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4616U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侧踏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44616U CN215244616U CN202121045585.0U CN202121045585U CN215244616U CN 215244616 U CN215244616 U CN 215244616U CN 202121045585 U CN202121045585 U CN 202121045585U CN 215244616 U CN215244616 U CN 215244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footboard
- link mechanism
- connecting rod
- pe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侧踏板装置,所述汽车侧踏板装置包括上踏板、下踏板、连杆机构、驱动总成、以及控制器,所述连杆机构为三连杆联动机构,所述上踏板、所述下踏板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组成阶梯状双层踏板结构,所述驱动总成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并为所述连杆机构运动提供动力,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上踏板和所述下踏板展开或收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总成电连接而控制所述驱动总成开关。上述汽车侧踏板装置,采用了三连杆配合的连杆机构来带动上踏板、下踏板运动,运动结构可靠稳定,解决了底盘离地间隙过高车型侧踏板展开高度不足的问题,更加方便乘客上下车,另外汽车侧踏板装置成本较低,加工制造、安装实施的可操作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高底盘汽车,例如商务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或Suburban Utility Vehicle,SUV)、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 Vehicles,MPV)、越野车等,由于其底盘距离地面间隙较高、上下车跨度较大,通常会在车辆的车门处设置侧踏板以便于乘客踏步上下车,目前的侧踏板多为单层固定侧踏板,侧踏板不能自动展开或收起。
目前对于MPV或离地间隙过高的SUV,侧踏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过高,当乘客上下车时,用户不方便踩踏侧踏板,不方便用户上下车,不能体现出足够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及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运动可靠性高的汽车侧踏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侧踏板装置,所述汽车侧踏板装置包括上踏板、下踏板、连杆机构、驱动总成、以及控制器,所述连杆机构为三连杆联动机构,所述上踏板、所述下踏板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组成阶梯状双层踏板结构,所述驱动总成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并为所述连杆机构运动提供动力,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上踏板和所述下踏板展开或收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总成电连接而控制所述驱动总成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主动连杆,所述驱动总成与所述主动连杆连接并为所述主动连杆运动提供动力,所述主动连杆包括主动支架、二级连接板、内连接板、外连接板、上底架、以及下底架,所述主动支架分别与所述二级连接板、及所述内连接板铰接连接且可绕轴转动,所述上底架分别与所述二级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所述外连接板铰接连接且可绕轴转动,所述下底架分别与所述二级连接板、所述外连接板铰接连接且可绕轴转动,上述各铰接的轴的轴向平行,所述二级连接板设置于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之间,形成三连杆联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踏板与所述上底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踏板与所述下底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及所述外连接板的两端均为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上底架外部的上缘向外凸设有挡缘,所述挡缘与所述上底架的外侧形成可对所述上踏板限位的倒置L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底架外部的下缘向外凸设有下挡缘,所述下挡缘与所述下底架的外侧形成可对所述下踏板限位的L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连杆还包括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所述二级连接板靠近所述内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所述第一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连杆还包括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第二凹槽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外连接板靠近所述二级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所述第二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从动连杆,所述从动连杆的结构和所述主动连杆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从动连杆不与所述驱动总成连接,所述从动连杆通过所述主动连杆带动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挡缘为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汽车侧踏板装置,采用了三连杆联动配合的连杆机构来带动上踏板、下踏板运动,运动结构可靠稳定,解决了底盘离地间隙过高车型侧踏板展开高度不足的问题,更加方便乘客上下车,另外汽车侧踏板装置成本较低,加工制造、安装实施的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侧踏板装置安装于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汽车侧踏板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汽车侧踏板装置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动连杆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图6是主动连杆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处的剖面图;
