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255U - 后桥减震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后桥减震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4255U
CN215284255U CN202121097488.6U CN202121097488U CN215284255U CN 215284255 U CN215284255 U CN 215284255U CN 202121097488 U CN202121097488 U CN 202121097488U CN 215284255 U CN215284255 U CN 215284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hock absorber
rear axle
support pie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74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74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4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4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4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其中,第一支撑件用于和后桥总成连接,第二支撑件用于和减震器连接,且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重叠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通过使第二支撑件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重叠设置,由此,可在该后桥减震器支架装配初期,通过调节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重叠长度,可改变该后桥减震器支架的安装硬点,从而改变减震器的行程,进而可使本后桥减震器支架应用于不同车型,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平台化设计。

Description

后桥减震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越野和改装车的兴致越来越高,且主要通过更改悬架行程的方式来提高舒适性。而对于非承载式汽车,后驱一般采用一体式后桥,其结构复杂,不容易更改,因此通常通过更改减震器行程来增大阻尼,以降低高速工况下的颠簸感。
现有的减震器支架一般为U型结构,其内端焊接在后桥壳上,外端设有减震器安装轴,该结构的减震器支架只具有一个减震器安装硬点,不能适用于多种车型上。因此,对于不同车型只能重新开发减震器支架,不利于平台化设计和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其在装配初期通过调节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重叠长度,可改变该后桥减震器支架的安装硬点,从而可使其应用于不同车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和减震器固定部;
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和后桥总成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和减震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重叠设置;
所述减震器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重叠长度在10mm-2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形成有容纳槽;
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重叠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通气孔和/或焊孔;
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焊孔均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减震器安装轴的安装孔;
所述减震器安装轴上设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横截面呈U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主板,以及与所述第一主板一体成型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
各翻边均向所述第一主板的同一侧翻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主板,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第二主板上设有焊接定位孔;
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向所述第二主板的同一侧翻折。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具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件外侧弯曲的左突出部;
所述右侧板具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侧弯曲的内突出部,以及向所述第二支撑件外侧弯曲的外突出部;
所述内突出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
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通过使第二支撑件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重叠设置,由此,可在该后桥减震器支架装配初期,通过调节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重叠长度,可改变该后桥减震器支架的安装硬点,从而改变减震器的行程,进而可使本后桥减震器支架应用于不同车型,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平台化设计。
另外,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重叠长度在10mm-20mm之间,不仅可保证第二支撑件和第一支撑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可满足现有大部分车型的要求。通过在第一支撑件上设置容纳槽,并使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重叠的部分位于容纳槽内,能够使得本后桥减震器支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在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通气孔,有利于电泳的全面性,设置焊孔可便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焊接相连,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后桥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强度。
其次,通过设置安装孔,可便于在第二支撑件上安装减震器安装轴,而在减震器安装轴设置螺纹孔,可便于减震器于本后桥减震器支架上的安装。将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横截面呈U形,可使得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通过在第二主板上设置焊接定位孔,便于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焊接相连。
