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9484U -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9484U
CN214529484U CN202120512922.6U CN202120512922U CN214529484U CN 214529484 U CN214529484 U CN 214529484U CN 202120512922 U CN202120512922 U CN 202120512922U CN 214529484 U CN214529484 U CN 214529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needle
cylinder
knife
disc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129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龙
徐峰
张育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Xinf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Xinf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Xinf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Xinf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9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9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04B1/025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high-pile fabrics or artificial fu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其包括筒体,其具有圆筒形结构;多个竖直板件,多个所述竖直板件均匀环绕筒体轴线设置在筒体外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板件之间形成竖直槽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竖直槽口内设有贯通筒体厚度的第一贯通槽,所述第一贯通槽贯通所述筒体顶边,所述第一贯通槽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筒体纵向高度。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针筒。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

Description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背景技术
当今以圆纬机织成布料具有割圈绒的布料均仅具有单面,导致从业者如欲增加布料的丰厚感、保暖性或组织多样性,便需以黏合另一单面布料的方式,才可完成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其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包括:
筒体,其具有圆筒形结构;
多个竖直板件,多个所述竖直板件均匀环绕筒体轴线设置在筒体外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板件之间形成竖直槽口;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竖直槽口内设有贯通筒体厚度的第一贯通槽,所述第一贯通槽贯通所述筒体顶边,所述第一贯通槽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筒体纵向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贯通槽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之间至少设有两个竖直板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贯通槽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竖直板件的纵向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之间设有2n个竖直板件,其中0<n<10,且n为整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圆纬机针筒,其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圆纬机针筒,包括上盘和设置在上盘下方如上述的下筒。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盘包括环形盘体和横向板件,所述环形盘体具有圆环形结构,所述横向板件长度方向沿环形盘体径向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板件环绕环形盘体轴线设置在环形盘体上表面,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板件之间形成横向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圆纬机,其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圆纬机,包括如上述的圆纬机针筒,还包括吹毛装置,
不具有所述第一贯通槽的竖直槽口内设有一下部织针,所述下部织针在所述竖直槽口内上下运动;
具有所述第一贯通槽的竖直槽口内设有一下部刀钩组件,所述下部刀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下部织钩和一个下部织刀,所述下部织钩和下部织刀均可在竖直槽口内上下运动;
所述横向槽口内设有沿上盘径向方向设置的上部织针,所述上部织针可沿上盘径向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吹毛装置驱使割圈绒通过第一贯通槽进入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部刀钩组件包括两个重合叠放的下部织钩和设置在两个下部织钩之间的下部织刀,所述下部织刀可在两个下部织钩之间上下运动,所述下部刀钩组件可在竖直槽口内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吹毛装置包括气嘴和为气嘴供气的气源,所述气嘴嘴口朝向第一贯通槽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源为负压气源,所述气嘴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气嘴对准第一贯通槽将割圈绒吸入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源为正压气源,所述气嘴设置在筒体外,所述气嘴对准第一贯通槽将割圈绒吹入筒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圆纬机可以方便快速织出一面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避免以往采用胶水黏合的方式,不仅减少了胶水黏合这一道工序,此外,由于不采用胶水黏合,该双面布也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下部刀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上部织针或下部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下部织针吃入底纱和毛纱以及下部刀钩组件吃入毛纱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下部刀钩组件拉伸毛纱的动作示意图;
