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3760U - 一种防撞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3760U
CN215043760U CN202121570283.5U CN202121570283U CN215043760U CN 215043760 U CN215043760 U CN 215043760U CN 202121570283 U CN202121570283 U CN 202121570283U CN 215043760 U CN215043760 U CN 215043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organism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anti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02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逸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g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g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g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g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702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3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3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3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飞行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无人机,其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架和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螺旋桨,机体沿机体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防撞臂,每个防撞臂远离机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撞板,机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防撞臂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内,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有用于驱使防撞臂远离容纳槽的底壁的第一弹性件。当无人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与防撞臂固定连接的防撞板先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当无人机继续向周围物体移动时,防撞臂向容纳槽的底壁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阻碍防撞臂向容纳槽的底壁的方向移动,有效减缓防撞板与周围物体接触发生的动能,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行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
授权公告号为CN21244803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组件和旋翼动力组件,所述的机身包括内部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的机臂组件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壁面成形出的机臂铰接部上,所述的旋翼动力组件设置在机臂组件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或个人操作问题,无人机容易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导致无人机机身受损,无人机使用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撞无人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撞无人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撞无人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架和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螺旋桨,所述机体沿机体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防撞臂,每个所述防撞臂远离机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撞板,所述机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防撞臂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有用于驱使防撞臂远离容纳槽的底壁的第一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人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与防撞臂固定连接的防撞板先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当无人机继续向周围物体移动时,防撞臂向容纳槽的底壁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阻碍防撞臂向容纳槽的底壁的方向移动,有效减缓防撞板与周围物体接触发生的动能,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防撞臂沿防撞臂的长度方向可伸缩,所述防撞臂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内杆固定设置在机体的侧壁上,所述外杆靠近机体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内杆的滑动槽,所述内杆沿滑动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所述外杆远离机体的一端与防撞板连接,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沿滑动槽的深度方向滑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无人机进行收纳时,将外杆沿滑动槽的深度方向向机体方向移动,然后使用限位件将内杆沿滑动槽的深度方向进行固定,有效减少了防撞臂的占用面积,方便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进行收纳。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插销,所述外杆上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内杆上开设有与插销适配的插孔,所述插销穿过外杆的第一穿孔并穿设在内杆的插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内杆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先将外杆向机体的方向移动,并将内杆上的插孔与外杆上的第一穿孔对齐,然后工作人员使用插销穿过外杆的第一穿孔并穿设在内杆的插孔内,固定内杆方便。
可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内杆远离滑动槽的底壁的第二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解除限位件后,第二弹性件驱使外杆向远离机体的方向移动,省去了工作人员手动将外杆向远离机体的方向移动的工作过程;同时,当防撞板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外杆向机体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有效阻碍外杆向机体的方向移动,有效减缓防撞板与周围物体接触发生的动能,进一步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
