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9024U - 汽车尾门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尾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9024U
CN220199024U CN202321414878.0U CN202321414878U CN220199024U CN 220199024 U CN220199024 U CN 220199024U CN 202321414878 U CN202321414878 U CN 202321414878U CN 220199024 U CN220199024 U CN 220199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racket
automobile
tail
tail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48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泰山
余硕乾
陆子青
郭晨莉
吴慧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48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9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9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9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和连接支架。其中连接支架设置于尾门本体与后备箱开口之间、具有彼此相背的支架连接端以及支架启闭端,支架连接端和支架启闭端分别可启闭地连接于后备箱开口的两侧边缘。尾门本体可相对连接支架打开或闭合、具有彼此相背的尾门连接端与尾门启闭端,尾门连接端与尾门启闭端分别与连接支架的两侧边缘可启闭连接。并且连接支架通过支架连接端枢转地设置于后备箱开口的外侧,并且尾门本体通过尾门连接端枢转地设置于连接支架的外侧。该汽车尾门具有多种打开方式,使得汽车使用者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采用不同的打开方式,使汽车尾门的开启受到更小的周边环境限制。

Description

汽车尾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门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汽车尾门盖是设置在汽车后备箱处可打开的汽车组件,常见的汽车尾门盖的打开方式有掀背式的打开方式、侧开式的打开方式、对开式的打开方式等,但是对于同一辆车而言,当前汽车尾门盖一般只能按一种固定的方向开闭,或汽车尾门盖分为多个组件且每个组件只能按一种固定的方向开闭。对于这种单一固定方向的开闭方式,当汽车尾门盖打开路径上存在障碍物时,汽车尾门盖往往无法正常开启,导致汽车尾门盖失去正常通行功能。或者,当汽车发生追尾等事故导致汽车尾门盖门锁故障无法开启时,车内人员无法轻易从汽车尾门洞逃生、车外人员也无法从汽车尾门洞进入车内施救从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存在汽车尾门盖只能以单向开闭的方式打开,在遇到故障或者危险情况时存在汽车尾门盖无法打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存在汽车尾门盖只能以单向开闭的方式打开,在遇到故障或者危险情况时存在汽车尾门盖无法打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汽车尾门总成覆盖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并能够相对于后备箱开口打开或闭合,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和连接支架。其中连接支架设置于尾门本体与后备箱开口之间、具有彼此相背的支架连接端以及支架启闭端,支架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备箱开口的一侧边缘,支架启闭端可启闭地连接于后备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边缘。
尾门本体与连接支架适配连接、可相对连接支架打开或闭合,尾门本体具有彼此相背的尾门连接端与尾门启闭端,尾门连接端与连接支架的其中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尾门启闭端与连接支架的另一侧边缘可启闭连接。并且连接支架通过支架连接端枢转地设置于后备箱开口的外侧,并且尾门本体通过尾门连接端枢转地设置于连接支架的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和连接支架,汽车尾门总成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本申请是在尾门本体和后备箱开口之间设置了一个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也可以相对后备箱开口打开或闭合,尾门本体也可以相对连接支架打开或闭合,因此相当于本申请公开的汽车尾门总成可以相对于后备箱开口以三种方式进行打开或者闭合,其中一种方式是汽车尾门总成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打开或者关闭,一种方式是尾门本体相对于连接支架以及后备箱开口打开或关闭,另一种方式是连接支架先打开然后尾门本体也相对连接支架打开。
本申请的汽车尾门通过多种打开方式,使得汽车使用者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采用不同的打开方式,使汽车尾门的开启受到更小的周边环境限制,并且多种打开方式相互独立,提高了汽车尾门开启功能的可靠性,避免汽车尾门因为单个门锁失效就导致无法开启的情况。并且只是增加了一个连接支架,结构也较为简单和紧凑,并不会过多的增加汽车尾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支架连接端和支架启闭端分别位于连接支架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支架连接端和支架启闭端分别位于连接支架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尾门连接端和尾门启闭端分别位于尾门本体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尾门连接端和尾门启闭端分别位于尾门本体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架连接端和支架启闭端分别位于连接支架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位于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连接支架可以相对汽车沿着高度方向打开、或者连接支架可以相对于汽车沿着宽度方向打开。同理尾门本体也可以相对汽车沿着高度方向打开、或者沿着宽度方向打开,也就是说汽车的尾门可以是沿高度方向的翻转式打开方式或者沿宽度方向的翻转式打开方式,设计和应用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连接支架整体呈框架状结构,支架连接端与支架启闭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状结构的相对两个连杆上。其中,自汽车的后端朝向后备箱开口处看时,连接支架与后备箱开口的周侧边缘适配,并且尾门本体覆盖于连接支架远离后备箱开口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支架和后备箱开口适配,适应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自汽车的后端朝向后备箱开口处看时,支架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处的上端横梁的位置,支架启闭端可启闭地连接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处的下端横梁的位置。
