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2948U -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52948U CN214652948U CN202120142628.0U CN202120142628U CN214652948U CN 214652948 U CN214652948 U CN 214652948U CN 202120142628 U CN202120142628 U CN 202120142628U CN 214652948 U CN214652948 U CN 2146529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plate
- supporting
- hole
- reinfor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包括平衡件、用于与被抬吊物件连接的回转件;平衡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用于与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支撑轴、用于与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支撑轴,以及与回转件连接的第三支撑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轴的一端、第二支撑轴的一端、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两台较小的起重机联合吊运物件,两台较小的起重机联合就达到一台较大起重机单机吊装性能,减少大型起重机的投入,属于抬吊辅助组件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抬吊辅助组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装置大型塔器设备具有尺寸大,质量重的特点,该类设备整体吊装需要使用大吨位级起重机,大吨位级起重机移动困难,适应性差,使用不方便,而采用双机抬吊吊装法是一种经常采用且十分重要的吊装方法。它是以两台起重机作为吊装的主起重机,通过对设备吊装重量在两台起重机之间的合理分配,使两台起重机所承受的重量分别在各自吊装允许的性能范围内,从而完成设备的吊装作业。现有的双机抬吊吊装法在吊运过程中,通常采用两条拉索将被抬吊物件直接分别与两台起重机连接,被抬吊物件容易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而且在吊运过程中,起重机吊起被抬吊物件直立后,被抬吊物件无法全方位旋转,使得吊装就位难度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两台较小的起重机联合吊运物件,两台较小的起重机联合就达到一台较大起重机单机吊装性能,减少大型起重机的投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包括平衡件、用于与被抬吊物件连接的回转件;
所述平衡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用于与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支撑轴、用于与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支撑轴,以及与所述回转件连接的第三支撑轴;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撑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轴和所述第二支撑轴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支撑轴至所述第三支撑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支撑轴至所述第三支撑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以及第三轴孔;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三轴孔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四轴孔、第五轴孔,以及第六轴孔;所述第四轴孔、所述第五轴孔、所述第六轴孔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四轴孔内,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五轴孔内,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六轴孔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固设有第一加固环、第二加固环,以及第三加固环;所述第一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二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三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三支撑轴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还固设有第四加固环、第五加固环,以及第六加固环;所述第四加固环位于所述第四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五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五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六加固环位于所述第六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三支撑轴上。
进一步的是:平衡件还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以及第三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加固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加固板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以及所述第三加固板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加固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轴之间的中线上,所述第一加固板上设有挂耳。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撑轴、所述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以及所述第三加固板两两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加固板至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加固板至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加固板与所述第三支撑轴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二加固板和所述第三加固板分居所述第一加固板与所述第三支撑轴之间的连线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固板至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加固板至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距离。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呈等腰梯形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回转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三支撑轴上的连接块,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轴座、安装在所述轴座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可以应用于大型塔器双机抬吊施工中,通过平衡件,使双机抬吊达到单机抬吊装同等的吊装效果,减少大型起重机的投入。平衡件采用倒等腰梯形设计,设置有三个受力的支撑轴,上部设置两个支撑轴,分别用于与两台起重机吊钩连接,下部设置一个支撑轴,用于连接回转件,回转件底部设有系挂吊索结构,回转件通过系挂吊索和抬吊物件连接,可实现两台起重机或吊车载荷的平均分配,被抬吊物件直立后可360°旋转,便于抬吊物件精准就位。提高抬吊物件安装就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第三加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回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平衡件,2为回转件,3为第一转动块,4为第二转动块,5为连接轴,11为第一支撑板,12为第二支撑板,13为第一支撑轴,14为第二支撑轴,15为第三支撑轴,16为第一加固板,17为第二加固板,18为第三加固板,19为挂耳,21为连接块,22为第一转轴,23为轴座,24为第二转轴,25为通孔,111为第一轴孔,112为第二轴孔,113为第三轴孔,114为第一加固环,115为第二加固环,116为第三加固环,121为第四轴孔,122为第五轴孔,123为第六轴孔,124为第四加固环,125为第五加固环,126为第六加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叙述方便,除另有说明外,下文所说的上下方向与图1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包括平衡件1、用于与被抬吊物件连接的回转件2;平衡件1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用于与其中一个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支撑轴13、用于与另一个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支撑轴14,以及与回转件2连接的第三支撑轴15;两台起重机或两台其他抬升设备均通过钢丝绳等分别与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连接,第三支撑轴15通过与系挂吊索与被抬吊物件连接,实现双机同时对被抬吊物件进行抬升吊运。