可选的,所述防撞板远离机体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撞板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时,缓冲层能够吸收一部分防撞板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产生的动能,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防撞板远离机体的一侧且远离相邻的防撞板的边缘设置有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板倾斜面减少了防撞板的横向截面面积,有效减少了无人机在飞行中风阻。
可选的,所述防撞板与防撞臂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撞板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撞板发生损坏后,可以将接触防撞板上的固定装置将防撞板从防撞臂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将防撞臂与防撞板一起拆卸的问题,方便工作人员更换防撞板。
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插块和螺栓,所述插块固定设置在防撞板靠近机体的一端,所述防撞臂远离机体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插块的插槽,所述防撞臂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插块上开设有与螺栓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防撞臂的第二穿孔并与插块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撞板固定到防撞臂上时,将防撞板上的插块卡接到防撞臂上的插槽,并将插块上的螺纹孔与防撞臂上的第二穿孔对齐,然后工作人员使用螺栓穿过防撞臂的第二穿孔并与插块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防撞板固定在防撞臂上,固定防撞板稳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无人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与防撞臂固定连接的防撞板先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当无人机继续向周围物体移动时,防撞臂向容纳槽的底壁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阻碍防撞臂向容纳槽的底壁的方向移动,有效减缓防撞板与周围物体接触发生的动能,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2.当对无人机进行收纳时,将外杆沿滑动槽的深度方向向机体方向移动,然后使用限位件将内杆沿滑动槽的深度方向进行固定,有效减少了防撞臂的占用面积,方便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进行收纳。
3.当防撞板发生损坏后,可以将接触防撞板上的固定装置将防撞板从防撞臂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将防撞臂与防撞板一起拆卸的问题,方便工作人员更换防撞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撞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撞臂与机体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11、支撑架;12、螺旋桨;13、容纳槽;2、防撞臂;21、外杆;211、滑动槽;212、第一穿孔;22、内杆;221、插孔;23、插槽;24、第二穿孔;3、防撞板;4、第一弹性件;5、限位件;51、插销;6、第二弹性件;7、缓冲层;8、倾斜面;9、固定装置;91、插块;911、螺纹孔;9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撞无人机。参照图1,防撞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侧壁沿机体1的周向间隔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架11,每个支撑架11的顶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旋桨12。机体1的侧壁沿机体1的周向间隔安装有若干个防撞臂2,防撞臂2远离机体1的一端安装有防撞板3。
为了更好的保护机体1,在本实施例中,防撞臂2安装有六个,防撞臂2分别安装在机体1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右后侧以及左中侧和右中侧,使六个防撞臂2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对称安装有两组。为了减轻防撞臂2和防撞板3的重量,防撞臂2和防撞块均采用碳纤维材料且防撞臂2的长度大于螺旋桨12的桨叶远离机体1最远端到机体1之间的间距。
参照图1、图2,防撞板3远离机体1的一端设有缓冲层7。缓冲层7采用橡胶垫圈,橡胶垫圈粘接在防撞板3远离机体1的一端。当防撞板3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时,缓冲层7能够吸收一部分防撞板3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产生的动能,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少无人机在飞行时的风阻,防撞板3远离机体1的一侧且远离相邻的防撞板3的边缘设有倾斜面8。
参照,1、图2,机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防撞臂2的容纳槽13,防撞臂2沿容纳槽13的深度方向滑动轮连接在容纳槽13内,容纳槽13的底壁安装有用于驱使防撞臂2远离容纳槽13的底壁的第一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4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容纳槽13的底壁焊接、另一端与防撞臂2焊接。当防撞臂2向容纳槽13的底壁方向移动时,弹簧将防撞臂2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可以有效阻碍防撞臂2向容纳槽13的底壁的方向移动,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图2,防撞臂2沿防撞臂2的长度方向可伸缩,防撞臂2包括外杆21和内杆22,内杆22 焊接在机体1的侧壁上,外杆21远离机体1的一端与防撞板3连接。外杆21靠近机体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内杆22的滑动槽211,内杆22沿滑动槽211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211内。外杆21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杆22沿滑动槽211的深度方向滑动的限位件5。限位件5为插销51,外杆21上开设有第一穿孔212,内杆22上开设有与插销51适配的插孔221,插销51穿过外杆21的第一穿孔212并穿设在内杆22的插孔221内。当对无人机进行收纳时,将外杆21沿滑动槽211的深度方向向机体1方向移动,使内杆22上的插孔221与外杆21上的第一穿孔212对齐,然后工作人员使用插销51穿过外杆21的第一穿孔212并穿设在内杆22的插孔221内,有效减少了防撞臂2的占用面积,方便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进行收纳。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5还可以为六角螺栓,外杆21上与六角螺栓螺纹连接,六角螺栓与内杆22抵接。
参照图2,滑动槽21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驱使内杆22远离滑动槽211的底壁的第二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6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槽211的底壁焊接、另一端与内杆22焊接。当工作人员解除限位件5后,第二弹性件6驱使外杆22向远离机体1的方向移动,省去了工作人员手动将外杆22向远离机体1的方向移动的工作过程;同时,当防撞板3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外杆22沿滑动槽211的深度方向向机体1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6有效阻碍外杆21向机体1的方向移动,有效减缓防撞板3与周围物体接触发生的动能,进一步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
