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9955U -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9955U
CN215069955U CN202022914279.8U CN202022914279U CN215069955U CN 215069955 U CN215069955 U CN 215069955U CN 202022914279 U CN202022914279 U CN 202022914279U CN 215069955 U CN215069955 U CN 215069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erminal
layer
package structure
lea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42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周
黄源炜
唐和明
郑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Team Backend Foundr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Team Backend Foundr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Team Backend Foundr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Team Backend Foundr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42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9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9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9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53Bump and layer connector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包括源极引出端、栅极引出端以及漏极引出端,源极引出端、栅极引出端及漏极引出端分别暴露于封装结构的上表面或与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漏极引出端为引线框架,源极引出端为设置在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铜垫片,源极引出端通过导电焊材焊接于芯片的源极、栅极引出端通过导电焊材焊接于芯片的栅极,芯片以漏极朝向引线框架的方向焊接在引线框架上。通过将源极、栅极、漏极分别通过源极引出端、栅极引出端以及漏极引出端引出至封装体的表面,从而使得封装体可以方便的埋设于基板内部,减小基板厚度及钻孔深度,从而有效减小基板体积,提升基板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内埋有该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的基板及具有该基板的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半导体是一种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非导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元件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属于固态元件,其体积可以缩小到很小的尺寸,因此耗电量少,集成度高,在电子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引用,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封装半导体也在向着小型化且高性能化发展,在此情况下,设计一种集成化程度更好的芯片封装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包括源极引出端、栅极引出端、漏极引出端以及用于封装器件的封装树脂,所述源极引出端、栅极引出端及漏极引出端分别暴露于所述封装结构的上表面或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述漏极引出端为引线框架,所述源极引出端为设置在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铜垫片,所述源极引出端通过导电焊材焊接于芯片的源极、所述栅极引出端通过导电焊材焊接于芯片的栅极,所述芯片以漏极朝向所述引线框架的方向焊接在所述引线框架上。
作为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源极引出端、所述栅极引出端以及所述漏极引出端均位于所述封装结构的同一表面。
作为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漏极引出端通过引线框架弯折引出至与所述源极引出端及所述漏极引出端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线框架具有基岛部分以及引脚部分,所述芯片焊接连接于所述基岛部分,所述引脚部分弯折至与所述封装结构的上表面齐平形成漏极引出端。
作为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漏极引出端通过在所述引线框架上设置导电铜柱引出至与所述源极引出端及所述漏极引出端位于同一平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板,在所述基板内部埋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
作为所述基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绝缘材料层和层压材料层,所述芯片通过焊接材料焊接在所述绝缘材料层上并埋设在所述层压材料层中。
作为所述基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散热铜层,所述散热铜层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层远离所述层压材料层的一侧。
作为所述基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阻焊层,所述阻焊层设置在所述层压材料层远离所述绝缘材料层的一侧,所述阻焊层中设置有焊盘。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具有如上所述的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通过将源极、栅极、漏极分别通过源极引出端、栅极引出端以及漏极引出端引出至封装体的表面,从而使得封装体可以方便的埋设于基板内部,减小基板厚度及钻孔深度,从而有效减小基板体积,提升基板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所述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封装结构;101、源极引出端;102、栅极引出端;103、漏极引出端; 104、芯片;105、封装树脂;106、引线框架;107、导电焊材;
200、基板;201、散热铜层;202、绝缘材料层;203、层压材料层;204、导电铜柱;205、阻焊层;206、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 100,包括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漏极引出端103以及用于封装器件的封装树脂105,所述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及漏极引出端103分别暴露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上表面或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为引线框架106,所述源极引出端101为设置在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铜垫片,所述源极引出端101通过导电焊材107焊接于芯片104的源极、所述栅极引出端102通过导电焊材107焊接于芯片104的栅极,所述芯片104以漏极朝向所述引线框架106的方向焊接在所述引线框架106上。
本方案中通过将源极、栅极、漏极分别通过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 102以及漏极引出端103引出至封装体的表面,从而使得封装体可以方便的埋设于基板
200内部,减小基板200厚度及钻孔深度,从而有效减小基板200体积,提升基板200散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源极引出端101、所述栅极引出端102以及所述漏极引出端 103均位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同一表面。通过将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 102以及漏极引出端103均设置与封装结构100的同一表面可以仅在该侧对应设置对应的被动元件、栅极驱动器以及微控制单元,相较于双侧设置的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应用改基板
200的产品的厚度。
同时本方案中引线框架106整个基岛的背面均可以作为散热结构,提升产品的散热性能。
为了便于后续的封装以及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极引出端103通过引线框架106弯折引出至与所述源极引出端101及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位于同一平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框架106具有基岛部分以及引脚部分,所述芯片104焊接连接于所述基岛部分,所述引脚部分弯折至与所述封装结构100 的上表面齐平形成漏极引出端103。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板200,在所述基板200内部埋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00包括绝缘材料层202和层压材料层203、散热铜层 201以及阻焊层205,所述芯片104通过焊接材料焊接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上并埋设在所述层压材料层203中。所述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远离所述层压材料层203的一侧。所述阻焊层205设置在所述层压材料层203远离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一侧,所述阻焊层205中设置有焊盘。
