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891U -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891U
CN211335891U CN201921183509.9U CN201921183509U CN211335891U CN 211335891 U CN211335891 U CN 211335891U CN 201921183509 U CN201921183509 U CN 201921183509U CN 211335891 U CN211335891 U CN 211335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plate body
mounting portion
por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35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
冯志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35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包括安装部件和支撑部件,其中,安装部件包括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部板体以及与安装部板体相连能够将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和后围内板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支撑部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其包括与安装部板体的底侧相连且与安全带卷收器的后侧相邻的支撑部板体。增加了安装部板体在汽车上的安装稳定性;采用将与安装部板体相连的支撑部件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并增强了安装装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几字形的安装装置,有效降低了所需板材的使用量,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当汽车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能起到对乘员的约束和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多通过L型截面的安装支架将卷收器安装于侧围的C柱内板上,由于C柱内板钣金较薄,且L型截面的悬臂结构会导致卷收器安装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较弱,在汽车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时,易发生安装支架的失效问题,导致安全带功能失效。因此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稳定性及固定强度极为重要。
为增强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稳定性,现有技术中设计有“几”字形结构安装支架,通过与侧围内板尤其是C柱内板相连构成可容纳卷收器的腔体,以实现对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几”字形的结构设计虽然保证了与卷收器的接触面积,利于卷收器的安装稳定性,但是在安全带的拉伸过程中,卷收器的主要受力方向较为集中,因此“几”字形安装装置除受力面以外的结构设计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为此,本实用新型亟需提供一种利于汽车轻量化且满足自身的刚度和强度需求的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地是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利于汽车轻量化,并保证安装支架的结构刚度和强度需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包括:安装部件,包括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部板体以及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连能够将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和后围内板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支撑部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其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的底侧相连且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后侧相邻的支撑部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板体与所述支撑部板体构成T型结构,并使得所述支撑部板体与所述卷收器后侧的间距为5-20mm。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上的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较于支撑部板体靠近后围内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远离侧围内板的一端相连且朝向车底方向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翻边结构相连并朝向上方向后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后围内板且能够安装于所述后围内板上的第一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结构的底边到所述安装部板体的距离沿着远离所述后围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使得所述翻边结构的底边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与所述支撑部板体相连能够将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二折边以及能够将其安装于所述侧围内板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三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的后端相连的第四折边、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的前端相连的第五折边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与第五折边上的连接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连并朝向下方向后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后围内板的第六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边与安装部板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由安装部件和支撑部件两部分组成,采用将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部板体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和后围内板上,增加了安装部板体在汽车上的安装稳定性;采用将与安装部板体相连的支撑部件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上,起到了对安装部件的进一步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增强了安装装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几字形的安装装置,有效降低了所需板材的使用量,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具有安装稳定性好、利于整车轻量化、通用性强、易于更换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在汽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含安全带卷收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在汽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不含安全带卷收器);
图3为图1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100,包括安装部件1和支撑部件2,其中,安装部件1,包括用于安装卷收器3的安装部板体101以及与安装部板体101相连能够将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4和后围内板5上的第一安装部102和第二安装部103;支撑部件2,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侧围内板4上,其包括与安装部板体101的底侧相连的支撑部板体201且与安全带卷收器3的后侧相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100由安装部件1和支撑部件2两部分组成,采用将用于安装卷收器3的安装部板体101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4和后围内板5上,增加了安装部板体101在汽车上的安装稳定性;采用将与安装部板体101相连的支撑部件2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4上,起到对安装部件1的进一步固定和支撑作用,增强了安装装置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10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几字形的安装装置100,有效降低了所需板材的使用量,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100适用于具有D柱内板和不具有D柱内板的汽车,尤其是两厢车型,当汽车没有三角窗即不存在D柱内板时,本安装装置100的安装部件1安装于侧围的C柱内板和后围的C柱内板上,支撑部件2则安装于侧围的C柱内板上,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部件1安装于C柱的侧围内板4和后围内板5上,能够将安装部件1在汽车紧急制动过程中承受的作用力有效分散给C柱的侧围内板4和后围内板5上,相较于仅将安装装置100安装于C柱的侧围内板4有效增强了汽车对安装装置100的支撑强度。
当汽车存在D柱内板的,安装装置100的安装部件1安装于侧围的C柱内板和D柱内板上,支撑部件2则安装于侧围的C柱内板上,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部件1安装于C柱内板和D柱内板上,能够将安装部件1在汽车紧急制动过程中承受的作用力有效分散给C柱内板和D柱内板,相较于没有D柱内板,而将安装装置100安装于C柱内板上,进一步增强了汽车对安装装置100的支撑强度,且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100实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板体101与支撑部板体201构成T型结构,并使得支撑部板体与卷收器后侧的间距为5-20mm。该间隔距离一方面为卷收器3留有安装空间;另一方面构成卷收器3与支撑部部板体121的安全间隙,避免二者相接触而影响卷收器3的正常功能或易因震动造成异响。安装部板体101与支撑部板体201的T型结构设计,利于提升安装装置自身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还包括设置于安装部板体101上的减重孔104,减重孔104位于安装部板体101相较于支撑部板体201靠近后围内板5的一侧。
