支座刚度差、强度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提高了安装支座的强度和刚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安装支座和桅柱,底盘内部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顶壁设有安装口,在安装腔内的第一方向上设有挡板和立板,立板和挡板与底盘连接,安装支座安装于挡板和立板之间,且安装支座与挡板和立板连接,桅柱自安装口安装于安装支座,安装腔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设于立板和挡板之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加强筋的两侧朝第二方向延伸并与底盘连接,安装支座与加强筋连接。
进一步的,安装支座底部设有供加强筋卡接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加强筋朝第一方向弯折。
进一步的,加强筋设于安装支座的下方。
进一步的,加强筋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加强筋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还包括转向节,加强筋与转向节连接。
进一步的,安装支座与加强筋焊接。
进一步的,加强筋与底盘焊接。
进一步的,加强筋设有过线孔。
进一步的,过线孔内安装有弹性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支座的前侧和后侧能够通过挡板和立板与底盘连接,左侧和右侧能够通过加强筋与底盘连接,一方面增加了安装支座和底盘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实现了安装支座在多个方向上与底盘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支座的强度和刚度。另外,加强筋能够避开安装腔内的其他部件,以实现加强筋与底盘的连接,从而方便安装支座的左侧和右侧与底盘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101、安装腔;102、安装口;2、安装支座;201、定位槽;3、桅柱;4、挡板;5、立板;6、加强筋;7、转向节;8、弹性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新型桅柱3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1、安装支座2和桅柱3,底盘1内部形成安装腔101,安装腔101的顶壁设有安装口102,在安装腔101内的第一方向上设有挡板4和立板5,立板5和挡板4与底盘1连接,安装支座2安装于挡板4和立板5之间,且安装支座2与挡板4和立板5连接,桅柱3自安装口102安装于安装支座2,安装腔101内设有加强筋6,加强筋6设于立板5和挡板4之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加强筋6的两侧朝第二方向延伸并与底盘1连接,安装支座2与加强筋6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桅柱3式高空作业平台,安装支座2的前侧和后侧能够通过挡板4和立板5与底盘1连接,左侧和右侧能够通过加强筋6与底盘1连接,一方面增加了安装支座2和底盘1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实现了安装支座2在多个方向上与底盘1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支座2的强度和刚度。另外,加强筋6能够避开安装腔101内的其他部件,以实现加强筋6与底盘1的连接,从而方便安装支座2的左侧和右侧与底盘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器的行进方向为安装支座2的前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安装支座2底部设有供加强筋6卡接的定位槽201。定位槽201能够对安装支座2和加强筋6进行定位,提高装配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安装支座2的固定强度。在进行装配时,可以先将加强筋6与底盘1固定,再将安装支座2的定位槽201与加强筋6配合,然后将安装支座2与加强筋6固定,方便装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加强筋6朝第一方向弯折,从而能够提高加强筋6在竖直方向上的强度,进而提高安装支座2对桅柱3的支撑强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加强筋6设于安装支座2的下方。加强筋6能够对安装支座2的下方提供支撑,提高安装支座2的强度,进而提高安装支座2对桅柱3的支撑强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加强筋6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加强筋6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安装支座2与底盘1的连接点,进一步提高安装支座2的固定强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桅柱3式高空作业平台还包括转向节7,加强筋6与转向节7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节7能够带动车轮转动,以带动机器转向,加强筋6能够增大转向节7在竖直方向上的强度,从而使转向节7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安装支座2与加强筋6焊接。采用焊接方式,可以在不使用其他零件的情况下将安装支座2和加强筋6固定,能够降低固定难度,而且,焊接固定强度高,耐久性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加强筋6与底盘1焊接。焊接固定强度高,耐久性好,方便加强筋6与底盘1固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加强筋6设有过线孔。安装腔101内的线束可以穿过过线孔,以便于整理线束,防止线束杂乱,提高线束布置的合理性。
进一步的具体的说,过线孔内安装有弹性套筒8。弹性套筒8能够防止线束直接摩擦过线孔的孔壁而造成磨损,从而延长线束的使用寿命。而且弹性套筒8能够发生变形,便于与过线孔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弹性套筒8的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弹性套筒8的外壁中部可以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壁卡接于过线孔中。另外,弹性套筒8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材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安装支座和桅柱,所述底盘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壁设有安装口,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一方向上间隔设有挡板和立板,所述立板和所述挡板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安装支座安装于所述挡板和所述立板之间,且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挡板和所述立板连接,所述桅柱自所述安装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立板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所述加强筋的两侧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加强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座底部设有供所述加强筋卡接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朝所述第一方向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安装支座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还包括转向节,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加强筋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底盘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有过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内安装有弹性套筒。
CN202121202662.9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Active CN215626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2662.9U CN21562662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2662.9U CN21562662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6622U true CN21562662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2662.9U Active CN21562662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6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79544U (zh) 汽车悬架的控制臂、悬架和汽车
CN215626622U (zh) 一种新型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CN210047305U (zh) 一种车门护板扶手加强支架、车门及汽车
CN210591322U (zh) 空滤器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20951075U (zh) 一种带有软限位组件的底板装置
CN220842187U (zh) 一种发动机支架固定结构
CN220410784U (zh) 一种脚踏板中框、电动车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CN216443462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
CN210502178U (zh) 冷凝器安装架及汽车
CN218882670U (zh) 一种气缸固定配合灵活架
CN220535797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和车辆
CN215850731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
CN218929597U (zh) 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CN114433438B (zh) 涂装架
CN218431440U (zh) 仪表板加强梁的安装支架、车身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2890021U (zh) 一种安全拉手支架及汽车
CN214874212U (zh) 一种进气道支架
CN216580296U (zh) 一种罐车的罐脚及其安装结构
CN216783629U (zh) 一种车架前悬组合支架
CN219192351U (zh) 仪表板加强梁的中部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16429801U (zh) 空气滤清器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19707103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3565313U (zh) 一种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2067981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底座骨架焊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after: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