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4088U -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4088U
CN214524088U CN202120472133.4U CN202120472133U CN214524088U CN 214524088 U CN214524088 U CN 214524088U CN 202120472133 U CN202120472133 U CN 202120472133U CN 214524088 U CN214524088 U CN 214524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eam
tubular
instrument panel
ring part
connect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2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帅
黄鹏
刘二宝
刘伟
张佳欢
杨月
张晓磊
孙路宁
孙少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72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4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4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4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包括加强梁本体和连接件,其中,加强梁本体包括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之间的第一管梁,以及套装于第一管梁一端的第二管梁,连接件位于第二管梁内,并分别与第一管梁及第二管梁相连,而构成第二管梁于第一管梁上的固定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通过设置在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之间的连接件,可有效提高仪表板加强梁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副仪表板上周边件的安装和使用精度,并能延长仪表板加强梁的使用寿命,且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仪表板加强梁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仪表板加强梁安装在驾驶室的前端,其作用是用于支撑转向管柱,及固定仪表板总成,以能够为乘客提供安全保护。因此,合理的仪表板加强梁的设计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若结构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转向系统垂向弯曲振动和横向弯曲振动,引起方向盘振动,影响驾驶过程中的车内舒适性。同时还会降低仪表板加强梁耐久及周边件的安装精度,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无法为乘客提供安全保护。
现有的仪表板加强梁通常采用主管结构,该主管结构要么是等直径的一体式结构,要么是直径大的主管与直径小的副管在横梁轴向中间位置同轴焊接。以上两种结构均无法保证仪表板加强梁的垂向刚度,且容易引起转向系统横向弯曲,造成怠速过程中方向盘振动,及行驶过程中车内舒适性差。另外,还容易造成仪表板加强梁使用寿命的降低,并影响副仪表板上周边件的安装和使用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以能够提高仪表板加强梁的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仪表板加强梁,包括:
加强梁本体,所述加强梁本体包括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之间的第一管梁,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管梁一端的第二管梁;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管梁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梁及所述第二管梁相连,而构成所述第二管梁于所述第一管梁上的固定设置,且于所述第二管梁上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焊接孔与所述第二管梁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于所述加强梁本体上固连有第三管梁,所述第三管梁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管梁和所述第二管梁上,并于所述第二管梁和所述第三管梁上设有供仪表板显示屏安装的前围安装架。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三管梁上固连有用以与转向管柱连接的转向管柱连接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梁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梁间趋于平行的管梁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管梁主体两端的两个弯曲段,且各所述弯曲段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梁和所述第二管梁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具有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梁上的第一连接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环部固连的第二连接环部,所述第二管梁套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环部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环部与所述第一管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环部与所述第二管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环部与所述第一管梁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环部通过所述焊接孔与所述第二管梁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环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环部的宽度大于1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环部通过位于一端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环部一体固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环部以嵌套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环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沿所述第一管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通过设置的第一管梁,及套装于第一管梁一端的第二管梁,和设于第二管梁内的连接件,可有效提高仪表板加强梁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副仪表板上周边件的安装和使用精度,并能延长仪表板加强梁的使用寿命,且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2)设置的第三管梁,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为前围安装架的布置提供安装基础。
(3)在第三管梁上设置转向管柱连接梁,可利于转向管柱的连接装配。
(4)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环部和第二连接环部分别与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对应相连,该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5)第一连接环部和第二连接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连接,可利于提高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6)设置第一连接环部和/或第二连接环部的宽度大于15mm,有助于提高第一连接环部与第一管梁,或是第二连接环部与第二管梁的连接效果,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之间的连接效果。
(7)设置连接件为沿第一管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可更一步提高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之间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于所述车身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如上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管梁与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管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管梁;2、第二管梁;3、连接件;4、第三管梁;5、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6、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7、前围安装架;8、转向管柱连接梁;201、焊接孔;301、第一连接环部;302、第二连接环部;30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包括加强梁本体和连接件,其中,加强梁本体包括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之间的第一管梁,以及套装于第一管梁一端的第二管梁,而连接件则位于第二管梁内,并分别与第一管梁及第二管梁相连,而使得第二管梁能够固定连接于第一管梁上。
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通过设置的第一管梁,及套装于第一管梁一端的第二管梁,和设于第二管梁内的连接件,可有效提高仪表板加强梁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副仪表板上周边件的安装和使用精度,并能够延长仪表板加强梁的使用寿命。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正如上述所说,该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在整体设计上,主要包括加强梁本体和连接件3。其中,加强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固连于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6上,并通过设置的仪表板加强梁左侧支架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支架而使得仪表板加强梁总成连接于车身上。
具体结构上,参看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梁本体包括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6之间的第一管梁1,以及套装于第一管梁1一端的第二管梁2。其中,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具体为直径不同、长度不同的并呈平直状的管体,上述的连接件3具体位于第二管梁2内,并分别与第一管梁1及第二管梁2相连,从而使得第二管梁2固定于第一管梁1上。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第二管梁2的直径大于第一管梁1的直径,并且第二管梁2的长度相比于第一管梁1的长度较短,以使得第二管梁2套装于第二管梁2的一端,然后通过连接件3使得第一管梁1与第二管梁2固连于一起。在此,需指出的是,为提高加强梁本体总成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管梁2的长度不低于500mm。
本实施例中,于加强梁本体上还固连有第三管梁4,且第三管梁4的两端分别固连于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上。具体的,该第三管梁4包括与第一管梁1间趋于平行的管梁主体,以及连接于管梁主体两端的两个弯曲段,且各弯曲段分别与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固连。优选的,各弯曲段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连于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上,如此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的连接强度。
