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1175U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01175U CN219601175U CN202321152738.0U CN202321152738U CN219601175U CN 219601175 U CN219601175 U CN 219601175U CN 202321152738 U CN202321152738 U CN 202321152738U CN 219601175 U CN219601175 U CN 219601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bumper
- bumper assembly
- connection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组件包括防撞梁、保险杠本体、前端框架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且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支架构造为在所述防撞梁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组件通过设置两个连接支架并布置于防撞梁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使连接支架与保险杠本体连接避免了保险杠本体下沉。此外,两侧的连接支架还使前端框架位于两个支架之间,在确保保险杠本体与车身连接平衡同时,可以减少车身前碰带来的危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车身保险杠的设计通常构造防下沉结构对其进行支撑,现有的防下沉结构大多设置在前端框架上,但受限于前端框架的布置位置偏向车前端中部,在此处设置支架会提高车前端中部支撑位置的强度,当车端前方发生碰撞时,容易对车内的驾乘人员造成更大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组件通过设置两个连接支架并布置于防撞梁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使连接支架与保险杠本体连接避免了保险杠本体下沉。此外,两侧的连接支架还使前端框架位于两个支架之间,在确保保险杠本体与车身连接平衡同时,可以减少车身前碰带来的危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保险杠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组件包括防撞梁、保险杠本体、前端框架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且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支架构造为在所述防撞梁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支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保险杠组件构造了防撞梁、保险杠本体和前端框架,同时,保险杠组件设置了连接支架用于连接保险杠和防撞梁。具体地,连接支架设置于防撞梁上并与保险杠本体连接,且连接支架构造为在防撞梁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此处的防撞梁宽度方向可以理解为车身的宽度方向;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连接支架之间,也可以理解为两个连接支架分别设置于防撞梁上且位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前端框架设置于车身前端中部。连接支架布置的位置分布于车身前端的两侧,使保险杠本体的与支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当车辆发生前碰撞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减少了车身前端因受力损坏而对车内驾乘人员的危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适于与所述防撞梁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险杠本体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适于搭接于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撞梁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车身底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保险杠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配合面形成有在所述延伸部厚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保险杠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正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保险杠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保险杠组件,因此,车辆的保险杠本体通过连接支架连接,避免了保险杠本体的下沉,同时,连接支架与防撞梁固定,提高了保险杠本体连接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实现了保险杠本体对车身前端的保护。此外,连接支架构造为两个且布置于防撞梁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使前端框架位于两个连接支架中间,在确保保险杠本体与车身连接平衡同时,可以减少车身前碰带来的危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保险杠组件1;
防撞梁11、延伸部111;
保险杠本体12、限位凸起121;
连接支架13、连接部131、支撑部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对于车身保险杠的设计通常构造防下沉结构对其进行支撑,现有的防下沉结构大多设置在前端框架上,但受限于前端框架的布置位置偏向车前端中部,在此处设置支架会提高车前端中部支撑位置的强度,当车端前方发生碰撞时,容易对车内的驾乘人员造成更大的损伤。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组件1包括防撞梁11、保险杠本体12、前端框架和连接支架13,连接支架13设置于防撞梁11且与保险杠本体12连接,连接支架13构造为在防撞梁11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连接支架13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保险杠组件1构造了防撞梁11、保险杠本体12和前端框架,同时,保险杠组件1设置了连接支架13用于连接保险杠和防撞梁11。具体地,连接支架13设置于防撞梁11上并与保险杠本体12连接,且连接支架13构造为在防撞梁11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此处的防撞梁11宽度方向可以理解为车身的宽度方向;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连接支架13之间,也可以理解为两个连接支架13分别设置于防撞梁11上且位于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前端框架设置于车身前端中部。连接支架13布置的位置分布于车身前端的两侧,使保险杠本体12的与支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当车辆发生前碰撞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减少了车身前端因受力损坏而对车内驾乘人员的危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支架13包括连接部131和支撑部132,连接部131适于与防撞梁11连接;支撑部132的一端与连接部131连接,支撑部132的另一端与保险杠本体12连接。由于连接支架13是连接防撞梁11和支撑保险杠本体12的结构,因此,连接支架13的构造会影响三者连接的稳定。具体地,连接支架13包括连接部131和支撑部132,连接部131与防撞梁11连接,支撑部132的一端与连接部131连接,支撑部132的另一端朝向保险杠延伸并与保险杠本体12的至少部分连接以支撑保险杠本体12。连接支架13的设计通过连接部131实现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固定,并由支撑部132对保险杠本体12进行支撑,提高了保险杠本体12、连接支架13和防撞梁11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保险杠本体12上形成有限位凸起121,限位凸起121适于搭接于支撑部132。由于保险杠本体12与支撑部132连接,因此,保险杠本体12的构造会影响二者的连接关系。具体地,保险杠本体12上形成有限位凸起121,限位凸起121可搭接于支撑部132上,限位凸起121的设计增大了保险杠本体12与支撑部132的配合面积,同时,支撑部132能在车身高度方向对保险杠本体12进行支撑,避免保险杠下沉,提高了二者的配合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防撞梁1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车身底部延伸的延伸部111,延伸部111与连接部131连接。由于连接部131与防撞梁11连接固定,因此,防撞梁11的构造会影响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连接稳定。具体地,防撞梁1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车身底部延伸的延伸部111,此处的宽度方向也可理解为车身的宽度方向,通过延伸部111与连接部131的连接实现了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固定。延伸部111的设计为连接支架13的与防撞梁11的连接提供了配合位置,加强了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连接强度,同时,延伸部111朝向车身底部延伸,降低了连接支架13的固定高度,减少车辆发生碰撞时撞击位置处于连接支架13高度处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碰撞对驾乘人员的进一步危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延伸部111朝向保险杠本体1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面,连接部131与第一配合面贴合。