图8是图4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0是图6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D-D处的剖面图。
其中,10、上踏板;20、下踏板;30、连杆机构;40、驱动总成;50、控制器;31、主动连杆;32、从动连杆;311、主动支架;312、二级连接板;313、内连接板;314、外连接板;315、上底架;316、下底架;317、第一缓冲结构;318、第二缓冲结构;3111、汽车固定部;3115、立板;3116、立板第一通孔;3117、立板第二通孔;3121、二级连接板第一通孔;3122、二级连接板第二通孔;3123、二级连接板第三通孔;3131、内连接板第一通孔;3132、内连接板第二通孔;3141、外连接板第一通孔;3142、外连接板第二通孔;3151、上踏板连接部;3154、上底架连接板;3152、挡缘;3155、上底架第一通孔; 3156、上底架第二通孔;3157、上底架第三通孔;3161、下踏板连接部;3165、下底架连接板;3162、下挡缘;3163、卡槽;3164、卡爪;3166、下底架第一通孔;3167、下底架第二通孔;3171、第一凹槽;3172、第一缓冲块,3181、第二凹槽;3182、第二缓冲块; 1391、第一销轴;3192、第二销轴;3193、第三销轴;1394、第四销轴;1395、第五销轴; 1396、第六销轴;1397、第七销轴;A1、A2、A3、A4、A5、A6、A7分别为各铰接的轴的轴向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汽车侧踏板装置安装于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侧踏板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汽车侧踏板装置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主动连杆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面图。图6是主动连杆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处的剖面图。图8是图4的主视图。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面图。图10是图 6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中D-D处的剖面图。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汽车侧踏板装置100 包括上踏板10、下踏板20、连杆机构30、驱动总成40、以及控制器50。
连杆机构30为三连杆联动机构,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通过连杆机构30连接组成双层踏板结构,驱动总成40与连杆机构30连接并为连杆机构30运动提供动力,连杆机构30带动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展开或者收起,进一步地,连杆机构30带动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同时展开或者收起,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可以同步运动,控制器50与驱动总成40电连接而控制驱动总成40开关,驱动总成40开时,驱动总成40为连杆机构30运动提供动力,驱动总成40关闭时,驱动总成40不工作,连杆机构30不能带动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展开或者收起。
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均为板状结构,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可分别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可为凸起结构、胶层等,但不限于此。下踏板20上还设置有与连杆机构30(下底架316) 卡合的下踏板卡槽(图未示)和/或下踏板卡爪(图未示)。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外伸的一侧边缘通常采用弧形过度。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通常采用强度大且轻质材料加工而成。
连杆机构30包括主动连杆31和从动连杆32,主动连杆31和从动连杆32设置于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的同侧。主动连杆31和从动连杆32的结构大致相同。主动连杆31与驱动总成40连接,驱动总成40为主动连杆31提供动力。主动连杆13在驱动总成40作用下可进行伸缩运动,并带动从动连杆32同步伸缩运动,上踏板10、下踏板20在其作用下展开或收起,且上踏板10、下踏板20展开呈双层阶梯状。
主动连杆31包括主动支架311、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外连接板314、上底架315、以及下底架316。从动连杆32可以包括从动支架、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外连接板314、上底架315、以及下底架316,主动连杆31和从动连杆32的区别是主动支架311和从动支架的结构略有不同,主动支架311与驱动总成40连接,从动支架不与驱动总成40连接。在此只说明主动连杆31结构,不再累述从动连杆32结构。
主动支架311包括汽车固定部3111和立板3115,汽车固定部3111和立板3115可以设置为一体压铸件,汽车固定部3111和立板3115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板状结构,立板3115 为两个,两立板3115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汽车固定部3111的同侧且与汽车固定部3111垂直固定连接。汽车固定部3111与汽车底盘201固定连接如螺纹固定连接等。立板3115上分别开设有立板第一通孔3116和立板第二通孔3117,立板第一通孔3116、立板第二通孔3117分别用于与内连接板313、二级连接板312连接。