为便于仪表板显示屏的安装,于第二管梁2和第三管梁4上设有供仪表板显示屏安装的前围安装架7。该前围安装架7通过三个连接点固连于第二管梁2和第三管梁4,如此通过设置的第三管梁4,不仅可为设置前围安装架7提供安装基础,而且还可提高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连接的稳固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于第三管梁4上还固连有用以与转向管柱连接的转向管柱连接梁8,以便于转向管柱的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连接件3的一种示例性设置形式,如图5所示,该连接件3具有套设于第一管梁1上的第一连接环部301,以及与第一连接环部301固连的第二连接环部302。具体的,第一连接环部301通过位于一端的连接部303与第二连接环部302一体固连,且第一连接环部301以嵌套状设于第二连接环部302内,也即是该连接件3在整体上呈嵌套状的双层环状。其中,该连接件3可优选采用铸铁冲压成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由图5结合图2至图4所示,连接件3套设于第一连接梁上,并通过第一连接部303与第一管梁1相连,而第二管梁2套装于第二连接环部302上,并通过第二连接部303与第二管梁2相连。具体的,于第二管梁2上设有若干焊接孔201,第二连接环部302通过焊接孔201与第二管梁2焊接相连,且第一连接环部301与第一管梁1焊接相连。其中,对应于连接件3,本实施例中的焊接孔201优选的,沿第二管梁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03除了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二管梁2固定连接外,还可采用螺接或铆接的方式实现与第二管梁2的固连,具体例如可在第二管梁2上设置若干螺纹孔,通过螺接于螺纹孔内的顶丝顶紧第二连接部303,亦可实现第二连接部303与第二管梁2的固定连接。
另外,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环部301和/或第二连接环部302的宽度大于15mm。由此,可使得第一连接环部301与第一管梁1的有效连接长度,或是第二连接环部302与第二管梁2的有效连接长度较大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的连接效果。此外,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连接件3为沿第一管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如此,可更进一步提高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之间的连接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件3除了上述的结构形式外,还可采用如下结构,具体例如在第二连接管梁上固连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块,对应于内螺纹,于第一连接管梁上构造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接,亦可实现第二管梁2于第一管梁1上的固定设置。其中,该连接块可设置在第二连接管梁两端的外侧,亦可设置在第二连接管梁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通过上述中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的连接结构形式,可使得加强梁本体的强度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副仪表板上周边件的安装和使用精度,并延长了仪表板加强梁的使用寿命,同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于车身上装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如图1所示,仪表板加强梁总成通过位于第一管梁1两端的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6螺接固定于车身上。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应用实施例一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可使得转向系统在整车垂向及横向上具有较大的刚度,并能有效提升转向系统模态,防止发动机激励与转向系统模态发生共振,减小怠速过程中方向盘振动,从而可提升行驶过程中车内的舒适性,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很好地为乘客提供安全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强梁本体,所述加强梁本体包括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左侧围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右侧围支架(6)之间的第一管梁(1),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管梁(1)一端的第二管梁(2);
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位于所述第二管梁(2)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梁(1)及所述第二管梁(2)相连,而构成所述第二管梁(2)于所述第一管梁(1)上的固定设置,且于所述第二管梁(2)上设有若干焊接孔(201),所述连接件(3)通过所述焊接孔(201)与所述第二管梁(2)焊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加强梁本体上固连有第三管梁(4),所述第三管梁(4)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管梁(1)和所述第二管梁(2)上,并于所述第二管梁(2)和所述第三管梁(4)上设有供仪表板显示屏安装的前围安装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三管梁(4)上固连有用以与转向管柱连接的转向管柱连接梁(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梁(4)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梁(1)间趋于平行的管梁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管梁主体两端的两个弯曲段,且各所述弯曲段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梁(1)和所述第二管梁(2)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具有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梁(1)上的第一连接环部(30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环部(301)固连的第二连接环部(302),所述第二管梁(2)套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环部(302)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环部(301)与所述第一管梁(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环部(302)与所述第二管梁(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部(301)与所述第一管梁(1)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环部(302)通过所述焊接孔(201)与所述第二管梁(2)焊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部(30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环部(302)的宽度大于1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部(301)通过位于一端的连接部(303)与所述第二连接环部(302)一体固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环部(301)以嵌套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环部(302)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沿所述第一管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身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CN202120472133.4U 2021-03-04 2021-03-04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4524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2133.4U CN214524088U (zh) 2021-03-04 2021-03-04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2133.4U CN214524088U (zh) 2021-03-04 2021-03-04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4088U true CN214524088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2133.4U Active CN214524088U (zh) 2021-03-04 2021-03-04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4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2856A1 (en) Automobile body frame structure
JPWO2014119363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3226896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4524088U (zh)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及车辆
CN110816663B (zh) 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
CN216994496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130027247A (ko)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용 마운팅 유닛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46070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支架悬置
KR101118960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KR20120040548A (ko) 차량용 카울크로스바
CN215097842U (zh)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CN210652659U (zh) 汽车水箱安装框架、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JP2013032124A (ja) 支持構造
CN215771349U (zh)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CN217554025U (zh) 仪表板管梁安装板及汽车
US20220315108A1 (en) Subframe
CN213619597U (zh) 车辆显示器安装结构
CN219988925U (zh) 摆臂、摆臂总成和车辆
CN219524020U (zh) 一种钢前副车架
CN212220392U (zh)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及汽车
CN218141765U (zh) 一种汽车前轴结构
US1178747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CN217396666U (zh) 车辆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和车辆
JPH10218012A (ja) 超低床バス用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