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2906U - 一种物流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流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22906U CN215322906U CN202121447684.1U CN202121447684U CN215322906U CN 215322906 U CN215322906 U CN 215322906U CN 202121447684 U CN202121447684 U CN 202121447684U CN 215322906 U CN215322906 U CN 2153229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
- cockpit
- compartment
- charger
- logistics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流车,其包括驾驶舱、货厢、充电机舱及电池舱。所述充电机舱中设有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池舱中设有动力电池,所述充电机舱的舱体位于所述驾驶舱中,且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舱面与一侧座位之间;所述驾驶舱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机舱相通的枪座安装孔,所述枪座安装孔中安装有枪座,所述枪座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充电机舱设置在驾驶舱内,有效利用了一侧座位与驾驶舱后舱面间的空余空间,同时,避免了传统物流车面临的充电机舱容易被水淹,易进灰尘、易碰撞受损等缺陷,使得充电机舱在一个可靠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同时,该种充电机舱分布方式使得枪座位于驾驶室,给司机充电插拔枪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流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充电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由于其具有燃油车不可比拟的环保性正逐步取代燃油车。同时,以电为能源的车型也不再局限于小汽,电动巴士、电动物流车乃至电动重卡也越来越常见。
以物流车为例,现有电动物流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其充电机舱设置在货舱下方,工作环境恶劣,不利于其防水性能、防尘性能的实现,容易出现故障;
2、电动物流车不像传统货车,其底盘中无需复杂的传动件以传动动力,但现有电动物流车仍然沿袭燃油物流车的传统结构,即轮腔设于货舱的下方,其导致货舱离地间隙较高(通常为0.8-1米),在有限高杆的城市环境中,常常受限,只能通过降低货舱高度适应,而降低货舱高度又限制了车辆的装载量;同时,较高的货舱给货物装卸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常需要通过卸货平台等进行辅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机舱分布更合理的物流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车,其包括驾驶舱、货厢、充电机舱及电池舱,所述充电机舱中设有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池舱中设有动力电池,所述充电机舱的舱体位于所述驾驶舱中,且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舱面与一侧座位之间;所述驾驶舱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机舱相通的枪座安装孔,所述枪座安装孔中安装有枪座,所述枪座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机舱的舱体为双层结构,其下层呈上小下大的直角梯形状,其上层呈与其下层衔接的竖直扁平状。
优选地,所述驾驶舱中还设有第一电气舱,所述第一电气舱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舱面与另一侧座位之间。
优选地,所述货厢的底部两侧设有侵入其厢体中的轮腔,所述轮腔的侵入部分在所述货厢的厢内的两侧形成两紧邻厢壁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凸台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货厢的厢尾,该延伸部分形成第二电气舱,所述货厢的外壁上设有开启所述第二电气舱的检修门。
优选地,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货厢的底部,其电池舱门位于所述货厢的左右侧方向;所述电池舱门的下端为铰接端,其通过合页与车架铰接,所述电池舱门的上端为开启端,其通过内藏式门锁锁止于车架上。
优选地,所述电池舱门在对应于内藏式门锁的位置的周围一圈加强梁;所述电池舱门在其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驾驶舱的蒙皮为玻璃钢、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货舱的蒙皮为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充电机舱设置在驾驶舱内,有效利用了一侧座位与驾驶舱后舱面间的空余空间,同时,避免了传统物流车面临的充电机舱容易被水淹,易进灰尘等缺陷;
2、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侧座位与驾驶舱后面的空余空间内设置扁平状的第一电气舱,便于驾驶舱电气元件的统一管理与维修;
3、本实用新型的轮腔设置于货舱的两侧,且侵入货舱中,其大幅降低了货舱的离地高度(离地高度0.4米),使其不再受限于高杆及卸货平台,实用性更强;
4、本实用新型在凸台中设置第二电气舱,用于货厢部分的电气控制,便于货厢改造(如冷链物流空调的控制)与检修;
5、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舱门设计为下翻式,检修时不易遮挡视线;
6、本实用新型的驾驶舱的蒙皮采用玻璃钢、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中制作,减轻重量并杜绝了生锈等现象发生;货舱的蒙皮采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在减重及防锈基础上还提升了保温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厢部分总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厢部分又一总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厢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舱舱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驾驶舱100、车门110、枪座安装孔120、第一电气舱130、驾驶舱蒙皮140;
充电机舱200、枪座210;
货舱300、凸台310、第二电气舱320、顶侧蒙皮330、侧面蒙皮340;
电池舱400、电池舱门410、合页411、加强梁412、密封圈413、内藏式门锁420;
车架500;
轮腔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为更清晰地描述与理解本使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定义朝向车辆中心线一侧为里侧,背离车辆中心线的一侧为外侧,以正对物流车驾驶舱100方向为基准,定义上下左右方向。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流车,其包括驾驶舱100、充电机舱200、货舱300及电池舱400。
其中,驾驶舱100包括车门110、枪座安装孔120及第一电气舱130。其中,第一电气舱130安装在驾驶舱100后舱面与副驾驶座位安装座之间,其形状设计为竖直长条扁平状,最大限度利用了驾驶舱100后舱面与副驾驶座位之间的空余空间,第一电气舱130内装有与驾驶舱100相关电器元件,便于驾驶舱100的统一维修与管理。为了保证驾驶舱100的各部件的正常运转,第一电气舱130上设置有检修门,在平时正常状态下为上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将充电机舱200设置在驾驶舱100内,充电机舱200安装在主驾驶座位安装座与驾驶舱100的后舱面之间,有效利用了该侧座位与驾驶舱100的后舱面间的空余空间,避免传统物流车将充电机舱200设置在货厢底部导致容易被水淹,易进灰尘、易碰撞受损等缺陷。本实施例中,充电机舱200的舱体设计为双层结构,其下层呈上小下大的直角梯形状,其上层呈与其下层衔接的竖直扁平状,该种结构强度高,且空间利用度最大,保障了充电机舱200所需的散热空间。为了对充电机舱200舱体内部元件进行保护与便于检修,充电机舱200上下两层分别设置有检修门,在平时正常状态下为上锁状态。
