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4977U -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 Google Patents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74977U CN217574977U CN202221619783.8U CN202221619783U CN217574977U CN 217574977 U CN217574977 U CN 217574977U CN 202221619783 U CN202221619783 U CN 202221619783U CN 217574977 U CN217574977 U CN 2175749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pick
- cargo box
- truck
- packing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本实用新型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包括把手和第一弹性件,把手通过转轴连接在货箱边板上,第一弹性件位于把手和货箱边板之间;把手绕转轴翻转,能够进入相对货箱边板展开的使用状态,或者收纳在货箱边板一侧的隐藏状态;把手进入使用状态时,第一弹性件蓄能,且第一弹性件释能,能够驱使把手回位于隐藏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通过在货箱边板处设置有能够翻转的把手,使人员能够借助把手完成上下货箱的动作,有利于提升人员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且结构简单,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的皮卡车。
背景技术
皮卡车又名农夫车或货卡车,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作为一种客货两用汽车,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强。
近年来,皮卡车型在提升人性化配置方面上做出了很大努力,这些实用的配置能够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用车体验。而伴随着皮卡产品的不断升级,车辆的内部配置和外部设计都得到了偏向人性化的处理。
而货箱作为体现皮卡实用能力的主要部件,越来越受到厂家以及用户的关注与重视。但现有皮卡货箱无上下货箱的辅助性结构,对于需要经常装卸货以及上下货箱的人员来说,其只能通过用手抓住货箱的边板或后板并借助地面完成上下货箱的动作,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以提升人员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包括把手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把手通过转轴连接在货箱边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把手和所述货箱边板之间;
所述把手绕所述转轴翻转,能够进入相对所述货箱边板展开的使用状态,或者收纳在所述货箱边板一侧的隐藏状态;
所述把手进入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蓄能,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释能,能够驱使所述把手回位于所述隐藏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货箱边板上设有把手底座;所述把手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底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底座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货箱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所述把手底座通过所述螺栓螺接在所述货箱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扣,所述把手底座通过所述卡扣定位在所述货箱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货箱边板上设有加强板,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把手底座、所述货箱边板和所述加强板三者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呈“C”形;所述把手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货箱边板上,且所述把手的两端与所述货箱边板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货箱边板的内侧端面上,并靠近所述货箱边板的顶部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货箱边板上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所述把手限位在所述使用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货箱边板上的安装壳体,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的限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安装壳体之间的第二弹性件;在所述把手进入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驱使所述限位杆的一端滑动至所述把手下方,而构成对所述把手的限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通过在货箱边板处设置有能够翻转的把手,使人员能够借助把手完成上下货箱的动作,有利于提升人员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结构简单,且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此外,通过于货箱边板上设有加强板,并通过将把手底座、货箱边板和加强板三者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升货箱边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在人员上下车的过程中,货箱边板因承受较大的拉力而变形。
另外,通过设置有限位组件,能够将把手限位在使用状态,便于人员在频繁上下货箱过程中使用把手,提高辅助结构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皮卡车,所述皮卡车的货箱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卡车,通过于其货箱上配置有如上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有利于提升人员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轴及第一弹性件于把手底座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轴及第一弹性件于把手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底座与货箱边板以及加强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处于使用状态以及隐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被限位组件限位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组件将把手限位在使用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把手;101、空腔;2、转轴;3、把手底座;301、连接部;4、扭簧;401、挂钩;5、货箱边板;6、螺栓;7、加强板;8、卡扣;9、货箱后板;10、后保险杠;11、限位杆;12、安装壳体;1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整体结构上,其包括把手1和第一弹性件。
