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349U -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71349U CN215771349U CN202120247328.9U CN202120247328U CN215771349U CN 215771349 U CN215771349 U CN 215771349U CN 202120247328 U CN202120247328 U CN 202120247328U CN 215771349 U CN215771349 U CN 215771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battery
- cross beam
- bracket
- connecting bracket
- cr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下壳体本体限定出安装空间;横梁,横梁设于安装空间内;加强梁,加强梁与横梁连接,且在下壳体的高度方向加强梁与横梁间隔开。由此,通过设置加强梁,并且在下壳体的高度方向将加强梁与横梁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不影响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的装配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横梁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避免横梁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下壳体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的中间横梁为整个电池包最薄弱的区域,电池包在整车Z向(高度方向)颠簸的工况下,电池包的中间横梁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的情况,若通过加装衬板的方式来提高电池包中间横梁的抗弯系数,则会大大增加电池包的重量,并且中间横梁的抗弯系数提高并不明显,若通过增加中间横梁的Z向高度来提高中间横梁的抗弯系数,由于中间横梁的Z向空间需要设置模组安装支架,因此中间横梁的Z向高度无法增加到理想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的下壳体,该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可以增加横梁的抗弯系数,可以避免横梁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还可以提高下壳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所述下壳体本体限定出安装空间;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与所述横梁连接,且在所述下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梁与所述横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通过设置加强梁,并且在下壳体的高度方向将加强梁与横梁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不影响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的装配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横梁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避免横梁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下壳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横梁和所述加强梁间连接有连接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在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加强梁的端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加强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支架,在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加强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均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梁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壳体100;
下壳体本体10;安装空间11;
横梁20;模组安装部21;
加强梁30;装配孔31;
连接支架40;
第一连接支架50;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第三连接部53;
第二连接支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体100包括:下壳体本体10、横梁20和加强梁30。下壳体本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1,横梁20设置于安装空间11内,加强梁30与横梁20连接设置,并且在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加强梁30与横梁20间隔开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空间11由下壳体本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1内可以设置有电池模组和横梁20,在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即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加强梁 30与横梁20连接设置,加强梁30设置在横梁20的上方,并且,横梁20与加强梁30 间隔开设置。
其中,横梁20上可以设置有电池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在整车Z向(高度方向)颠簸的工况下,横梁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的情况,并且,还会导致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不好。而在本申请中,通过将加强梁30设置在横梁20的上方,并且将横梁20与加强梁30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电池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的装配空间的基础上提升横梁20 结构强度,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避免横梁20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并且,也可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由此,通过设置加强梁30,并且在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将加强梁30与横梁20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电池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的装配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横梁20 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避免横梁20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下壳体100 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加强梁30可以构造为方形管粱,即加强梁30的纵截面可以构造为空心的方形结构,这样设置可以即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又不过多的增加下壳体100的重量,从而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不影响整车的续驶里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横梁20和加强梁30之间可以连接有连接支架40,需要解释的是,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连接支架40可以设置在横梁20和加强梁30之间,加强梁30可以通过连接支架40与横梁20连接设置,具体地,横梁20的上表面可以与连接支架40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加强梁30可以与连接支架40的另一端通过螺接、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加强梁30与横梁20间隔开设置,并且,可以将加强梁30与横梁20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加强梁30与横梁20发生分离,从而可以保证加强梁30与横梁2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可以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连接支架40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支架40可以在横梁20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置,其中,多个连接支架40均可以设置在横梁20和加强梁30之间,加强梁30可以通过多个连接支架40与横梁20连接设置,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多个连接支架40可以在横梁20上均匀间隔开设置,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加强梁30与横梁20的连接可靠性,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横梁20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下壳体10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连接支架4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支架50,第一连接支架50可以连接在横梁20与加强梁30的端部之间,优选地,第一连接支架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1个第一连接支架50 可以设置在横梁20与加强梁30的左侧端部之间,另1个第一连接支架50可以设置在横梁20与加强梁30的右侧端部之间,如此设置可以在横梁20和加强梁30的两端将横梁20和加强梁3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连接支架5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53,第二连接部52可以连接在第一连接部 51和第三连接部53之间,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53均可以与横梁20连接,第二连接部52可以与加强梁3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53可以共同构成第一连接支架50,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53之间可以连接有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第三连接部53与第二连接部5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5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连接部51连接设置,第二连接部52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三连接部53连接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53均可以与横梁2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连接部52可以与加强梁30通过螺接、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53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连接支架5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支架50因受力发生形变,进而可以使第一连接支架50可靠的将横梁20和加强梁 30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支架4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支架60,在横梁20的延伸方向第二连接支架60可以位于第一连接支架50内侧,第二连接支架60可以连接在横梁20与加强梁30之间。