参照图1、图2,防撞板3与防撞臂2可拆卸连接,防撞板3上设有固定装置9。固定装置9包括插块91和螺栓92,插块91一体成型在防撞板3靠近机体1的一端,防撞臂2远离机体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插块91的插槽23,防撞臂2上开设有第二穿孔24,插块91上开设有与螺栓92适配的螺纹孔911,螺栓92穿过防撞臂2的第二穿孔24并与插块91的螺纹孔911螺纹连接。当防撞板3固定到防撞臂2上时,将防撞板3上的插块91卡接到防撞臂2上的插槽23,并将插块91上的螺纹孔911与防撞臂2上的第二穿孔24对齐,然后工作人员使用螺栓92穿过防撞臂2的第二穿孔24并与插块91的螺纹孔911螺纹连接,从而将防撞板3固定在防撞臂2上,固定防撞板3稳固。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9还可以为弹性板和固定块,弹性板在固定安装防撞板3靠近机体1的一端,固定块安装在弹性板的顶壁远离防撞板3的一端。防撞臂2远离机体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块和弹性板的限位槽,固定槽的顶壁开设有与固定块适配的固定槽。工作人员将弹性板和固定块先进入到限位槽内,然后将固定块与固定槽卡接即可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防撞无人机的实施原理为:当无人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与防撞臂2固定连接的防撞板3先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当无人机继续向周围物体移动时,防撞臂2向容纳槽13的底壁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4阻碍防撞臂2向容纳槽13移动,有效减缓防撞板3与周围物体接触发生的动能,增强了无人机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撞无人机,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上的支撑架(11)和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1)上的螺旋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沿机体(1)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防撞臂(2),每个所述防撞臂(2)远离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防撞板(3),所述机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13),所述防撞臂(2)沿容纳槽(13)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13)内,所述容纳槽(13)的底壁设置有用于驱使防撞臂(2)远离容纳槽(13)的底壁的第一弹性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臂(2)沿防撞臂(2)的长度方向可伸缩,所述防撞臂(2)包括外杆(21)和内杆(22),所述内杆(22)固定设置在机体(1)的侧壁上,所述外杆(21)靠近机体(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内杆(22)的滑动槽(211),所述内杆(22)沿滑动槽(211)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211)内,所述外杆(21)远离机体(1)的一端与防撞板(3)连接,所述外杆(2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22)沿滑动槽(211)的深度方向滑动的限位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为插销(51),所述外杆(21)上开设有第一穿孔(212),所述内杆(22)上开设有与插销(51)适配的插孔(221),所述插销(51)穿过外杆(21)的第一穿孔(212)并穿设在内杆(22)的插孔(2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11)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内杆(22)远离滑动槽(211)的底壁的第二弹性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远离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层(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远离机体(1)的一侧且远离相邻的防撞板(3)的边缘设置有倾斜面(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与防撞臂(2)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撞板(3)上设置有固定装置(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9)包括插块(91)和螺栓(92),所述插块(91)固定设置在防撞板(3)靠近机体(1)的一端,所述防撞臂(2)远离机体(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插块(91)的插槽(23),所述防撞臂(2)上开设有第二穿孔(24),所述插块(91)上开设有与螺栓(92)适配的螺纹孔(911),所述螺栓(92)穿过防撞臂(2)的第二穿孔(24)并与插块(91)的螺纹孔(911)螺纹连接。
CN202121570283.5U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防撞无人机 Active CN215043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0283.5U CN215043760U (zh)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防撞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0283.5U CN215043760U (zh)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防撞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3760U true CN21504376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5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0283.5U Active CN215043760U (zh)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防撞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3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52973U (zh) 一种航拍无人机起落架
CN215043760U (zh) 一种防撞无人机
CN216185992U (zh) 模块化固定翼无人机
CN112278236A (zh) 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机翼快速拆装机构
CN210852908U (zh) 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
CN213800205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无人机结构
CN115384773A (zh) 一种用于空中巡逻探测的无人机
CN211987088U (zh) 一种电动自由飞回旋战斗飞机航模
CN211055403U (zh) 防尘测绘用无人机
CN220483546U (zh) 一种无人机防跌落装置
CN102030106A (zh) 全向牵引式旋翼侦察机及其系统
CN202449205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无人机尾翼安装机构
CN219154756U (zh) 一种结构小巧的无人机
CN211766339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无人机
CN215323311U (zh) 一种弯曲的防撞无人机机翼
CN214824176U (zh) 一种油电混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19008160U (zh) 一种抓拍无人机用摄像头防护装置
CN215554095U (zh) 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空气监测无人机
CN205872483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载荷翻转收放机构
CN212267856U (zh) 一种林业植保无人机
CN205633035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机翼
CN205707326U (zh) 可重构电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12556834U (zh) 一种无人机巡线吊舱
CN214112863U (zh) 一种新型六旋翼无人侦察直升机感应系统
CN216684844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机翼的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