其中,把手1通过转轴2连接在货箱边板5上,第一弹性件位于把手1和货箱边板5之间。把手1绕转轴2翻转,能够进入相对货箱边板5展开的使用状态,或者收纳在货箱边板5一侧的隐藏状态。且当把手1进入使用状态时,第一弹性件蓄能。并于第一弹性件释能时,能够驱使把手1回位于隐藏状态。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如图1中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呈“C”形,把手1的两端均通过转轴2连接在货箱边板5上,且把手1的两端与货箱边板5之间均设有第一弹性件。
为方便人员在上下车过程中的使用,作为一种较优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把手1连接在货箱边板5的内侧端面上,并靠近货箱边板5的顶部设置,且把手1靠近货箱的后侧设置,当在货箱后板9关闭的情况下有人员上下货箱时,可通过拉住把手1并踩踏位于货箱后侧的后保险杠10完成上下货箱的动作,提升其在上下货箱过程中的便利性。
为方便把手1于货箱边板5上的安装,于货箱边板5上设有把手底座3,把手1通过转轴2连接在把手底座3上,第一弹性件位于把手1和把手底座3之间。具体实施时,第一弹性件包括套设在转轴2上的扭簧4。且扭簧4的一端与把手1连接,另一端与把手底座3连接,以达到当把手1进入使用状态时,使第一弹性件蓄能的目的。
为方便转轴2在把手底座3上的设置,如图2中所示,在把手底座3的顶部设有量个沿转轴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部301,并于连接部301上设有供转轴2穿过的通孔,转轴2穿过两连接部301并转动设置在把手底座3上。
此外,为方便转轴2于把手1上的设置,如图3中所示,在把手1的两端均形成有供转轴2安装的空腔101,转轴2的两端分别设于空腔101的左右两侧壁上。且为便于实现转轴2和把手1同步转动,可使转轴2的两端分别与空腔101的两侧壁固定连接,如可采用焊接将转轴2于把手1进行连接,当然除了使转轴2与把手1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形式,能够实现把手1与转轴2的同步转动即可。
如图2中所示,扭簧4设置在两连接部301之间,且扭簧4的左端与连接部301连接,并于扭簧4的右端向远离转轴2的方向伸出有挂钩401,结合图3中所示,于把手1上形成有供挂钩401穿过的通孔,从而通过使挂钩401钩挂在把手1上,便于实现在把手1展开时,使扭簧4蓄能,且当把手1上没有外力施加时,把手1能够在扭簧4驱使下回位至隐藏状态。
此外,为方便把手底座3与货箱边板5之间的连接,如图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底座3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货箱边板5上。另外,为提升货箱边板5的结构强度,防止在人员上下车的过程中,货箱边板5因承受较大的拉力而变形,于货箱边板5上还设有加强板7,且连接组件将把手底座3、货箱边板5和加强板7三者连接在一起。
具体实施时,仍如图4中所示,设于货箱边板5远离把手底座3的一侧上,且加强板7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至货箱边板5上,且为了提升加强板7自身的结构强度,于加强板7的端部形成有向远离货箱边板5的方向翻折的翻边。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螺栓6,把手底座3通过螺栓6螺接在货箱边板5上。为方便安装,可于把手底座3、货箱边板5以及加强板7上均设置有供螺栓6穿过的通孔,螺栓6依次穿过把手底座3、货箱边板5以及加强板7设置,并通过螺栓6与螺母的配合实现将把手底座3、货箱边板5以及加强板7三者连接在一起。
此外,为方便把手底座3于货箱边板5上的安装,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还包括卡扣8,把手底座3通过卡扣8定位在货箱边板5上。可于把手底座3、货箱边板5以及加强板7均设置有供工卡扣8穿过的通孔,安装时,可先通过卡扣8穿过把手底座3、货箱边板5和加强板7从而实现把手底座3于货箱边板5上的定位,然后再将螺栓6旋紧,实现把手底座3在货箱边板5上的固定。另外,本实施例的卡扣8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汽车卡扣的结构,在此不在赘述。
此外,为方便人员在频繁地上下货箱过程中的使用,本实施例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且通过限位组件能够将把手1限位在使用状态,从而当有人员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的上下货箱时,无需每次都将把手1从隐藏状态拉动至使用状态,进一步提升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具体实施时,结合图6及图7中所示,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货箱边板5上的安装壳体12,滑动设置在安装壳体12中的限位杆11,以及设置在限位杆11和安装壳体1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3。在把手1进入使用状态时,第二弹性件13能够驱使限位杆11的一端滑动至把手1下方,而构成对把手1的限位。且在把手1使用完毕后,可以将限位杆11推回至安装壳体12内,则把手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动至隐藏状态。另外,第二弹性件13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弹簧即可。上述的把手1处于使用状态及隐藏状态的结构可如图4中所示,当有人员上下货箱时,把手1因承接上下车人员的拉力而转动至相对于货箱边板5展开的状态,并能够被限位组件限位在该状态,而当不再使用把手1时,则将限位杆11推回至安装壳体12内,把手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驱使下回位至收纳于货箱边板5内侧端面的隐藏状态。
本实施例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通过在货箱边板5处设置有能够翻转的把手1,使人员能够借助把手1完成上下货箱的动作,有利于提升人员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且其结构简单,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皮卡车,该皮卡车的货箱上即设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且优选的,可在货箱的两侧货箱边板上均设置上述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