尾门本体位于连接支架远离后备箱开口的一侧,尾门连接端与支架启闭端远离下端横梁的一侧可转动连接,尾门启闭端与支架连接端远离上端横梁的一侧可启闭连接。其中连接支架以支架连接端为支点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尾门本体以尾门连接端为支点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并且连接支架与尾门本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的枢转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连接端和支架启闭端分别连接于后备箱开口处的上端横梁和下端横梁时,连接支架和尾门本体是以上下翻转的方式打开的,并且连接支架与尾门本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的枢转方向相反,此时尾门本体和汽车尾门总成可以在向上翻转和向下翻转的打开方式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支架连接端与上端横梁相互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枢转构件,支架连接端以及上端横梁通过第一枢转构件可枢转连接。
支架启闭端与尾门连接端相互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枢转构件,支架启闭端以及尾门连接端通过第二枢转构件可枢转连接。自汽车的后端朝向后备箱开口处看时,第一枢转构件和第二枢转构件分别沿汽车的高度方向位于连接支架相对的两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连接端与上端横梁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枢转构件,支架连接端能够相对于上端横梁进行转动,并且转动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在支架启闭端与尾门连接端之间设置第二枢转构件,使得尾门本体能够相对于连接支架转动调节,从而方便尾门打开。
并且第一枢转构件和第二枢转构件分别沿汽车的高度方向位于连接支架相对的两端部,这种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得汽车尾门总成能够向上翻转打开,尾门本体能够向下翻转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第一枢转构件包括第一枢转套接部和第一枢转轴,第一枢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枢转套接部内,第一枢转套接部和第一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与上端横梁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支架连接端固定连接。第二枢转构件包括第二枢转套接部和第二枢转轴,第二枢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枢转套接部内,第二枢转套接部和第二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与支架启闭端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尾门连接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支架启闭端靠近下端横梁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架锁,支架锁沿支架启闭端的长度方向位于支架启闭端的中部。
在下端横梁上、靠近支架启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架锁适配的支架扣,支架扣沿下端横梁的长度方向位于下端横梁的中部;并且,支架锁与支架扣之间可以锁定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尾门启闭端靠近支架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尾门锁,尾门锁沿尾门启闭端的长度方向位于尾门启闭端的中部。在支架连接端上、靠近尾门启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尾门锁适配的尾门扣,尾门扣沿支架连接端的长度方向位于支架连接端的中部;并且,尾门锁与尾门扣之间可以锁定或分离。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架锁和尾门锁均可以设置为机械锁、电动锁或者磁吸锁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相互配套使用的支架锁和支架扣,使得连接支架的打开和锁定更加简单方便。设置相互配套使用的尾门锁和尾门扣,进一步使得尾门本体的打开和锁定也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连接支架的两个连杆靠近后备箱开口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启闭构件,每个第一辅助启闭构件的一端连接于后备箱开口的内侧,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连杆靠近支架连接端的位置,第一辅助启闭构件辅助连接支架进行开启或闭合;并且
两个连杆靠近尾门本体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辅助启闭构件,每个第二辅助启闭构件的一端连接于尾门本体,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连杆靠近支架启闭端的位置,第二辅助启闭构件辅助尾门本体进行开启或闭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尾门总成作为一个整体在打开的过程中,第一辅助启闭构件能够起到支撑和辅助打开的作用,尾门本体在相对于连接支架在打开的过程中,第二辅助启闭构件也能够对尾门本体起到支撑和辅助打开的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和连接支架汽车尾门总成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本申请是在尾门本体和后备箱开口之间设置了一个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也可以相对后备箱开口打开或闭合,尾门本体也可以相对连接支架打开或闭合,因此相当于本申请公开的汽车尾门总成可以相对于后备箱开口具有三种打开方式,其中一种打开方式是汽车尾门总成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打开或者关闭,一种打开方式是尾门本体相对于连接支架以及后备箱开口打开或关闭,另一种打开方式是连接支架先打开然后尾门本体也打开。使得汽车使用者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采用不同的打开方式,使汽车尾门盖的开启受到更小的周边环境限制,并且多种打开方式相互独立,提高了汽车尾门盖开启功能的可靠性,避免汽车尾门盖单个门锁失效就导致无法开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总成的第一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总成的第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门总成的第三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备箱开口;