为了提高层压材料层203与绝缘材料层202的连接强度,本方案中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表面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呈V字形焊接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表面,或通过设置在绝缘材料层202的通孔直接与散热铜层 201焊接连接,连接支架在未设置层压材料层203的状态下其开口较小,在压合层压材料层203的过程中,连接支架开口的两侧边均插入到层压材料层203中,随着层压的进行,两侧边收到层压材料层203的压合力作用逐渐向两侧张开,使其呈较大的倾角嵌入至层压材料层203中,压合完成后所述连接支架能够起到连接层压材料层203与绝缘材料层202,或连接层压材料层203、绝缘材料层 202和散热铜层201的作用。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其具有如上所述的基板200。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包括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漏极引出端103以及用于封装器件的封装树脂105,所述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及漏极引出端103 分别暴露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上表面或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为引线框架106,所述源极引出端101为设置在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铜垫片,所述源极引出端101通过导电焊材107焊接于芯片104 的源极、所述栅极引出端102通过导电焊材107焊接于芯片104的栅极,所述芯片104以漏极朝向所述引线框架106的方向焊接在所述引线框架106上。
所述源极引出端101、所述栅极引出端102以及所述漏极引出端103均位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同一表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极引出端103通过在所述引线框架106上设置导电铜柱204引出至与所述源极引出端101及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位于同一平面。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板200,在所述基板200内部埋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
所述基板200包括绝缘材料层202和层压材料层203、散热铜层201以及阻焊层205,所述芯片104通过焊接材料焊接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上并埋设在所述层压材料层203中。所述散热铜层201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远离所述层压材料层203的一侧。所述阻焊层205设置在所述层压材料层203远离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一侧,所述阻焊层205中设置有焊盘。
为了提高层压材料层203与绝缘材料层202的连接强度,本方案中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表面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呈V字形焊接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表面,或通过设置在绝缘材料层202的通孔直接与散热铜层 201焊接连接,连接支架在未设置层压材料层203的状态下其开口较小,在压合层压材料层203的过程中,连接支架开口的两侧边均插入到层压材料层203中,随着层压的进行,两侧边收到层压材料层203的压合力作用逐渐向两侧张开,使其呈较大的倾角嵌入至层压材料层203中,压合完成后所述连接支架能够起到连接层压材料层203与绝缘材料层202,或连接层压材料层203、绝缘材料层 202和散热铜层201的作用。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具有如上所述的基板200。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电极的设置方位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以及漏极引出端103均设置于同一表面,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引线框架106设置为平面结构,所述漏极引出端 103与所述源极引出端101及栅极引出端102分别位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两个表面。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漏极引出端(103)以及用于封装器件的封装树脂(105),所述源极引出端(101)、栅极引出端(102)及漏极引出端(103)分别暴露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上表面或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相对的下表面,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为引线框架(106),所述源极引出端(101)为设置在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的铜垫片,所述源极引出端(101)通过导电焊材(107)焊接于芯片(104)的源极、所述栅极引出端(102)通过导电焊材(107)焊接于芯片(104)的栅极,所述芯片(104)以漏极朝向所述引线框架(106)的方向焊接在所述引线框架(10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引出端(101)、所述栅极引出端(102)以及所述漏极引出端(103)均位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同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引出端(103)通过引线框架(106)弯折引出至与所述源极引出端(101)及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106)具有基岛部分以及引脚部分,所述芯片(104)焊接连接于所述基岛部分,所述引脚部分弯折至与所述封装结构(100)的上表面齐平形成漏极引出端(1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引出端(103)通过在所述引线框架(106)上设置导电铜柱(204)引出至与所述源极引出端(101)及所述漏极引出端(103)位于同一平面。
6.一种基板(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200)内部埋设有权利要求1-5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埋基板(200)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200),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材料层(202)和层压材料层(203),所述芯片(104)通过焊接材料焊接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上并埋设在所述层压材料层(20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铜层(201),所述散热铜层(201)设置在所述绝缘材料层(202)远离所述层压材料层(203)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焊层(205),所述阻焊层(205)设置在所述层压材料层(203)远离所述绝缘材料层(202)的一侧,所述阻焊层(205)中设置有焊盘。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200)。
CN202022914279.8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5069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4279.8U CN215069955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4279.8U CN215069955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9955U true CN215069955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4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4279.8U Active CN215069955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9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01095B (zh) 一种功率芯片堆叠封装结构
CN214043635U (zh) 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及电力电子设备
CN116259549B (zh) 一种双面散热功率半导体的封装方法及封装结构
CN104135816B (zh) 铝基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线路电子线路板
CN215069955U (zh)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CN112701094A (zh) 一种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4043649U (zh) 一种用于内埋基板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基板及电子产品
CN216354169U (zh) 一种增强散热的半导体结构
CN213958945U (zh) 一种紧凑型高压mos管
CN212084994U (zh) 一种并联封装的器件组
EP4203010A1 (en) Power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onver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86567A (zh) 一种半导体功率模组及半导体功率模组的封装方法
CN112701049A (zh) 一种半导体模块的封装方法及半导体模块
CN115602672A (zh) 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
KR101027984B1 (ko) 히트싱크를 갖는 기판보드 어셈블리
CN205016516U (zh) 半导体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7788389U (zh) 一种封装体和电子装置
CN213340380U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
CN218299797U (zh) 一种多芯片合封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CN212587482U (zh) 一种顶部散热半导体产品及电子产品
CN214477428U (zh) 一种无引线框架的嵌入式ipm封装结构
CN218827090U (zh) 双面散热功率模块和电力设备
CN219476670U (zh) 功率芯片模块
CN212587484U (zh) 一种双重散热半导体产品及电子产品
CN218482234U (zh) 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