本实施例的皮卡车,通过于其货箱上配置有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有利于提升人员在上下货箱时的便利性,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把手(1)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把手(1)通过转轴(2)连接在货箱边板(5)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把手(1)和所述货箱边板(5)之间;
所述把手(1)绕所述转轴(2)翻转,能够进入相对所述货箱边板(5)展开的使用状态,或者收纳在所述货箱边板(5)一侧的隐藏状态;
所述把手(1)进入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蓄能,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释能,能够驱使所述把手(1)回位于所述隐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箱边板(5)上设有把手底座(3),所述把手(1)通过转轴(2)连接在所述把手底座(3)上;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2)上的扭簧(4),所述扭簧(4)的一端与所述把手(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底座(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底座(3)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货箱边板(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6),所述把手底座(3)通过所述螺栓(6)螺接在所述货箱边板(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扣(8),所述把手底座(3)通过所述卡扣(8)定位在所述货箱边板(5)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箱边板(5)上设有加强板(7),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把手底座(3)、所述货箱边板(5)和所述加强板(7)三者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1)呈“C”形,所述把手(1)的两端均通过转轴(2)连接在所述货箱边板(5)上,且所述把手(1)的两端与所述货箱边板(5)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
所述把手(1)连接在所述货箱边板(5)的内侧端面上,并靠近所述货箱边板(5)的顶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货箱边板(5)上的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所述把手(1)限位在所述使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货箱边板(5)上的安装壳体(12),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2)中的限位杆(11),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杆(11)和所述安装壳体(1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3);
在所述把手(1)进入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3)能够驱使所述限位杆(11)的一端滑动至所述把手(1)下方,而构成对所述把手(1)的限位。
10.一种皮卡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卡车的货箱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9783.8U CN217574977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9783.8U CN217574977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74977U true CN217574977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3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19783.8U Active CN217574977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74977U (zh)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21619783.8U patent/CN2175749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18153B2 (en) |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tailgate | |
JPH05201356A (ja) |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EP1215080A3 (en) | Pick up truck | |
US4452465A (en) | Camping trailer and automobile-trailer combination | |
JPH05201355A (ja) |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17574977U (zh) | 皮卡货箱上下辅助结构及皮卡车 | |
JP2687828B2 (ja) | バッテリ式牽引車の車両構造 | |
US7100957B1 (en) | Cab air fairing cargo caddy system | |
JPH05201354A (ja) |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15244616U (zh) | 汽车侧踏板装置 | |
CN220682263U (zh) | 车辆 | |
CN207843069U (zh) | 一种桁架式货车车身 | |
CN207697810U (zh) | 一种半承载式厢式电动货车 | |
CN212556538U (zh) | 一种目标假车专用拖车 | |
CN207697825U (zh) | 一种半承载式客厢式电动货车 | |
CN219339298U (zh) | 一种多功能车载内置斜坡 | |
CN215971786U (zh) | 厢式货车的隔断结构及厢式货车 | |
JPH09123825A (ja) | 後部伸張機能付き自動車 | |
CN217623797U (zh) | 一种可分体车厢 | |
CN223045835U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5851531U (zh) | 车箱结构和物流车 | |
CN221049819U (zh) | 货箱及车辆 | |
CN221213740U (zh) | 一种可放置车载冰箱的卧铺抽屉储物装置 | |
CN218986442U (zh) | 一种升降结构及汽车尾板 | |
CN219115592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储物尾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