需要解释的是,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二连接支架60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支架50内侧,优选地,第二连接支架 6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支架60均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支架50内侧,并且,第二连接支架60和第一连接支架50可以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开设置,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支架60的一端可以与横梁2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连接支架 60的另一端可以与加强梁30通过螺接、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对加强梁30进行支撑,可以避免加强梁30被压弯,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50、第二连接支架60均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梁安装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支架50和第二连接支架60均可以通过加强梁安装部与加强梁30固定连接,优选地,加强梁安装部可以设置为安装孔,加强梁30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可以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装配孔31,连接件(例如螺栓) 可以通过装配孔31和安装孔将第一连接支架50、第二连接支架60与加强梁30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支架50上可以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加强梁安装部),第二连接支架60可以设置有1个安装孔(加强梁安装部),这样设置可以很简便的将加强梁30 固定在第一连接支架50和第二连接支架60上,从而可以提高加强梁3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梁3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横梁2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加强梁30与横梁20均可以设置为延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上(即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加强梁30与横梁20的投影区域可以重合,如此设置可以使加强梁30与横梁20的受力均匀,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进而可以更进一步地避免横梁20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
进一步地,横梁2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模组安装部21,电池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可以通过模组安装部21安装在横梁20上,这样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安装空间11的空间,可以使安装空间11内的布局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下壳体100,通过设置加强梁30,并且在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将加强梁30与横梁20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不影响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的装配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避免横梁20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下壳体10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设置于车辆,通过设置加强梁30,并且在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将加强梁30与横梁20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不影响模组和/或模组安装支架的装配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横梁20的抗弯系数,从而可以避免横梁20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下壳体10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本体(10),所述下壳体本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1);
横梁(20),所述横梁(20)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1)内;
加强梁(30),所述加强梁(30)与所述横梁(20)连接,且在所述下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梁(30)与所述横梁(20)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0)和所述加强梁(30)间连接有连接支架(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0)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支架(40)在所述横梁(20)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0)包括:第一连接支架(50),所述第一连接支架(50)连接在所述横梁(20)与所述加强梁(30)的端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50)包括: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53),所述第二连接部(52)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53)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53)均与所述横梁(2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与所述加强梁(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0)还包括:第二连接支架(60),在所述横梁(20)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支架(6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50)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支架(60)连接在所述横梁(20)与所述加强梁(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50)、所述第二连接支架(60)均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梁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梁(20)的延伸方向相同。
9.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的下壳体(10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47328.9U CN215771349U (zh) | 2021-01-28 | 2021-01-28 |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47328.9U CN215771349U (zh) | 2021-01-28 | 2021-01-28 |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71349U true CN215771349U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71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47328.9U Active CN215771349U (zh) | 2021-01-28 | 2021-01-28 |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71349U (zh) |
-
2021
- 2021-01-28 CN CN202120247328.9U patent/CN2157713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82024B (zh) |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 |
CN111746641B (zh) | 副车架构造 | |
US10717469B2 (en) |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 |
JP2020040642A (ja) | 車両の車体フロア | |
CN215771349U (zh) |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 |
CN113247096B (zh) | 搭载高压电池的车辆的车身 | |
CN216994496U (zh)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4451356U (zh) | 加强支架及车体 | |
CN213502603U (zh) |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和车辆 | |
CN106627790B (zh) | 车辆地板及车辆 | |
CN218536896U (zh) | 车身地板总成和车辆 | |
JP5556479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15553558U (zh) | 后悬置总成和车辆 | |
CN221162361U (zh) | 前排座椅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6580082U (zh) | 连接支架、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 |
CN219339563U (zh) |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 |
CN105216600B (zh) | 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 | |
CN218858134U (zh) | 电池包安装总成和车辆 | |
CN214524088U (zh) |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 |
CN220996524U (zh) | 机舱总成、车身以及车辆 | |
CN219838544U (zh) | 真空泵支架、真空泵组件和车辆 | |
CN112441129A (zh) | 车辆前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5622279U (zh) |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9277222U (zh) | 悬置支架、电机总成和车辆 | |
CN218536888U (zh) | 支撑组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