图7和图8是实施例1中下部织针编织第二布层的动作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下部织刀切割纱圈的动作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具有割圈绒双面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编织具有割圈绒双面布的步骤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13为针筒的组件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图15为织针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图16为第一织钩和第二织钩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图17为织刀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图18为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第一织钩和第二织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三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下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3~实施例5各参数汇总表。
图中,1、上盘;11、环形盘体;12、横向板件;13、横向槽口;2、下筒;21、筒体;22、竖直板件;23、竖直槽口;24、第一贯通槽;3、气嘴;4、上部织针;5、下部织针;6、下部刀钩组件;61、下部织刀;62、下部织钩;71、毛纱;72;底纱;73、连接纱;81、第一布层;82、第二布层;83、连接层;84、割圈绒;85、纱圈;86、绒毛层;100、针筒;101、上体;102、下体;103、插片;104、护齿;200、织针;201、针头;202、针舌;203、针脚;300、第一织钩;301、第一钩头;302、第一钩杆;303、第一钩脚;400、第二织钩;401、第二钩头;402、第二钩杆;403、第二钩脚;500、织刀;501、刀头;502、刀杆;601、第一段;602、第二段;603、第三段;604、第四段;605、第五段;606、第六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1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圆纬机,包括下筒2、设置在下筒2上方的上盘1和吹毛装置。
上盘1包括环形盘体11和横向板件12,环形盘体11具有圆环形结构,横向板件12长度方向沿环形盘体11径向方向设置,多个横向板件12环绕环形盘体11轴线设置在环形盘体11上表面,相邻两个横向板件12之间形成横向槽口13。
横向板件12可以是焊接在上盘1上的,两个横向板件12之间形成横向槽口13;也可以是通过在上盘1上铣出的横向槽口13,从而形成横向板件12。
横向槽口13内设有沿上盘1径向方向设置的上部织针4,上部织针4具有针舌,上部织针4可沿上盘1径向方向往复运动。
上部织针4通过针筒上方的三角座驱动,从而编织第一布层81。
下筒2包括筒体21和多个竖直板件22,筒体21具有圆筒形结构,多个竖直板件22均匀环绕筒体21轴线设置在筒体21外侧壁上,相邻两个竖直板件22之间形成竖直槽口23。
竖直板件22可以是焊接在筒体21上的;也可以是通过在筒体21铣出竖直槽口23,从而形成竖直板件22,在这种情况下,竖直板件22与筒体21是一体式结构。
在间隔设置的竖直槽口23内设有第一贯通槽24,在具有第一贯通槽24的竖直槽口23内设置下部刀钩组件6,在不具有第一贯通槽24的竖直槽口23内设置下部织针5。
下部刀钩组件6采用两种组合方式,其一为一下部织刀61和一下部织钩62组合,其二为两下部织钩62和一下部织刀61组合,其中一下部织刀61和一下部织钩62组合中,只需将该下部织刀61和下部织钩62放置于同一个竖直槽口23内,下部织刀61和下部织钩62可在竖直槽口23内上下运动,若采用两个下部织钩62和一个下部织刀61组合,下部织刀61设置两个下部织钩62之间,两个下部织钩62在尾部焊接在一起,两个下部织钩62在尾部焊接在一起,下部织刀61位于两个下部织钩62之间并可上下运动。
圆纬机还包括三角座,三角座上设有相应的路径,下部织针5和下部织刀61和下部织钩62均沿相应三角座的设定路径运动。
为方便图示,图示中仅在示出了一个下部刀钩组件6、一个下部织针5、两个上部织针4,但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的编织工艺的需求,设置下部刀钩组件6、下部织针5以及上部织针4的数量。
第一贯通槽24由下筒2顶部边沿开始向下延伸,并且第一贯通槽24贯通筒体21的厚度,所以第一贯通槽24的深度必然大于零,由于第一贯通槽24的深度与割圈绒84的长度相关联,所以第一贯通槽24的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贯通槽24的深度最深可接近于筒体21的纵向高度,在本实施中优先采用,第一贯通槽24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竖直板件22的长度。
下筒2中设置的第一贯通槽24的数量与割圈绒84的疏密程度相关,在一个下筒2中可以最少设置一个第一贯通槽24,但是这样无法形成有效的绒毛覆盖率。此外也可在相邻两个第一贯通槽24之间设有n个竖直板件22,其中1<n<40,且n为整数。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竖直槽口23间隔设置第一贯通槽24,即每两个第一贯通槽24之间设置一个不具有第一贯通槽24的竖直槽口23。在说明书附图中,仅展示了优选的实施例方案。
吹毛装置驱使割圈绒84通过第一贯通槽24进入筒体21内,吹毛装置包括气嘴3和为气嘴3供气的气源,气嘴3嘴口朝向第一贯通槽24方向设置。
气源可以为负压气源也可以为正压气源,若气源选择负压气源,则气嘴3设置在筒体21内,气嘴3对准第一贯通槽24将割圈绒84吸入筒体21内;若气源选择正压气源,则气嘴3设置在筒体21外,气嘴3对准第一贯通槽24将割圈绒84吹入筒体21外。在吹毛装置将割圈绒84吹入筒体21内时,下部刀钩组件6在竖直槽口23内向下移动,露出第一贯通槽24便于将割圈绒84吹入筒体21内。
在图示中,仅展示了气源为正压气源时的图示,若是采用负压气源,则将气嘴3设置在筒体21内。
编织流程举例如下:
编织第一布层81的流程:上盘1内的上部织针4在相应的三角座辅助下编织第一布层81,而该第一布层81的花样可根据实施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编织第二布层82和绒毛层86(绒毛层86即由多根割圈绒84构成)的流程:下部刀钩组件6首先喂入毛纱71,而后下部织针5同时吃入毛纱71和底纱72;
下部刀钩组件6喂入毛纱71后,下部刀钩组件6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下部织钩62将毛纱71拉伸至最低点使其距离筒体21顶部边沿的直线距离即为割圈绒84的长度;
下部织针5吃入毛纱71和底纱72后,织出第二布层82即底纱组织,下部织钩62牵拉的毛纱71形成连接在第二布层82上的纱圈85,形成纱圈85后,通过驱动下部织刀61对纱圈85进行切纱,形成连接底纱组织的割圈绒84,气嘴4吹起割圈绒84,使得割圈绒84通过第一贯通槽24进入到筒体51内。
交织步骤:上盘1内的上部织针4和下盘内下部织针5配合,通过连接纱73将第一布层81与第二布层82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前述所指织针、刀钩组件、三角座、控制三角座的机构为该圆纬机上的常规结构,该领域通常技术人员已可由名词了解其用途,本文于此不于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句中的刀钩组件即为前述的下部刀钩组件6,本句中的织针即为前述的上部织针4和下部织针5的统称。
实施例2:
