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5166U -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45166U
CN215245166U CN202121528288.1U CN202121528288U CN215245166U CN 215245166 U CN215245166 U CN 215245166U CN 202121528288 U CN202121528288 U CN 202121528288U CN 215245166 U CN215245166 U CN 215245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vehicle
plate
fin
sub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82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282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45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45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45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尾翼包括:尾翼主板,尾翼主板沿车辆的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尾翼主板上形成有收纳槽;尾翼副板,尾翼副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于尾翼主板,尾翼副板在第一位置时,尾翼副板收纳于收纳槽内;尾翼副板在第二位置时,尾翼副板的一部分伸出至收纳槽外且超出尾翼主板的外轮廓;副板驱动组件,副板驱动组件与尾翼副板相连以驱动尾翼副板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尾翼,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调整尾翼副板超出尾翼主板外轮廓的长度,从而调整迎风面积减小车尾的升力,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防止车辆出现漂移现象,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Description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尾翼一直以来都是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汽车尾翼升起后可适当降低整车风阻,降低高速行车时尾部升力,提高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但是市场部分车型尾翼功能单一,仅具有升起和降落功能,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尾翼,所述车辆尾翼可以根据车速调整迎风面积,从而降低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升力,提高稳定性和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尾翼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辆尾翼,包括:尾翼主板,所述尾翼主板沿所述车辆的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尾翼主板上形成有收纳槽;尾翼副板,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于所述尾翼主板,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尾翼副板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尾翼副板的一部分伸出至所述收纳槽外且向外超出所述尾翼主板的外轮廓;副板驱动组件,所述副板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尾翼主板上,所述副板驱动组件与所述尾翼副板相连以驱动所述尾翼副板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尾翼,通过在尾翼主板上设置可运动的尾翼副板,并将尾翼副板构造成在第一位置时可以收纳于收纳槽内,在第二位置时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出收纳槽外并且超出尾翼主板的外轮廓,这样,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调整尾翼副板超出尾翼主板外轮廓的长度,从而调整车辆尾翼的迎风面积,实现不同车速,风阻及尾翼下压力需求。车速越快,可以增加尾翼副板超出尾翼主板外轮廓的长度,从而增大车辆尾翼的迎风面积,进而减小车尾的升力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防止车辆出现漂移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翼副板包括沿所述尾翼主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尾翼副板适于分别从所述尾翼主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尾翼主板的外轮廓外。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沿所述尾翼主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尾翼主板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以使得所述收纳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开口,两个所述尾翼副板适于分别从所述收纳槽的两端的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尾翼主板的外轮廓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板驱动组件包括一个副板驱动电机和两组传动机构,两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可传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尾翼副板和一个所述副板驱动电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板驱动组件包括:副板驱动电机,所述副板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尾翼主板;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在所述副板驱动电机和所述尾翼副板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配合件,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副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配合件与所述尾翼副板相连,所述配合件呈长条形,所述配合件包括沿所述配合件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啮合部,所述配合件通过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轮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件为柔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翼副板上形成有沿所述尾翼副板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和和设于所述导向槽的固定块,所述配合件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所述配合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导向槽且所述配合件沿所述导向槽可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翼主板上设有卷收管,所述配合件