11、上端横梁;12、下端横梁;
2、尾门本体;
21、尾门连接端;22、尾门启闭端;23、尾门锁;
3、连接支架;
31、支架连接端;32、支架启闭端;33、连杆;34、第一枢转构件;35、第二枢转构件;36、支架锁;37、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8、第二辅助启闭构件;
A、汽车的高度方向;B、汽车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尾门一般只能按一种固定的方向打开或者关闭,对于这种打开方式,当汽车尾门的打开路径存在障碍物或者发生故障时,尾门经常无法正常打开,例如当汽车发生追尾等事故导致汽车尾门盖门锁故障无法开启时,向上翻盖打开的汽车尾门发生故障无法打开,无法取用后备箱内的东西。或者车内人员无法轻易从汽车尾门洞逃生、车外人员也无法从汽车尾门洞进入车内施救从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汽车尾门总成覆盖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1并能够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闭合,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其中连接支架3设置于尾门本体2与后备箱开口1之间、具有彼此相背的支架连接端31以及支架启闭端32,支架连接端31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备箱开口1的一侧边缘,支架启闭端32可启闭地连接于后备箱开口1处的另一侧边缘。
尾门本体2与连接支架3适配连接、可相对连接支架3打开或闭合,尾门本体2具有彼此相背的尾门连接端21与尾门启闭端22,尾门连接端21与连接支架3的其中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尾门启闭端22与连接支架3的另一侧边缘可启闭连接。并且连接支架3通过支架连接端31枢转地设置于后备箱开口1的外侧,并且尾门本体2通过尾门连接端21枢转地设置于连接支架3的外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和后备箱开口1之间,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之间,都可以是设置转轴、合页、铰链等可转动连接构件进行转动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可以是常见的框架形的连接支架,例如设置为方框形、梯形、菱形或者其他结构的连接支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架连接端31和后备箱开口1可转动连接,支架启闭端32和后备箱开口1可以相对开启或者关闭,尾门连接端21和连接支架3可转动连接,尾门启闭端22可以相对连接支架3开启或者关闭。
采用这种结构的设计,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汽车尾门总成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本申请是在尾门本体2和后备箱开口1之间设置了一个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也可以相对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闭合,并且尾门本体2也可以相对连接支架3打开或闭合,因此相当于本申请公开的汽车尾门总成可以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具有三种打开方式,其中一种打开方式是汽车尾门总成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者关闭,一种打开方式是尾门本体2相对于连接支架3以及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关闭,另一种打开方式是连接支架3先打开然后尾门本体2也打开。
本申请的汽车尾门通过多种打开方式,使得汽车使用者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采用不同的打开方式,使汽车尾门的开启受到更小的周边环境限制,并且多种打开方式相互独立,提高了汽车尾门开启功能的可靠性,避免汽车尾门因为单个门锁失效就导致无法开启的情况。并且只是增加了一个连接支架3,结构也较为简单和紧凑,并不会过多的增加汽车尾门的成本。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具体的,汽车的高度方向如图2中A方向所示,汽车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B方向所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连接支架3可以沿高度方向翻转打开,例如沿高度方向向上翻转打开或者沿高度方向向下翻转打开。当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连接支架3可以沿车的宽度方向翻转打开,打开方式和车门类似。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尾门本体2可以沿高度方向翻转打开,类似于正常的尾门打开方式;当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尾门本体2可以沿汽车的宽度方向翻转打开,类似于正常的车门打开方式。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此时连接支架3和尾门本体2都可以相对于汽车沿着高度方向打开。当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连接支架3和尾门本体2都可以相对于汽车沿着宽度方向翻转打开。当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连接支架3可以相对于汽车沿高度方向打开,尾门本体2可以相对于汽车沿宽度方向打开。当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位于连接支架3在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尾门连接端21和尾门启闭端22分别位于尾门本体2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时,连接支架3可以相对于汽车沿宽度方向打开,尾门本体2可以相对于汽车沿高度方向打开。