更具体的,在物流车驾驶舱100的右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充电机舱200相通的枪座安装孔120,枪座安装孔120中安装有枪座210,枪座210与驾驶舱100内的充电机舱200电气连接。当物流车电量较低时,可在固定充电桩使用充电枪插入驾驶舱100外侧壁上的枪座120来对物流车进行充电操作。将枪座210设置在主驾驶侧,也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司机插枪与拔枪。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货舱300的蒙皮包括顶侧蒙皮330与侧面蒙皮340。顶侧蒙皮330与侧面蒙皮340采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中制作(即以碳纤维或石墨毡为增强材料,不饱和聚酯为填充材料),大幅减轻重量并杜绝了生锈等现象发生,还同时大幅提升了保温隔热性能,使其货厢在作为冷链货厢使用时,能大幅降低能耗。同理,上述驾驶舱100中,驾驶舱蒙皮140采用玻璃钢、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中制作。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货舱300的两侧设置有轮腔,两个轮腔完全对称且均侵入到货舱300之中,大幅降低了货舱300的离地高度(0.4米),在货厢300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限高杆对车厢的限高作用趋于减小,车辆可在城市中更灵活行驶,亦避免了车辆被限高杆削顶的安全事故。同时,更低的离地高度,工人卸货更加高效便捷,不再必须通过卸货平台或卸货叉车卸货,实用性大大增强。如图3所示,轮腔的侵入部分在货舱300的厢内的两侧形成了两紧邻厢壁的凸台310,凸台310的外侧一段延伸至货舱300的舱尾,该延伸部分形成第二电气舱320。第二电气舱320内装有与货舱300部分的电气控制相关的电器元件,便于货舱300的改造(如冷链物流空调的控制)与检修等,第二电气舱320在货舱300的外侧壁上设有检修门。
如图1-图3所示,电池舱400位于货舱300底部下方的左右侧方向;在其舱门410的外侧壁上有若干百叶窗,可以使电池舱400内的热气更好排出,并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更具体的,电池舱门410的下端为铰接端,在电池舱门410里侧的下边缘处安装有合页411与车架500进行铰接,而在电池舱门410的上端则为开启端,如图4所示,在电池舱门410里侧的左右两侧的上端部分分别安装有内藏式门锁420,使其锁止于车架500上,使其更加牢固。
更具体的,电池舱门410在相应的内藏式门锁420所在位置的周围一圈安装了加强梁412,提高了电池舱门410在门锁处的刚性,避免因长期开关锁导致该部位的变形损坏。电池舱门410在其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圈413,密封其与车架500间的间隙,起到防尘防水等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物流车,其包括驾驶舱、货厢、充电机舱及电池舱,所述充电机舱中设有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池舱中设有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舱的舱体位于所述驾驶舱中,且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舱面与一侧座位之间;所述驾驶舱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机舱相通的枪座安装孔,所述枪座安装孔中安装有枪座,所述枪座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电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舱的舱体为双层结构,其下层呈上小下大的直角梯形状,其上层呈与其下层衔接的竖直扁平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中还设有第一电气舱,所述第一电气舱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舱面与另一侧座位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的底部两侧设有侵入其厢体中的轮腔,所述轮腔的侵入部分在所述货厢的厢内的两侧形成两紧邻厢壁的凸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货厢的厢尾,该延伸部分形成第二电气舱,所述货厢的外壁上设有开启所述第二电气舱的检修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货厢的底部,其电池舱门位于所述货厢的左右侧方向;所述电池舱门的下端为铰接端,其通过合页与车架铰接,所述电池舱门的上端为开启端,其通过内藏式门锁锁止于车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门在对应于内藏式门锁的位置的周围一圈加强梁;所述电池舱门在其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的蒙皮为玻璃钢、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的蒙皮为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或石墨毡纤维复合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7684.1U CN215322906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物流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7684.1U CN215322906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物流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22906U true CN215322906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6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47684.1U Active CN215322906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物流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22906U (zh)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21447684.1U patent/CN2153229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5755B (zh) | 电动车辆 | |
GB2553537A (en) | Battery box | |
CN113815395A (zh) | 一种车身和电池盒一体化结构 | |
CN102637913B (zh) | 电动汽车车载储能装置 | |
CN215322906U (zh) | 一种物流车 | |
CN107264254B (zh) | 货车 | |
CN215322907U (zh) | 一种物流车车厢 | |
CN219544890U (zh) | 一种电动轻卡物流车的车架 | |
CN117885509A (zh) | 结构总成和具有结构总成的车辆 | |
CN102139623A (zh) | 一种两人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布置结构 | |
CN218949300U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防护装置 | |
CN116639187A (zh) | 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7598686U (zh) | 一种车身结构 | |
CN218594239U (zh) | 一种储物装置及车辆 | |
CN115485184A (zh) | 电动汽车的车底结构 | |
CN217396623U (zh) |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 |
CN221476705U (zh) | 快换支架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 |
CN215850713U (zh) | 电动物流车 | |
CN220594609U (zh) | 一种无人驾驶车舱体面板 | |
CN220130207U (zh) | 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2332341U (zh) | 一种汽车软顶系统 | |
CN220884012U (zh) | 一种尾箱高盖及皮卡车 | |
CN221851691U (zh) | 快换支架用边梁、快换支架和电动汽车 | |
CN221163009U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安装车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 |
CN220615460U (zh) | 一种平台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