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卷收管内且沿所述卷收管可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卷收管均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副板驱动电机相对两侧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配合件的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的部分与所述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尾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尾翼,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调整尾翼副板超出尾翼主板外轮廓的长度,从而调整车辆尾翼的迎风面积,可以理解地,车速越快时,可以增加尾翼副板超出尾翼主板外轮廓的长度,从而增大车辆尾翼的迎风面积,进而减小车尾的升力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防止车辆出现漂移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翼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尾翼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车辆尾翼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尾翼的升降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升降组件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圈示部位A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尾翼100:
尾翼主板1,收纳槽11,卷收管12,第一管段121,第二管段122,
尾翼副板2,导向槽21,固定块22,
副板驱动组件3,副板驱动电机31,配合件32,
升降组件4,安装板41,
升降机构42,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第三连杆423,第四连杆424,
升降驱动电机43,传动杆44,托架45,容纳腔46,尾翼控制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尾翼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尾翼100,包括:尾翼主板1、尾翼副板2和副板驱动组件3。
具体地,尾翼主板1沿车辆的车身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尾翼主板1上形成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可以用于收纳尾翼副板2。尾翼副板2可运动地设于尾翼主板1上,并且尾翼副板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尾翼副板2在第一位置时,尾翼副板2可以收纳于收纳槽11内;尾翼副板2在第二位置时,尾翼副板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出至收纳槽11外,此时尾翼副板2的至少一部分向外超出尾翼主板1的外轮廓。可选地,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的外轮廓的部分的长度可以调整,这样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调整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外轮廓的长度,从而调整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
可以理解地,车速越快时,可以增加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外轮廓的长度,从而增大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进而减小车尾的升力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防止车辆出现漂移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此处,尾翼副板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是指,尾翼副板2可以以转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也可以是以沿直线或曲线滑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然尾翼副板2也可以具有其他的运动形式,只要可以实现尾翼副板2在第一位置时收纳于尾翼主板1的收纳槽11内,尾翼副板2在第二位置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出收纳槽11外并且超出尾翼主板1的外轮廓即可。
副板驱动组件3可以设在尾翼主板1上,副板驱动组件3可以与尾翼副板2传动相连以驱动尾翼副板2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尾翼100,通过在尾翼主板1上设置可运动的尾翼副板2,并将尾翼副板2构造成在第一位置时可以收纳于收纳槽11内,在第二位置时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出收纳槽11外并且超出尾翼主板1的外轮廓,这样,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调整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外轮廓的长度,从而调整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实现不同车速,风阻及尾翼下压力需求,当车速越快时,可以增加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外轮廓的长度,从而增大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进而减小车尾的升力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防止车辆出现漂移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此外,通过设置尾翼副板2,可以提升车辆尾翼100的美观度和科技感,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个性差异化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尾翼副板2可移动地设于尾翼主板1,如此,可以根据车速变化情况来使尾翼副板2相对于尾翼主板1移动,从而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以调整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此处,移动是指尾翼副板2可以沿直线移动或滑动。
进一步地,尾翼副板2沿尾翼主板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可移动,也就是说,尾翼副板2可以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移动,这样尾翼副板2可以用于调节车辆尾翼100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当车速变大时,通过调节尾翼副板2的移动来增长车辆尾翼100在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从而增大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有效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升力,使车辆的抓地性更好,从而提高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收纳槽11可以形成于尾翼主板1的朝向车身的一侧(例如图1中所示的尾翼主板1的下侧),具体而言,当车辆尾翼100升起时,尾翼主板1的上侧表面背对车身,同时尾翼主板1的上侧表面也是迎风面,尾翼主板1的下侧表面朝向车身,通过将收纳槽11设于尾翼主板1的朝向车身的一侧,有利于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形成为光滑表面,从而减轻车辆尾翼100迎风面的空气阻力,使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升力得到进一步降低,操控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车辆的外观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参考图2,收纳槽11可以大致沿尾翼主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收纳槽11可以贯穿尾翼主板1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以使得收纳槽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开口,例如,收纳槽11可以形成为横截面为C的收纳槽11,这样可以更好地容纳尾翼副板2,防止尾翼副板2脱落。