也即连接支架3和尾门本体2的连接和打开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设计和应用更加灵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选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具体可参见图1,连接支架3整体呈框架状结构,支架连接端31与支架启闭端32分别设置于框架状结构的相对两个连杆33上。其中,自汽车的后端朝向后备箱开口1处看时,连接支架3与后备箱开口1的周侧边缘适配,并且尾门本体2覆盖于连接支架3远离后备箱开口1的一侧。采用上述这种结构的设计,连接支架3和后备箱开口1适配,适应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可以是封闭起来的框形结构,也可以是多个相互分离的杆梁结构,还可以是多根杆梁结构组合而成的不封闭的框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具体参见图1和图2,自汽车的后端朝向后备箱开口1处看时,支架连接端31可转动地连接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1处的上端横梁11的位置,支架启闭端32可启闭地连接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1处的下端横梁12的位置。
尾门本体2位于连接支架3远离后备箱开口1的一侧,尾门连接端21与支架启闭端32远离下端横梁12的一侧可转动连接,尾门启闭端22与支架连接端31远离上端横梁11的一侧可启闭连接。其中连接支架3以支架连接端31为支点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尾门本体2以尾门连接端21为支点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并且连接支架3与尾门本体2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的枢转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的旋转轴有明显差异,以确保汽车尾门可以按两种明显不同的方向打开,例如沿高度方向向上翻转或者向下翻转,此处明显的差异包括但不限于位置的差异、方向的差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连接端31和支架启闭端32分别连接于后备箱开口1处的上端横梁11和下端横梁12时,连接支架3和尾门本体2是以上下翻转的方式打开的,并且连接支架3与尾门本体2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的枢转方向相反,此时尾门本体2和汽车尾门总成可以在向上翻转和向下翻转的打开方式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支架连接端31与上端横梁11相互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枢转构件34,支架连接端31以及上端横梁11通过第一枢转构件34可枢转连接。
支架启闭端32与尾门连接端21相互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枢转构件35,支架启闭端32以及尾门连接端21通过第二枢转构件35可枢转连接。自汽车的后端朝向后备箱开口1处看时,第一枢转构件34和第二枢转构件35分别沿汽车的高度方向位于连接支架3相对的两端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架连接端31与上端横梁11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两个第一枢转构件34,支架连接端31能够相对于上端横梁11进行转动,并且转动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在支架启闭端32与尾门连接端21之间设置两个第二枢转构件35,使得尾门本体2能够相对于连接支架3转动调节,从而方便尾门打开。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1个、3个、4个甚至更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枢转构件34和第二枢转构件35可以是不同的零件,也可以是设置为相同的零件。
并且第一枢转构件34和第二枢转构件35分别沿汽车的高度方向位于连接支架3相对的两端部,这种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得汽车尾门总成能够向上翻转打开,尾门本体2能够向下翻转打开。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第一枢转构件34包括第一枢转套接部和第一枢转轴(图中未示出),第一枢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枢转套接部内,第一枢转套接部和第一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与上端横梁11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支架连接端31固定连接。第二枢转构件35包括第二枢转套接部和第二枢转轴(图中未示出),第二枢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枢转套接部内,第二枢转套接部和第二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与支架启闭端32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尾门连接端2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具体参见图1以及图2,支架启闭端32靠近下端横梁12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架锁36,支架锁36沿支架启闭端32的长度方向位于支架启闭端32的中部。在下端横梁12上、靠近支架启闭端32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架锁36适配的支架扣,支架扣沿下端横梁12的长度方向位于下端横梁12的中部。并且支架锁36与支架扣之间可以锁定或分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具体参见图1以及图2,尾门启闭端22靠近支架连接端31的一侧设置有尾门锁23,尾门锁23沿尾门启闭端22的长度方向位于尾门启闭端22的中部。在支架连接端31上、靠近尾门启闭端22的一侧设置有与尾门锁23适配的尾门扣,尾门扣沿支架连接端31的长度方向位于支架连接端31的中部;并且,尾门锁23与尾门扣之间可以锁定或分离。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架锁36和尾门锁23均可以设置为机械锁、电动锁或者磁吸锁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相互配套使用的支架锁36和支架扣,使得连接支架3的打开和锁定更加简单方便。设置相互配套使用的尾门锁23和尾门扣,进一步使得尾门本体2的打开和锁定也更加简单方便。通过设置支架锁36和支架扣以及第一枢转构件34、尾门锁23和尾门扣以及第二枢转构件35,使得汽车尾门的三种打开方式可以自由切换。以设置机械锁为例,设置机械锁时,其中一个为机械锁,另外一个为机械扣,需要打开尾门时,通过手动打开机械锁进而打开尾门。设置为电动锁时,需要打开尾门时,通过内部电机控制电动锁打开进而打开尾门,设置为磁吸锁时,需要打开尾门时,通电使得磁吸锁打开进而打开尾门。