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623U -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623U
CN217396623U CN202220262470.5U CN202220262470U CN217396623U CN 217396623 U CN217396623 U CN 217396623U CN 202220262470 U CN202220262470 U CN 202220262470U CN 217396623 U CN217396623 U CN 217396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rear floor
assembly
fuel tank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624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文强
元燚
范晓松
李志平
邹雪娇
温泉
宋子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2624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布置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结构通过采用后地板上表面总成与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连接而成,动力电池布置在中地板之上,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连接;安全带锁扣布置在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之间,固定在安全带加强板上;燃油箱布置在中地板下方,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下板与第三横梁下板连接,蓄电池固定在备胎盆内。该结构整体刚强度高,可以有效的提升碰撞安全性,此种结构过简单可靠的结构方式,实现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动力电池、安全带锁扣、燃油箱、蓄电池的布置;充分利用第二排座椅下的空间,不占用乘员舱空间与行李箱空间,整体布置合理紧凑,刚强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汽车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燃油汽车逐步向电动汽车过渡,保证了节能环保政策的落实。但由于电动汽车技术仍存在一定不足,比如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设备普及率不高等,因此,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前汽车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推动汽车领域向前迈进,油电混动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增添了电动机、发电机和电池,通过刹车、减速等将能量通过电池回收,再由电池供给电动机提供动力,以此来节约燃油。
目前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对节油的日益重视,全球汽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车型越来越多,混合动力汽车选择将动力电池安装在车身地板上。部分混合车型将动力电池安装在前地板座椅横梁下,这种设计机构会导致驾驶员坐姿位置很高,整车高度抬高较多,由于 SUV车型自身高度很高,这种设计不存在问题,而轿车自身高度较低,这种设计会导致整车离地间隙减小,影响车辆通过性,必须通过增加整车高度来解决,增加了整车成本;部分车型将动力电池安装在后备箱,这种布置方式会导致后备箱容积减小很多,严重影响车辆的储物空间,降低了车辆的商品性。
因此,对于轿车来说,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布置在前地板座椅横梁下会影响车辆通过性,电池安装在后备箱会影响后备箱容积,均不是最优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将动力电池合理的布置在地板上,同时解决轿车的通过性不足、行李箱储物空间小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布置结构,该结构通过采用后地板上表面总成与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连接而成,并将动力电池与蓄电池布置在后地板上表面总成上方,将燃油箱布置在中地板的下方,该结构整体刚强度高,可以有效的提升碰撞安全性,此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排座椅下的空间,不占用乘员舱空间与行李箱空间,整体布置合理紧凑,刚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布置结构,包括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及其下面的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
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包括左纵梁总成21、右纵梁总成22、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所述左纵梁总成21与右纵梁总成22之间从前到后依次焊接有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
所述地板上表面总成10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上板 41、中地板11、安全带加强板、第三横梁上板61及备胎盆14;
所述第一横梁下板42与第一横梁上板41焊接形成第一横梁40,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与第三横梁上板61焊接形成第三横梁60;
动力电池120布置在中地板11之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 40及所述第二横梁50连接;安全带锁扣130布置在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60之间,固定在安全带加强板上;燃油箱140布置在中地板 11下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下板42与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 连接,蓄电池110固定在备胎盆14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通过点焊及结构胶连接在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加强板包括安全带左加强板16及安全带右加强板15,安全带左加强板16、安全带右加强板15的前端与第二横梁50连接,后端与第三横梁上板6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备胎盆14呈下凹结构,下凹结构内设置有蓄电池加强板13,用于固定蓄电池110。
进一步地,所述中地板11的前部设有下凹结构111,所述下凹结构111用于布置动力电池120,动力电池120上方布置第二排座椅。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箱140布置在动力电池下方,燃油箱140的上表面与中地板的下凹结构111相贴合,燃油箱140的上表面为上中下的阶梯形状,形成梯田形式的燃油箱上表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燃油箱的容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40与第二横梁50分别与左纵梁总成 21和右纵梁总成22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梁架结构,支撑起整个动力电池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横梁6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轮罩连接,可以极大的提高车辆的扭转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横梁70的上方用于支撑住整个备胎盆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布置结构,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方式,实现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动力电池、安全带锁扣、燃油箱、蓄电池的布置;