图12为本发明的流程图,图13为针筒的组件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结合图12、图13和图14,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包括针织圆纬机和编织动作。针织圆纬机包括编织机构。编织机构包括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
图18为织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第一织钩和第二织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织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三角座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8~图21,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均包括针筒100。针筒10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体101和下体102。针筒100开设埋置弹簧用孔,孔内埋置弹簧。针筒口与弹簧之间的距离为l5。针筒100开设缺口。缺口的深度为l8。缺口贯穿针筒100的筒体,缺口用于插入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下体102安装插片103。插片103内安装多组编织元件。上体101焊接一对护齿104。每组编织元件包括织针200、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织针200包括针头201、针舌202和至少一个针脚203。针舌202和针脚203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台阶204。针舌202的动程为l1。针头201到从针头2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一台阶204的距离为l4mm。第一织钩300包括第一钩头301、第一钩杆302和第一钩脚303。第一钩杆302上设置多个第二台阶304。第一钩头301到从第一钩头301往下第一个的第二台阶304的距离为l6mm,第二织钩400包括第二钩头401、第二钩杆402和第二钩脚403。第二钩杆402上设置多个第三台阶404。第二钩头401到从第二钩头4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三台阶404的距离为l7mm,并且,l6=l7。第一钩杆302和第二钩杆402均开设凹槽。凹槽内插入织刀500。织刀500包括刀头501和刀杆502。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脚303和第二钩脚403之间的距离为l2。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刀头501之间的距离为l3。上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段601、第二段602、第三段603、第四段604、第五段605和第六段606。
图15为织针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图16为第一织钩和第二织钩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图17为织刀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结合图15~图17,编织机构包括以下动作步骤:
第一路:起半针,起刀。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切断钩上的线圈。X≥l3
第二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起钩。
第三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四路:下盘完成挂毛纱,针不脱圈。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到达距针筒口的距离为l1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开始平移。同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继续收钩,第一织钩300下沉且到达最低点。
第五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的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在第五路时为单独工作。
第六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六段606。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第七路:第一织钩300更换为第二织钩400。第二织钩400按照第一织钩3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第一织钩300按照第二织钩4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下盘组件的其它的部件均照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的工作十二路为一个工作循环。
在第四路或第十路中,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同时,l8≤W,使织刀500割断的毛纱可以达到针筒100的背面位置。
图21为下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编织机构还包括三角、上三角座和下三角座。上三角座的三角有两条针道。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运动由上三角座上的三角控制,可控制上盘组件的织针200在第一针段或第二针段起针或浮针。下三角座上安装四个三角。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对应在四个三角内运动。
实施例3:
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均包括针筒100。针筒10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体101和下体102。针筒100开设埋置弹簧用孔,孔内埋置弹簧。针筒口与弹簧之间的距离为l5。本实施例中,l5=28mm。下体102安装插片103。插片103内安装多组编织元件。上体101焊接一对护齿104。每组编织元件包括织针200、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
织针200的规格为150mm,第一织钩300的规格为72mm,第二织钩400的规格为108.5mm,织刀500的规格为22.63m。织针200包括针头201、针舌202和至少一个针脚203。针舌202和针脚203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台阶204。针舌202的动程为l1=6mm。针头201到从针头2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一台阶204的距离为l4=50mm。第一织钩300包括第一钩头301、第一钩杆302和第一钩脚303。第一钩杆302上设置多个第二台阶304。第一钩头301到从第一钩头301往下第一个的第二台阶304的距离为l6mm,第二织钩400包括第二钩头401、第二钩杆402和第二钩脚403。第二钩杆402上设置多个第三台阶404。第二钩头401到从第二钩头4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三台阶404的距离为l7mm,并且,l6=l7=46mm。第一钩杆302和第二钩杆402均开设凹槽。凹槽内插入织刀500。织刀500包括刀头501和刀杆502。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脚303和第二钩脚403之间的距离为l2=31mm。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刀头501之间的距离为l3=4mm。上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段601、第二段602、第三段603、第四段604、第五段605和第六段606。