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具体参见图1以及图2,连接支架3的两个连杆33靠近后备箱开口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每个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的一端连接于后备箱开口1的内侧,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连杆33靠近支架连接端31的位置,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能够辅助连接支架3进行开启或闭合。并且两个连杆33靠近尾门本体2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每个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的一端连接于尾门本体2,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连杆33靠近支架启闭端32的位置,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能够辅助尾门本体2进行开启或闭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尾门总成作为一个整体在打开的过程中,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能够起到支撑和辅助打开的作用,尾门本体2在相对于连接支架3在打开的过程中,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也能够对尾门本体2起到支撑和辅助打开的作用,使得尾门本体2或者连接支架3绕某个轴旋转开闭时更加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和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可以设置为伸缩杆或者其他可以伸缩支撑的构件,例如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等,在尾门启闭过程中起到辅助支撑,进而达到辅助尾门启闭的效果,也可以设置为例如长短可以伸缩调节的可调节连杆、或者两端可以伸缩调节的可调节撑杆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通过牵引或者牵拉的方式辅助尾门开启或者关闭的构件,例如链条、绳索等,
在尾门启闭过程中起到辅助牵引,进而达到辅助尾门启闭的效果,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和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或者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的,以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和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设置为伸缩杆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尾门总成在打开或关闭过程中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和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进行辅助启闭的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如图2所示,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整体围绕支架连接端31为支点朝向上的方向翻转打开时,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起到辅助支撑和辅助启闭的作用,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整体围绕支架连接端31向上翻转打开时,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逐渐伸长并起到向上抬升的作用,使得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作为一个整体平稳打开,当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整体围绕支架连接端31为支点向下闭合时,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逐渐缩短并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使得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作为一个整体平稳闭合。
如图3所示,尾门本体2围绕尾门连接端21为支点朝向下的方向翻转打开时,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逐渐伸长并对尾门本体2起到辅助拉伸的作用,使得尾门本体2平稳翻转打开。当尾门本体2在图3所示状态下需要闭合时,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逐渐缩短并辅助拉伸尾门本体2向上翻转,从而使得尾门本体2平稳闭合。
进一步如图4所示,连接支架3围绕支架连接端31为支点朝向上的方向翻转打开,并且尾门本体2围绕尾门连接端21为支点翻转打开时,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逐渐伸长并对连接支架3起到向上抬升的作用,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逐渐伸长并对尾门本体2起到辅助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因此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不管是在何种翻转或者打开方式下,第一辅助启闭构件37和第二辅助启闭构件38均能起到辅助开启或者辅助闭合的作用,使得尾门本体2或者连接支架3绕轴旋转或者转动时更加省力以及平稳。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总成,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汽车尾门总成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本申请是在尾门本体2和后备箱开口1之间设置了一个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也可以相对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闭合,尾门本体2也可以相对连接支架3打开或闭合,因此相当于本申请公开的汽车尾门总成可以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具有三种打开方式,其中一种打开方式是汽车尾门总成整体相对于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者关闭,一种打开方式是尾门本体2相对于连接支架3以及后备箱开口1打开或关闭,另一种打开方式是连接支架3先打开然后尾门本体2也打开。使得汽车使用者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采用不同的打开方式,使汽车尾门盖的开启受到更小的周边环境限制,并且多种打开方式相互独立,提高了汽车尾门盖开启功能的可靠性,避免汽车尾门盖单个门锁失效就导致无法开启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对本实施例公开的汽车尾门总成的三种打开方式进行简单说明:
