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3558U -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3558U
CN215553558U CN202120501907.1U CN202120501907U CN215553558U CN 215553558 U CN215553558 U CN 215553558U CN 202120501907 U CN202120501907 U CN 202120501907U CN 215553558 U CN215553558 U CN 215553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rear suspension
base
suspension assembl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19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席雪峰
唐德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19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3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3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3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悬置总成和车辆,所述后悬置总成安装在车架上,包括:悬置软垫和支架,所述悬置软垫包括:底座、软胶体和安装架,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安装槽,所述软胶体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软胶体和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架背离所述软胶体的一侧凸出所述安装槽设置,以形成安装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软胶体间隔设置。通过在安装架背离软胶体的一侧形成安装架,使得安装架与支架固定连接时,可以增加支架与悬置软垫之间的距离,避免车辆在转弯时,动力总成推动支架与悬置软垫发生碰撞,影响车辆行驶性能。

Description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悬置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超重载自卸类型重卡多在工况比较恶劣的条件下使用,因此需要匹配马力比较大的动力总成及车架厚度比较厚(如单侧纵梁厚23mm),但是有些车型匹配的车架宽度比较窄(如865mm),因此会导致动力总成后悬置布置空间不足,容易出现后悬置与支架间隙太小在山路运行时导致干涉情况。
相关技术中,改变后悬置位置可以实现悬置的布置,但是可能由于后悬置与支架横向距离差别较大导致扭矩过大,影响整车的可靠性,无法实现理想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悬置总成,通过在底座朝向车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柱,车架局部预留与凸柱对应的孔,安装时将悬置软垫嵌入车架安装,可以增加支架之间的距离,即增加了动力总成的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悬置总成,所述后悬置总成安装在车架上,包括:悬置软垫和支架,所述悬置软垫包括:底座、软胶体和安装架,所述软胶体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车架配合的安装孔;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软胶体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总成,通过在安装架背离软胶体的一侧形成安装架,使得安装架与支架固定连接时,可以增加支架与悬置软垫之间的距离,避免车辆在转弯时,动力总成推动支架与悬置软垫发生碰撞,影响车辆行驶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筋为多个且在多个所述凸柱之间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凸柱以阵列的方式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与所述软胶体和所述安装架间隔设置且用于与动力总成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表面凸出于所述安装槽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表面先向下竖直延伸,再向下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胶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与竖直方向具有角度α,所述α满足关系式:30°≤α≤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后悬置总成,所述底座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软垫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总成与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100、后悬置总成;
10、悬置软垫;11、底座;12、软胶体;13、安装架;14、安装槽;15、凸台;16、第一穿孔;17、固定板;18、安装孔;19、凸柱;
20、支架;21、第一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3、紧固件;
2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总成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悬置总成100的车辆,车辆可以为卡车。
如图1-图4所示,后悬置总成100安装在车架200上,后悬置总成100包括:悬置软垫10和支架20,悬置软垫10包括:底座11、软胶体12和安装架13,底座11内形成有安装槽14,软胶体12设置于底座11和安装架13之间,软胶体12和安装架13设置于安装槽14内。也就是说,安装架13和软胶体12安装在底座11的安装槽14内,如此可以方便对安装架13的固定,以及保护安装架13。
进一步地,悬置软垫10由于工作需求不能将安装架13减小,但是动力总成的布置空间太小,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距离太近,通过在底座11朝向车架2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柱19,凸柱19上开设有用于与车架200配合的安装孔18,车架200局部预留与凸柱19对应的孔,安装时将悬置软垫10嵌入车架200安装,增大了动力总成的布置空间。
其中,安装架13背离软胶体12的一侧凸出安装槽14设置,以形成凸台15,支架20安装在凸台15上,并且与软胶体12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安装架13上的凸台15与支架20固定连接,不仅可以增加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之间的距离,避免车辆在转弯时,动力总成推动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发生碰撞,影响车辆行驶性能,而且不会导致支架20悬空部分太长,即不会增大支架20的弯矩,后悬置总成100的可靠性不受影响。
由此,通过在安装架13背离软胶体12的一侧形成安装架15,使得安装架15与支架20固定连接时,可以增加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之间的距离,避免车辆在转弯时,动力总成推动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发生碰撞,影响车辆行驶性能。
其中,底座11朝向车架200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如此设置,可以提升凸柱19的结构强度。此外,加强筋可以为多个,并且在多个凸柱19之间延伸。如此可以提升底座11的结构强度,也可以提升底座11与车架200之间连接强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凸柱19以阵列的方式排布。因为凸柱19上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18,具体地,底座11设置有九个安装孔18,九个安装孔18呈三排三列排布。相对传统的五列安装孔,底座11减少了两列安装孔,这样在保证软胶体12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悬置软垫10的体积和重量,符合卡车的轻量化设计要求,而且能够降低悬置软垫10的成本。而且如此设置的底座11可以省略过渡支架,可以简化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