编织机构包括以下动作步骤:
第一路:起半针,起织刀。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X≥l3,即X≥4mm,切断钩上的线圈。本实施例中优选,X=4mm。即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4mm,切断钩上的线圈。
第二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起钩。
第三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即Y≤31mm。本实施例中优选,Y=16mm。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四路:下盘完成挂毛纱,针不脱圈。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到达距针筒口的距离为4mm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开始平移。同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继续收钩,第一织钩300下沉且到达最低点。第一织钩3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一钩头3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本实施例中,W=20mm,N=4mm,Z=50-16-20-4=10mm。
第五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六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第七路:第一织钩300更换为第二织钩400。第二织钩400按照第一织钩3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第一织钩300按照第二织钩4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下盘组件的其它的部件均照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的工作十二路为一个工作循环。
具体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X≥5mm,切断钩上的线圈。本实施例中优选,X=4mm。即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4mm,切断钩上的线圈。
第八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起钩。
第九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即Y≤33mm。本实施例中优选,Y=13.5mm。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二织钩4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十路中,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第二织钩4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二钩头4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本实施例中,W=20mm,N=4mm,Z=50-16-20-4=10mm。
第十一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的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一织钩3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十二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实施例4:
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均包括针筒100。针筒10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体101和下体102。针筒100开设埋置弹簧用孔,孔内埋置弹簧。针筒口与弹簧之间的距离为l5。本实施例中,l5=30mm。下体102安装插片103。插片103内安装多组编织元件。上体101焊接一对护齿104。每组编织元件包括织针200、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
织针200的规格为152mm,第一织钩300的规格为74mm,第二织钩400的规格为110.5mm,织刀500的规格为22.63mm。织针200包括针头201、针舌202和至少一个针脚203。针舌202和针脚203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台阶204。针舌202的动程为l1=8mm。针头201到从针头2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一台阶204的距离为l4=52mm。第一织钩300包括第一钩头301、第一钩杆302和第一钩脚303。第一钩杆302上设置多个第二台阶304。第一钩头301到从第一钩头301往下第一个的第二台阶304的距离为l6mm,第二织钩400包括第二钩头401、第二钩杆402和第二钩脚403。第二钩杆402上设置多个第三台阶404。第二钩头401到从第二钩头4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三台阶404的距离为l7mm,并且,l6=l7=48mm。第一钩杆302和第二钩杆402均开设凹槽。凹槽内插入织刀500。织刀500包括刀头501和刀杆502。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脚303和第二钩脚403之间的距离为l2=33mm。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刀头501之间的距离为l3=5mm。上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段601、第二段602、第三段603、第四段604、第五段605和第六段606。
编织机构包括以下动作步骤:
第一路:起半针,起织刀。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X≥l3,即X≥5mm,切断钩上的线圈。本实施例中优选,X=5mm。即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5mm,切断钩上的线圈。
第二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起钩。
第三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即Y≤33mm。本实施例中优选,Y=18mm。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四路:下盘完成挂毛纱,针不脱圈。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到达距针筒口的距离为4mm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开始平移。同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继续收钩,第一织钩300下沉且到达最低点。第一织钩3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一钩头3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本实施例中,W=20mm,N=4mm,Z=52-18-20-4=10mm。