汽车尾门总成在正常情况下,覆盖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1处,并且汽车尾门总成相对于汽车具有第一打开状态、第二打开状态以及第三打开状态;其中
如图2所示,汽车尾门总成呈第一打开状态时,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整体围绕支架连接端31为支点朝向上的方向翻转打开,此时的汽车尾门和常见的尾门打开方式相同。
如图3所示,汽车尾门总成呈第二打开状态时,尾门本体2围绕尾门连接端21为支点朝向下的方向翻转打开,这种打开方式的尾门本体2可以视为行李箱地板的延伸,形成一个更大的平台进行物品摆放或者坐靠,在野外露营或路边摆摊等场景时,在停车状态下可以临时摆放物品或坐靠。
如图4所示,汽车尾门总成呈第三打开状态时,连接支架3围绕支架连接端31为支点朝向上的方向翻转打开,并且尾门本体2围绕尾门连接端21为支点翻转打开。这种打开状态下,尾门总成可以很方便地打开,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故障时也可以随时打开,并且在野外或者露营时,尾门本体2可以在距离整车车身更远的地方形成遮蔽,同时可在连接支架3上方铺上遮蔽物与尾门本体2连成更大的遮蔽空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3以及图4显示的状态是打开后的最大开度,在实际开启过程中尾门本体2和连接支架3以及尾门总成的打开角度可以进行调节以形成不同大小的夹角。进一步地,附图中的状态只是尾门沿汽车的高度方向进行打开,也可以是将旋转轴设置为后备箱开口1的侧梁上,此时使用者可以将尾门朝左右侧打开,实现汽车尾门朝向不同的方向打开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上述描述中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尾门总成,覆盖于汽车的后备箱开口并相对于所述后备箱开口打开或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门总成包括尾门本体和连接支架;其中
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尾门本体与所述后备箱开口之间、具有彼此相背的支架连接端以及支架启闭端,所述支架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备箱开口的一侧边缘,所述支架启闭端可启闭地连接于所述后备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边缘;
所述尾门本体与所述连接支架适配连接、可相对所述连接支架打开或闭合,所述尾门本体具有彼此相背的尾门连接端与尾门启闭端,所述尾门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其中一侧边缘可转动连接,所述尾门启闭端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侧边缘可启闭连接;并且
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支架连接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后备箱开口的外侧,并且所述尾门本体通过所述尾门连接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端和所述支架启闭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支架在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
所述支架连接端和所述支架启闭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支架在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连接端和所述尾门启闭端分别位于所述尾门本体在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或者
所述尾门连接端和所述尾门启闭端分别位于所述尾门本体在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整体呈框架状结构,所述支架连接端与所述支架启闭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状结构的相对两个连杆上;其中
自所述汽车的后端朝向所述后备箱开口处看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后备箱开口的周侧边缘适配,并且所述尾门本体覆盖于所述连接支架远离所述后备箱开口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汽车的后端朝向所述后备箱开口处看时,所述支架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汽车的后备箱开口处的上端横梁的位置,所述支架启闭端可启闭地连接于所述汽车的后备箱开口处的下端横梁的位置;
所述尾门本体位于所述连接支架远离所述后备箱开口的一侧,所述尾门连接端与所述支架启闭端远离所述下端横梁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尾门启闭端与所述支架连接端远离所述上端横梁的一侧可启闭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支架以所述支架连接端为支点沿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可枢转地设置,所述尾门本体以所述尾门连接端为支点沿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并且
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尾门本体相对于所述后备箱开口的枢转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端与所述上端横梁相互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枢转构件,所述支架连接端以及所述上端横梁通过所述第一枢转构件可枢转连接;
所述支架启闭端与所述尾门连接端相互靠近并相接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枢转构件,所述支架启闭端以及所述尾门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枢转构件可枢转连接;并且
