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0184U -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0184U
CN215370184U CN202120372311.6U CN202120372311U CN215370184U CN 215370184 U CN215370184 U CN 215370184U CN 202120372311 U CN202120372311 U CN 202120372311U CN 215370184 U CN215370184 U CN 21537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outlet
inlet
chamber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23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邦友
廖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AI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AI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AI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AI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23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0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包括第一泵体、与第一泵体连接的第二泵体、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以及电机;第一泵体设有第一泵腔、第一入口以及第一出口;第二泵体设有第二泵腔、第二入口以及第二出口;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均设于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之间;第一驱动部件设于第一泵体,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第一泵腔;第二驱动部件设于第二泵体,且能够在第二泵体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第二泵腔;电机安装于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之间,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设有第一偏心轮,第一偏心轮与第一驱动部件连接,电机的第二输出端设有第二偏心轮,第二偏心轮与第二驱动部件连接。其结构更紧凑,减少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背景技术
双泵腔往复泵为利用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而实现带动活塞或隔膜位移的输送设备,在活塞或隔膜位移过程当中,泵腔的压力发生变化,实现对所需输送的介质产生吸引或推压作用,使双泵腔往复泵实现吸入介质或排出介质。
目前,现有的双泵腔往复泵一般为单泵腔结构或双泵腔结构,双泵腔往复泵因结构设计问题,存在结构不够紧凑的缺陷,导致双泵腔往复泵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其安装,为此,需对现有的双泵腔往复泵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双泵腔往复泵,以利于其小型化设计,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包括:
第一泵体,设有第一泵腔、第一入口以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出口均与所述第一泵腔相连通;
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的第二泵体,设有第二泵腔、第二入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第二泵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均设于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之间;
第一驱动部件,设于所述第一泵体,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泵体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一泵腔;
第二驱动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泵体,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泵体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二泵腔;以及
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之间,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设有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输出端设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泵腔往复泵还包括:入口管道,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均设于所述入口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管道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入口管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入口腔以及第二入口腔,所述第一入口腔连通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入口腔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泵腔。
进一步地,所述双泵腔往复泵还包括:出口管道,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设于所述出口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管道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将所述出口管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出口腔以及第二出口腔,所述第一出口腔连通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出口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泵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均背向所述电机;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朝向所述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腔的出口端以及所述第二泵腔的出口端均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体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泵体的底部均设有散热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
第一连杆,其第一端与第一偏心轮连接;以及
第一隔膜,安装于所述第一泵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带动下改变所述第一泵腔内的压力,从而将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一泵腔;
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
第二连杆,其第一端与第二偏心轮连接;以及
第二隔膜,安装于所述第二泵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的带动下改变所述第二泵腔内的压力,从而将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二泵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体内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隔膜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部,且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一泵体的内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泵体设有呈环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隔膜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的第二定位部,且所述第二隔膜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内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泵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膜的中部位置的厚度比围绕其中部位置设置的边缘位置的厚度更厚;所述第二隔膜的中部位置的厚度比围绕其中部位置设置的边缘位置的厚度更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分置于电机的两端,同时,将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以及第二出口均设于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之间,可实现充分利用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之间的空间结构,使该双泵腔往复泵整体结构更紧凑,从而利于其小型化设计,以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泵腔往复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泵腔往复泵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泵腔往复泵处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泵体;11、第一底壳;111、第一泵腔;12、第一前壳;13、第一后壳;2、第二泵体;21、第二底壳;211、第二泵腔;22、第二前壳;23、第二后壳;3、第一驱动部件;31、第一连杆;32、第一隔膜;4、第二驱动部件;41、第二连杆;42、第二隔膜;5、电机;6、第一偏心轮;7、第二偏心轮;8、入口管道;81、第一入口;82、第二入口;83、第一导流板;9、出口管道;91、第一出口;92、第二出口;93、第二导流板;10、螺丝;20、轴承;30、散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包括第一泵体1、第二泵体2、第一驱动部件3、第二驱动部件4、电机5、第一偏心轮6以及第二偏心轮7。