第五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六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第七路:第一织钩300更换为第二织钩400。第二织钩400按照第一织钩3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第一织钩300按照第二织钩4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下盘组件的其它的部件均照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的工作十二路为一个工作循环。
具体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X≥5mm,切断钩上的线圈。本实施例中优选,X=5mm。即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5mm,切断钩上的线圈。
第八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起钩。
第九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即Y≤33mm。本实施例中优选,Y=18mm。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二织钩4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十路中,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第二织钩4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二钩头4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本实施例中,W=20mm,N=4mm,Z=52-18-20-4=10mm。
第十一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的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一织钩3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十二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实施例5:
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均包括针筒100。针筒10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体101和下体102。针筒100开设埋置弹簧用孔,孔内埋置弹簧。针筒口与弹簧之间的距离为l5。本实施例中,l5=32mm。下体102安装插片103。插片103内安装多组编织元件。上体101焊接一对护齿104。每组编织元件包括织针200、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
织针200的规格为154mm,第一织钩300的规格为76mm,第二织钩400的规格为112.5mm,织刀500的规格为22.63mm。织针200包括针头201、针舌202和至少一个针脚203。针舌202和针脚203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台阶204。针舌202的动程为l1=8mm。针头201到从针头2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一台阶204的距离为l4=54mm。第一织钩300包括第一钩头301、第一钩杆302和第一钩脚303。第一钩杆302上设置多个第二台阶304。第一钩头301到从第一钩头301往下第一个的第二台阶304的距离为l6mm,第二织钩400包括第二钩头401、第二钩杆402和第二钩脚403。第二钩杆402上设置多个第三台阶404。第二钩头401到从第二钩头4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三台阶404的距离为l7mm,并且,l6=l7=50mm。第一钩杆302和第二钩杆402均开设凹槽。凹槽内插入织刀500。织刀500包括刀头501和刀杆502。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脚303和第二钩脚403之间的距离为l2=35mm。初始工作状态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刀头501之间的距离为l3=4mm。上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段601、第二段602、第三段603、第四段604、第五段605和第六段606。
编织机构包括以下动作步骤:
第一路:起半针,起织刀。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X≥l3,即X≥4mm,切断钩上的线圈。本实施例中优选,X=4mm。即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4mm,切断钩上的线圈。
第二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起钩。
第三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即Y≤35mm。本实施例中优选,Y=18mm。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四路:下盘完成挂毛纱,针不脱圈。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到达距针筒口的距离为4mm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开始平移。同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继续收钩,第一织钩300下沉且到达最低点。第一织钩3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一钩头3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本实施例中,W=22mm,N=4mm,Z=54-18-22-4=10mm。
第五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六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第七路:第一织钩300更换为第二织钩400。第二织钩400按照第一织钩3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第一织钩300按照第二织钩4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下盘组件的其它的部件均照第一路→第六路循环,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的工作十二路为一个工作循环。
具体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一段601。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X≥4mm,切断钩上的线圈。本实施例中优选,X=4mm。即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4mm,切断钩上的线圈。