自所述汽车的后端朝向所述后备箱开口处看时,所述第一枢转构件和所述第二枢转构件分别沿所述汽车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连接支架相对的两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构件包括第一枢转套接部和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枢转套接部内,所述第一枢转套接部和所述第一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上端横梁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支架连接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枢转构件包括第二枢转套接部和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枢转套接部内,所述第二枢转套接部和所述第二枢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支架启闭端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尾门连接端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启闭端靠近下端横梁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架锁,所述支架锁沿所述支架启闭端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支架启闭端的中部;
在所述下端横梁上、靠近所述支架启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架锁适配的支架扣,所述支架扣沿所述下端横梁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下端横梁的中部;并且,所述支架锁与所述支架扣之间可以锁定或分离。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启闭端靠近所述支架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尾门锁,所述尾门锁沿所述尾门启闭端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尾门启闭端的中部;
在所述支架连接端上、靠近所述尾门启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尾门锁适配的尾门扣,所述尾门扣沿所述支架连接端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支架连接端的中部;并且,所述尾门锁与所述尾门扣之间可以锁定或分离。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个所述连杆靠近所述后备箱开口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启闭构件,每个所述第一辅助启闭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备箱开口的内侧,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杆靠近所述支架连接端的位置,所述第一辅助启闭构件辅助所述连接支架进行开启或闭合;并且
两个所述连杆靠近所述尾门本体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辅助启闭构件,每个所述第二辅助启闭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尾门本体,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连杆靠近所述支架启闭端的位置,所述第二辅助启闭构件辅助所述尾门本体进行开启或闭合。
CN202321414878.0U 2023-06-05 2023-06-05 汽车尾门总成 Active CN220199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4878.0U CN220199024U (zh) 2023-06-05 2023-06-05 汽车尾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4878.0U CN220199024U (zh) 2023-06-05 2023-06-05 汽车尾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9024U true CN220199024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4878.0U Active CN220199024U (zh) 2023-06-05 2023-06-05 汽车尾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9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21492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cargo space and cargo space door
US7861902B2 (en) Spare tire stowage apparatus
US7735894B2 (en) Tailgate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US6786535B1 (en)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split midgate assembly
US20160236724A1 (en) Tailgate with load area extender for utility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US20050285365A1 (en) Retractable step system
JP2002205548A (ja) 車両用二重フォールディングテールゲート
WO2014006975A1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US11040606B2 (en) Tonneau cover latch system
PL182228B1 (pl) Scianka boczna nadwozia pojazdu PL
US5209543A (en) Top ope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US7025365B2 (en) Elevatable and extendable platform
JPH1054172A (ja) ヒンジ装置
US7059666B2 (en) Multi-access truck bed
CN220199024U (zh) 汽车尾门总成
JP3502968B2 (ja) 車両ドアの上下開き構造
FR2891203A1 (fr) Vehicule equipe d'un toit escamotable a actionnement manuel
EP1635026B1 (fr) Dispositif de rappel et de maintien d'une porte arriè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ux ouvrants
US20030091418A1 (en) Lifting systems for use with vehicles
JP2005053315A (ja) 車両の後部開閉構造
US11661119B2 (en) Tailgate for vehicle with integrated collapsible door
JP2007153138A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
JP2004224086A (ja)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JP3039635B2 (ja) 車 輌
JPH033643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