2、横梁位置布局紧凑合理,有效的承载整个后地板的重量,动力电池布置在后地板上表面总成前部的中地板的下凹结构内,所述中地板为一个零件冲压成型,节约一套冲压模具,节约了成本,经济性更好;
3、动力电池安装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安装结构可靠;
4、安全带锁扣安装在第二横梁、第三横梁支架,形成封闭结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易于达成;
5、燃油箱布置在中地板下,燃油箱安装点布置在第一横梁、第三横梁上,燃油箱的前后方向可以充满第一横梁、第三横梁之间的空余结构,极大的增加了燃油箱的容积;燃油箱上表面与中地板的下凹结构相贴合,上表面为上中下的阶梯形状,形成一种梯田形式的燃油箱上表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燃油箱的容积;
6、后地板上表面总成中的中地板上方布置动力电池,下方布置了燃油箱,同时动力电池、燃油箱分别固定在梁架结构上,紧固方案可靠;
7、备胎盆下凹结构,用于布置蓄电池,同时增加蓄电池加强板安装蓄电池,保证其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总成结构爆炸图;
图2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布置结构总成俯视图;
图3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布置结构总成仰视图;
图4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布置结构总成示意图,包含动力电池、蓄电池、安全带锁扣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总成布置燃油箱示意图;
图中:10-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1-中地板,111-下凹结构,12- 燃油箱维修口,13-蓄电池加强板,14-备胎盆,15-安全带右加强板, 16-安全带左加强板,20-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1-左纵梁总成,22- 右纵梁总成,40-第二横梁,41-第一横梁上板,42-第一横梁下板, 50-第二横梁,60-第三横梁,61-第三横梁上板,62-第三横梁下板, 70-第四横梁,110-蓄电池,120-动力电池,130-安全带锁扣,140- 燃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后地板结构包含后地板上表面总成及其下面的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此结构为三厢轿车使用,无三排座椅;
具体地,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的布置结构,包括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及其下面的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
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包括左纵梁总成21、右纵梁总成22、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所述左纵梁总成21与右纵梁总成22之间从前到后依次焊接有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
所述地板上表面总成10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上板 41、中地板11、安全带加强板、第三横梁上板61及备胎盆14;
所述第一横梁下板42与第一横梁上板41焊接形成第一横梁40,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与第三横梁上板61焊接形成第三横梁60;
动力电池120布置在中地板11之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 40及所述第二横梁50连接;安全带锁扣130布置在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60之间,固定在安全带加强板上;燃油箱140布置在中地板11下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下板42与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 连接,蓄电池110固定在备胎盆14内。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总成结构,包括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和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所述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覆盖在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之上,并通过点焊及结构胶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地介绍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包括左纵梁总成21、右纵梁总成22、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所述左纵梁总成21的前部和右纵梁总成22的前部之间焊接第一横梁下板42,通过第一横梁下板42与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的第一横梁上板41形成第一横梁40,第一横梁40上表面用来固定动力电池的前固定点,同时第一横梁40还可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后地板的刚强度、在侧面碰撞中保护电池不受碰撞损坏;
所述第二横梁5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纵梁总成21、右纵梁总成 22连接,同时第二横梁50与中地板11形成一根闭合腔体横梁,用来固定动力电池的后固定点,固定动力电池的后固定点布置在中地板上,且第一横梁40与第二横梁50分别与左纵梁总成21和右纵梁总成22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梁架结构,支撑起整个动力电池的重量;
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与第三横梁上板61形成第三横梁60,第三横梁6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轮罩连接,可以极大的提高车辆的扭转刚度;燃油箱140布置在中地板11下方,燃油箱140固定点布置在第一横梁下板42与第三横梁下板62,固定在2根横梁上,固定方式稳固可靠;所述第四横梁70左右两侧与左纵梁总成21、右纵梁总成22连接,第四横梁70上方支撑住整个备胎盆14,保证其模态及刚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地介绍后地板上表面总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包括第一横梁上板41、中地板11、安全带左加强板16、安全带右加强板15、第三横梁上板61、备胎盆14 及蓄电池加强板13;所述中地板11前部有下凹结构111,所述下凹结构111用来布置动力电池120,动力电池120上方布置第二排座椅;
如图5及图6所示,动力电池120下方布置燃油箱140,燃油箱 140上表面与中地板的下凹结构111相贴合,上表面为上中下的阶梯形状,形成梯田形式的燃油箱上表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燃油箱的容积;
所述安全带锁扣130固定点布置在所述安全带左加强板16、安全带右加强板15上,安全带左加强板16、安全带右加强板15分别与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上板61连接,整个安全带锁扣130布置在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60之间,形成封闭结构,安全带锁扣130固定点强度易于达成;蓄电池110布置在所述备胎盆14内,为了保证其固定强度,需要将蓄电池110固定在蓄电池加强板13上,此种布置方案节约行李箱内的空间,增大了行李箱容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将动力电池120与蓄电池110布置在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上方,将燃油箱140布置在中地板11的下方,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与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连接而成,该结构整体刚强度高,可以有效的提升碰撞安全性,此种结构不占用乘员舱空间与行李箱空间,整体布置合理紧凑。
