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4609U -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4609U
CN215474609U CN202121102211.8U CN202121102211U CN215474609U CN 215474609 U CN215474609 U CN 215474609U CN 202121102211 U CN202121102211 U CN 202121102211U CN 215474609 U CN215474609 U CN 215474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support
seat
automobile
bracke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022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苟黎刚
曾维和
邢志伟
王明庆
张德彬
廖慧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022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4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4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4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下支架本体,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竖直面固定连接,提供Y向支撑力;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水平面固定连接,提供Z向支撑力;下支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下支架座椅安装孔;上支架本体,设置在下支架本体的上方,其上设置有第六支腿和第七支腿,第六支腿和第七支腿与汽车后地板固定连接,上支架本体的顶部与下支架座椅安装孔相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支架座椅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结构上、下两个支架组成,解决使用单一支架刚度不足、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客户对乘用车的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汽车在路面行驶过程中,激励载荷通过底盘传导至车身,车身振动响应再通过座椅安装支架传导至座椅和乘客,座椅安装支架作为固定座椅的关键零部件,其刚度不足将导致座椅振动量加剧,座椅模态大幅降低,直接影响座椅的NVH性能(NVH指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是Noise、Vibration和Harshness的英文缩写),进而影响乘客的舒适度。
特别是对于汽车座椅中部安装点,由于座椅安装点布置的原因,中部安装点离支架根部有一定的距离,受力时悬臂长,因此刚度较差,安装支架刚度不足将导致座椅模态低,NVH性能差。为获得较高支架刚度,往往需要花费较高成本把安装支架结构设计得很复杂或把支架料厚加厚,这样的设计结构往往使得支架占用空间大、重量大、成本高,不能满足汽车轻量化设计得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该支架在具有高刚度、高稳定性的同时,兼具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重量轻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竖直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腿和所述第四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水平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下支架座椅安装孔;上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上方,所述上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六支腿和第七支腿,所述第六支腿和所述第七支腿与汽车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本体的顶部与所述下支架座椅安装孔相应处设置有上支架座椅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五支腿,所述第五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竖直面固定连接,且第五支腿与所述下支架座椅安装孔所在的平面成一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连接处设置有三角支撑筋,所述下支架本体的顶部与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三角支撑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腿、所述第四支腿和所述第五支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内陷的加强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本体的顶部与所述上支架本体的侧面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本体与所述下支架本体分别是一体成型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安装有上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首先,该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由上支架本体和下支架本体两个部分构成,解决了使用单一支架刚度不足、稳定性差的问题;其次,在下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其中,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提供Y向支撑力,当受到Y向载荷时,能大幅提升支架的Y向稳定性;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提供Z向支撑力,能大幅提高支架抗Z向变形能力;再者,在下支架本体上还斜拉设置有第五支腿,第五支腿与座椅安装孔面成一锐角,进一步提升了支架Z向和X向的稳定性;又,在上支架本体的前端设置有线束固定孔,用于固定座椅线束,解决线束无处安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于一实施例中的装配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于一实施例中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架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支架于一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下支架本体;11、第一支腿;12、第二支腿;13、第三支腿;14、第四支腿;15、第五支腿;16、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7、三角支撑筋;18、加强槽;
20、上支架本体;21、第六支腿;22、第七支腿;23、上支架座椅安装孔;24、安装定位孔;25、线束固定孔;26、加强结构;