此外,通过在左侧板上设置左突出部,并在右侧板上设置内突出部和外突出部,可增大后桥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强度,从而可提升其承载能力。设置加强板,并使加强板的上部与第一支撑件连接,加强板的下部与第二支撑件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后桥减震器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与后桥壳体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加强板;4、后桥壳体;
101、第一主板;1011、焊孔;1012、第一通气孔;102、第一翻边;103、第二翻边;104、第三翻边;105、弧形缺口;
201、减震器安装轴;2011、螺纹孔;202、右侧板;203、左侧板;204、第二主板;205、焊接定位孔;
301、第二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其在整体构成上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其中,第一支撑件用于和后桥总成连接,第二支撑件用于和减震器连接,且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连接,第二支撑件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重叠设置。
本实施例的后桥减震器支架,通过使第二支撑件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重叠设置,由此,可在该后桥减震器支架装配初期,通过调节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重叠长度,可改变该后桥减震器支架的安装硬点,从而改变减震器的行程,进而可使本后桥减震器支架应用于不同车型,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平台化设计。
基于以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后桥减震器支架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5中所示,且该后桥减震器支架在后桥总成上的安装状态如图6中所示。其中,后桥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现有技术即可,后桥减震器支架具体焊接于后桥壳体4上。另外,为保证第二支撑件2和第一支撑件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能够满足现有大部分车型的要求,第二支撑件2与第一支撑件1的重叠长度限定为10mm-20mm之间。例如,重叠长度可设为10mm、15mm、18mm、20mm等。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1上形成有容纳槽,第二支撑件2与第一支撑件1重叠的部分位于容纳槽内。通过设置容纳槽,不仅可提高第一支撑件1的结构强度,同时可将第二支撑件2设为与容纳槽的内壁相抵接,以便于第二支撑件2与第一支撑件1之间的安装定位,从而有利于提高后桥减震器支架自身的装配效率。
基于如上结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中所示,第一支撑件1横截面呈U形,且可冲压成型,并具体包括第一主板101,以及与第一主板101一体成型的第一翻边102、第二翻边103和第三翻边104。且各翻边向第一主板101的同一侧翻折,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103相对设置,第三翻边104位于此两个翻边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加工制造,也可在第一支撑件1上不设置第三翻边104,但此时会降低第一支撑件1的结构强度。
为提高结构强度,第二支撑件2整体被构造成图3中所示的弯曲状,且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并基于图3状态下所示,第二支撑件2先向左侧弯曲30°后,再向右侧弯曲4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件2的弯曲角度及弯曲情况不限于图3中所示结构,其可根据设计需求改变。
如图7中所示,为提高电泳的全面性,以保证第一支撑件1的防锈性能,在第一主板101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012,该第一通气孔1012对应于第二支撑件2设置。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一通气孔1012被构造成长条孔。
另外,于第一主板101上还设有焊孔1011,该焊孔1011也对应于第二支撑件2设置,如此可通过该焊孔1011将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进一步焊接相连,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后桥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强度。当然,除了在第一支撑件1上同时设置第一通气孔1012和焊孔1011,亦可仅设置第一通气孔1012或焊孔1011。
本实施例中,由图8中所示,为便于第一支撑件1和后桥壳体4相连,在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103上形成有弧形缺口105,该弧形缺口105与后桥壳体4随形设置。如此设置,可使第一支撑件1与后桥壳体4贴合相连,有利于提高本后桥减震器支架与后桥壳体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前述第二支撑件2的横截面亦被构造成U形,以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其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2的结构结合图1至图5中所示,其可冲压成型,并包括第二主板204,以及与该第二主板204一体成型的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2,且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2向第二主板204的同一侧翻折。
另外,如图4中所示,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2可与上述容纳槽的内壁相抵接。如此设置,不仅可便于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安装定位,同时还可分别在第一支撑件1与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2及第二主板204之间设置三条焊道,从而可使得本后桥减震器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此时,为便于第一支撑件1与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焊接相连,仍由图4中所示,在第二主板204上设有焊接定位孔205。
本实施例中,为使第二支撑件2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以提升本后桥减震器支架的承载能力,由图2中所示,第二支撑件2的左侧板203具有向第二支撑件2外侧弯曲的左突出部。与此同时,右侧板202具有向第二支撑件2内侧弯曲的内突出部,以及向第二支撑件2外侧弯曲的外突出部。且内突出部靠近于第一支撑件1设置,并因外突出部和左突出部的设置而使得第二支撑件2远离第一支撑件1的一端呈内收状。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后桥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强度,可有效避免其在超载或恶劣路况下断裂,从而可延长本后桥减震器支架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件2除了采用上述结构,亦可通过改变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2的突出形状而改变第二支撑件2的结构。
结合图1、图2和图5中所示,为便于安装减震器,在第二主板204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减震器安装轴201的安装孔,并于减震器安装轴201上设有螺纹孔2011。为便于减震器安装轴201在第二主板204上的设置,如图5中所示,于减震器安装轴201上设有径向外凸的挡肩。如此设置,可在减震器安装轴201向第二主板204上插装时,因挡肩与第二主板204的抵接而使减震器安装轴201安装到位。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后桥减震器支架的结构强度,结合图4和图5中所所示,本实施例的后桥减震器支架还包括加强板3。且该加强板3设于远离第一主板101和第二主板204的一端,并基于图4状态下所示,加强板3的下部与第二支撑件2内部随形设置,且其两侧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而加强板3的上部向上弯曲设置,并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