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相互平行。第一支撑轴13的轴线、第二支撑轴14的轴线、第二支撑轴14的轴线均水平设置。第一支撑轴13的一端、第二支撑轴14的一端、第三支撑轴15的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板11连接且第一支撑轴13的一端、第二支撑轴14的一端、第三支撑轴15的一端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位于第一支撑板11上。第一支撑轴13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轴14的另一端、第三支撑轴15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板12连接且第一支撑轴13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轴14的另一端、第三支撑轴15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位于第二支撑板12上。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以及第三支撑轴15在第一支撑板11上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以及第三支撑轴15在第二支撑板12上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第三支撑轴15位于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之间的竖直线上,呈三角形分布使得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受力更加稳定。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轴13、第二支撑轴14、第三支撑轴15相互平行,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水平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轴13至第三支撑轴15的距离与第二支撑轴14至第三支撑轴15的距离相等。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以及第三支撑轴15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分布,第三支撑轴15位于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之间中点的竖直线上,使得被抬吊物件对第三支撑轴15的力能够均匀分摊到第一支撑轴13和第二支撑轴14上,保证受力平稳和平衡,保证两台起重机能够同步时间同等的抬升力。
如图2至图3所示,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上设有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第二支撑板12上设有第四轴孔121、第五轴孔122、第六轴孔123;第四轴孔121、第五轴孔122、第六轴孔123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在第一支撑板11上呈倒立的等腰三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第四轴孔121、第五轴孔122、第六轴孔123在第二支撑板12上呈倒立的等腰三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
第一支撑轴1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轴孔111内,第一支撑轴13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轴孔121内,第二支撑轴14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轴孔112内,第二支撑轴14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五轴孔122内,第三支撑轴15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轴孔113内,第三支撑轴1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六轴孔123内。第一轴孔111的直径、第二轴孔112的直径、第一支撑轴13的直径、第二支撑轴14的直径均相等。第三轴孔113的直径与第三支撑轴15的直径相等。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上还固设有第一加固环114、第二加固环115、第三加固环116;第一加固环114位于第一轴孔111的孔口处并套在第一支撑轴13上,第二加固环115位于第二轴孔112的孔口处并套在第二支撑轴14上,第三加固环116位于第三轴孔113的孔口处并套在第三支撑轴15上。第一加固环114、第二加固环115、第三加固环116均有两块,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均为贯穿第一支撑板11的孔,两块第一加固环114、两块第二加固环115、两块第三加固环116均分居第一支撑板11的两侧。第一加固环114、第二加固环115、第三加固环116均与第一支撑板11一体成型,可以增加第一支撑轴13和第一轴孔111的接触面积、第二支撑轴14和第二轴孔112的接触面积、第三支撑轴15和第三轴孔113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减少第一支撑板11的厚度,起到增加第一支撑轴13、第二支撑轴14,以及第三支撑轴15安装强度的作用。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2上还固设有第四加固环124、第五加固环125、第六加固环126;第四加固环124位于第四轴孔121的孔口处并套在第一支撑轴13上,第五加固环125位于第五轴孔122的孔口处并套在第二支撑轴14上,第六加固环126位于第六轴孔123的孔口处并套在第三支撑轴15上。第四加固环124、第五加固环125、第六加固环126均有两块,第四轴孔121、第五轴孔122、第六轴孔123均为贯穿第二支撑板12的孔,两块第四加固环124、两块第五加固环125、两块第六加固环126均分居第二支撑板12的两侧。第四加固环124、第五加固环125、第六加固环126均与第二支撑板12一体成型,可以增加第一支撑轴13和第四轴孔121的接触面积、第二支撑轴14和第五轴孔122的接触面积、第三支撑轴15和第六轴孔123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减少第二支撑板12的厚度,起到增加第一支撑轴13、第二支撑轴14,以及第三支撑轴15安装强度的作用。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均呈倒立的等腰梯形状。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均呈倒立的等腰梯形状的板。平衡件1还包括第一加固板16、第二加固板17,以及第三加固板18。第一支撑板11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上端面相当于等腰梯形的下底边,第一支撑板11的下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下端面相当于等腰梯形的上底边,第一支撑板11的两个侧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两个侧面相当于等腰梯形的两条相等的腰。第一加固板16的一端、第二加固板17的一端、第三加固板18的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第一加固板16的另一端、第二加固板17的另一端、第三加固板18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板12固定连接,第一加固板16、第二加固板17,以及第三加固板18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第一加固板16水平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上端面上。第二加固板17水平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一个侧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一个侧面上。第三加固板18水平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个侧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另一个侧面上。第一支撑板11的下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下端面水平设置,便于平衡件1放置在地面上,使得整个平衡件1能够立起来。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固板16位于第一支撑轴13与第二支撑轴14之间的中线上,第一加固板16上设有挂耳19。挂耳19便于将抬吊组件吊运到被被抬吊物件的正上方,也便于完成吊运后将抬吊组件搬离施工现场。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轴13、第二支撑轴14、第三支撑轴15、第一加固板16、第二加固板17,以及第三加固板18两两相互平行;第一加固板16至第一支撑轴13的距离与第一加固板16至第二支撑轴14的距离相等,第一加固板16位于第一支撑板11或第二支撑板12的中线上,第一加固板16与第三支撑轴15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二加固板17和第三加固板18分居第一加固板16与第三支撑轴15之间的连线的两侧,第二加固板17至第一支撑轴13的距离大于第三加固板18至第二支撑轴14的距离。第二加固板17和第三加固板18非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两个侧面上,第二加固板17靠近第三支撑轴15,第三加固板18靠近第二支撑轴14,第二加固板17和第三加固板18非对称分布,既能保证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连接强度,也便于安装回转件2,可以把回转件2先放在地面上,然后平衡件1直接从上向下运动,回转件2进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防止第二加固板17和第三加固板18距离过小阻碍回转件2进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