30、汽车横梁加强板;40-汽车后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该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10及上支架本体20。其中,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描述的X、Y、Z方向如图4所示。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座椅中部支架由下支架本体10和下支架本体10相匹配的上支架本体20构成,下支架本体10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固定连接,例如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固定连接。或者是通过铆接、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上支架本体20固定设置在下支架本体10的上方,且与汽车后地板40固定连接。其中,上支架本体20与下支架本体10之间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分别在下支架本体10的外侧面和上支架本体20的内侧面上设置面匹配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面匹配结构进行焊接,使下支架本体10与上支架本体20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增加支架结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上支架本体20与汽车后地板40之间可以的固定,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当然,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不对下支架本体10、上支架本体20、汽车横梁加强板30及汽车后地板40进行打孔,下支架本体10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之间及上支架本体20与汽车后地板4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优选焊接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下支架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第三支腿13、第四支腿14。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汽车横梁加强板30上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面为水平面,与水平方向垂直的面为竖直面。其中,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竖直面固定连接,且其支撑方向与该竖直面垂直,为支架结构提供Y向支撑力,从而当支架结构上受Y向载荷时,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能大幅提升支架抗侧向稳定性;第三支腿13和第四支腿14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水平面固定连接,且其支撑方向与该水平面垂直,为支架结构提供Z向支撑力,第三支腿13和第四支腿14能大幅提高支架结构的抗垂向变形能力。下支架本体10的顶部开设有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6。
如图1、图4所示,上支架本体20上设置有第六支腿21和第七支腿22,第六支腿21和第七支腿22分别与汽车后地板40固定连接。上支架本体顶20的顶部与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6相应处开设有上支架座椅安装孔23,汽车座椅通过上支架座椅安装孔23和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6安装在车体上。
如图2-图4所示,下支架本体1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五支腿15,第五支腿15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竖直面固定连接,且第五支腿15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竖直面呈一锐角,进一步为支架结构提供X向和Z向支撑力。第五支腿15例如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竖直面固定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下支架本体10为一个下侧面和前侧面开口的罩体结构,下支架本体的上侧面分别连接有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其中,下支架本体10的左侧面的底部向左延伸弯折形成第一支腿11,下支架本体10的右侧面的底部向右延伸弯折形成第二支腿12,下支架本体10的左侧面的底部向前延伸弯折形成第三支腿13,下支架本体10的右侧面的底部向前延伸弯折形成第四支腿14,下支架本体10的后侧面的底部向前延伸弯折形成第五支腿15。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五支腿13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竖直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的支撑方向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竖直面垂直,为支架结构提供Y向支撑力;第五支腿13与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6所在的面成一锐角,为支架结构提供X向和Z向的支撑力,进一步分担支架结构的Z向载荷、提升支架结构的X向稳定性。第三支腿13和第四支腿14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水平面固定连接,且第三支腿13、第四支腿14的支撑方向与汽车横梁加强板30的水平面垂直,为支架结构提供Z向支撑力。下支架本体10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6。
与下支架本体10相匹配的上支架本体20设置在下支架本体10的上方。上支架本体20为一个下侧面和前侧面开口的罩体结构,上支架本体20的上侧面分别连接有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上支架本体20的左侧面的底部靠近上支架本体10的后侧面处向左延伸弯折形成第六支腿21,上支架本体20的右侧面的底部靠近所述上支架本体20的后侧面处向右延伸弯折形成第七支腿22,第六支腿21和第七支腿22与汽车后地板固40定连接,为支架结构提供Z向支撑力。上支架本体20的上侧面上与下支架座椅安装孔16相应处设置有上支架座椅安装孔23。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架本体20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安装定位孔24,安装定位孔24可以与汽车座椅上设置的定位结构匹配,进而对汽车座椅进行定位,方便汽车座椅的后续安装固定。例如,在汽车座椅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结构或者卡销结构,将汽车座椅上的凸起结构或者卡销结构置入安装定位孔24,可以对汽车座椅进行定位,防止汽车座椅安装出现偏位等情况。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架本体20上还可以设置有线束固定孔25。线束固定孔25可以设置在上支架本体2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例如如图所示,在上支架本体2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靠近前侧面处分别向外折弯形成两折边,在形成的折边上分别开设有线束固定孔25。线束固定孔25用于固定汽车座椅线束,能够在不单独设置线束固定支架的情况下解决汽车座椅线束无处安放问题,提升支架结构的集成度。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支架本体10上还可以设置有三角支撑筋17,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架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例如,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在下支架本体10的侧面与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连接处设置有三角支撑筋17,在下支架本体10的顶部与下支架本体10的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三角支撑筋17,三角支撑筋17可以是一个的或者是多个的。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支架本体10的第三支腿13、第四支腿以及第五支腿15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加强结构,用于加强第三支腿13、第四支腿和第五支腿15的支撑力。加强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例如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内陷的加强槽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如加强筋等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强化第三支腿13、第四支腿和第五支腿15的结构,从而提升第三支腿13、第四支腿和第五支腿15所能承受的支撑力,最终提升支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架本体20的顶部与上支架本体20的侧面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结构26,用以强化上支架本体20和提升上支架本体20的支撑作用。该加强结构26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向外突出的弧形凹槽结构,也可以是例如加强筋等其他形式的加强结构。