内连接板313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板状结构,内连接板3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内连接板第一通孔3131和内连接板第二通孔3132,内连接板313的两端可以设置为弧状。
二级连接板312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板状结构,二级连接板312的两端以及中部依次开设有二级连接板第一通孔3121、二级连接板第二通孔3122、二级连接板第三通孔3123,二级连接板第三通孔3123位于二级连接板第一通孔3121和二级连接板第二通孔3122之间。二级连接板312的两端可以设置为弧状。二级连接板312的长度比内连接板313的长度、外连接板314的长度长。
外连接板314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板状结构,外连接板3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外连接板第一通孔3141和外连接板第二通孔3142,外连接板314的两端可以设置为弧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及外连接板314的两端也可以设置为方形形状,只要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及外连接板314的两端不限制其自身转动即可。
上底架315为U型结构,上底架315包括上踏板连接部3151和上底架连接板3154,上踏板连接部3151和上底架连接板3154可以设置为一体压铸件。上踏板连接部3151和上底架连接板3154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板状结构,上底架连接板3154为两个,两上底架连接板3154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上踏板连接部3151的同侧,且上底架连接板3154与上踏板连接部3151垂直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为焊接、铆接、以及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等,还可以理解,上踏板连接部3151和上底架连接板3154为一体加工而成。上踏板连接部3151的上缘向外凸设有挡缘3152,挡缘3152与上踏板连接部3151的外侧形成一个倒置L型结构,该倒置L型结构可以对与上踏板连接部3151连接的上踏板10进行限位并增强稳定性。上底架连接板3154的端部有倒角,使得上底架连接板3154整体平滑无棱角,以避免汽车侧踏板装置100收起或展开时上底架连接板3154与汽车侧踏板装置100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上底架连接板3154依次开设有上底架第一通孔3155、上底架第二通孔3156、以及上底架第三通孔3157。上底架第一通孔3155、上底架第二通孔3156、及上底架第三通孔3157距上踏板连接部3151由远及近设置。
下底架316为U型结构,下底架316包括下踏板连接部3161和下底架连接板3165,下踏板连接部3161和下底架连接板3165可以设置为一体压铸件。下底架连接板3165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板状结构,下底架连接板3165为两个,两下底架连接板3165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下踏板连接部3161的同侧,且下底架连接板3165与下踏板连接部3161垂直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为焊接、铆接、以及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等,还可以理解,下踏板连接部 3161和下底架连接板3165为一体加工而成。下底架连接板3165的端部有倒角,使得下底架连接板3165整体平滑无棱角,以避免汽车侧踏板装置100收起或展开时下底架连接板 3165与汽车侧踏板装置100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下底架连接板3165开设有下底架第一通孔3166、下底架第二通孔3167。
下踏板连接部3161的下缘向外凸设有下挡缘3162,下挡缘3162与下踏板连接部3161 的外侧形成一个L型结构,该L型结构可减少下踏板20对下踏板连接部3161的压强同时可对与下踏板连接部3161连接的下踏板20进行限位,以增强稳定性。进一步地,下挡缘3162 为阶梯状,阶梯状的下挡缘3162可增加其与下踏板20连接的接触面积。下挡缘3162上设置有凹陷的卡槽3163和/或凸出的卡爪3164,卡槽3163以及卡爪3164分别与下踏板20上的下踏板卡槽和/或下踏板卡爪的结构相配合实现卡合。
连杆机构30的各部件以及与上踏板10、下踏板20的连接关系:
内连接板313一端夹设于主动支架311的两立板3115之间,内连接板313的内连接板第一通孔3131与立板3115的立板第一通孔3116对位,第七销轴1397穿设于内连接板第一通孔3131和立板第一通孔3116中实现内连接板313与立板3115的铰接连接,且内连接板313与立板3115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7转动。
内连接板313的另一端夹设于上底架315的两上底架连接板3154之间,内连接板313 的内连接板第二通孔3132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的上底架第一通孔3155对位,第五销轴3195穿设于内连接板第二通孔3132和上底架第一通孔3155中实现内连接板313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的铰接连接,内连接板313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上底架315)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5转动。
二级连接板312夹设于支架311的两立板3115之间,二级连接板312的二级连接板第一通孔3121与立板3115的立板第二通孔3117对位,第六销轴1396穿设于二级连接板第一通孔3121与立板第二通孔3117中实现二级连接板312与立板3115的铰接连接,二级连接板312与立板3115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6转动。
二级连接板312中部夹设上底架315的两上底架连接板3154之间,且二级连接板312 位于内连接板313与上底架315之间,二级连接板312的二级连接板第三通孔3123与上底架315的上底架第二通孔3156对位,第四销轴1394穿设于二级连接板第三通孔3123与上底架第二通孔3156中实现二级连接板312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的铰接连接,二级连接板312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上底架315)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4转动。