如图4所示,支架20包括: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2相对第一安装部21弯折设置,第一安装部21安装在凸台15上,第二安装部22分别与软胶体12和安装架13间隔设置,并且用于与动力总成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支架20上的第一连接部用于将支架20固定在凸台15上,即将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固定连接,支架20上的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动力总成。此外,第二安装部22分别与软胶体12和安装架13间隔设置,如此,可以避免支架20与软胶体12和安装架13之间的间隙过小,影响动力总成的正常使用。
如图3所示,凸台1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紧固件23配合的第一穿孔16,第一安装部21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穿孔,紧固件23穿过第一穿孔16和第二穿孔,以将第一安装部21安装在凸台15上。如此设置,凸台15凸出安装架13设置,从而可以增加支架20上端与安装架13之间的间隙,以及增加支架20与安装架13侧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避免车辆在行驶时,支架20与悬置软垫10发生碰撞。
如图1-图3所示,安装架13朝向第二安装部22的一侧表面凸出于安装槽14设置。如此,可以增加底座11与支架20之间的间隙,避免支架20与底座11之间的间隙过小,影响动力总成的正常使用。
如图3所示,安装架13朝向第二安装部22的一侧表面先向下竖直延伸,再向下向朝向远离第二安装部2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使得安装架13可以避让支架20,即可以增大悬置软垫10与支架20之间的间隙,避免车辆在转弯时发生碰撞风险,影响整车性能。
如图4所示,第二安装部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穿孔,也就是说,动力总成通过第三穿孔与支架20进行连接。此外,至少两个第三穿孔的紧固件23穿设方向相反。例如,如图4所示,支架20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动力总成的两侧,第三穿孔为5个,其中一侧支架20上的4个螺栓和另一侧支架20上的3个螺栓从前往后穿,其中一侧支架20上的1个螺栓和另一侧支架20上的2个螺栓从后往前穿,如此设置,使得螺栓在固定动力总成时,动力总成在前后方向上的受力均匀,避免动力总成发生偏移。
如图1和图2所示,软胶体12朝向底座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与底座1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固定板17和安装架13均硫化在软胶体12上,这样可以提高悬置软垫10的结构紧凑性,而且可以使得悬置软垫10结构强度高,制造效率高。其中,固定板17为2个,软胶体12也为2个,底座11上设置有安装槽14,其中一个固定板17安装在容纳槽内,并且一侧与软胶体12连接,另一个固定板17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软胶体12。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软胶体12的早期开裂,而且可以延长软胶体12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固定板17与竖直方向具有角度α,α满足关系式:30°≤α≤40°。例如,固定板17与竖直方向夹角的为35°,如此设置的固定板17和软胶体12可以避免遮挡车架200的其余孔位,可以便于其他部件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如图4所示,车辆包括:车架200和上述后悬置总成100,底座11与车架20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后悬置总成,所述后悬置总成安装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置软垫,所述悬置软垫包括:底座、软胶体和安装架,所述软胶体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车架配合的安装孔;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软胶体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多个且在多个所述凸柱之间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柱以阵列的方式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与所述软胶体和所述安装架间隔设置且用于与动力总成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表面凸出于所述安装槽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表面先向下竖直延伸,再向下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方向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竖直方向具有角度α,所述α满足关系式:30°≤α≤4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置总成,所述底座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CN202120501907.1U 2021-03-09 2021-03-09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5553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1907.1U CN215553558U (zh) 2021-03-09 2021-03-09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1907.1U CN215553558U (zh) 2021-03-09 2021-03-09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3558U true CN215553558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1907.1U Active CN215553558U (zh) 2021-03-09 2021-03-09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3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5553558U (zh)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CN216994496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018283A (zh) 用于电池包的模组安装梁、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350260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1335891U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CN105216600B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
CN218536888U (zh) 支撑组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5771349U (zh)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CN220549025U (zh) 保险杠安装支架、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CN219857394U (zh) 货厢连接部件、货厢及车辆
CN21300841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487140U (zh) 尾门内板组件、尾门和车辆
CN220951075U (zh) 一种带有软限位组件的底板装置
CN219295539U (zh) 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749758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20410476U (zh) 限位块支架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84767U (zh) 一种车身支架结构
CN219584148U (zh) 卷收器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320023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842736U (zh) 备胎固定架及其车辆
CN219601175U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CN218431580U (zh)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车架和具有其的电动代步车
CN214928777U (zh) 车辆的拖曳臂安装支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