第八路:起针,起钩。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浮线。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二段602。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起钩。
第九路:收针,收钩,挂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三段603。当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即Y≤35mm。本实施例中优选,Y=18mm。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二织钩400同时挂毛纱。此时,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十路中,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四段604。第二织钩4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二钩头4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本实施例中,W=22mm,N=4mm,Z=54-18-22-4=10mm。
第十一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第五段605。此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到达最低点时,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下盘组件的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下盘组件的的第一织钩3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十二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图23为实施:3~实施例5各参数汇总表,l1、l2、l3、l4、l5、l6、l7、X、Y和W的数值均为变量,N为定量,满足Z=l4-Y-W-N=10mm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21),其具有圆筒形结构;
多个竖直板件(22),多个所述竖直板件(22)均匀环绕筒体(21)轴线设置在筒体(21)外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板件(22)之间形成竖直槽口(23);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竖直槽口(23)内设有贯通筒体(21)厚度的第一贯通槽(24),所述第一贯通槽(24)贯通所述筒体(21)顶边,所述第一贯通槽(24)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筒体(21)纵向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槽(24)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24)之间至少设有两个竖直板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槽(24)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竖直板件(22)的纵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24)之间设有n个竖直板件(22),其中1<n<40,且n为整数。
5.一种圆纬机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1)和设置在上盘(1)下方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下筒(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包括环形盘体(11)和横向板件(12),所述环形盘体(11)具有圆环形结构,所述横向板件(12)长度方向沿环形盘体(11)径向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板件(12)环绕环形盘体(11)轴线设置在环形盘体(11)上表面,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板件(12)之间形成横向槽口(13)。
7.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圆纬机针筒,还包括吹毛装置,
不具有所述第一贯通槽(24)的竖直槽口(23)内设有一下部织针(5),所述下部织针(5)在所述竖直槽口(23)内上下运动;
具有所述第一贯通槽(24)的竖直槽口(23)内设有一下部刀钩组件(6),所述下部刀钩组件(6)包括至少一个下部织钩(62)和一个下部织刀(61),所述下部织钩(62)和下部织刀(61)均可在竖直槽口(23)内上下运动;
所述横向槽口(13)内设有沿上盘(1)径向方向设置的上部织针(4),所述上部织针(4)可沿上盘(1)径向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吹毛装置驱使割圈绒(84)通过第一贯通槽(24)进入筒体(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刀钩组件(6)包括两个重合叠放的下部织钩(62)和设置在两个下部织钩(62)之间的下部织刀(61),所述下部织刀(61)可在两个下部织钩(62)之间上下运动,所述下部刀钩组件(6)可在竖直槽口(23)内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毛装置包括气嘴(3)和为气嘴(3)供气的气源,所述气嘴(3)嘴口朝向第一贯通槽(24)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负压气源,所述气嘴(3)设置在筒体(21)内,所述气嘴(3)对准第一贯通槽(24)将割圈绒(84)吸入筒体(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正压气源,所述气嘴(3)设置在筒体(21)外,所述气嘴(3)对准第一贯通槽(24)将割圈绒(84)吹入筒体(21)内。
CN202120512922.6U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Active CN2145294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25848 2020-04-24
CN202010332584.8A CN111350014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9484U true CN214529484U (zh) 2021-10-29

Family

ID=7119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2584.8A Pending CN111350014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
CN202110260133.2A Active CN112746373B (zh) 2020-04-24 2021-03-10 以圆纬机编织具有两面割圈绒双面布的方法
CN202110261482.6A Active CN112725992B (zh) 2020-04-24 2021-03-10 以圆纬机编织具有单面割圈绒双面布的方法
CN202120512784.1U Active CN214992189U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针筒以及圆纬机
CN202120512922.6U Active CN214529484U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CN202120512783.7U Active CN214736449U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上盘、针筒以及圆纬机