尾翼副板2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尾翼副板2可以沿收纳槽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当尾翼副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两个尾翼副板2适于分别从收纳槽11的两端的开口伸出至尾翼主板1的外轮廓外,由此,从尾翼主板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尾翼副板2,相较于从一侧伸出,可以提高尾翼副板2的伸出速度和效率,同时也使车辆尾翼100迎风面的受力更加均匀,可以提高车辆尾翼100的工作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副板驱动组件3可以包括:副板驱动电机31和传动机构。其中,副板驱动电机31可以设于尾翼主板1,例如,副板驱动电机31可以设于尾翼主板1的朝向车身的一侧;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在副板驱动电机31和尾翼副板2之间,这样传动机构可以在副板驱动电机31的驱动下带动尾翼副板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调整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
进一步地,尾翼副板2可移动地设于尾翼主板1,传动机构可以包括齿轮和配合件32,齿轮和配合件32相互啮合配合,齿轮设置在副板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配合件32与尾翼副板2相连,配合件32呈长条形,配合件32包括多个啮合部,多个啮合部可以沿配合件32的长度方向排布,配合件32通过啮合部与齿轮啮合,例如,配合件32可以是齿条。这样,副板驱动电机31驱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与配合件32的啮合配合,可以带动配合件32运动的,配合件32可以带动尾翼副板2移动,由此,可以实现尾翼副板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
更进一步地,配合件32可以为柔性件,由于车辆尾翼100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可以是直线延伸,也可以是沿非直线如折线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尾翼100由两端朝向中间的方向上向前倾斜延伸,副板驱动电机31设于尾翼主板1的中间,将配合件32设为柔性件,可以确保配合件32在移动过程中,在经过驱动电机时可以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向,从而避免第二驱动件和尾翼主板1的边缘发生干涉,这样就可以将配合件32的长度设置得足够长,以确保尾翼副板2可以有足够的行程,进而可根据车速灵活地调整尾翼副板2伸出尾翼主板1两端的长度。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考图2,配合件32可以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弹簧圈构成啮合部,也就是说,在螺旋弹簧的轴向方向上,齿轮即齿轮的齿可以插入相邻两个弹簧圈之间的间隙,使得弹簧圈与齿轮的配合结构类似于齿轮齿条的配合结构,通过弹簧圈和齿轮的配合,使得齿轮可以带动弹簧圈移动,最终由弹簧圈带动尾翼副板2沿尾翼主板1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实现调整尾翼副板2伸出尾翼主板1两端的长度,同时,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尾翼副板2上还形成有导向槽21和固定块22,其中,导向槽21可以沿尾翼副板2的移动方向延伸,固定块22可以设于导向槽21,配合件32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固定块22相连,配合件32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导向槽21,配合件32可以沿导向槽21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将配合件32如螺旋弹簧在导向槽21内,可以防止螺旋弹簧发生沿自身径向的变形而影响尾翼副板2的移动,从而使尾翼副板2的移动更加顺畅,通过固定块22与配合件32的连接可以实现尾翼副板2和配合件32的连接,从而使配合件32运动时可以同步带动尾翼副板2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尾翼主板1上可以设有卷收管12,配合件32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卷收管12内,配合件32可以沿卷收管12可移动,卷收管12可以构造成延伸方向与配合件32的移动路径相平行,卷收管12可以形成为与螺旋弹簧适配的圆管状,这样可以方便螺旋弹簧在卷收管12内沿卷收管12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设置卷收管12,也可以对螺旋弹簧进行限位和导向,防止螺旋弹簧在尾翼主板1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发生变形,更好地将螺旋弹簧的移动方向和尾翼主板1的延伸方向匹配。
进一步地,参考图2,卷收管12可以包括:第一管段121和第二管段122,具体地,第一管段121和第二管段122分别设于副板驱动电机31的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换言之,第一管段121和第二管段122被驱动电机隔开,配合件32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处于第一管段121内,还有一部分处于第二管段122内,而配合件32的位于第一管段121和第二管段122之间的部分可以与齿轮啮合,由此,可以实现配合件32和齿轮的啮合配合以及利用卷收管12为配合件32的移动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尾翼副板2沿尾翼主板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于尾翼主板1,尾翼副板2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尾翼副板2沿尾翼主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两个尾翼副板2分别适于从尾翼主板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以滑动的方式伸出或收回,传动机构可以为两组,两组传动机构分别可传动地连接在两个尾翼副板2和副板驱动电机31之间,由此,可以实现两个尾翼副板2的移动。