由于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连接是通过连接部131与延伸部111的配合实现的,因此,延伸部111的构造会影响延伸部111与连接部131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延伸部111在朝向保险杠本体1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面,连接部131可与第一配合面贴合以实现连接部131与防撞梁11的连接。第一配合面的设计使连接部131与延伸部111的配合更加平稳,提高了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131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配合面形成有在延伸部111厚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保险杠组件1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适于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第二安装孔配合。由于连接部131与第一配合面贴合,因此,二者的固定方式会影响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连接部131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配合面上形成有在延伸部111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且第一配合孔与第二配合孔位置对应,保险杠组件1通过设置紧固件用于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第二安装孔配合以将连接部131固定至第一配合面,实现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连接,提高了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正交。由于连接支架13构造为连接部131和支撑部132且分别用于连接防撞梁11和保险杠本体12,因此,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的设置会影响保险杠本体12的稳定。具体地,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正交,可以理解为连接部131平行于竖直方向,而支撑部132平行于水平方向,当连接部131与第一配合面通过紧固件固定后,支撑部132沿着水平方向朝向保险杠本体12延伸并与保险杠本体12的限位凸起121配合,进而支撑保险杠本体12。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解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正交时提到的第一配合面的延伸方向也视为竖直方向。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正交的设置保证了支撑部132与限位凸起121的配合位置是在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上,提高了二者配合的稳定,进而提高了连接支架13与保险杠本体12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支架13还包括翻边部,翻边部设置于连接部131和支撑部132的至少部分边缘。由于连接支架13连接保险杠和防撞梁11后与车身形成一体,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连接支架13上。具体地,连接支架13在连接部131个支撑部132的边缘设置有翻边部,翻边部的设置加强了连接支架13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连接支架13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支架13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支撑部132和连接部131连接。由于连接支架13构造为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连接,因此,车辆运动产生的振动容易损坏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的连接位置。具体地,连接支架13还构造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于连接部131与支撑部132的连接位置并分别与连接部131和支撑部132连接,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连接支架13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连接支架13的使用寿命。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保险杠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保险杠组件1,因此,车辆的保险杠本体12通过连接支架13连接,避免了保险杠本体12的下沉,同时,连接支架13与防撞梁11固定,提高了保险杠本体12连接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实现了保险杠本体12对车身前端的保护。此外,连接支架13构造为两个且布置于防撞梁11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使前端框架位于两个连接支架13中间,在确保保险杠本体12与车身连接平衡同时,可以减少车身前碰带来的危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
保险杠本体和前端框架;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且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支架构造为在所述防撞梁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前端框架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与所述防撞梁连接;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适于搭接于所述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车身底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保险杠本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配合面形成有在所述延伸部厚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保险杠组件还包括: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52738.0U CN219601175U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52738.0U CN219601175U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01175U true CN219601175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4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52738.0U Active CN219601175U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01175U (zh) |
-
2023
- 2023-05-12 CN CN202321152738.0U patent/CN2196011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66333B2 (en)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
JP5633316B2 (ja) | フェンダーブラケットおよび車体前部構造 | |
US9656695B2 (en) |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CN105313983A (zh)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
JP3956845B2 (ja) |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構造 | |
CN219601175U (zh)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 |
US9162640B2 (en) | Bumper cover fixing bracket of vehicle | |
CN216994496U (zh)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US20070096421A1 (en) | Lower arm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suspension | |
CN216545709U (zh) |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 |
JP4133723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JP2021024398A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19154579U (zh) | 门槛后段结构及车辆 | |
JP5556479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18140929U (zh) | 减震器支撑结构 | |
CN218616136U (zh) | 减震塔结构总成及车辆 | |
CN221418415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9948314U (zh) |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
CN218751051U (zh) |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8287893U (zh) |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KR20190143268A (ko) | 차량용 스트럿 타워 브레이스 바 | |
CN212637654U (zh) | 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20951075U (zh) | 一种带有软限位组件的底板装置 | |
CN214396684U (zh) | 雨刮电机安装支架及车身前围上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