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788U -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2788U
CN211032788U CN201921490853.2U CN201921490853U CN211032788U CN 211032788 U CN211032788 U CN 211032788U CN 201921490853 U CN201921490853 U CN 201921490853U CN 211032788 U CN211032788 U CN 211032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link
active
vehicl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08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山
林淼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908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2788U/zh
Priority to EP19207875.6A priority patent/EP378927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2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2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结构;固定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的运动扰流板,所述运动扰流板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的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动扰流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背景技术
主动扰流板是一种为了适应车辆行驶过程速度变化引起的空气下压力,以及其车辆上升力影响车辆安全行驶性能,而增加的一副辅助装置。
目前,为了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通常为增加电池容量;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下压力,采用固定不变化的扰流板。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通过主动扰流板的开启实现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的主动扰流板装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结构;固定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的运动扰流板,所述运动扰流板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所述运动扰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运动扰流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运动扰流板紧固,第四连杆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固定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通过固定于第三连杆上的滑动轴与第四连杆搭接,所述第四连杆上具有供所述滑动轴滑移的腰型槽。
优选地,所述运动扰流板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的部分具有喇叭形结构或圆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扰流板本体具有流线型外部轮廓。
优选地,所述运动扰流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通过压板压紧,以阻止所述运动扰流板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
优选地,所述压板通过焊接或连接件紧固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
优选地,两套主动扰流板总成可共用同一台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能够适应车辆速度变化,有效地减少车辆因速度过快上升力过大引起的安全驾驶风险,以及降低能量损耗提升电池使用寿命,从而实现高速安全驾驶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作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的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的外部结构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A-A剖面而来的剖视图;
图3是整个扰流板总成在车辆尾部的示意图;
图4是扰流板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图2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100安装于车辆200尾部的状态示意图,该车辆200上同时安装有两套主动扰流板总成100,并共用同一台电机2和同一根电机转动轴3。该主动扰流板总成100中的运动扰流板10可在车辆200行驶过程中自车辆200的尾部发生伸缩运动,以适应车辆行驶过程速度变化引起的空气下压力,本实施例通过提供这样一种主动扰流板总成100可有效地减少车辆200因速度过快上升力过大引起的安全驾驶风险,以及降低能量损耗提升电池使用寿命,从而实现高速安全驾驶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作用。其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如下:
结合图3、图4所示,该主动扰流板总成100包括:扰流板本体1,电机2,电机转动轴3,由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以及第四连杆7组成的连杆机构,第一固定支架8,第二固定支架9,以及运动扰流板10。
其中,扰流板本体1相对车身固定不动,其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安装其他零件,尾部形成一个开口11供运动扰流板10通过此开口进行往返运动。电机2固定于车身上(参见图1),与电机转动轴3驱动连接,电机转动轴3又进一步与连杆机构连接以驱动连杆机构运动,第一固定支架8和第二固定支架9分别固定于扰流板本体1内,运动扰流板10通过连杆机构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8和第二固定支架9连接。由此,运动扰流板10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扰流板本体1尾部的开口11处伸出以及缩回,从而适应车辆行驶过程速度变化引起的空气下压力,发挥主动扰流功能。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运动扰流板10与第一固定支架8之间通过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连接,第一连杆4的一端通过电机转动轴3与第一固定支架8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12与第二连杆5连接。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运动扰流板10与第二固定支架9之间通过第三连杆6和第四连杆7连接,第三连杆6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3与第二连杆5连接,第二转轴13的另一端与运动扰流板10紧固,第四连杆7通过第三转轴(图未示出)与第二固定支架9连接。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三连杆6通过固定于第三连杆6上的滑动轴14与第四连杆7搭接,第四连杆7上具有供滑动轴14滑移的腰型槽15。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运动扰流板10自扰流板本体1尾部的开口11处伸出以及缩回的部分具有喇叭形结构16,通过该喇叭形结构16的外部轮廓在车辆运动过程中可有效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的空气下压力。应当理解的是,该运动扰流板10的伸出部分还可以是根据车辆尾部的造型设计的任何适当形状的结构,比如圆筒形结构等等,并不仅限于喇叭造型。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扰流板本体具有流线型外部轮廓,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阻,提升电池续航里程。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运动扰流板10的上侧和下侧还分别通过压板压紧,以阻止运动扰流板10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该压板可通过焊接或连接件紧固于扰流板本体1内。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主动扰流板总成100,其工作原理如下:
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辆速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给车辆电脑后,车辆电脑输出信号使电机2转动,电机2驱动电机转动轴3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连杆4旋转,第二连杆5相应旋转,进而驱动主动扰流板10沿着水平方向滑行移动,在该过程中,通过滑动轴14与腰型槽15的配合,第三连杆6与第四连杆7随着主动扰流板10的运动而运动;通过改变电机转动轴3的旋转方向,即可实现主动扰流板10自扰流板本体1开口处的伸出运动以及缩回运动之间的切换。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主动扰流板10的伸出,车辆尾部的气流明显发生了变化,由此实现整车风阻的降低以及车辆空气下压力的提升,当车辆速度减慢时,主动扰流板10缩回至扰流板本体1内,不对车辆尾部气流产生任何影响。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机构;固定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的运动扰流板,所述运动扰流板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所述运动扰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连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运动扰流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运动扰流板紧固,第四连杆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固定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通过固定于第三连杆上的滑动轴与第四连杆搭接,所述第四连杆上具有供所述滑动轴滑移的腰型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扰流板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的部分具有喇叭形结构或圆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具有流线型外部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扰流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通过压板压紧,以阻止所述运动扰流板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通过焊接或连接件紧固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两套主动扰流板总成可共用同一台电机。
CN201921490853.2U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Active CN211032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0853.2U CN211032788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EP19207875.6A EP3789276A1 (en) 2019-09-09 2019-11-08 Movably opened active spoiler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0853.2U CN211032788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2788U true CN211032788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4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0853.2U Active CN211032788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27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864A (zh) * 2019-09-09 2019-11-15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114954704A (zh) * 2022-06-10 2022-08-30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864A (zh) * 2019-09-09 2019-11-15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114954704A (zh) * 2022-06-10 2022-08-30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CN114954704B (zh) * 2022-06-10 2024-05-14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32788U (zh)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106300528B (zh) 一种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的装置及隧道巡检机器人
CN201400056Y (zh) 两节客车车厢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03651491U (zh) 一种电力汽车用受电弓
EP3789276A1 (en) Movably opened active spoiler assembly
CN210437280U (zh) 一种平移式汽车主动扩散器
CN110450864A (zh)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205243269U (zh) 叉臂式玻璃升降器
CN215834711U (zh) 一种偏馈赋型天线
CN214823697U (zh) 一种汽车电动升降折叠尾翼
CN109353489B (zh) 一种无人机多功能襟翼结构
CN103661110A (zh) 一种低风噪汽车外后视镜
CN110641706B (zh) 基于折叠组合形式的子母无人机组及其组合方法
CN210257958U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CN206217644U (zh) 受电弓充电系统、受电弓防护罩及车辆
CN211167142U (zh) 一种汽车摇臂式电动升降尾翼
CN219979526U (zh) 一种石墨舟片卡点顶升组件
CN110562334A (zh) 一种汽车摇臂式电动升降尾翼
CN103362742B (zh) 一种适用于柔性风力机的可自动回复翻转机构
CN217944989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腿托驱动装置
CN216709632U (zh) 一种旋翼及无人机
CN21149364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20180959U (zh) 一种新型升降铰链总成
CN218200857U (zh) 一种旋转伸缩阻挡机构
CN216577942U (zh) 一种电动螺杆伸缩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