二级连接板312的另一端夹设于下底架316的两下底架连接板3165之间,二级连接板 312的二级连接板第二通孔3122和下底架316的下底架第一通孔3166对位,第二销轴1392 穿设于二级连接板第二通孔3122和下底架第一通孔3166中实现二级连接板312与下底架连接板3165的铰接连接,二级连接板312与下底架连接板3165(下底架316)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2转动。
外连接板314一端夹设于上底架315的两上底架连接板3154之间,且外连接板314位于二级连接板312与上底架315之间,外连接板314的外连接板第一通孔3141和上底架315的上底架第三通孔3157对位,且第三销轴3193穿设于外连接板第一通孔3141和上底架第三通孔3157中实现外连接板314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的铰接连接,外连接板314与上底架连接板3154(上底架315)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3转动。
外连接板314另一端夹设于下底架316的两下底架连接板3165之间,且外连接板314 位于二级连接板312与下底架316之间,外连接板314的外连接板第二通孔3142和下底架 316的下底架第二通孔3167对位,且第一销轴1391穿设于二者之中实现外连接板314和下底架连接板3165的铰接连接,外连接板314和下底架连接板3165(下底架316)可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1转动。
上踏板10与上底架315的上踏板连接部3151可拆卸固定连接,挡缘3152对上踏板10 上部限位。
下踏板20与下底架316的下踏板连接部3161可拆卸固定连接,下挡缘3162对下踏板 20下部限位。
主动支架311、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外连接板314、上底架315、以及下底架316连接后形成三连杆联动机构,使得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展开充分而收起时紧密空间占用少,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展开时,上踏板10位于下踏板20上方,上踏板10和下踏板20收起时,上踏板10可以贴合在下踏板20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销轴(第一销轴1391、第二销轴3192、第三销轴3193、第四销轴1394、第五销轴1395、第六销轴1396、第七销轴1397)与相应部件采用过盈配合连接,且销轴与相应通孔间设置有轴承,此为销轴配合结构。销轴配合结构存在于铰接的轴向中心A1、A2、A3、A4、A5、A6、A7处。双层踏板(上踏板10、下踏板20)之间相互配合,收起状态下,上踏板10、下踏板20向汽车底盘201一侧移动且互相靠近,下踏板20隐藏于上踏板10下方;展开状态下,上踏板10、下踏板20远离汽车底盘201,向外向下展开形成阶梯。
另外,主动连杆31还包括第一缓冲结构317,二级连接板312靠近内连接板3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317,第一缓冲结构317包括第一凹槽3171和第一缓冲块3172,二级连接板312靠近内连接板3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171,第一凹槽3171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3172。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展开状态,内连接板313与二级连接板312靠近并与第一缓冲块3172接触而起缓冲作用,双层踏板展开到位后,第一缓冲块3172对二级连接板 312起到缓冲限位的作用。
主动连杆31还可以包括第二缓冲结构318,外连接板314靠近二级连接板3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318,第二缓冲结构318包括第二凹槽3181和第二缓冲块3182,外连接板314靠近二级连接板31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181,第二凹槽3181中设置有第二缓冲块3182。在汽车侧踏板装置100收起状态时,内连接板313与二级连接板312靠近并与第二缓冲块3182接触,第二缓冲块3182对二级连接板312起到缓冲限位的作用。
驱动总成40固定于支架311的立板3115外侧,驱动总成40为内连接板313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7转动提供动力,铰接的轴向中心A7处的第七销轴1397为驱动总成40的电机输出轴,驱动总成40驱动内连接板313绕铰接的轴向中心A7转动,而带动与之连接二级连接板312、外连接板314绕铰接的轴转动而实现上底架315及下底架316的展开及收起。从动连杆32随主动连杆31同步伸缩运动。驱动总成40不仅采取直驱式,还可以采用涡轮传动式等,但不限于此。
控制器50设置于汽车车身202上,驱动总成40与控制器50电连接,控制器50用于控制驱动总成40开关,实现连杆机构30的运动进而实现上踏板10、下踏板20的展开、收起。
车辆上可以设置有感应器(图未示),感应器与控制器50电性连接,感应器用于感应汽车车门的开关。感应器感应车门开启,控制器50控制驱动总成40工作,连杆机构30带动上踏板10、下踏板20的展开;当感应器感应车门关闭,控制器50控制驱动总成40反向工作,连杆机构30带动上踏板10、下踏板20的收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汽车侧踏板装置100,采用了三连杆联动配合的连杆机构30(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外连接板314)来带动双层踏板(上踏板10、下踏板20),运动结构可靠稳定,解决了底盘离地间隙过高车型侧踏板展开高度不足的问题,更加方便乘客上下车,踏板伸展到位后连杆机构30可对踏板缓冲限位,另外汽车侧踏板装置100成本较低,加工制造、安装实施的可操作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连杆31和从动连杆32的区别是主动支架311和从动支架的结构略有不同,其他部件结构均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包括上踏板(10)、下踏板(20)、连杆机构(30)、驱动总成(40)、以及控制器(50),所述连杆机构(30)为三连杆联动机构,所述上踏板(10)、所述下踏板(20)通过所述连杆机构(30)连接组成阶梯状双层踏板结构,所述驱动总成(40)与所述连杆机构(30)连接并为所述连杆机构(30)运动提供动力,所述连杆机构(30)带动所述上踏板(10)和所述下踏板(20)展开或收起,所述控制器(50)与所述驱动总成(40)电连接而控制所述驱动总成(40)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0)包括主动连杆(31),所述驱动总成(40)与所述主动连杆(31)连接并为所述主动连杆(31)运动提供动力,所述主动连杆(31)包括主动支架(311)、二级连接板(312)、内连接板(313)、外连接板(314)、上底架(315)、以及下底架(316),所述主动支架