其中,第一泵体1设有第一泵腔111、第一入口81以及第一出口91,第一入口81以及第一出口91均与第一泵腔111相连通;继续参见图1,第二泵体2与第一泵体1连接,该第二泵体2设有第二泵腔211、第二入口82以及第二出口92,第二入口82以及第二出口92均与第二泵腔211相连通,其中,第一入口81、第一出口91、第二入口82以及第二出口92均设于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参见图2,第一驱动部件3设于第一泵体1内,且能够在第一泵体1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第一泵腔111;第二驱动部件4设于第二泵体2内,且能够在第二泵体2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第二泵腔211;电机5安装于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该电机5的第一输出端设有第一偏心轮6,该第一偏心轮6与第一驱动部件3连接,以能够实现带动第一驱动部件3在第一泵体1内位移,该电机5的第二输出端设有第二偏心轮7,该第二偏心轮7与第二驱动部件4连接,以能够实现带动第二驱动部件4在第二泵体2内位移。
通过将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分置于电机5的两端,同时,将第一入口81、第一出口91、第二入口82以及第二出口92均设于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可实现充分利用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的空间结构,使该双泵腔往复泵整体结构更紧凑,从而利于其小型化设计,以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安装。
参见图1,为方便装配,第一泵体1包括第一底壳11、第一前壳12以及第一后壳13,其中,第一底壳11设有上述第一泵腔111,第一前壳12固设于第一底壳11的顶部,第一后壳13与第一前壳12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前壳12和第一后壳13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偏心轮6并供第一偏心轮6转动的腔体。
为方便装配,第二泵体2包括第二底壳21、第二前壳22以及第二后壳23,其中,第二底壳21与第一底壳11连接,第二底壳21设有上述第二泵腔211,第二前壳22固设于第二底壳21的顶部,第二后壳23与第二前壳22连接在一起,且第二前壳22和第二后壳23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二偏心轮7并供第二偏心轮7转动的腔体。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驱动部件3包括第一连杆31以及第一隔膜32,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第一偏心轮6连接,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与第一隔膜32连接,第二驱动部件4包括第二连杆41以及第二隔膜42,第二连杆41的第一端与第二偏心轮7连接,第二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二隔膜42连接,也即,该双泵腔往复泵为隔膜型往复泵。
参见图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膜32安装于第一泵体1内,该第一隔膜32用于在第一连杆31的带动下改变第一泵腔111内的压力,从而将介质吸入或排出第一泵腔111;第二隔膜42安装于第二泵体2内,该第二隔膜42用于在连杆的带动下改变第二泵腔211内的压力,从而将介质吸入或排出第二泵腔2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泵体1内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定位槽,第一隔膜32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部,且第一隔膜32与第一泵体1的内部围合形成第一泵腔111;第二泵体2设有呈环形的第二定位槽,第二隔膜42的边缘设有与第二定位槽配合的第二定位部,且第二隔膜42与第二泵体2的内部围合形成第二泵腔211。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定位槽设于第一前壳12的底部,第一隔膜32与第一底壳11的腔体之间围合形成第一泵腔111;第二定位槽设于第二前壳22的底部,第二隔膜42与第二底壳21的腔体之间围合形成第二泵腔2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膜32的中部位置的厚度比围绕其中部位置设置的边缘位置的厚度更厚;第二隔膜42的中部位置的厚度比围绕其中部位置设置的边缘位置的厚度更厚。通过使第一隔膜32以及第二隔膜42均采用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设计,可达到高真空低能耗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膜32以及第二隔膜42均使用橡胶材质制成,第一隔膜32通过螺丝10固设于第一驱动部件3的端部,第二隔膜42通过螺丝10固设于第二驱动部件4的端部。
参见图2,具体到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偏心轮6装配于电机5的第一输出轴上,第一驱动部件3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呈环形,该第一连接部装配于第一偏心轮6的外周壁上,且该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偏心轮6之间装配有轴承20,第二连接部与第一隔膜32连接。
继续参见图2,第二偏心轮7装配于电机5的第二输出轴上,第二驱动部件4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呈环形,该第三连接部装配于第二偏心轮7的外周壁上,且该第三连接部和第二偏心轮7之间装配有轴承20,第四连接部与第二隔膜42连接。
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双泵腔往复泵还包括设于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的入口管道8,更具体的是,该入口管道8位于电机5的正下方,第一入口81和第二入口82均设于入口管道8,通过使第一入口81和第二入口82共用一个入口管道8,有利于减少管路设计,简化结构,使结构更紧凑,同时,还可降低成本。
继续参见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入口管道8设有第一导流板83,该第一导流板83将入口管道8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入口腔以及第二入口腔,第一入口腔连通第一入口81和第一泵腔111,第二入口腔连通第二入口82和第二泵腔211,第一导流板83的设置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一导流板83将第一入口腔和第二入口腔分隔开,可以避免介质吸入干扰,使介质的吸入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该双泵腔往复泵还包括设于第一泵体1和第二泵体2之间的出口管道9,更具体的是,该出口管道9位于电机5的正下方,第一出口91和第二出口92均设于出口管道9,通过使第一出口91和第二出口92共用一个出口管道9,有利于减少管路设计,简化结构,使结构更紧凑,同时,还可降低成本。
继续参见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出口管道9设有第二导流板93,该第二导流板93将出口管道9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出口腔以及第二出口腔,第一出口腔连通第一出口91和第一泵腔111,第二出口腔连通第二出口92和第二泵腔211,第二导流板93的设置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二导流板93将第一出口腔和第二出口腔分隔开,可以避免介质排出干扰,使介质的排出更稳定。
参见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入口81和第二入口82均背向电机5,也即第一入口81和第二入口82的朝向均背离电机5,第一出口91和第二出口92均朝向电机5,通过使第一入口81和第二入口82均背向电机5,当介质为气体时,可以避免吸入热气体,从而可以确保所排出的气体为冷气体,因第一出口91和第二出口92均朝向电机5,使得所排出的气体可以喷向电机5,可起到电机5散热的作用,结构设计较为巧妙。