CN202110260126.2A Pending CN112746372A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2584.8A Pending CN111350014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
CN202110260133.2A Active CN112746373B (zh) 2020-04-24 2021-03-10 以圆纬机编织具有两面割圈绒双面布的方法
CN202110261482.6A Active CN112725992B (zh) 2020-04-24 2021-03-10 以圆纬机编织具有单面割圈绒双面布的方法
CN202120512784.1U Active CN214992189U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针筒以及圆纬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12783.7U Active CN214736449U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上盘、针筒以及圆纬机
CN202110260126.2A Pending CN112746372A (zh) 2020-04-24 2021-03-10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7) CN111350014A (zh)
WO (3) WO2021212719A1 (zh)
ZA (1) ZA2022111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372A (zh) * 2020-04-24 2021-05-04 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8625B (zh) * 2020-07-15 2024-04-26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面提花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
CN114351340B (zh) * 2022-01-11 2022-09-06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毛绒机
CN114351339B (zh) * 2022-01-11 2022-09-06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双面毛绒互换编织工艺
CN114351337B (zh) * 2022-01-11 2022-09-06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双面毛绒互换一体机
CN114351338B (zh) * 2022-01-11 2022-09-06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毛绒编织工艺
CN115182084A (zh) * 2022-07-08 2022-10-14 德骏(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高弹性免复合毛绒布的针织工艺
TWI831639B (zh) * 2023-03-09 2024-02-01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雙面長絨毛織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98814A5 (en) * 1970-07-28 1972-03-10 Peltex Knitted boucle fabric - formed by moulding the pile yarn in a loop by air jet
ES442194A1 (es) * 1974-12-18 1977-04-01 Mayer & Cie Maschinenfabrik Perfeccionamientos introducidos en una maquina tricotosa circular.
US3999405A (en) * 1975-08-11 1976-12-28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Air control system for pile knitting machine
ES8604663A1 (es) * 1984-11-23 1986-02-01 Sankay S A Procedimiento perfeccionado para la obtencion de un tejido de pelo alto, que por su cara interna forma bucles o vaguillas
US4649606A (en) * 1986-02-19 1987-03-17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hear the surface of a pile fabric
DE4305547C2 (de) * 1993-02-24 2002-04-04 Rhodius Gmbh Drahtgestrickschlauch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2194369Y (zh) * 1994-08-02 1995-04-12 刘钦茗 圆编针织机之组合式双面针筒结构改良
US6035749A (en) * 1997-07-22 2000-03-14 Haselwander; Jack G. Patterned shearing of pile fabrics
KR100545580B1 (ko) * 2004-05-22 2006-01-24 부길머신앤니트 주식회사 양면 파일 편직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양면 파일 제조방법과 양면 파일
KR100545579B1 (ko) * 2004-05-22 2006-01-24 부길머신앤니트 주식회사 루프파일과 컷팅파일이 혼합된 파일원단
KR20060090871A (ko) * 2005-02-11 2006-08-17 부길머신앤니트 주식회사 파일의 기장을 동일하게 절단하는 컷팅수단을 갖으며 루프파일을 편직하는 편직기
CN201003096Y (zh) * 2005-12-15 2008-01-09 覃唯刚 毛绒针织机毛绒割断装置
KR20080057387A (ko) * 2006-12-20 2008-06-25 이은재 물결 무늬의 웨이브 파일을 갖는 파일원단 직조방법과 그에의해 직조된 파일원단
EP1988200B1 (de) * 2007-05-03 2009-10-28 Groz-Beckert KG Innengeführte Nadel
CN102031655B (zh) * 2009-09-25 2012-07-11 陈财宝 反包毛巾机的剪刀片装置
CN101845707A (zh) * 2010-05-26 2010-09-29 陈财宝 自动割圈绒电脑大提花机
CN203795090U (zh) * 2014-04-15 2014-08-27 东台恒舜数控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盘
KR101457067B1 (ko) * 2014-04-23 2014-10-31 송유철 이중원단 제조방법 및 이중원단
CN103938357B (zh) * 2014-05-12 2015-07-15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割圈绒圆机
CN204112004U (zh) * 2014-08-08 2015-01-21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割圈功能的三重针织层结构