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架本体20和下支架本体10分别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例如可以是金属材料通过冲压、熔炼浇注、粉末冶金等方式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的结构体其结构强度更高,更有利于提升支架结构的刚度。
本实用新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安装有如上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汽车横梁加强板和汽车后地板上。该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由下支架本体和上支架本体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解决了汽车座椅支架使用单一支架而导致的刚度不足、稳定性差的问题;在下支架本体上设置五个支腿,其中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可以为支架结构提供Y向支撑力,增加支架结构的Y向刚度,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可以为支架结构提供Z向支撑力,增加支架结构的Z向刚度,第五支腿斜拉设置,进一步提升支架结构的Z向刚度及X向稳定性;在上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用于固定汽车座椅线束,能够在不单独设置线束固定支架的情况下解决汽车座椅线束无处安放问题,提升支架结构的集成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架本体,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竖直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腿和所述第四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水平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下支架座椅安装孔;
上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上方,所述上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六支腿和第七支腿,所述第六支腿和所述第七支腿与汽车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本体的顶部与所述下支架座椅安装孔相应处设置有上支架座椅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五支腿,所述第五支腿与汽车横梁加强板的竖直面固定连接,且第五支腿与所述下支架座椅安装孔所在的平面成一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连接处设置有三角支撑筋,所述下支架本体的顶部与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侧面连接处设置有三角支撑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腿、所述第四支腿和所述第五支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内陷的加强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本体的顶部与所述上支架本体的侧面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本体与所述下支架本体分别是一体成型的。
10.一种汽车,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CN202121102211.8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Active CN215474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2211.8U CN215474609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2211.8U CN215474609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4609U true CN21547460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02211.8U Active CN215474609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4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74609U (zh) 一种汽车座椅中部安装支架
CN212889832U (zh) 集成有蓄电池托盘的左悬置系统及车辆
CN110748247A (zh) 一种多功能背门锁加强件、背门及汽车
CN115489400A (zh) 座椅锁钩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CN212827831U (zh) 汽车后背门锁扣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110949240B (zh) 树脂背门尾灯安装组件和树脂背门
CN210941439U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安装横梁
CN220483428U (zh) 一种焊接式挡泥板支架总成
CN108248594B (zh)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固定装置以及车辆
CN211196106U (zh) 一种车辆esp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7892442U (zh) 一种减震器支架和汽车
CN217835353U (zh) 一种汽车油箱吊带固定支架结构
CN220577355U (zh)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CN209492600U (zh) 后纵臂安装件及汽车
CN217649302U (zh) 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和含该支撑结构的车辆
JP2565162Y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サポートタワーの補強構造
CN219446782U (zh) 防下潜结构、车辆座椅和汽车
CN212685239U (zh) 一种汽车气瓶安装支架
CN218558497U (zh) 一种汽车用空气压缩机安装支架总成结构
CN213138935U (zh) 一种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20518414U (zh) 一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077150U (zh) 一种汽车网关及cvbox安装支架
CN220262895U (zh) 一种挡泥板支架
CN220905124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8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