动力电池前后固定点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上板与中地板上,中地板与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中第二横梁形成封闭梁,支撑动力电池强度;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共有4根横梁,后地板上表面总成有一根横梁,即第三横梁上板,第三横梁上板与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的第三横梁下板共同组成一根封闭梁,此横梁可以大幅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备胎盆内布置蓄电池,备胎盆内增加蓄电池加强板,不需要2根纵梁来支撑其固定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及其下面的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
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包括左纵梁总成(21)、右纵梁总成(22)、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所述左纵梁总成(21)与右纵梁总成(22)之间从前到后依次焊接有第一横梁下板(42)、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下板(62)及第四横梁(70);
所述地板上表面总成(10)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上板(41)、中地板(11)、安全带加强板、第三横梁上板(61)及备胎盆(14);
所述第一横梁下板(42)与第一横梁上板(41)焊接形成第一横梁(40),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与第三横梁上板(61)焊接形成第三横梁(60);
动力电池(120)布置在中地板(11)之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40)及所述第二横梁(50)连接;安全带锁扣(130)布置在第二横梁(50)、第三横梁(60)之间,固定在安全带加强板上;燃油箱(140)布置在中地板(11)下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下板(42)与所述第三横梁下板(62)连接,蓄电池(110)固定在备胎盆(1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上表面总成(10)通过点焊及结构胶连接在所述后地板梁架结构总成(20)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加强板包括安全带左加强板(16)及安全带右加强板(15),安全带左加强板(16)、安全带右加强板(15)的前端与第二横梁(50)连接,后端与第三横梁上板(61)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盆(14)呈下凹结构,下凹结构内设置有蓄电池加强板(13),用于固定蓄电池(1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地板(11)的前部设有下凹结构(111),所述下凹结构(111)用于布置动力电池(120),动力电池(120)上方布置第二排座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140)布置在动力电池下方,燃油箱(140)的上表面与中地板的下凹结构(111)相贴合,燃油箱(140)的上表面为上中下的阶梯形状,形成梯田形式的燃油箱上表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燃油箱的容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40)与第二横梁(50)分别与左纵梁总成(21)和右纵梁总成(22)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梁架结构,支撑起整个动力电池的重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6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轮罩连接,可以极大的提高车辆的扭转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横梁(70)的上方用于支撑住整个备胎盆(14)。
CN202220262470.5U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Active CN217396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2470.5U CN217396623U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2470.5U CN217396623U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623U true CN217396623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62470.5U Active CN217396623U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2246A (zh) * 2023-01-06 2023-04-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后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2246A (zh) * 2023-01-06 2023-04-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后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3426B2 (en) Vehicle structure of a hybrid vehicle
US8585132B2 (en) Vehicle having energy accumulator area
US20200047808A1 (en)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CN210852666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后地板总成结构
CN116157319A (zh) 机动车组
CN217396623U (zh) 一种混合动力后地板布置结构
KR20120012655A (ko) 전기자동차
CN107264254B (zh) 货车
JP2004243882A (ja) 車両用電気機器の搭載構造
CN102139623A (zh) 一种两人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布置结构
CN219325773U (zh) 电动全地形车
KR20110059354A (ko) 자동차
CN112277634A (zh) 具有改进的布置结构的混合动力车辆
CN215621426U (zh) 纯电动牵引车
CN201208897Y (zh) 一种乘用车镍氢电池的安装固定结构
CN112550480B (zh) 车辆的车身
CN201792906U (zh) 具有电池组的电动轿车车架
CN212579631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平台车型下车体布置结构
CN20549859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CN219687443U (zh) 侧围内板及车辆
CN215552534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底盘结构以及氢燃料电池车
CN218368021U (zh) 汽车模块化前后地板连接结构、纯电车辆及油电混合车辆
CN221585559U (zh) 公交车
CN219096471U (zh) 一种电动重卡底盘
CN218112764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