如图4所示,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回转件2包括套设在第三支撑轴15上的连接块21,转动式安装在连接块21上的第一转轴22、安装在转轴上的轴座23、转动式安装在轴座23上的第二转轴24;连接块21上设有通孔25,连接块21通过通孔25套设在第三支撑轴15上。第二转轴24间隔设置有第一转动块3和第二转动块4,第一转动块3和第二转动块4之间安装有用于缠绕系挂吊索的连接轴5,第一转轴22的轴线与第二转轴24的轴线相互垂直。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块3和第二转动块4均有两块,保证连接轴5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首先放置回转件和平衡件于指定位置,主吊的两台起重机或者吊车均通过钢丝绳或拉索分别与平衡件上的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连接。两台起重机同时提升平衡件使得平衡件升至回转件的正上方,然后将回转件的连接块套在第三支撑轴上使得平衡件和回转件铰接。两台起重机继续提升至一定位置后通过系挂吊索将回转件与被抬吊物件连接。两台起重机继续上升使被抬吊物件直立后,两台起重机同时旋转使抬吊组件就位于被抬吊物件的正上方,由于抬吊组件设置了回转件,被抬吊物件可以360°回转,使被抬吊物件就位于正确的位置上。吊运完成后,两台起重机同时经过回转,变幅、下钩等操作,拆解系挂吊索、回转件和平衡件等并分类保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件、用于与被抬吊物件连接的回转件;
所述平衡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用于与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支撑轴、用于与起重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支撑轴,以及与所述回转件连接的第三支撑轴;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撑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轴和所述第二支撑轴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支撑轴至所述第三支撑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支撑轴至所述第三支撑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以及第三轴孔;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三轴孔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四轴孔、第五轴孔,以及第六轴孔;所述第四轴孔、所述第五轴孔、所述第六轴孔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四轴孔内,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轴孔内,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五轴孔内,所述第三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六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固设有第一加固环、第二加固环,以及第三加固环;所述第一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二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三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三支撑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还固设有第四加固环、第五加固环,以及第六加固环;所述第四加固环位于所述第四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五加固环位于所述第五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六加固环位于所述第六轴孔的孔口处并套在所述第三支撑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平衡件还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以及第三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加固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加固板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以及所述第三加固板分别位于某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轴之间的中线上,所述第一加固板上设有挂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撑轴、所述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以及所述第三加固板两两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加固板至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加固板至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加固板与所述第三支撑轴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二加固板和所述第三加固板分居所述第一加固板与所述第三支撑轴之间的连线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固板至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加固板至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呈等腰梯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三支撑轴上的连接块,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轴座、安装在所述轴座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42628.0U CN214652948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42628.0U CN214652948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52948U true CN214652948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51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42628.0U Active CN214652948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52948U (zh) |
-
2021
- 2021-01-19 CN CN202120142628.0U patent/CN2146529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48636B2 (ja) | クレーン用吊具 | |
CN204342250U (zh) | 一种多工况吊装平衡梁 | |
CN202346583U (zh) | 塔筒吊装索具 | |
CN102430923A (zh) | 水轮机转轮空中翻身方法 | |
CN214652948U (zh) | 一种用于双机的抬吊组件 | |
CN202030434U (zh) | 用于钢箱梁大跨度整节段吊装吊具 | |
CN219751616U (zh) | 装配式构件组合吊具 | |
CN201678360U (zh) | 一种设备吊装用吊具 | |
CN214359742U (zh) | 一种门式起重机的防倾覆装置 | |
CN102219148A (zh) | 一种设备吊装用吊具 | |
CN202089683U (zh) | 三脚吊装装置 | |
CN201190078Y (zh) | 双机抬吊专用吊具 | |
CN209957212U (zh) | 一种梁下构件安装吊具及吊装系统 | |
CN216997264U (zh) | 一种立式电机吊运及翻转工装 | |
CN204824061U (zh) | 一种玻璃倒面装置 | |
CN219971589U (zh) | 一种模块化变电站吊装装置 | |
CN211004187U (zh) | 一种吊具 | |
CN210313124U (zh) | 一种起吊可调式吊具 | |
CN220165594U (zh) | 一种盾构机管片起吊平衡梁 | |
CN203867276U (zh) | 内悬浮抱杆可拆卸球铰型承托座 | |
CN221253562U (zh) | 组合式吊具 | |
CN208054726U (zh) | 一种新型单倍率吊钩 | |
CN211920645U (zh) |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吊挂装置 | |
CN216737163U (zh) | 一种稳定性好不易晃动的轮毂吊具 | |
CN113697655B (zh) |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