通过在安装部板体101上设置减重孔104,有效降低了安装装置100的重量;由于安装装置100的主要受力位置集中于卷收器3的安装位置附近,尤其是安装部板体101相较于支撑部件2靠近汽车的前侧,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减重孔104设置于安装部板体101相较于支撑部件2靠近后围内板5的一侧,有效避开了卷收器3在安装装置100上的主要受力位置,在实现汽车轻量化的同时还保证了安装装置100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件1还包括与安装部板体101远离侧围内板4的一端相连且朝向车底方向延伸的翻边结构105,翻边结构105与安装部板体101相垂直。本实施方式中的翻边结构105有助于增强安装部板体101的刚度,提高安装装置100的结构强度,使得汽车紧急制动的过程中,降低安全带功能失效问题的发生。
本实施方式中的翻边结构105的底边到安装部板体101的距离沿着远离后围内板5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使得翻边结构105的底边与安装部板体101相接。其中,翻边结构105的底边距离安装部板体101的最大间距为5mm。在安装部板体101后端的位置附件设置翻边结构105一方面可以弥补该位置因减重孔104设置而降低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安装部板体101整体的抗弯折能力。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件1还包括与翻边结构105相连并朝向上方向后倾斜地延伸至后围内板5且能够安装于后围内板5上的第一折边106。通过第一折边106安装于后围内板5上,有助于增强安装部件1在汽车上的安装稳定性。
支撑部件2包括与支撑部板体201相连能够将其安装于安装部板体101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二折边202以及能够将其安装于侧围内板4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三折边203。第二折边202与安装部板体101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支撑部件2和安装部件1由HC260Y材质制备而成的厚度约为0.5-2mm的钢材结构,再将支撑部件2的第二折边202和安装部板体101的底侧相焊接,具有连接强度稿、模具的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效可靠等特点。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安装部102包括与安装部板体101的后端相连的第四折边121、与安装部板体101的前端相连的第五折边122以及设置于安装部板体101与第五折边122上的连接筋123。第二安装部103包括与安装部板体101相连并朝向下方向后倾斜地延伸至后围内板5的第六折边(即为第二安装部)。
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安装部件1、支撑部件2及周边相互连接的汽车零部件(如侧围内板4和后围内板5)均为钢制材料,则安装部件1、支撑部件2与侧围内板4、后围内板5间采用焊接是最低成本且最高效可靠的连接方式,此时则将安装部件1上的第四折边121、第五折边122以及支撑部件2的第三折边203焊接于汽车的侧围内板4上,安装部件1的第一折边106和第六折边131焊接于汽车的后围内板5上,其它的类似如螺栓连接、铆接、胶结也可以选用或交错选用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如果安装部件1、支撑部件2及周边相互连接的汽车零部件(如侧围内板4和后围内板5)均为铝制材料,目前从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角度会推荐选用铆接结合胶结的形式,此时则将安装部件1上的第四折边121、第五折边122以及支撑部件2的第三折边203铆接于汽车的侧围内板4上,安装部件1的第一折边106和第六折边131铆接于汽车的后围内板5上,与此同时则优选安装装置1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如上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100可安装于汽车中,该电动汽车可为两厢车、三厢车、SUV和面包车等,尤其是具有D柱内板的两厢车。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高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件,包括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部板体以及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连能够将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侧围内板和后围内板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支撑部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其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的底侧相连且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后侧相邻的支撑部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与所述支撑部板体构成T型结构,并使得所述支撑部板体与所述卷收器后侧的间距为5-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上的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较于支撑部板体靠近后围内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远离侧围内板的一端相连且朝向车底方向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翻边结构相连并朝向上方向后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后围内板且能够安装于所述后围内板上的第一折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的底边到所述安装部板体的距离沿着远离所述后围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使得所述翻边结构的底边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与所述支撑部板体相连能够将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二折边以及能够将其安装于所述侧围内板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三折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的后端相连的第四折边、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的前端相连的第五折边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板体与第五折边上的连接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板体相连并朝向下方向后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后围内板的第六折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与安装部板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CN201921183509.9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Active CN211335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3509.9U CN211335891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3509.9U CN211335891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891U true CN21133589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3509.9U Active CN211335891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794A (zh) * 2021-07-16 2021-10-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固定支架、固定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794A (zh) * 2021-07-16 2021-10-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固定支架、固定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33939U (zh) 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11335891U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
CN213442025U (zh) 用于车门的铰链加强板和车门
CN114435481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
CN210707669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20314883U (zh) 一种后车门dcu安装支架及后车门
CN212685115U (zh) 后桥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524043U (zh) 后轮罩安装构造
CN216269560U (zh) 车辆的前地板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8558648U (zh) 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804902U (zh)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CN219584148U (zh) 卷收器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949131U (zh) 车辆
CN219406234U (zh) 儿童座椅挂钩固定结构及车辆
CN219115582U (zh)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CN215097824U (zh) 车身后端结构及车辆
CN219215176U (zh) 尾门总成及车辆
CN214874213U (zh) 车辆
CN220199419U (zh) 支撑梁装配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218839596U (zh) 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20483428U (zh) 一种焊接式挡泥板支架总成
CN218505986U (zh) 发动机罩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8338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轻质钣金纵梁
CN219487231U (zh) 汽车座椅横梁结构
CN216993871U (zh) 一种悬置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