例如,两个尾翼副板2分别为第一尾翼副板2和第二尾翼副板2,第一尾翼副板2设于尾翼主板1的左端,第二尾翼副板2设于尾翼主板1的右端,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螺旋弹簧,第一齿轮和第一螺旋弹簧相互配合驱动第一尾翼副板2在尾翼主板1的左端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螺旋弹簧,第二齿轮和第二螺旋弹簧相互配合驱动第二尾翼副板2在尾翼主板1右端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地,尾翼主板1左端的第一位置和尾翼主板1右端的第一位置关于尾翼主板1的中心线对称,尾翼主板1左端的第二位置和尾翼主板1右端的第二位置关于尾翼主板1的中心线对称。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仅设有一个齿轮,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的至少部分可以平行设于齿轮沿径向的相对两侧,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可以同时与齿轮啮合配合,这样,当副板驱动电机31驱动齿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可以同时驱动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分别带动对应的尾翼副板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以将尾翼副板2从收纳槽11伸出;当副板驱动电机31驱动齿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可以同时驱动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分别带动对应的尾翼副板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以将尾翼副板2收纳回收纳槽1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车身上开设有尾翼容纳槽(图未示出),车辆尾翼100还可以包括:升降组件4。其中,升降组件4可以用于驱动尾翼主板1做升降运动,这样,当车辆低速行驶时,升降组件4可以带动尾翼主板1下降,以将车辆尾翼100收回尾翼容纳槽;当车辆高度行驶时,可以控制升降组件4升起,从而带动尾翼主体升起,实现减小车辆升力的目的。
进一步地,参考图1,升降组件4可以包括:安装板41、升降机构42、升降驱动电机43、传动杆44和托架45。其中,安装板41的上侧表面可以用于安装尾翼主板1,例如安装板41可以和尾翼主板1螺栓连接;升降机构42包括两个,两个升降机构42分别设于安装板41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下侧以支撑安装板41,升降机构42可以与安装板41相连,升降机构42可以为连杆机构或铰链机构;传动杆44的一端与升降驱动电机43相连且另一端与升降机构42相连,传动杆44在升降驱动电机43的驱动下带动升降机构42做升降运动。托架45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容纳腔46,容纳腔46可以用于容纳升降机构42,升降驱动电机43设于托架45。由此,既可以实现通过升降机构42实现安装板41以及尾翼主板1的升降,还可以通过升降机构42来调整安装板41的角度,进而调整尾翼主板1迎风角度。
进一步地,参考图5-图7,升降机构4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第三连杆423和第四连杆424。第一连杆421的一端设于容纳腔46内且与传动杆44枢转连接;第二连杆422的一端与安装板41枢转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2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连杆421和第二连杆422沿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连杆423的一端与安装板41枢转连接且另一端与托架45枢转连接,第三连杆423与第一连杆421沿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第四连杆424的一端与安装板41枢转连接且另一端与托架45枢转连接,第三连杆4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连杆42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第三连杆423和第四连杆424联动,由此,当升降驱动电机43驱动传动杆44主动时,传动杆44可以带动第一连杆421转动,第一连杆421通过与第二连杆422、第三连杆423和第四连杆424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安装板41的升降以及角度调整,进而实现尾翼主板1的升降和迎风角度的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尾翼副板2伸出尾翼主板1的最大长度在15-20cm的范围内,例如,尾翼副板2伸出尾翼主板1的最大长度可以为15cm、16cm、17cm或20cm,尾翼副板2伸出尾翼主板1的最大长度可以根据车辆的车型以及车身尺寸合理设置,由此,可以较大地增加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进一步降低车辆的升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辆可以设有车速传感器,车辆尾翼100还设有尾翼控制器5,尾翼控制器5分别与车速传感器、升降驱动电机43以及副板驱动电机31通讯连接,尾翼控制器5可以根据车速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升降驱动电机43以及副板驱动电机31动作,以实现车辆尾翼100的迎风角度和迎风面积的调整。
下面描述根据实用新型的车辆尾翼100的工作原理。
尾翼抬升/收回原理:尾翼控制器5通过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与整车通信连接,当车辆的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车速例如120km/h时,尾翼控制器5发出启动命令,升降驱动电机43驱动与之相连的传动杆44正转,传动杆44带动设于安装板41两侧的升降机构42(铰链机构)动作,从而实现车辆尾翼100的抬升,当车辆的速度小于120km/h时,升降驱动电机43驱动与之相连的传动杆44反转,传动杆44带动设于安装板41两侧的升降机构42(铰链机构)动作,从而实现车辆尾翼100的收回。
尾翼外板展开原理:在尾翼本体抬升3S后,尾翼控制器5向副板驱动电机31输入展开指令,副板驱动电机31通过驱动齿轮正转,带动两个螺旋弹簧分别向尾翼主板1的左右两侧运动,从而实现尾翼副板2的伸出增大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当需要将车辆尾翼100收回时,在升降驱动电机43动作的3s前,尾翼控制器5向副板驱动电机31输入收回指令,副板驱动电机31通过驱动齿轮反转,带动两个螺旋弹簧分别朝向尾翼主板1中间运动,螺旋弹簧电动尾翼副板2收回,随后,尾翼控制器5给升降驱动电机43发出下降指令,升降驱动电机43动作,以完成车辆尾翼100的收回。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尾翼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尾翼100,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调整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外轮廓的长度,从而调整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可以理解地,车速越快时,可以使尾翼副板2超出尾翼主板1外轮廓的长度边长,从而增大车辆尾翼100的迎风面积,进而减小车尾的升力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防止车辆出现漂移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例如车身结构和发动机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翼主板,所述尾翼主板沿所述车辆的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尾翼主板上形成有收纳槽;
尾翼副板,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于所述尾翼主板,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尾翼副板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尾翼副板的一部分伸出至所述收纳槽外且向外超出所述尾翼主板的外轮廓;