CN104213319A (zh) * 2014-08-13 2014-12-17 江南大学 一种生产纬编单面多色提花毛圈织物的设备及方法
EP3124663B1 (en) * 2015-07-30 2019-10-16 Groz-Beckert KG Loop-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568522B (zh) * 2015-12-29 2018-04-24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差异型针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CN105862238B (zh) * 2016-06-07 2018-11-27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6428395U (zh) * 2017-01-22 2017-08-22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
CN106544781A (zh) * 2017-01-22 2017-03-29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钩刀组合结构及其拉毛割圈的方法
CN108411461A (zh) * 2017-02-10 2018-08-17 海安润德服装有限公司 新型毛圈面料及生产新型毛圈面料的方法
CN108930089B (zh) * 2017-05-27 2020-05-12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反包割圈绒双面纬编针织法
CN206970814U (zh) * 2017-07-07 2018-02-06 广东菜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织造双面结构面料的大圆机
CN207727298U (zh) * 2018-01-11 2018-08-14 石狮市成鑫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割绒装置
CN109355791B (zh) * 2018-10-12 2021-03-30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编织高密针织面料的割圈绒圆机
CN109468737B (zh) * 2018-12-26 2023-09-29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
CN109853124A (zh) * 2018-12-26 2019-06-07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割圈绒针织机的钩、刀组件
CN109652912B (zh) * 2019-02-13 2020-09-18 青岛颐和针织有限公司 高弹力吸水速干平滑面料的生产工艺
CN209923556U (zh) * 2019-02-22 2020-01-10 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毛绒编织结构
CN111719223A (zh) * 2019-03-20 2020-09-29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以圆编机针织具有割圈绒双面布的方法
JP6628920B1 (ja) * 2019-04-03 2020-01-15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丸編機を用いてカットパイルを有する両面布地を編成する方法
JP6656449B1 (ja) * 2019-04-03 2020-03-04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カットパイルを有する両面布地を編成する丸編機の編成構造
CN210368148U (zh) * 2019-05-30 2020-04-21 泉州恒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纬编针织割圈绒提花机
CN110760980B (zh) * 2019-11-12 2021-06-15 江南大学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1350014A (zh) * 2020-04-24 2020-06-30 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372A (zh) * 2020-04-24 2021-05-04 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6373A (zh) 2021-05-04
ZA202211141B (en) 2022-12-21
CN112746373B (zh) 2022-11-04
CN112725992B (zh) 2022-12-27
CN214736449U (zh) 2021-11-16
CN111350014A (zh) 2020-06-30
CN112725992A (zh) 2021-04-30
WO2021212719A1 (zh) 2021-10-28
CN214992189U (zh) 2021-12-03
WO2021213044A1 (zh) 2021-10-28
CN112746372A (zh) 2021-05-04
WO2021213047A1 (zh)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29484U (zh)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TW538167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wing the toe of a sock
CN110760980B (zh)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KR100948216B1 (ko) 플러쉬 직물을 제조하는 환편기
TWI774641B (zh) 單面針織物提花花紋的編織方法及藉由該編織方法獲得之複合織物
KR20100076449A (ko) 돌출 무늬층이 일체형으로 형성되는 망사직물 제직방법 및망사직물지
KR102498575B1 (ko) 표면에 탄성사를 갖는 환편 원단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양면 환편기
CN211595940U (zh) 一种长绒毛立毛机
CN216947402U (zh) 一种具有提花功能的圆编机
CN217026281U (zh) 一种具有提花功能的圆纬机
KR101106728B1 (ko) 환편기의 파일편성장치
CN107099921B (zh) 反包割圈绒机
KR101324563B1 (ko) 싱글양테리 기능이 부가된 더블기계에서 루우프파일 편성방법 및 가이드장치
KR102427435B1 (ko) 더블랏셀 경편기
CN207109236U (zh) 机头离合机构
CN216972802U (zh) 一种圆纬机
CN216972804U (zh) 一种能够进行提花的圆编机
CN216947395U (zh) 一种圆编机
KR20100104812A (ko) 환편기 편침을 교대 반복 작동시켜 조직이 조밀한 파일원단을 직조하는 방법
CN216972803U (zh) 一种能编织单面具有割圈绒双面布的圆编机
KR20040058684A (ko) 루프 엔드 컷파일 편직포지의 제조방법
KR101885369B1 (ko) 환편기, 편직 방법 및 그 편물지
KR101691734B1 (ko) 연속 공정으로 편직물에 홀을 형성하는 편직방법과 이를 통해 제작된 편직물
US2319340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double-sided plated knit fabrics
CN218175278U (zh) 一种圆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