(311)分别与所述二级连接板(312)、及所述内连接板(313)铰接连接且可绕轴转动,所述上底架(315)分别与所述二级连接板(312)、所述内连接板(313)、所述外连接板(314)铰接连接且可绕轴转动,所述下底架(316)分别与所述二级连接板(312)、所述外连接板(314)铰接连接且可绕轴转动,上述各铰接的轴的轴向平行,所述二级连接板(312)设置于内连接板(313)和外连接板(314)之间,形成所述三连杆联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踏板(10)与所述上底架(315)固定连接,所述下踏板(20)与所述下底架(316)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连接板(312)、所述内连接板(313)、及所述外连接板(314)的两端均为弧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架(315)外部的上缘向外凸设有挡缘(3152),所述挡缘(3152)与所述上底架(315)的外侧形成可对所述上踏板(10)限位的倒置L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架(316)外部的下缘向外凸设有下挡缘(3162),所述下挡缘(3162)与所述下底架(316)的外侧形成可对所述下踏板(20)限位的L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连杆(31)还包括第一缓冲结构(317),所述第一缓冲结构(317)包括第一凹槽(3171)和第一缓冲块(3172),所述第一凹槽(3171)开设于所述二级连接板(312)靠近所述内连接板(313)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3171)中设置有所述第一缓冲块(317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连杆(31)还包括第二缓冲结构(318),所述第二缓冲结构(318)包括第二凹槽(3181)和第二缓冲块(3182),所述第二凹槽(3181)开设于所述外连接板(314)靠近所述二级连接板(312)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3181)中设置有所述第二缓冲块(3182)。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0)还包括从动连杆(32),所述从动连杆(32)的结构和所述主动连杆(31)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从动连杆(32)不与所述驱动总成(40)连接,所述从动连杆(32)通过所述主动连杆(31)带动而运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侧踏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缘(3162)为阶梯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45585.0U CN215244616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45585.0U CN215244616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44616U true CN215244616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56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45585.0U Active CN215244616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446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66800A (zh) * | 2021-05-17 | 2022-11-22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
2021
- 2021-05-17 CN CN202121045585.0U patent/CN2152446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66800A (zh) * | 2021-05-17 | 2022-11-22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CN115366800B (zh) * | 2021-05-17 | 2024-08-27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586030C (en) | Step assist box-side | |
US20060214386A1 (en) | Automated deployable running board | |
CN215244616U (zh)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
US6837529B2 (en) | Midgate assembly including fixed window and crossbar | |
KR20200144336A (ko) | 차량용 확장 모듈 장치 | |
JP2003507245A (ja) | 自動車の車室のカバーモジュールと、このような車室を備える自動車 | |
CN212098687U (zh) | 适用于汽车智能座舱的多功能箱 | |
CN115366800A (zh)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
CN115489279A (zh) | 一种汽车多功能背门系统总成及车辆 | |
CN216969510U (zh) | 车辆 | |
CN210526251U (zh) | 一种玻璃与金属网板交替切换遮挡在车窗上的车窗装置 | |
CN213799351U (zh) | 用于电动三轮篷车的平铺式折叠座椅 | |
CN219904212U (zh) | 电动侧踏及车辆 | |
JP2004175339A (ja) | 車両用昇降ステップ装置 | |
CN219969484U (zh) | 一种副仪表板扶手 | |
CN218839322U (zh) | 气动翻转踏步 | |
CN217574977U (zh) |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 |
CN218367616U (zh) | 汽车用手套箱装置 | |
CN220662401U (zh) | 一种车辆 | |
CN215361159U (zh) | 踩踏装置和汽车 | |
CN216374384U (zh) | 客车翻转踏板结构 | |
CN211918549U (zh) | 旋转驱动机构及具有该旋转驱动机构的车载多功能箱 | |
CN220199024U (zh) | 汽车尾门总成 | |
CN213007958U (zh) | 车辆侧围下装饰板组件和车辆 | |
CN213322901U (zh) | 一种重卡上下车用踏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