副板驱动组件,所述副板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尾翼主板上,所述副板驱动组件与所述尾翼副板相连以驱动所述尾翼副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副板包括沿所述尾翼主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尾翼副板在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尾翼副板适于分别从所述尾翼主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尾翼主板的外轮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沿所述尾翼主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尾翼主板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以使得所述收纳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开口,两个所述尾翼副板适于分别从所述收纳槽的两端的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尾翼主板的外轮廓外。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驱动组件包括一个副板驱动电机和两组传动机构,两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可传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尾翼副板和一个所述副板驱动电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驱动组件包括:
副板驱动电机,所述副板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尾翼主板;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在所述副板驱动电机和所述尾翼副板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配合件,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副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配合件与所述尾翼副板相连,所述配合件呈长条形,所述配合件包括沿所述配合件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啮合部,所述配合件通过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为柔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副板上形成有沿所述尾翼副板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和和设于所述导向槽的固定块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导向槽且所述配合件沿所述导向槽可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主板上设有卷收管,所述配合件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卷收管内且沿所述卷收管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管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副板驱动电机相对两侧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配合件的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的部分与所述齿轮啮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尾翼。
CN202121528288.1U 2021-07-06 2021-07-06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5245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8288.1U CN215245166U (zh) 2021-07-06 2021-07-06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8288.1U CN215245166U (zh) 2021-07-06 2021-07-06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45166U true CN215245166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8288.1U Active CN215245166U (zh) 2021-07-06 2021-07-06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451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703A (zh) * 2022-06-08 2022-08-30 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尾翼结构和汽车
CN115848519A (zh) * 2022-12-15 2023-03-28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翼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703A (zh) * 2022-06-08 2022-08-30 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尾翼结构和汽车
CN115848519A (zh) * 2022-12-15 2023-03-28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翼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45166U (zh) 车辆尾翼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598119U (zh)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折弯机
CN211493670U (zh) 车辆供电装置
CN211032788U (zh)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214524106U (zh)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211916114U (zh) 一种滑动组件及切割机
CN210403940U (zh) 一种电芯气袋的扩口装置
CN219513176U (zh) 一种叠片机构
CN217408116U (zh) 一种带有理线结构的自动推拉器和自动伸缩桌板
CN207552609U (zh) 基于袜子传输系统的叠式双电机袜子缝头机
CN215850838U (zh) 换电系统的挡板组件和具有其的换电系统
CN212455391U (zh) 一种汽车齿轮传动装置
CN215706723U (zh) 具有弹性平衡装置的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21848859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切包一体机
CN215774164U (zh) 农机具悬挂装置
CN214610347U (zh) 用于码垛机的伸缩机构和码垛机
CN214533209U (zh) 一种伸缩式无级变速器
CN216709037U (zh)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CN21149364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19554776U (zh) 一种扁线发卡插入设备
CN216636647U (zh) 一种同步双执行器控制的汽车主动尾翼
CN219172672U (zh) 一种户外无人机起降平台
CN215401577U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压制设备推拉用的稳定装置
CN218118195U (zh) 一种气动变距模组
CN217918160U (zh) 三段式尾翼的开合机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