另外,如图4中所示,在加强板3上形成有供减震器安装轴201穿过的过孔。且于加强板3的上部和中部分别构造有第二通气孔301,其不仅可减轻后桥减震器支架的重量,同时也便于电泳的全面性,从而可保证第二支撑件2的防锈性能。其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上部的第二通气孔301为圆孔,中部的第二通气孔301大致呈长条状。当然,第二通气孔301除了采用图4中所示的形状,亦可采用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在装配时,先将第二支撑件2插入容纳槽中,并调整好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的重叠长度后,将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焊接相连;然后,将加强板3的下部与第二支撑件2焊接相连,再使其上部与第一支撑件1焊接相连即可。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可在装配初期,基于需求调节第二支撑件2与第一支撑件1的重叠长度,以使该后桥减震器支架具有合适的安装硬点,从而能够使减震器具有合适的行程,因而可使本后桥减震器支架应用于不同车型,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平台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
所述第一支撑件(1)用于和后桥总成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2)用于和减震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重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件(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重叠长度在10mm-2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形成有容纳槽;
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重叠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012)和/或焊孔(1011);
所述第一通气孔(1012)和所述焊孔(1011)均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减震器安装轴(201)的安装孔;
所述减震器安装轴(201)上设有螺纹孔(20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横截面呈U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包括第一主板(10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板(101)一体成型的第一翻边(102)、第二翻边(103)和第三翻边(104);
各翻边均向所述第一主板(101)的同一侧翻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件(2)包括第二主板(204),以及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2);
所述第二主板(204)上设有焊接定位孔(205);
所述左侧板(203)和所述右侧板(202)向所述第二主板(204)的同一侧翻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板(203)具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件(2)外侧弯曲的左突出部;
所述右侧板(202)具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件(2)内侧弯曲的内突出部,以及向所述第二支撑件(2)外侧弯曲的外突出部;
所述内突出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桥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板(3);
所述加强板(3)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连接,所述加强板(3)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连接。
CN202121097488.6U 2021-05-21 2021-05-21 后桥减震器支架 Active CN215284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7488.6U CN215284255U (zh) 2021-05-21 2021-05-21 后桥减震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7488.6U CN215284255U (zh) 2021-05-21 2021-05-21 后桥减震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4255U true CN215284255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4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7488.6U Active CN215284255U (zh) 2021-05-21 2021-05-21 后桥减震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4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15284255U (zh) 后桥减震器支架
CN219339123U (zh) 车辆及其叉臂安装架组件
CN108820106B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729416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悬架上的摆臂组件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105291751A (zh) 一种新型扭转梁总成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1364187U (zh) 一种后下臂及汽车悬架
CN210149139U (zh) 一种电池包后支架结构
CN221233869U (zh) 一种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09738723U (zh) 独立悬架的前摆臂结构及车辆
CN214606963U (zh) 一种板簧座及驱动桥
CN220220376U (zh) 电池定位组件和车辆
CN213035621U (zh) 车辆的后悬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N201092242Y (zh) 汽车减振器安装托架
CN219007584U (zh) 排气吊挂的安装支架、副车架总成以及车辆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03019997U (zh) 悬架摆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3649271U (zh) 一种汽车底盘减震器托座
CN218892610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1280502U (zh) 桥壳及桥壳总成
CN218929169U (zh) 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034647U (zh) 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9706591U (zh) 一种弹簧托臂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