可以理解的是,该双泵腔往复泵还可以用于输送液体,也即介质可以为液体。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入口管道8和出口管道9一体成型,两者形成模块化的管道结构,其中,入口管道8的第一出口端与第一底壳11的第一入口端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入口管道8的第二出口端与第二底壳21的第二入口端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结构;而出口管道9的第一入口端与第一底壳11的第一出口端螺纹连接,且两者设有密封结构,出口管道9的第二入口端与第二底壳21的第二出口端螺纹连接,且两者设有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泵腔111的出口端以及第二泵腔211的出口端均设有单向阀,确保介质只能从第一泵腔111的出口端或第二泵腔211的出口端排出而不能吸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泵体1的底部以及第二泵体2的底部均设有散热部件30,具体到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泵体1上的散热部件30和第二泵体2上的散热部件30为一体结构。
当然,作为替换方案,该双泵腔往复泵具体也可以为活塞型往复泵(无隔膜结构),也即第一驱动部件3以及第二驱动部件4均为活塞,直接利用电机5驱动偏心轮,并利用偏心轮带动活塞在泵腔中往复活动而实现介质的吸入或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泵体,设有第一泵腔、第一入口以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出口均与所述第一泵腔相连通;
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的第二泵体,设有第二泵腔、第二入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第二泵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以及第二出口均设于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之间;
第一驱动部件,设于所述第一泵体,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泵体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一泵腔;
第二驱动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泵体,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泵体内位移,用于驱动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二泵腔;以及
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之间,所述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设有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输出端设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泵腔往复泵还包括:入口管道,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均设于所述入口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道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入口管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入口腔以及第二入口腔,所述第一入口腔连通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入口腔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泵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泵腔往复泵还包括:出口管道,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设于所述出口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道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将所述出口管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出口腔以及第二出口腔,所述第一出口腔连通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出口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泵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均背向所述电机;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朝向所述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腔的出口端以及所述第二泵腔的出口端均设有单向阀;和/或,所述第一泵体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泵体的底部均设有散热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
第一连杆,其第一端与第一偏心轮连接;以及
第一隔膜,安装于所述第一泵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带动下改变所述第一泵腔内的压力,从而将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一泵腔;
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
第二连杆,其第一端与第二偏心轮连接;以及
第二隔膜,安装于所述第二泵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的带动下改变所述第二泵腔内的压力,从而将介质吸入或排出所述第二泵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体内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隔膜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部,且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一泵体的内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泵体设有呈环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隔膜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的第二定位部,且所述第二隔膜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内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泵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泵腔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中部位置的厚度比围绕其中部位置设置的边缘位置的厚度更厚;所述第二隔膜的中部位置的厚度比围绕其中部位置设置的边缘位置的厚度更厚。
CN202120372311.6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Active CN21537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2311.6U CN215370184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2311.6U CN215370184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0184U true CN215370184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2311.6U Active CN215370184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0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2439B1 (ko) 압축기 및 냉방기기
KR100485429B1 (ko) 진공펌프
CN110821781A (zh) 一种液压式空压机
US9695825B2 (en) Rotary compressor
CN215370184U (zh)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CN109058107B (zh)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88368U (zh) 双级三叶气冷罗茨真空泵
CN215486510U (zh) 一种气动高压隔膜泵
CN201273280Y (zh) 一种滑板式空气压缩机
CN112283108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直驱的外转子旋片式真空泵
CN111396313A (zh) 空调器、压缩机组件、压缩机及其泵体单元
CN219344896U (zh) 活塞泵组件
CN216278509U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720312A (zh) 旋转压缩机和制冷循环系统
CN219492543U (zh) 一种结构简化的隔膜泵
CN219754764U (zh) 一种单进单出的双头隔膜泵
CN219529271U (zh) 一种流量稳定的可持续性抽气装置
CN210949019U (zh) 组合泵泵体
CN215170670U (zh) 一种单进双出双腔微型泵
CN218542530U (zh) 用于吸奶器的真空泵结构
CN218717386U (zh) 气泵
CN219993927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1005852B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往复式柱塞泵
CN213598623U (zh) 气阀及气动双隔膜泵
CN220319779U (zh) 一种双头控流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