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9037U -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9037U
CN216709037U CN202123432596.7U CN202123432596U CN216709037U CN 216709037 U CN216709037 U CN 216709037U CN 202123432596 U CN202123432596 U CN 202123432596U CN 216709037 U CN216709037 U CN 216709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terrain vehicle
drive
vehicle dr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25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元晓
陈绍珍
韩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Youtewei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Youtewei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Youtewei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Youtewei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25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9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9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9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动力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和对接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的执行板,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执行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执行板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执行板上。如此设置,通过金属壳式结构,将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执行板连接,使驱动形式调节更加快速精准,而且,采用执行板代替线拉式驱动条,使整个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更加耐用,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通过电驱动系统对整车提供动力,并实现控制,而驱动调节控制装置作为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电动汽车驱动方式的改变,性能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驱动调节控制装置还在使用老式的线拉式调节装置,由于全地形车工作环境恶劣,车辆驱动方式变换频繁,线拉式调节装置易损坏,不耐用,不能精准控制的情况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创新出一种耐用,不易损坏,能够实现精准控制的驱动调节控制装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能够解决现在的驱动调节控制装置易损坏,不耐用,不能精准控制的情况频繁发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动力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和对接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的执行板,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执行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执行板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执行板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执行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齿轮和设置在所述执行板上并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部。
优选地,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传动杆与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将所述壳体贯穿。
优选地,所述执行板内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执行板的滑动孔,且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孔内的滑动轴。
优选地,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将所述执行板贯穿的对接孔。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供所述滑动轴贯穿的轴孔。
优选地,所述滑动轴设置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动力机构的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时,首先使动力机构提供动力支持,带动传动机构动能转换和传递,进而带动执行板相对于壳体移动。当执行板移动的时候带动对接模块相对于壳体移动,到此即可完成整个驱动调节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如此设置,通过金属壳式结构,将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执行板连接,使驱动形式调节更加快速精准,而且,采用执行板代替线拉式驱动条,使整个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更加耐用,不易损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1、壳体;2、动力机构;3、传动杆;4、齿轮;5、执行板;6、对接孔;7、滑动轴;8、轴孔;9、固定孔;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有壳体1、动力机构2、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和对接机构,其中,壳体1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即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板5,执行板 5可相对于壳体1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端面;动力机构2设置在壳体1 的第二端面,动力机构2与执行板5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带动执行板5相对于壳体1滑动,这样,动力机构2输出动能给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将该动能转化成带动执行板5相对于壳体1位移的动作;对接机构设置在执行板5上,用于与后续动作部件连接,在执行板5的带动下,对接机构同时相对于壳体1滑动位移,进而完成驱动调节控制的动作。
在使用时,首先使动力机构2提供动力支持,带动传动机构动能转换和传递,进而带动执行板5相对于壳体1移动。当执行板5移动的时候带动对接模块相对于壳体1移动,到此即可完成整个驱动调节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
如此设置,通过金属壳式结构,将动力机构2、传动机构和执行板5连接,使驱动形式调节更加快速精准,而且,采用执行板5代替线拉式驱动条,使整个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更加耐用,不易损坏。
为了防止外部结构对执行板5的位移造成干扰,壳体1的第一端面设置有凹槽,执行板5滑动设置在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齿轮4和齿条部,其中,齿轮4与动力机构2 传动连接,而齿条部设置在执行板5上并与齿轮4啮合,通过齿轮4和齿条的配合,将动力机构2的转动动能转化成执行板5位移的直线动能。如此,结构稳固可靠,调节精准快速。
其中,齿轮4设置在凹槽内,并通过传动杆3与动力机构2传动连接,传动杆3于凹槽的槽底将壳体1贯穿,这样,可以避免齿轮4外露,造成运行阻碍,而且,传动杆3连接齿轮4的方式有利于节省占用空间。
这里,动力机构2可以设置为马达,电机或其他动力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板5内设置有滑动孔,该滑动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执行板5,而且,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滑动轴7,滑动轴7与滑动孔相匹配,以使得滑动轴7滑动连接在滑动块,进而使得执行板5沿滑动轴7 在凹槽内滑动位移。这样,执行板5相对于壳体1的滑动结构稳固,可靠性高。
其中,对接机构包括对接孔6,对接孔6将执行板5贯穿,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后续动作部件的连接,并实现驱动调节控制。
这里,执行板5的一侧设置齿条部、另一侧设置对接孔6,且执行板5的中部设置滑动孔。
为了方便滑动轴7的安装,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供滑动轴7贯穿的轴孔8,具体地,凹槽的一个侧壁设置轴孔8、另一个侧壁设置盲孔,滑动轴7先贯穿轴孔8再伸入盲孔,方便可靠。
具体地,滑动轴7设置为圆柱形,方便结构,且滑动结构可靠。
一些优选方案中,壳体1上设置有固定孔9,以便于动力机构2与壳体1 固定连接。具体地,动力机构2还包括小型固定结构件,将动力机构2固定在壳体1的第二端面。
当然,壳体1上的四角还设置有安装孔10,以便于将壳体1固定在需要放置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文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申请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1)、动力机构(2)、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和对接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的执行板(5),所述动力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执行板(5)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执行板(5)相对于所述壳体(1)滑动,所述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执行板(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执行板(5)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机构(2)传动连接的齿轮(4)和设置在所述执行板(5)上并与所述齿轮(4)啮合的齿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4)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传动杆(3)与所述动力机构(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3)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将所述壳体(1)贯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板(5)内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执行板(5)的滑动孔,且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孔内的滑动轴(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将所述执行板(5)贯穿的对接孔(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有供所述滑动轴贯穿的轴孔(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设置为圆柱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动力机构(2)的固定孔(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孔(10)。
CN202123432596.7U 2021-12-30 2021-12-30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Active CN216709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2596.7U CN216709037U (zh) 2021-12-30 2021-12-30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2596.7U CN216709037U (zh) 2021-12-30 2021-12-30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9037U true CN216709037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2596.7U Active CN216709037U (zh) 2021-12-30 2021-12-30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9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09037U (zh) 全地形车驱动调节控制装置
CN204761957U (zh) 一种贴片机贴片模组的u型槽式驱动机构
CN115158438B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转向柱及汽车
CN201603402U (zh) 舵机
CN21094983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动换挡执行器
CN110758758B (zh) 升降机构、其控制方法及无人机
CN207333637U (zh) 一种左右组装方式的变速箱
CN220749747U (zh) 一种显示设备支架及显示设备
CN216888641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汽车生产线轨道底座
CN204367766U (zh) 自行车后花鼓新型塔基
CN112517829A (zh) 一种汽车纵梁冲铆装置
CN219696901U (zh) 一种多位置图板开合机构
CN210756416U (zh) 一种新型丝杆导轨机构
CN216851514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伺服电机
CN218284398U (zh) 基于汽车油泵装配用压装头机构
CN110979620A (zh) 一种舵角控制装置用直线式电动舵机
CN219427848U (zh) 拖拉机可变轴距调整系统
CN215826845U (zh) 传动制动机构及汽车尾翼
CN210423205U (zh) 液压阀块固定装置
CN220826584U (zh) 一种大角度调节转向管柱
CN219304623U (zh) 体积小巧的百叶窗电机
CN218732152U (zh)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终端
CN219312327U (zh) 喷墨头位置调节装置
CN201181879Y (zh)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CN219154200U (zh) 用于汽车风门调节的执行器的输出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